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機房空調結構,包括安裝柜及裝配在所述安裝柜上的蒸發器,所述蒸發器包括第一換熱部及以一定角度的方式連接在所述第一換熱部一端的第二換熱部,所述安裝柜為框架式結構,所述蒸發器的兩個換熱部對著所述安裝柜的正面與背面,所述安裝柜與所述蒸發器之間設置有密封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申請在框架式的安裝柜上裝配側V形式的蒸發器,并用回字形接水盤或密封板來隔斷冷熱區域,能夠節省材料。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機房空調結構
本技術涉及空調
,尤其涉及一種機房空調結構。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機房空調采用V形蒸發器來減小室內機的體積,V形蒸發器包括第一換熱部和第二換熱部,第二換熱部以一定角度的方式連接在第一換熱部的一端。目前,機房空調蒸發器的安裝主要有正V形式和側V形式,正V形式蒸發器一般采用框架式的整機結構,側V形式蒸發器的整機結構一般為圍板式。如圖1~圖3所示,安裝柜10上裝配有兩個正V形式的蒸發器20,安裝柜10為框架結構。正V形式蒸發器20的第一換熱部21與第二換熱部22分別對著安裝柜10的兩側,兩個蒸發器20的進出水管40分別連接在空調系統的進出水總管50上,所需水管較長。如圖4和圖5所示,蒸發器采用側V形式裝配在安裝柜10上,側V形式蒸發器的第一換熱部21(或第二換熱部)對著安裝柜10的正面,第二換熱部(或第一換熱部21)對著安裝柜10的背面。側V形式蒸發器的安裝柜10由圍板密封組成,所需鈑金較多。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機房空調結構。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機房空調結構,包括安裝柜及裝配在所述安裝柜上的蒸發器,所述蒸發器包括第一換熱部及以一定角度的方式連接在所述第一換熱部一端的第二換熱部,所述安裝柜為框架式結構,所述蒸發器的兩個換熱部對著所述安裝柜的正面與背面,所述安裝柜與所述蒸發器之間設置有密封結構。在本技術所述的機房空調結構中,所述密封結構為呈回字形的接水盤,所述接水盤裝配在所述安裝柜上,并連接在所述蒸發器的底部。在本技術所述的機房空調結構中,所述安裝柜上設置有支撐梁,所述接水盤放置在所述支撐梁上。在本技術所述的機房空調結構中,所述接水盤通過卡扣結構裝配在所述安裝柜上。在本技術所述的機房空調結構中,所述密封結構為位于所述蒸發器兩側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通過緊固件分別與所述蒸發器的端板及所述安裝柜連接。在本技術所述的機房空調結構中,所述蒸發器的兩個換熱部的底部分別連接有呈一字型的水盤。在本技術所述的機房空調結構中,所述安裝柜為雙門型結構或多門型結構,所述安裝柜裝配有一個蒸發器。在本技術所述的機房空調結構中,所述蒸發器呈V形,所述蒸發器的開口朝下。在本技術所述的機房空調結構中,所述蒸發器上連接有進出水管,所述進出水管連接在進出水總管上。綜上所述,實施本技術的一種機房空調結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請在框架式的安裝柜上裝配側V形式的蒸發器,并用回字形接水盤或密封板來隔斷冷熱區域,不用增加其它的密封鈑金。相較于圍板結構側V形式蒸發器,本申請結構的鈑金用料更省,不需要像圍板結構側V形式蒸發器那樣側面用整塊鈑金密封。此外,相較于框架結構的正V形式蒸發器,對于雙門型結構還是多門型結構,可以將兩個或多個正V形蒸發器整合為一個側V形蒸發器,節省了蒸發器集管連接部分,大大節省水管用料。附圖說明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圖1是現有技術中具有正V形式蒸發器的機房空調結構的主視圖;圖2是圖1所示機房空調結構的左視圖;圖3是圖1所示機房空調結構的立體圖;圖4是現有技術中具有側V形式蒸發器的機房空調結構的立體圖;圖5是圖4所示機房空調結構主視圖;圖6是本技術較佳實施例之一提供的具有側V形式蒸發器的機房空調結構的立體圖;圖7是圖6所示機房空調結構的蒸發器與接水盤連接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較佳實施例之二提供的具有側V形式蒸發器的機房空調結構的立體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如圖6所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機房空調結構,包括框架式的安裝柜10,及采用側V形式裝配在安裝柜10上的蒸發器20。其中,蒸發器20包括第一換熱部21和第二換熱部22,第二換熱部21以一定角度的方式連接在第一換熱部21的一端,兩者形成V形結構。側V形式蒸發器20的兩個換熱部對著安裝柜10的正面與背面,本實施例中,第一換熱部21對著安裝柜10的正面,第二換熱部22對著安裝柜10的背面。安裝柜10與蒸發器20之間設置有用于實現冷熱隔斷的密封結構,該密封結構為呈回字形的接水盤30。