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單細胞微藻養殖設備,尤其是該設備的養殖液的收集裝置。為了提高所收集的微藻濃度,避免微藻在離心濃縮時活性的減小,節約能源,減少設備,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微藻養殖液的收集裝置,其發明專利技術要點是:該裝置包括下述器件:直立的收集管,其下端與微藻養殖罐的下部相連通,其上端出口位于底面呈傾斜狀并在頂面設有通孔的集沫器內,在集沫器底部的最低處設有出口并通過管路與收集罐相連,在集沫器下面附近收集管的壁上設有與養殖罐頂部相連的旁通管,進氣管穿過收集管下部附近的管壁并使其開口向上。(*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單細胞微藻養殖設備,尤其是該設備的養殖液收集裝置。
技術介紹
中國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公開了一件由本專利技術人向其申請的名稱為一種微藻養殖設備的專利文獻,其公開日為2004年2月18日,公開號為CN1475562A,該微藻養殖設備的養殖液收集裝置是由與養殖罐側壁下部的出口相連通的流量閥和與該流量閥相連通的養殖液收集罐組成。在收集時期,調整流量閥使其每天的流量相當于養殖罐中滿載微藻液的1/8。這種微藻液收集裝置的缺點是由于所收集微藻液的濃度在1000萬個/毫升左右,而形成產品的濃度在1億個/毫升左右。因此,所收集的微藻液必須經過離心濃縮;但是經過離心濃縮的微藻,其活性下降;所分離出的水被排出,不但浪費水源,還浪費能源,因為所排出的濃度很低的微藻液中的水在進入養殖罐前都經過高溫消毒或/和紫外線消毒。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而提供一種微藻養殖液的收集裝置,使直接從微藻養殖罐中收集的微藻濃度高于微藻餌料產品的濃度;以便防止微藻活性的不必要下降;而且還能節約能源和水源。 本專利技術可以通過下述措施來達到一種微藻養殖液的收集裝置,具有收集罐,其特征是還包括下述器件,直立的收集管,其下端與微藻養殖罐相連通,其上端出口位于底面呈傾斜狀而頂面設有通孔的集沫器內,在集沫器底部的最低處設有收集出口并通過管路與收集罐相連通,在集沫器下面附近收集管的壁上設有與養殖罐頂部相連的旁通管,進氣管穿過收集管下部附近的管壁并使其開口向上。 本專利技術可以在進氣管的出口處設置氣泡石;也可以使收集管的出口為漸縮的錐形筒狀;還可以在收集管頂端開口的上面設有可以升降的壓蓋。 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有以下優點首先,由于直立的收集管的上下部分與養殖罐相通,使收集管內充滿養殖液,當要收集微藻養殖液時,打開進氣管的閥門使空氣進入收集管內并形成氣泡上升,因為集沫器與大氣相通和氣流的提升作用,使收集管中的液面高出養殖罐內的液面,又因為氣泡表面的吸附作用,使養殖液中的微藻和它的代謝物大部分被吸附在氣泡表面并被帶入集沫器內,相對清潔的水則通過旁通管進入養殖罐中。進入集沫器中的氣泡互相擠壓先后破裂,而微藻和它的代謝物也與氣泡中含有的少量水份下降并從集沫器的出口進入收集罐中。進入收集罐中的液體中含有微藻的濃度很高,以新月藻為例,經測量得出如下數值,如養殖罐中新月藻的濃度為1000萬個/毫升時,用本專利技術微藻收集裝置收集新月藻的濃度大于5億個/毫升,而濃縮新月藻餌料產品的濃度一般為1億個/毫升左右。上述測量方法是一般顯微鏡下的記數法;其次,由于本專利技術產品所收集的微藻濃度很高,所以就不再進行離心濃縮工序,這不但減少了工藝設備,也避免了由于使用離心濃縮工序造成微藻活性下降的缺點;第三,由于氣泡不但將養殖液中的微藻帶出,也帶出了微藻的代謝物,這就大大凈化了養殖液,不但有利于微藻的繁殖,也減少定期清理養殖罐的次數;第四,由于本專利技術產品所收集的微藻濃度很高,從而避免了養殖罐中水的大量流失,因為養殖水是經過加熱消毒之后冷卻至微藻的生長溫度,因此,本專利技術產品在使用中即節省了水源又節省了能源。 