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磁力傳動機構及應用該傳動機構的真空管道系統技術方案

    技術編號:15860233 閱讀: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23:43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磁力傳動機構,包括基座、上軌道、下軌道、上滑塊、下滑塊、驅動裝置、下引導軌、下引導輪以及彈性復位件;另外,還公開了一種應用所述磁力傳動機構的真空管道系統。實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主要有:1、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經過中間段下方時,下引導輪進入下引導軌,使得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依次在前進的同時下降一定高度,能有效依次避開中間段所在垂直面上設置的障礙物,同時可為上滑塊持續提供前進的動力;2、真空管道系統上設置安全閥,縮短了系統到達超高真空狀態的時間,同時提高整個系統使用的安全性;彈性復位件、下引導輪和下引軌道等設計使得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在前進中能避開安全閥,實現有效的管道內物體傳輸。

    A magnetic drive mechanism and a vacuum pipeline system using the drive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agnetic transmission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base, top and bottom rails, the slider, slider, driving device, lead guide rail and a lower guide wheel and elastic resetting parts; in addition, also discloses a vacuum pipe using the magnetic transmission mechanism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1, the first and second magnets through the middle section below, under the guide wheel into the guide rail, so that the first and second magnets are in progress at the same time decreased to a certain height,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obstacles in the middle section is installed on the vertical plane,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slide continues to provide forward momentum; set the safety valve 2, vacuum piping system, shorten the system to reach the ultra high vacuum state time,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whole system using the elastic reset piece,; guide wheel and lead track design makes the first and second magnets can avoid the safety valve in advance to achieve effective transmission, objects in the pipelin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磁力傳動機構及應用該傳動機構的真空管道系統
    本技術涉及機械傳動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磁力傳動機構及應用該傳動機構的真空管道系統。
    技術介紹
    科研過程往往涉及到在腔體內進行樣品、探測設備等物體的傳送,常見的解決方案是通過在腔體內外設置有磁性相吸的磁體,以腔體外的磁體運動帶動腔體內的磁體運動,通過腔體內的磁體運動從而帶動樣品、探測設備等物體在腔體內實現運動。這種傳動方式要求腔體外的磁體需要和腔體內的磁體的距離一直保持在某個范圍內,兩者不能相隔太遠;但實際應用上,在腔外磁體運動的路線上,經常會存在障礙物,這些障礙物包括探測裝置、對接裝置等,構成腔體本身的部件有時也會成為障礙物。上述問題主要反映在真空管道傳送領域中。目前,現有真空直線段傳送裝置由真空內傳送軌道、從動小車、從動磁鐵;真空外傳送軌道、主吸附磁鐵、主運動小車組成。真空外主運動小車由驅動裝置帶動,做直線運動;真空外磁鐵吸附真空內磁鐵一起做直線運動。然而,現有的真空直線段腔體應配的閘板閥無法在擁有此類運動機構的直線段腔體中安裝,若安裝上去,閘板閥在腔體外的部分將成為障礙物,阻礙主運動小車的前進,進而阻礙主吸附磁鐵的運動。