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智能電機,涉及一種新型智能電機。目前電機控制線路復雜,安裝維護不便,體積較大,成本較高,不能滿足智能配電與遠程監控需求,功能較少,無法對電機運行過程中的狀況進行全面實時的控制和保護。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電機、設于電機外的控制器和接線盒,所述的接線盒設于電機的頂部,接線盒向上開口,所述的控制器設于接線盒的上方,控制器包括殼體,所述的殼體由上殼體和下殼體拼合而成,所述的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的拼接面為斜切平面,上殼體和下殼體的橫截面為兩個相互楔合的直角梯形。本技術方案提升防水效果,便于控制器內部器件的維護,控制器設置在電機接線盒的上部,有效的縮短了控制電路的連接線長度,不需要外配控制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智能電機
本技術涉及一種新型智能電機。
技術介紹
在現代社會中,電機廣泛應用于各種生產生活領域。由于工礦企業生產過程的不穩定難免出現電機過載、電源單相、電壓不平衡、又由于傳統電機保護方式通常是通過接觸器、繼電器等組成的控制電路來完成的,線路復雜,安裝維護不便,體積較大,成本較高,不能滿足智能配電與遠程監控需求,功能較少,無法對電機運行過程中的狀況進行全面實時的控制和保護,以至電機經常被燒毀,電機的燒毀輕則使設備停轉,影響生產;重則給企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以至危及安全。因此,必須對傳統的方式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提出的技術任務是對現有技術方案進行完善與改進,提供一種新型智能電機,以有效提升電機的保護能力、提升電機工作的穩定性、方便安裝維護為目的。為此,本技術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智能電機,包括電機、設于電機外的控制器和接線盒,所述的接線盒設于電機的頂部,接線盒向上開口,所述的控制器設于接線盒的上方,控制器包括殼體,所述的殼體由上殼體和下殼體拼合而成,所述的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的拼接面為斜切平面,上殼體和下殼體的橫截面為兩個相互楔合的直角梯形。通過把控制器布設于接線盒頂部,蓋住接線盒,并且控制器的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通過斜面連接,可以很好的提升防水效果,便于控制器內部器件的維護,控制器設置在電機接線盒的上部,有效的縮短了控制電路的連接線長度,不需要外配控制柜。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本技術還包括以下附加技術特征。所述的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下殼體和接線盒之間均設有防水密封件,所述的下殼體側面設有用于連接三相電源線的電源線防水接頭和用于實現遠程控制的信號線防水接頭。通過設置防水密封件和使用防水接頭,可以實現更好的防水效果,通過信號線防水接頭連接外部信號線,可以實現遠程啟動、過載保護、過熱保護、短路保護等控制和保護功能。所述的下殼體設有與接線盒貫穿的線纜孔,下殼體的內底面設有接線端子,所述的接線盒內設有豎向的與電機機座內腔相通的豎向線纜孔柱。通過把接線端子設于下殼體內,并且通過豎向線纜孔柱穿設線纜,可以更好的實現防水效果。所述的接線盒與電機的機座一體鑄造成型。接線盒與機座一體鑄造使接線盒與機座牢固一體,不會因為電機運轉的振動而導致接線盒松動,并且使水及塵土不會從接線盒與機座的連接部進入,并且一體鑄造成型的方式取消了單獨的接線盒模具,生產效率更高,生產成本更低。所述的接線盒的頂面四角設有用于固定下殼體的固定孔,所述的控制器殼體呈長方體,其四角處均設有帶通孔的螺釘固定座以固定上下殼體。通過接線盒頂面的固定孔和機座的螺釘固定柱,可以把控制器牢固的固定在機座上,并且使控制器的底面與接線盒頂部能夠緊密貼合。所述的機座的外周面環布軸向的散熱片,相鄰散熱片之間形成通風道,機座軸向兩端設有端罩,端罩上開設與通風道相通的通風孔。通過設置軸向的散熱片,并通過端罩的通風孔,可以有效地降低散熱片的溫度。所述的控制器的上殼體頂面設有用于實時顯示電機運行各項狀態參數的顯示屏和啟停按鈕。顯示屏和啟停按鈕便于啟停操作和監控電機的運行狀態。所述的控制器內設有與顯示屏連接的PCB控制板,所述的電機內部的繞組上設有熱敏器件,所述的熱敏器件的連接線穿過接線盒、下殼體的線纜孔與控制器的PCB控制板電連接,所述的PCB控制板包括過載保護電路、過熱保護電路、短路保護電路。控制器通過熱敏器件檢測電機繞組溫度,再結合過載保護電路、過熱保護電路、短路保護電路,實現各種過載過流保護。所述的各項狀態參數包括電壓、電流、功率、轉速、功率因數、諧波在內的參數數據和狀態指示。通過各項狀態參數和狀態指示,能夠全面地了解電機運行狀況。所述的控制器還包括用于驅動電機的驅動模塊,所述的驅動模塊通過橡膠防震墊固定在控制器下殼體的內側面。通過橡膠防震墊能夠有效地降低電機振動對驅動模塊傷害,提升了防震效果,使電機運行更穩定。有益效果:提升了防水防塵效果,并且可以方便的實現無人值守、遠程啟動、手自動控制、過載保護、過熱保護能功能,能夠有效防震,提升了電機運行的穩定性,安裝維護方便,并且有效地降低了成本。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爆破結構示意圖。圖中:1-電機;2-控制器;3-接線盒;4-防水密封件;5-下殼體;6-上殼體;7-啟停按鈕;8-橡膠防震墊;9-電源線防水接頭;10-信號線防水接頭;11-驅動模塊;12-接線端子;13-PCB控制板;14-顯示屏;101-散熱片;201-螺釘固定座;301-線纜孔柱;302-固定孔。