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建筑地面施工用振動棒,包括動力裝置、振動棒殼體、固定器、螺紋槽、動力裝置底座、軸承、振動板安裝筒和搬運環,所述動力裝置右側設置有軟管套,所述振動棒殼體左側設置有軟管套,所述螺紋槽外部連接有振動棒殼體,所述動力裝置底座上方固定有動力裝置,所述軸承內部設置有軸桿,所述振動板安裝筒底部安裝有微調轉軸,所述振動板體上方設置有振動棒殼體。該建筑地面施工用振動棒設置有振動板體,能夠對一片混凝土區域進行振動,提高了工作效率,微調轉軸左右轉動的范圍均為0?15°,能夠在對混凝土振動時有一個微調的角度,使振動板體能夠在不平的混凝土表面與混凝土接觸良好,使振動效果更加理想。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建筑地面施工用振動棒
本技術涉及建筑機械
,具體為一種建筑地面施工用振動棒。
技術介紹
隨著經濟的繁榮昌盛,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的提高,生產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好,人們對自己時間的利用越來越苛刻,生活中,我們對于設備的要求越來越高,希望能夠通過對設備的創新來提高設備的工作效率,減少工作時間,提高使用效率,使之發揮出最大的價值,隨著科技的發展,建筑機械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在建筑機械整體發展的帶動下,混凝土振動器也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它的發展給人們在對混凝土進行振動時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其種類和數量也正在與日俱增。目前市場上的混凝土振動器雖然種類和數量非常多,但是大多數使用的混凝土振動棒只能夠在一個點區域處產生振動,這樣在一些需要增加振動面積的特殊混凝土地方就無法使用,而市場上可以在一塊面積處產生振動的混凝土振動設備不僅體型大而且笨重,不便于移動和操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建筑地面施工用振動棒,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提出的目前市場上的混凝土振搗棒只能夠對一個點區域處進行振動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建筑地面施工用振動棒,包括動力裝置、振動棒殼體、固定器、螺紋槽、動力裝置底座、軸承、振動板安裝筒和搬運環,所述動力裝置上方設置有把手,所述動力裝置右側設置有軟管套,且軟管套內部安裝有軟軸,所述軟軸左側連接有動力裝置,且軟軸右側連接有軸桿,所述振動棒殼體左側設置有軟管套,所述固定器外部連接有振動棒殼體,且振動棒殼體內部安裝有軸桿,所述螺紋槽外部連接有振動棒殼體,所述動力裝置底座上方固定有動力裝置,所述軸承內部設置有軸桿,且軸承外部連接有軸承座,所述振動板安裝筒底部安裝有微調轉軸,所述搬運環下方固定有振動板體,且振動板體上方連接有振動板安裝筒,所述振動板體上方設置有振動棒殼體。優選的,所述軟管套采用鋼絲編織橡膠材質。優選的,所述振動棒殼體的結構為伸縮結構,且伸縮長度為0—40cm。優選的,所述螺紋槽上方螺紋凹口與振動板安裝筒內部的螺紋凸口相吻。優選的,所述微調轉軸與振動板安裝筒和振動板體之間鉸接在一起,且微調轉軸左右轉動的范圍均為0-15°。優選的,所述振動板體為不粘連材料構成,且振動板體兩側均為30°倒角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建筑地面施工用振動棒設置有振動板體,能夠在特殊的地方對一片混凝土區域進行振動,提高了工作效率,軟管套采用鋼絲編織橡膠材質,能夠增加軟管套的強度,提高了使用壽命,振動棒殼體的結構為伸縮結構,能夠根據需要調節振動棒殼體的伸縮長度,使之能夠更好的被使用者操作,使用也更加方便,螺紋槽上方螺紋凹口與振動板安裝筒內部的螺紋凸口相吻,能夠方便穩固的將振動板體安裝在振動棒殼體下方,能夠穩定便捷的對一片區域進行振動作業,微調轉軸左右轉動的范圍均為0-15°,能夠在對混凝土振動時有一個微調的角度,使振動板體能夠在不平的混凝土表面與混凝土接觸良好,使振動效果更加理想。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結構振動板體使用示意圖。