結合圖7所示,蒸發器20的開口朝下,接水盤30連接在蒸發器20底部,用于收集從蒸發器20上滴落的冷凝水。安裝柜10上設置有用于放置接水盤30的支撐梁11,接水盤30可以通過卡扣連接等方式固定在支撐梁11上,圖7箭頭所示方向為氣流流動方向,接水盤30使所有風從蒸發器20中穿過,避免風量流失,進而上下密封,隔斷冷熱區域。本實施例中,以蒸發器20底部為界,蒸發器20外側部位為回風側,蒸發器20的下側部位為送風側,回風側為熱風側,送風側為冷風側。本實施例采用回字形的接水盤30實現冷熱區域隔斷,不用再像現有技術中的圍板結構側V形式蒸發器那樣側面用整塊鈑金密封,本申請的密封結構更節省材料。如圖6所示,安裝柜10為雙門型結構,其上只需裝配一個側V形式蒸發器20即可,該側V形式蒸發器20的進出水管40直接與進出水總管50連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安裝柜10還可以為多門型結構,不管安裝柜10為雙門型結構還是多門型結構,都只需一個側V形式蒸發器20即可,非常節省水管用料及工費。結合圖3所示,若蒸發器20采用正V形式裝配,雙門型結構的安裝柜10上需裝配兩個蒸發器20,此時要將兩個蒸發器20的進出水管40分別匯總至進出水總管50上,所耗水管用料及工費較高。若安裝柜10為多門型結構,每一蒸發器20的進出水管40均需匯總至進出水總管50上,則所需水管用料及工費更高。圖8為本技術腳架實施例之二提供的一種機房空調結構,其與實施例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密封結構不同。在本實施例中,密封結構為位于蒸發器20兩側的密封板60,以形成冷熱區域密封。如圖8所示,接水盤由兩個呈一字型結構的水盤31組成,兩個水盤31分別連接在蒸發器20的兩個換熱部的底部,用于收集從蒸發器20上滴落的冷凝水。密封板60位于蒸發器20的兩側,可以通過緊固件分別與蒸發器20的端板及安裝柜10連接。密封板60位于蒸發器20的兩側,使所有風從蒸發器20中穿過,避免風量流失,進而實現上下密封,隔斷冷熱區域。本實施例中,密封板60為熱鍍鋅板,以蒸發器20的底部為界,蒸發器20外側部位為回風側,蒸發器20的下側部位為送風側,回風側為熱風側,送風側為冷風側。雖然本技術是通過具體實施例進行說明的,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明白,在不脫離本技術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對本技術進行各種變換及等同替代。另外,針對特定情形或材料,可以對本技術做各種修改,而不脫離本技術的范圍。因此,本技術不局限于所公開的具體實施例,而應當包括落入本技術權利要求范圍內的全部實施方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機房空調結構,包括安裝柜(10)及裝配在所述安裝柜(10)上的蒸發器(20),所述蒸發器(20)包括第一換熱部(21)及以一定角度的方式連接在所述第一換熱部(21)一端的第二換熱部(2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柜(10)為框架式結構,所述蒸發器(20)的兩個換熱部對著所述安裝柜(10)的正面與背面,所述安裝柜(10)與所述蒸發器(20)之間設置有密封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機房空調結構,包括安裝柜(10)及裝配在所述安裝柜(10)上的蒸發器(20),所述蒸發器(20)包括第一換熱部(21)及以一定角度的方式連接在所述第一換熱部(21)一端的第二換熱部(2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柜(10)為框架式結構,所述蒸發器(20)的兩個換熱部對著所述安裝柜(10)的正面與背面,所述安裝柜(10)與所述蒸發器(20)之間設置有密封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房空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結構為呈回字形的接水盤(30),所述接水盤(30)裝配在所述安裝柜(10)上,并連接在所述蒸發器(20)的底部。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房空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柜(10)上設置有支撐梁(11),所述接水盤(30)放置在所述支撐梁(11)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機房空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盤(3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星星,
申請(專利權)人:艾默生網絡能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