如何使上述應用場合中,磁體的運動不受障礙物的影響,從而實現腔體內物體順利傳動,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中披露了一種磁力傳動機構及應用該傳動機構的真空管道系統,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施的:一種磁力傳動機構,包括基座、上軌道、下軌道、上滑塊、下滑塊、驅動裝置、下引導軌、下引導輪以及彈性復位件;所述上軌道包括前軌道、后軌道及中間段;所述下軌道以及所述下引導軌均設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上滑塊可沿所述上軌道滑行;所述下滑塊受所述驅動裝置驅動且可沿所述下軌道滑行;所述上滑塊設置有上磁體;所述彈性復位件包括設置于所述下滑塊上的前彈性復位件以及后彈性復位件;所述前彈性復位件上設置有第一磁體;所述后彈性復位件上設置有第二磁體;所述上磁體與所述第一磁體、第二磁體磁性相吸且位置對應;所述下引導輪包括前導輪及后導輪;所述前導輪安裝在所述前彈性復位件上并與所述第一磁體保持恒定的相對空間位置;所述后導輪安裝在所述后彈性復位件上并與所述第二磁體保持恒定的相對空間位置;所述下引導軌位于中間段下方;所述下引導軌呈下凸的形狀,使得所述下引導輪沿所述下引導軌滑行時產生垂直向下的位移量再產生垂直向上的等量位移量,所述彈性復位組件受所述下引導輪牽引,先向下運動再向上運動,使得所述第一磁體、第二磁體在經過所述中間段下方時,產生垂直向下的位移量,離開所述中間段下方后,回復到原有的水平高度。優選地,所述下滑塊包括支撐座;所述前彈性復位件包括升降組件及彈性組件;所述升降組件與所述支撐座滑動連接,所述彈性組件安裝在所述支撐座上并限制所述升降組件與所述支撐座之間的相對滑動行程;所述前導輪安裝在所述升降組件上。優選地,所述支撐座包括支撐頂塊及支撐側塊;所述支撐頂塊設置在所述下滑塊頂部,所述支撐側塊與所述支撐頂塊側邊連接;所述升降組件包括升降頂塊以及升降側塊;所述前導輪安裝在所述升降側塊上;所述升降側塊與所述支撐側塊滑動連接;所述第一磁體設置于所述升降頂塊上。優選地,所述彈性組件包括彈簧及限位柱;所述彈簧上下端分別連接所述升降頂塊以及所述支撐頂塊;所述限位柱底端與所述支撐頂塊連接并設置在所述彈簧內,用以限制所述升降組件的最大向下位移量。優選地,所述驅動裝置包括傳動帶及固定在所述傳動帶上的對接件;所述對接件與所述下滑塊一側連接并帶動所述下滑塊沿所述下軌道滑行;所述下引導軌的形狀為倒梯形。優選地,所述支撐側塊在接觸處包圍所述升降側塊;所述支撐側塊內壁設置有左滑輪及右滑輪;所述升降側塊前后兩側分別與所述左滑輪及所述右滑輪滑動連接。優選地,所述上磁體包括第三磁體及第四磁體;所述第三磁體與所述第一磁體位置對應;所述第四磁體與所述第二磁體位置對應;所述后彈性復位件采取與所述前彈性復位件相同的構造;所述后導輪與所述前導輪的安裝位置相對應。一種應用所述磁力傳動機構的真空管道系統,包括真空管道及設置在所述真空管道上的安全閥;所述真空管道包括密封相接的前管道及后管道;所述前軌道位于所述前管道內,所述后軌道位于所述后管道內;所述安全閥兩端分別連接所述前管道及所述后管道。優選地,所述驅動裝置包括張緊機構以及兩個同步輪,所述傳動帶為同步帶并由所述同步輪帶動;所述傳動帶斷開且所述對接件夾住所述傳動帶斷開的兩端;所述兩個同步輪之間的距離由所述張緊機構調節。優選地,所述張緊機構為螺栓調節組件,所述螺栓調節組件固定在所述基座上,其一端與所述同步輪的輪軸直接或間接相連,用于調節該同步輪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實施本技術的主要有益效果有:1、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經過中間段下方時,下引導輪進入下引導軌,使得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依次在前進的同時下降一定高度,能有效依次避開中間段所在垂直面上設置的障礙物,同時可為上滑塊持續提供前進的動力;2、真空管道系統上設置安全閥,縮短了系統到達超高真空狀態的時間,同時提高整個系統使用的安全性,如果出現某段管道泄露,可以使用安全閥與系統其他管道進行隔離,保證整個系統的真空度不受影響,同時便于更換或者維修;彈性復位件、下引導輪和下引軌道等設計使得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在前進中能避開安全閥,實現有效的管道內物體傳輸。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一個實施例中,真空管道系統的結構示意簡圖;圖2為又一個實施例中,前導輪開始進入下引導軌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的A-A切面視角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中的支撐座、升降組件、彈性組件等部件的結構放大示意圖;圖5為第三磁體下降到最低點時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中的B-B切面視角結構示意圖;圖7為支撐側塊與升降側塊的位置關系示意圖;圖8為對接件夾緊兩端斷開的傳動帶時的結構示意簡圖;圖9為磁力傳動機構的一種應用示意圖。在上述附圖中,各圖號標記分別表示:11-基座,12-前管道,13-后管道,14-真空抽氣口,15-安全閥,16-法蘭,17-障礙物,21-上軌道,211-前軌道,212-后軌道,213-中間段,214-軌道支撐件,22-下軌道,23-下引導軌,3-上滑塊,4-下滑塊,41-支撐座,411-支撐頂塊,412-支撐側塊,413-左滑輪,414-右滑輪,5-驅動裝置,51傳動帶,52對接件,53同步輪,54-螺栓,55-張緊螺母,56-固定板,6-下引導輪,61-前導輪,62-后導輪,7-前彈性復位件,71-升降組件,711-升降頂塊,712-升降側塊,72-彈性組件,721-彈簧,722-限位柱,8-后彈性復位件,91-第一磁體,92-第二磁體,93-第三磁體,94-第四磁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一種磁力傳動機構及應用該傳動機構的真空管道系統

    【技術保護點】
