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集裝箱底側梁及其集裝箱、集裝箱式活動房,所述底側梁的橫截面主體結構為:上部為中空三角形框架,下部為中空狹長矩形框架,所述矩形的垂直高度大于水平寬度,所述的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其朝向上端和內側端為直角邊;在所述底側梁內側的下端設置有向內延伸的底橫梁支承板。這樣集裝箱的底側梁型材具有很好的抗彎強度、負載能力,使得集裝箱在選用輕質合金時在標準集裝箱尺寸標準內設計的底側梁也具有足夠的抗彎性能和承載能力,從而使集裝箱獲得足夠的整體結構強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集裝箱底側梁及其集裝箱、集裝箱式活動房
本技術涉及一種集裝箱用結構件及其集裝箱、集裝箱式活動房,尤其涉及一種集裝箱底側梁及其集裝箱、集裝箱式活動房。
技術介紹
集裝箱在現代物流倉儲業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集裝箱的主要結構部件包括角柱、側梁(底側梁和頂側梁)以及端梁固定連接共同構成一個長方體狀的集裝箱主結構架體,再連接裝配側板、底板、頂板、端板等,從而構成集裝箱主體。其中底側梁作為集裝箱結構架體的主要承力部件,直接關系到集裝箱的整體承重能力,底側梁兩端支撐于角件上中間懸空,是集裝箱構件中跨距最大的承重梁,整個集裝箱的載荷通過底板底橫梁支撐在底側梁上,所以集裝箱對底側梁的抗彎承重性能要求相當高,一旦底側梁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撓性(塑形)變形集裝箱的整體強度和使用性能就會受到破壞性的損傷,或者直接使得集裝箱報廢。尤其是輕質合金材料開始在集裝箱產業中應用,由于輕質合金材料雖然具有多種無可取代的優勢,但抗彎曲性能普遍不太強,這樣就需要我們從型材的結構上尋找具有足夠結構強度的型材結構。集裝箱式活動房又名集裝箱房屋,采用集裝箱專用構件、梁、柱及板材,采用集裝箱工藝制造而成。具有活動性強、組建工期短、免地基、可自由組合組裝成多層多形狀的活動房、成本低造價低等優勢。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各個領域都有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和快速的發展。集裝箱式活動房由至少一個集裝箱單元房組合連接而成。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要提供一種集裝箱底側梁及其集裝箱、集裝箱式活動房,具有很好的抗彎強度、負載能力。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集裝箱用底側梁,其中所述底側梁的橫截面主體結構為:上部為中空三角形框架,下部為中空狹長矩形框架,所述矩形的垂直高度大于水平寬度,所述的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其朝向上端和內側端為直角邊;在所述底側梁內側的下端設置有向內延伸的底橫梁支承板。上述的集裝箱用底側梁,其中,在所述狹長矩形框架外側的下端設置有向外延伸的加強板。上述的集裝箱用底側梁,其中,所述的直角三角形中外側斜邊與上端直角邊的夾角為50°,所述狹長矩形的高寬比為(6?7): I。上述的集裝箱用底側梁,其中,所述底側梁的材料為鋁合金,所述直角三角形部分的壁厚為1.5?3_,所述狹長矩形部分的垂直邊的壁厚為3?5_,水平邊部分的壁厚為7?1mm0上述的集裝箱用底側梁,其中,所述三角形中各邊之間都設置圓角過渡連接,其中外側斜邊與內側端直角邊的過渡圓角半徑R3為3mm。上述的集裝箱用底側梁,其中,所述加強板上端與所述狹長矩形框架外端的連接處設置圓角過渡;所述圓角的半徑R4為4mm。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另一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集裝箱,包括底側梁與底橫梁、前端下梁、門下梁、立柱、頂側梁、前端上梁以及門上梁固定連接構成集裝箱框架,其中:所述集裝箱底側梁為上述的底側梁,所述底側梁支承板上連接固定多根所述底橫WiO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第三種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集裝箱式活動房,由若干個集裝箱單元結構組合連接而成,每個所述集裝箱單元結構包括集裝箱底側梁與底橫梁、端梁、立柱、頂側梁固定連接構成集裝箱框架,其中:所述集裝箱底側梁為上述的底側梁,所述底側梁支承板上連接固定多根所述底橫梁。本技術的集裝箱底側梁及其集裝箱、集裝箱式活動房,本技術提供的底側梁型材具有很好的抗彎強度、負載能力,【申請人】經過了大量的設計、試驗和研發總結出該型材結構,上部采用直角三角形結構,因為三角形是相對結構穩定性支撐最強的多邊形結構,而下部的狹長矩形結構則大大加強了底側梁的抗彎能力;使得集裝箱在選用輕質合金時在標準集裝箱尺寸標準內設計的底側梁也具有足夠的抗彎性能和承載能力,從而使集裝箱獲得足夠的整體結構強度。