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的用于改善柴油低溫流動性的改進劑,它是屬于改善柴油性能所用的添加劑的改進。主要是由一種含有蠟晶改進劑的組份1與含有蠟晶分散劑的組份2按特定的要求復配而成的具有協同效應的二元復配體系,本技術適用于改進中間餾分如柴油、噴氣燃料油的低溫流動性能。(*該技術在202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新型的用于改善柴油低溫流動性的改進劑,它是屬于改善柴油性能所用的添加劑的改進。主要是一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與另一種油溶性的具有乙烯碳骨架的、具有一定粘度的聚和物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復配技術。本技術適用于改進中間餾分如柴油、噴氣燃料油的低溫流動性能。對于柴油低溫流動性的改進技術,在進入七十年代以后,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是美國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開發出了多種聚合物類型的降凝劑并開展了二元或三元組分的復配技術的研究工作,擁有十幾項相關的專利技術。國外目前知名的低溫流動性改進劑的品牌主要有EXXON公司的PARADYNE20、25,ECA5920、ECA5966、ECA8400、ECA8401;AMOCO公司的AMOCO A543、540、2042、6603、6605、6615;瑞士的DODIFLOW3744、4744;日本東邦公司的FPD-7、FPD-C71、FPD-6N、FPD-417等。中國的低溫流動性改進劑的品牌有T1804、T1805等。上述產品對寬餾分的柴油、混煉的柴油一般具有良好的感受性,能改進柴油的低溫流動性能,能降低柴油的冷濾點5-12℃,但降低的幅度不大。另外,上述低溫流動性改進劑對窄餾分、對某些油田或煉廠的柴油的感受性很差,幾乎沒有效果,如對勝利石化總廠的柴油、大港油田煉廠的柴油以及河南南陽油田煉廠的柴油幾乎沒有效果。現在存在的問題;一是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提高低溫流動性改進劑對柴油的感受性;二是低溫流動性改進劑復配技術的進一步研究和完善;三是進一步提高低溫流動性改進劑的性能,大幅度地降低柴油的冷濾點。因此,針對目前國內外尤其是國內低溫流動性改進劑對柴油感受性存在很大的差異的問題,即對有的柴油具有較好的感受性而對有的柴油感受性很差甚至使柴油的冷濾點上升,研究出一種對柴油具有良好感受性的低溫流動性改進劑一直是科研工作者所探索的。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在于避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對柴油具有良好感受性的低溫流動性改進劑。它是由一種共聚物與另一種具特殊結構的蠟晶分散劑按一定比例組成的二元體系,具有良好的協同效應。這個二元體系比起單一組分更能十分顯著地改進柴油的低溫流動性能。它主要是由含有蠟晶改進劑的組份1和含有蠟晶分散劑的組份2復配而成,其主要的技術特點是組份1的蠟晶改進劑采用的是乙烯一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而組份2的蠟晶改進劑則采用具有如下分子結構的化合物 或具有松香酸分子結構的物質作為反應底物,進一步與有機胺反應得到酰胺或胺的鹽;然后將組份1與組份2按9~6∶1~4的比例進行復配后得到具有協同效應的二元復配體系。為了更好地實現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設計者還將組份2的合成設計成是將蠟晶改進劑與純的有機胺按1∶0.65-0.90的摩爾比,以重芳烴為溶劑在60-80℃水浴下反應3-4小時,生成酰胺或胺的鹽,即 或者將組份2的合成設計成是用天然化合物松香酸與有機胺在60-80℃下反應3-4小時后制得,即 為了得到更好的實現本專利技術的目的,設計者還將組份1的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使用時50℃的運動粘度設計成為90-110mm2/s和190-205mm2/s。在蠟晶分散劑中,其分子式中的-R可以表示C1-C16的烴基,最好是C1-C8的烴基。其分子式中的-R也可以是C2-C6的酰基,X代表硫原子或氧原子。對在制取蠟晶分散劑即組份2中使用的有機胺可以是伯胺如環己胺、辛胺、癸胺、月桂胺、十四胺、十六胺、十八胺或混合伯胺等;也可以是仲胺如二正辛胺、甲基十二胺、甲基十四胺、甲基十六胺,最好是伯胺;也可以是混合胺如椰子油胺、牛脂胺或按一定比例將純的胺混合,最好是癸胺、月桂胺和十四胺組成的混合胺,或十四胺、十六胺與十八胺組成的混合胺。