    一種磁力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1)、上軌道(21)、下軌道(22)、上滑塊(3)、下滑塊(4)、驅動裝置(5)、下引導軌(23)、下引導輪(6)以及彈性復位件;所述上軌道(21)包括前軌道(211)、后軌道(212)及中間段(213);所述下軌道(22)以及所述下引導軌(23)均設置在所述基座(11)上;所述上滑塊(3)可沿所述上軌道(21)滑行;所述下滑塊(4)受所述驅動裝置(5)驅動且可沿所述下軌道(22)滑行;所述上滑塊(3)設置有上磁體;所述彈性復位件包括設置于所述下滑塊上的前彈性復位件(7)以及后彈性復位件(8);所述前彈性復位件(7)上設置有第一磁體(91);所述后彈性復位件(8)上設置有第二磁體(92);所述上磁體與所述第一磁體(91)、第二磁體(92)磁性相吸且位置對應;所述下引導輪(6)包括前導輪(61)及后導輪(62);所述前導輪(61)安裝在所述前彈性復位件(7)上并與所述第一磁體(91)保持恒定的相對空間位置;所述后導輪(62)安裝在所述后彈性復位件(8)上并與所述第二磁體(92)保持恒定的相對空間位置;所述下引導軌(23)位于中間段(213)下方;所述下引導軌(23)呈下凸的形狀,使得所述下引導輪(6)沿所述下引導軌(23)滑行時產生垂直向下的位移量再產生垂直向上的等量位移量,所述彈性復位組件受所述下引導輪(6)牽引,先向下運?動再向上運動,使得所述第一磁體(91)、第二磁體(92)在經過所述中間段下方時,產生垂直向下的位移量,離開所述中間段(213)下方后,回復到原有的水平高度。...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磁力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1)、上軌道(21)、下軌道(22)、上滑塊(3)、下滑塊(4)、驅動裝置(5)、下引導軌(23)、下引導輪(6)以及彈性復位件;所述上軌道(21)包括前軌道(211)、后軌道(212)及中間段(213);所述下軌道(22)以及所述下引導軌(23)均設置在所述基座(11)上;所述上滑塊(3)可沿所述上軌道(21)滑行;所述下滑塊(4)受所述驅動裝置(5)驅動且可沿所述下軌道(22)滑行;所述上滑塊(3)設置有上磁體;所述彈性復位件包括設置于所述下滑塊上的前彈性復位件(7)以及后彈性復位件(8);所述前彈性復位件(7)上設置有第一磁體(91);所述后彈性復位件(8)上設置有第二磁體(92);所述上磁體與所述第一磁體(91)、第二磁體(92)磁性相吸且位置對應;所述下引導輪(6)包括前導輪(61)及后導輪(62);所述前導輪(61)安裝在所述前彈性復位件(7)上并與所述第一磁體(91)保持恒定的相對空間位置;所述后導輪(62)安裝在所述后彈性復位件(8)上并與所述第二磁體(92)保持恒定的相對空間位置;所述下引導軌(23)位于中間段(213)下方;所述下引導軌(23)呈下凸的形狀,使得所述下引導輪(6)沿所述下引導軌(23)滑行時產生垂直向下的位移量再產生垂直向上的等量位移量,所述彈性復位組件受所述下引導輪(6)牽引,先向下運動再向上運動,使得所述第一磁體(91)、第二磁體(92)在經過所述中間段下方時,產生垂直向下的位移量,離開所述中間段(213)下方后,回復到原有的水平高度。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塊(4)包括支撐座(41);所述前彈性復位件(7)包括升降組件(71)及彈性組件(72);所述升降組件(71)與所述支撐座(41)滑動連接,所述彈性組件(72)安裝在所述支撐座(41)上并限制所述升降組件(71)與所述支撐座(41)之間的相對滑動行程;所述前導輪(61)安裝在所述升降組件(71)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磁力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座(41)包括支撐頂塊(411)及支撐側塊(412);所述支撐頂塊(411)設置在所述下滑塊(4)頂部,所述支撐側塊(412)與所述支撐頂塊(411)側邊連接;所述升降組件(71)包括升降頂塊(711)以及升降側塊(712);所述前導輪(61)安裝在所述升降側塊(712)上;所述升降側塊(712)與所述支撐側塊(4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銳劉鵬歐宏煒趙嘉峰
    申請(專利權)人:費勉儀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 | 亚洲av无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欧洲AV无码网站|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AV中出无码内射| 亚洲av无码无线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无码熟妇αⅴ人妻又粗又大|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狠狠爱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 | 熟妇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老熟妇| 日韩精品无码人成视频手机| 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 亚洲毛片无码专区亚洲乱|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va无码二区| 亚洲av日韩aⅴ无码色老头|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AV波多野吉衣|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aⅴ嫩草| 免费a级毛片无码a∨蜜芽试看| 精品国产aⅴ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AV岛国片在线播放| 无码h黄动漫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无码孕妇孕交在线观看| 国9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导航 | 人妻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狠狠爱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