Including a random walk particle fo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olute transport in a single fracture tracing method: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the fractured medium, fracture structure is discretized into two-dimensional computational grid, the grid properties include the gap width; establish fractured groundwater flow mathematical model, the calculated simulation of groundwater flow field distribution,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simulation of fissure structure close to the true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 for the fracture struct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simulation of groundwater flow field distribution simulation, using random walk particle tracking method for solute transport in a single fracture simulation, obtain the solute distribution.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用于單裂隙中溶質運移數值模擬的隨機行走粒子追蹤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裂隙地下水中滲流與溶質運移的數值模擬領域,特別是關于一種用于單裂隙中溶質運移數值模擬的隨機行走粒子追蹤方法。
技術介紹
含水介質廣義上可分為孔隙介質、裂隙介質與巖溶介質。裂隙介質本身是透水性非常微弱的基巖,很多衛生垃圾填埋、放射性核廢料處置等地下工程選擇裂隙介質作為天然防滲層。隨著此類工程的發展,其對地下水的影響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裂隙介質中地下水水流和溶質運移研究也因此成為水環境管理和保護方面一個重要領域。裂隙介質中地下水水流和溶質運移的主要通道是裂隙,相較于孔隙介質,對裂隙介質中地下水水流和溶質運移的數值模擬具有更大的難度。一方面裂隙介質具有強烈的非均質性,從現場獲取的裂隙數據很難完整且準確的表達裂隙的真實分布。另一方面,在數值模擬中裂隙表面粗糙度、裂隙的分布和連通性、裂隙與巖體的相互作用等因素都會對地下水水流和溶質運移過程造成影響。通常對于裂隙介質的數值模擬有單裂隙滲流概念模型和裂隙巖體滲流概念模型,后者包括等效連續體模型和離散裂隙網格模型,以及混合模型等。單裂隙滲流概念模型是假設巖體被一條裂隙切割,可將巖體概化成兩個表面光滑且平行的平板,平板間隔代表裂隙,間隔大小代表隙寬。研究單裂隙的水力特征是研究巖體裂隙滲流的基礎。天然巖體裂隙均為粗糙裂隙,很難滿足單裂隙滲流概念模型中光滑平板的假定??紤]裂隙表面粗糙度對裂隙水流的影響,就需要對單裂隙滲流概念模型進行修正。有關裂隙的參數估計是裂隙介質數值模擬的關鍵,特別是滲透系數,對表征地下水滲流及污染物濃度分布和運移狀況至關重要。在裂隙介質溶質運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單裂隙中溶質運移數值模擬的隨機行走粒子追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S1:建立裂隙介質概念模型,將裂隙結構離散成二維計算網格,所述計算網格屬性包括隙寬;步驟S2:建立裂隙介質地下水水流數學模型,計算得到模擬地下水水流場分布,并與實驗觀測值進行對比驗證,獲得接近裂隙真實分布的模擬裂隙結構;步驟S3:針對所述模擬裂隙結構及其對應的模擬地下水水流場分布,用隨機行走粒子追蹤方法對單裂隙介質中溶質運移進行模擬,獲取溶質的分布。
【技術特征摘要】
2017.01.04 CN 201710005881X1.一種用于單裂隙中溶質運移數值模擬的隨機行走粒子追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S1:建立裂隙介質概念模型,將裂隙結構離散成二維計算網格,所述計算網格屬性包括隙寬;步驟S2:建立裂隙介質地下水水流數學模型,計算得到模擬地下水水流場分布,并與實驗觀測值進行對比驗證,獲得接近裂隙真實分布的模擬裂隙結構;步驟S3:針對所述模擬裂隙結構及其對應的模擬地下水水流場分布,用隨機行走粒子追蹤方法對單裂隙介質中溶質運移進行模擬,獲取溶質的分布。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隨機行走粒子追蹤方法,其中,步驟S2包括:步驟S201:采用一個密度分布函數來表征所述計算網格的隙寬;步驟S202:計算每個計算網格的滲透率,求解地下水水流方程,獲得模擬二維地下水流場分布;步驟S203:以實驗觀測值對所述模擬二維地下水流場分布進行驗證;以及步驟S204:重復步驟S201-S203,選取與實驗觀察值誤差最小的模擬二維地下水流場分布,采用其對應的模擬裂隙結構作為最接近巖體和裂隙的真實分布的模擬裂隙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隨機行走粒子追蹤方法,其中,所述密度分布函數由地質統計學方法獲得。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隨機行走粒子追蹤方法,其中,所述滲透率采由下式計算獲得:其中k代表滲透率,b代表計算網格的隙寬。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隨機行走粒子追蹤方法,其中,所述地下水水流方程為:其中h為地下水水頭,x,y為空間坐標,SS為單位儲水量,K為滲透系數,t為時間,滲透系數K與滲透率k的關系為:其中,ρ為水的密度,g為重力加速度,μ為水動力黏度。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隨機行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源媛,蘇婧,席北斗,紀丹鳳,崔馳飛,朱建超,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