由上述解決方案中也可以看出,當在進氣管的出口處裝上氣泡石時,所產生的氣泡量增多,其總的氣泡表面積增大,氣泡從養殖液中帶走的微藻和它的代謝物也就更多,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此外,從上述解決方案中還可以看出,所述壓蓋的作用是,當不收集養殖液時可通過壓蓋上的螺紋使其下降封住收集管的出口,以保障養殖罐的密封性,當收集養殖液時,使壓蓋上升,允許氣泡從收集管中溢出并通過壓蓋平面將氣泡壓碎,如果在壓蓋的小于收集管出口直徑的表面上設置一些尖銳的刺狀物,對迫使氣泡破碎更有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二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收集管 2、進氣管 3、氣泡石 4、集沫器 5、收集罐6、壓蓋 7、旁通管 8、養殖罐 9、進氣閥 10、收集閥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1為直立的收集管,其下端與微藻養殖罐8的下部相連通,其上端出口位于底面呈傾斜狀而頂面設有通孔的集沫器4內,在集沫器底部的最低處通過管路與收集罐5相連通,在集沫器下面附近收集管的壁上設有與養殖罐頂部相連通的旁通管7,該旁通管的下部高出養殖罐的液面,進氣管2穿過收集管下部附近的管壁并使其在收集管內的開口向上。本實施例是這樣工作的當養殖罐中的微藻達到要收集的濃度時,打開進氣管上的進氣閥9和集沫器底面出口管路上的收集閥10,調整進氣閥9使在收集管中的液面高于旁通管7,低于收集管1的頂部出口,由于集沫器的頂部與大氣相通,因此氣泡直接向上進入集沫器,并在集沫器中受壓而破裂,吸附在氣泡上的微藻及其代謝物與氣泡中所含的水份一起從集沫器4進入收集器5內,停止收集微藻液時,關閉進氣閥9和收集閥10即可。 圖2所示的是另一種優選的實施方案。它是由其下端與微藻養殖罐8的下端相連通的直立式收集管1,其上端呈漸縮的錐筒狀出口位于底面呈傾斜狀而頂面設有通孔的集沫器4內,在集沫器底部的最低處設有出口并通過管路與收集罐5相連,在集沫器頂面的螺紋孔中,擰入帶手柄的壓蓋6,在集沫器下面附近收集管的壁上設有與養殖罐頂部相連的旁通管7,進氣管2穿過收集管下部附近的管壁并使其開口向上,在所述開口上裝有氣泡石3,在位于收集管外的進氣管路中設有進氣閥9,在集沫器出口的管路上設有收集閥10。本實施例的操作程序如下當養殖罐中的微藻達到要收集的濃度時,打開進氣管上的進氣閥9和集沫器底面出口管路上的收集閥10,然后旋轉壓蓋6的手柄使壓蓋離開收集管頂端出口,調整進氣閥9使收集管中的液面高于旁通管7,低于收集管1的頂部出口,由于集沫器與大氣相通,因此氣泡直接向上進入集沫器,在壓蓋的阻擋和擠壓下破裂,吸附在氣泡上的微藻和它的代謝物以及氣泡中的水份一起從集沫器進入收集罐內。停止收集微藻液時,關閉進氣閥9和收集閥10,然后旋轉壓蓋手柄使壓蓋封住收集管的頂面出口。本實施例與上述第一個實施例相比有以下優點由于在進氣管2的出口裝有氣泡石,使氣泡的總面積大得多,因此通過氣泡帶入集沫器中的微藻數量也更多,又由于收集管1的頂端出口呈漸縮形錐筒狀,氣泡在該錐筒中產生加速度,使出口處的瞬時速度加大,以所述瞬時速度的氣泡撞在壓板上,使氣泡立即破碎。此外,當停止收集微藻時,旋轉壓蓋手柄使收集管的頂端出口被封住,更能保證養殖罐的密封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微藻養殖液的收集裝置,具有收集罐(5),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下述器件,直立的收集管(1),其下端與微藻養殖罐(8)的下部相連通,其上端出口位于底面呈傾斜狀并在頂面設有通孔的集沫器(4)內,在集沫器底部的最低處設有出口并通過管路與收集罐(5)相連,在集沫器下面附近收集管的壁上設有與養殖罐頂部相連的旁通管(7),進氣管(2)穿過收集管下部附近的管壁并使其開口向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微藻養殖液的收集裝置,具有收集罐(5),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下述器件,直立的收集管(1),其下端與微藻養殖罐(8)的下部相連通,其上端出口位于底面呈傾斜狀并在頂面設有通孔的集沫器(4)內,在集沫器底部的最低處設有出口并通過管路與收集罐(5)相連,在集沫器下面附近收集管的壁上設有與養殖罐頂部相連的旁通管(7),進氣管(2)穿過收集管下部附近的管壁并使其開口向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藻養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垠,孫建明,吳斌,楊志平,
申請(專利權)人:孫建明,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91[中國|大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