圖中:1、動力裝置,2、把手,3、軟管套,4、軟軸,5、振動棒殼體,6、固定器,7、軸桿,8、螺紋槽,9、動力裝置底座,10、軸承,11、軸承座,12、振動板安裝筒,13、微調轉軸,14、搬運環,15、振動板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2,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建筑地面施工用振動棒,包括動力裝置1、振動棒殼體5、固定器6、螺紋槽8、動力裝置底座9、軸承10、振動板安裝筒12和搬運環14,動力裝置1上方設置有把手2,動力裝置1右側設置有軟管套3,且軟管套3內部安裝有軟軸4,軟管套3采用鋼絲編織橡膠材質,能夠增加軟管套3的強度,增加了使用壽命,軟軸4左側連接有動力裝置1,且軟軸4右側連接有軸桿7,振動棒殼體5左側設置有軟管套3,振動棒殼體5的結構為伸縮結構,且伸縮長度為0—40cm,能夠根據需要來調節振動棒殼體5的長度,使用更為方便,適用范圍更加廣泛,固定器6外部連接有振動棒殼體5,且振動棒殼體5內部安裝有軸桿7,螺紋槽8外部連接有振動棒殼體5,螺紋槽8上方螺紋凹口與振動板安裝筒12內部的螺紋凸口相吻,能夠方便穩固的將振動板體15安裝在振動棒殼體5下方,能夠穩定便捷的對一片區域進行振動作業,動力裝置底座9上方固定有動力裝置1,軸承10內部設置有軸桿7,且軸承10外部連接有軸承座11,振動板安裝筒12底部安裝有微調轉軸13,微調轉軸13與振動板安裝筒12和振動板體15之間鉸接在一起,微調轉軸13左右轉動的范圍均為0-15°,振動板體15為不粘連材料構成,且振動板體15兩側均為30°倒角結構,能夠在對混凝土振動時有一個微調的角度,使振動板體15能夠在不平的混凝土表面與混凝土接觸良好,且不粘連,不會影響地面的平整度,使振動效果更加理想,搬運環14下方固定有振動板體15,且振動板體15上方連接有振動板安裝筒12,振動板體15上方設置有振動棒殼體5。工作原理:在使用該建筑地面施工用振動棒時,首先通過把手2將動力裝置1搬運至工作場地,并使動力裝置底座9平穩的放在工作區域,然后根據需要來調節振動棒殼體5的長度,使用更為方便,調節好后,通過固定器6將振動棒殼體5的長度固定住,振動棒殼體5長度調節好后,將振動板體15安裝在振動棒殼體5的下方,安裝時,通過振動棒殼體5底部的螺紋槽8和振動板體15上的振動板安裝筒12螺紋連接來將振動板體15安裝上,然后啟動動力裝置1,振動棒殼體5會將振動傳遞給振動板體15,從而來對一片區域的混凝土進行振動,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振動板體15對混凝土振動時,微調轉軸13能夠通過微角度的轉動來使振動板體15與混凝土表面擁有更好的接觸,提高了振動效果,從而方便高效的完成一系列混凝土地面振動工作。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建筑地面施工用振動棒,包括動力裝置(1)、振動棒殼體(5)、固定器(6)、螺紋槽(8)、動力裝置底座(9)、軸承(10)、振動板安裝筒(12)和搬運環(14),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裝置(1)上方設置有把手(2),所述動力裝置(1)右側設置有軟管套(3),且軟管套(3)內部安裝有軟軸(4),所述軟軸(4)左側連接有動力裝置(1),且軟軸(4)右側連接有軸桿(7),所述振動棒殼體(5)左側設置有軟管套(3),所述固定器(6)外部連接有振動棒殼體(5),且振動棒殼體(5)內部安裝有軸桿(7),所述螺紋槽(8)外部連接有振動棒殼體(5),所述動力裝置底座(9)上方固定有動力裝置(1),所述軸承(10)內部設置有軸桿(7),且軸承(10)外部連接有軸承座(11),所述振動板安裝筒(12)底部安裝有微調轉軸(13),所述搬運環(14)下方固定有振動板體(15),且振動板體(15)上方連接有振動板安裝筒(12),所述振動板體(15)上方設置有振動棒殼體(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建筑地面施工用振動棒,包括動力裝置(1)、振動棒殼體(5)、固定器(6)、螺紋槽(8)、動力裝置底座(9)、軸承(10)、振動板安裝筒(12)和搬運環(14),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裝置(1)上方設置有把手(2),所述動力裝置(1)右側設置有軟管套(3),且軟管套(3)內部安裝有軟軸(4),所述軟軸(4)左側連接有動力裝置(1),且軟軸(4)右側連接有軸桿(7),所述振動棒殼體(5)左側設置有軟管套(3),所述固定器(6)外部連接有振動棒殼體(5),且振動棒殼體(5)內部安裝有軸桿(7),所述螺紋槽(8)外部連接有振動棒殼體(5),所述動力裝置底座(9)上方固定有動力裝置(1),所述軸承(10)內部設置有軸桿(7),且軸承(10)外部連接有軸承座(11),所述振動板安裝筒(12)底部安裝有微調轉軸(13),所述搬運環(14)下方固定有振動板體(15),且振動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榮煥,
申請(專利權)人:張榮煥,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