底側梁的承載能力與其橫截面形狀直接相關,然而其橫截面可以采用的幾何形狀千變萬化,其強度也大相徑庭,異形型材的底側梁既要滿足集裝箱設計的各種尺寸限制要求,又要滿足底側梁強度和承載能力的極限要求,甚至還要能應用于鋁合金等輕質合金材料,這種情況下底側梁橫截面形狀的結構設計就是件相當困難的事情,并且需要經過大量、反復的力學試驗和總結研發;而本技術的底側梁型材即提供了一種最為合理的高強度底側梁。【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中集裝箱底側梁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中集裝箱底側梁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中集裝箱底側梁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中集裝箱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底側梁2、前端下梁3、立柱4、頂側梁5、前端上梁6、門上梁11、中空三角形框架 12、中空狹長矩形框架 13、底橫梁支撐板14、加強板15鋸齒狀波紋111第一直角邊112第二直角邊113斜邊【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請參見圖1和圖2,本技術提供的集裝箱底側梁,其中,底側梁I的橫截面主體結構為:上部為中空三角形框架11,下部為中空狹長矩形框架12,所述矩形的垂直高度大于水平寬度,所述狹長矩形的高寬比優選為(6?7):1。所述的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其朝向上端和內側端為直角邊,分別為第一直角邊111和第二直角邊112,較佳地,所述的直角三角形中外側斜邊113與上端第一直角邊111的夾角為50°;在所述底側梁I內側的下端設置有向內延伸的底橫梁支承板13。較佳地,在中空狹長矩形框架12外側的下端設置有向外延伸的加強板14,加強板14可以防止底側梁I彎曲變形,起到加強抗彎曲變形的作用。請參見圖3,本實施例提供的集裝箱用底側梁,較佳地,所述三角形中各邊之間都設置圓角過渡連接,其中外側斜邊113與內側端第二直角邊112的過渡圓角半徑R3為3mm。第一直角邊111和第二直角邊112的過渡圓角半徑1?2為1.5mm;第一直角邊111和斜邊113的過渡圓角半徑R1SSmm;加強板14上端與中空狹長矩形框架12外端的連接處設置圓角過渡;所述圓角的半徑R4為4mm。中空狹長矩形框架12的水平邊設置成圓弧,所述圓弧的半徑他為2mm ο因為三角形是相對結構穩定性支撐最強的多邊形結構,而下部的狹長矩形結構則大大加強了底側梁I的抗彎能力;使得集裝箱在選用輕質合金時在標準集裝箱尺寸標準內設計的底側梁也具有足夠的抗彎性能和承載能力,從而使集裝箱獲得足夠的整體結構強度。所述底側梁的材料可以為鋁合金,所述直角三角形部分的壁厚優選為1.5?3_,所述狹長矩形部分的垂直邊的壁厚優選為3?5mm,水平邊部分的壁厚優選為7?10_。請參見圖4,本技術提供的集裝箱,包括底側梁I與底橫梁(圖未示)、前端下梁2、門下梁、立柱3、頂側梁4、前端上梁5以及門上梁6固定連接構成集裝箱框架,所述集裝箱底側梁為上述的底側梁I,所述集裝箱底側梁為上述的底側梁I,底側梁支承板13上連接固定多根所述底橫梁。為了保證膠合底橫梁時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集裝箱底側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側梁的橫截面主體結構為:上部為中空三角形框架,下部為中空狹長矩形框架,所述矩形的垂直高度大于水平寬度,所述的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其朝向上端和內側端為直角邊;在所述底側梁內側的下端設置有向內延伸的底橫梁支承板。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裝箱底側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狹長矩形框架外側的下端設置有向外延伸的加強板。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裝箱底側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角三角形中外側斜邊與上端直角邊的夾角為50°,所述狹長矩形的高寬比為(6?7): I。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裝箱底側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側梁的材料為鋁合金,所述直角三角形部分的壁厚為1.5?3mm,所述狹長矩形部分的垂直邊的壁厚為3?5mm,水平邊部分的壁厚為7?10mm。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顧銘,
申請(專利權)人:經過了大量的設計,試驗和研發總結出該型材結構,上部采用直角三角形結構,因為三角形是相對結構穩定性支撐最強的多邊形結構,而下部的狹長矩形結構則大大加強了底側梁的抗彎能力,使得集裝箱在選用輕質合金時在標準集裝箱尺寸標準內設計的底側梁也具有足夠的抗彎性能和承載能力,從而使集裝箱獲得足夠的整體結構強度,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