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新型智能電機,包括電機1、設于電機1外的控制器2和接線盒3,所述的接線盒3設于電機1的頂部,接線盒3向上開口,所述的控制器2設于接線盒3的上方,控制器2包括上殼體6和下殼體5,所述的上殼體6和下殼體5之間的連接面為斜切平面,使上殼體6和下殼體5的一個側向視圖的形狀為兩個相互楔合的直角梯形。通過把控制器2布設于接線盒3頂部,蓋住接線盒3,并且控制器2的上殼體6和下殼體5之間通過斜面連接,可以很好的提升防水效果,并且便于控制器2內部器件的維護,控制器2設置在電機1接線盒3的上部,有效的縮短了控制電路的連接線長度,不需要外配控制柜。為了更好的實現自我防護,所述的上殼體6和下殼體5之間、下殼體5和接線盒3之間均設有防水密封件4,所述的下殼體5側面設有用于連接三相電源線的電源線防水接頭9和用于實現遠程控制的信號線防水接頭10。通過設置防水密封件4和使用防水接頭,可以實現更好的防水效果,通過信號線防水接頭10連接外部信號線,可以實現遠程啟動、過載保護、過熱保護、短路保護等控制和保護功能。為了更好的實現防水防塵效果,所述的下殼體5設有與接線盒3貫穿的線纜孔,下殼體5的內底面設有接線端子12,所述的接線盒3內設有豎向的與電機1機座內腔相通的豎向線纜孔柱301。通過把接線端子12設于下殼體5內,并且通過豎向線纜孔柱301穿設線纜,可以更好的實現防水效果。為了提升接線盒3的連接可靠性和降低成本,所述的接線盒3與電機1的機座一體鑄造成型。接線盒3與機座一體鑄造使接線盒3與機座牢固一體,不會因為電機1運轉的振動而導致接線盒3松動,并且使水及塵土不會從接線盒3與機座的連接部進入,并且一體鑄造成型的方式取消了單獨的接線盒3模具,生產效率更高,生產成本更低。為了有效地固定控制器2,所述的接線盒3的頂面四角設有用于固定下殼體5的固定孔302以固定上下殼體6、5。實現上下殼體6、5之間,下殼體與接線盒3之間的連接固定。為了提升電機1運行時的散熱效果,所述的機座的外周面環布有軸向的散熱片101,相鄰散熱片101之間形成通風道,機座軸向兩端設有端罩,端罩上開設與通風道相通的通風孔。通過設置軸向的散熱片101,并通過端罩的通風孔,可以有效地降低散熱片101的溫度。為了便于監控和手動啟停操作,所述的控制器2的上殼體6頂面設有用于實時顯示電機1運行各項狀態參數的顯示屏14和啟停按鈕7。顯示屏14和啟停按鈕7便于啟停操作和監控電機1的運行狀態。為了實現各種過載過流保護,所述的控制器2內設有與顯示屏14連接的PCB控制板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智能電機,包括電機(1)、設于電機(1)外的控制器(2)和接線盒(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線盒(3)設于電機(1)的頂部,接線盒(3)向上開口,所述的控制器(2)設于接線盒(3)的上方,控制器(2)包括殼體,所述的殼體由上殼體(6)和下殼體(5)拼合而成,所述的上殼體(6)和下殼體(5)之間的拼接面為斜切平面,上殼體(6)和下殼體(5)的橫截面為兩個相互楔合的直角梯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智能電機,包括電機(1)、設于電機(1)外的控制器(2)和接線盒(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線盒(3)設于電機(1)的頂部,接線盒(3)向上開口,所述的控制器(2)設于接線盒(3)的上方,控制器(2)包括殼體,所述的殼體由上殼體(6)和下殼體(5)拼合而成,所述的上殼體(6)和下殼體(5)之間的拼接面為斜切平面,上殼體(6)和下殼體(5)的橫截面為兩個相互楔合的直角梯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智能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殼體(6)和下殼體(5)之間、下殼體(5)和接線盒(3)之間均設有防水密封件(4),所述的下殼體(5)側面設有用于連接三相電源線的電源線防水接頭(9)和用于實現遠程控制的信號線防水接頭(10)。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新型智能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殼體(5)設有與接線盒(3)貫穿的線纜孔,下殼體(5)的內底面設有接線端子(12),所述的接線盒(3)內設有豎向的與電機(1)機座內腔相通的豎向線纜孔柱(301)。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新型智能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線盒(3)與電機(1)的機座一體鑄造成型。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智能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線盒(3)的頂面四角設有用于固定下殼體(5)的固定孔(302),所述的控制器(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亞麗,汪春兵,姜澤,廉晨龍,朱鐵芬,桂冬林,
申請(專利權)人:臥龍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臥龍電氣集團杭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