在混合胺中混入一定量的環己胺更好。下面將結合實施例來詳敘本專利技術的技術特點在實際復配本專利技術的二元體系時,是分別制備組份1和組份2,然后再將二者按組份1組份2=9~6∶1~4進行復配。其各制備的步驟如下1、組份1的制備采用具有乙烯碳骨架的單聚物如甲基丙烯酸高級酯、丙烯酸高級酯,或共聚物如乙烯-醋酸乙烯酯、醋酸乙烯酯-烷基富馬酸酯、α-烯烴與馬來酸酯的共聚物等,最好是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2、組份2的制備①.反應底物的選取(二者選其一)A.天然化合物松香酸B.具有下列分子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R表示C1-C16的烴基,最好是C1-C8的烴基,通常是C1-C4的烴基,-R也可以是C2-C6的酰基,X代表硫原子或氧原子。它的合成方法是以環己烷為溶劑,萘甲酸與鹵代烷在無水AICI3催化下,在80-90℃反應4-5小時,反應混合物經過分離精制,所得的中間產物用常規的方法催化加氫而制得產物。②.蠟晶分散劑(即組份2)的制取將在①中的B步驟得到的反應底物與純的有機胺按1∶0.65-0.90的摩爾比,以重芳烴為溶劑在60-80℃水浴下反應3-4小時,生成酰胺或胺的鹽,即組分2;也可以將在①中A步驟得到的天然化合物松香酸與有機胺在60-80℃下反應3-4小時,得到組份2。 上述有機胺可以是伯胺如環已胺、辛胺、癸胺、月桂胺、十四胺、十六胺、十八胺或混合伯胺等,也可以是仲胺如二正辛胺、甲基十二胺、甲基十四胺、甲基十六胺,最好是伯胺。混合胺有椰子油胺、牛脂胺或按一定比例將純的胺混合,最好是癸胺、月桂胺和十四胺組成的混合胺,或十四胺、十六胺與十八胺組成的混合胺。在混合胺中混入一定量的環己胺更好。3.柴油低溫性能改進劑的復配①、取0.002-0.1mg/l,一般情況下0.002-0.08mg/l的組份1,即油溶性的聚合物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并選取50℃時的運動粘度的范圍為90-110mm2/s和190-205mm2/s。②、取0.001-0.03mg/l的油溶性的組份2。③、組份1與組份2復配時按(1-4)∶(9-6)的比例進行復配,具有較好的協同效應,最好是(1-2)∶(9-8)的比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作為作為用于改善柴油低溫流動性的改進劑,本專利技術所組成的二元復配體系具有明顯的協同效應,對柴油的的感受性較強,使用效果明顯好于單一組分,能顯著地提高柴油的低溫流動性能。對大多數煉廠的柴油,使用效果相當于EXXON公司的系列產品;對勝利石化總廠、河南南陽煉廠的柴油,使用效果優于EXXON公司及其它國外品牌的產品;對柴油的使用效果優于國內的T1804和T1805。因為柴油的冷濾點更能反映柴油的低溫流動性能,所以目前國內外普遍采用在柴油中添加低溫流動性改進劑前后冷濾點CFPP(ColdFilter Plugging Point)的變化,來評價低溫流動性改進劑的性能,測試執行SY2413-84標準。本專利技術對柴油低溫流動性能的改進效果與國內外知名品牌的對比見表1 注1.表中A1為50℃時的運動粘度為90-110mm2/s的組份12.表中A2為50℃時的運動粘度為190-205mm2/s的組份1。3.表中M為組份2。權利要求1.用于改善柴油低溫流動性的改進劑,它主要是由含有蠟晶改進劑的組份1和含有蠟晶分散劑的組份2復配而成,其特征在于組份1采用的是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而組份2則采用酰胺或胺的鹽;然后將組份1與組份2按9~6∶1~4的比例進行復配,即可得到具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用于改善柴油低溫流動性的改進劑,它主要是由含有蠟晶改進劑的組份1和含有蠟晶分散劑的組份2復配而成,其特征在于組份1采用的是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而組份2則采用酰胺或胺的鹽;然后將組份1與組份2按9~6∶1~4的比例進行復配,即可得到具有協同效應的二元復配體系。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商紅巖,韓哲茵,江少明,姜翠玉,馮成武,王東秋,
申請(專利權)人:石油大學華東,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37[中國|山東]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