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建筑攪拌機,包括攪拌底座、攪拌殼體、攪拌電機、上料裝置和振動電機,所述攪拌底座上側通過攪拌支架安裝有攪拌殼體,所述攪拌殼體上端中部安裝有攪拌電機,所述攪拌電機下側輸出端傳動連接有攪拌軸,且攪拌軸延伸至攪拌殼體底部,所述攪拌軸下側安裝有攪拌葉片,所述攪拌殼體一側的攪拌底座上安裝有上料裝置,所述攪拌殼體下側焊接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安裝有出料閥,所述攪拌殼體一側安裝有振動電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一種新型建筑攪拌機,通過攪拌電機帶動攪拌軸旋轉,實現攪拌葉片對混泥土進行攪拌,當攪拌機攪拌一段時間后,打開振動電機和出料閥,將混合后的混泥土倒出,這樣使用方便,實用性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建筑攪拌機
本技術涉及建筑設備
,具體是一種新型建筑攪拌機。
技術介紹
建筑是建筑物與構筑物的總稱,是人們為了滿足社會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質技術手段,并運用一定的科學規律、風水理念和美學法則創造的人工環境。建筑是人們用泥土,磚,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鋼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構成的一種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間,如住宅,橋梁,廠房、體育館,窯洞,水塔,寺廟等等。廣義上來講,景觀,園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更廣義地講,動物有意識建造的巢穴也可算作建筑。中國漢族地區傳統民居的主流是規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軸對稱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為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分前后兩院,居中的正房體制最為尊崇,是舉行家庭禮儀、接見尊貴賓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內,以游廊相連接?,F有的打樁機由樁錘、樁架及附屬設備等組成。建筑工地上在制備混泥土時需要使用攪拌機。現有的新型建筑攪拌機技術下存在以下問題:1、現在建筑攪拌機上料時,均是人工用鏟子將混泥土原料投入攪拌殼體內,而且攪拌殼體進料口較高,不便于混泥土原料的投入,加料不方便,而且不便于注入水;2、現有的攪拌機在攪拌結束后,混合后的混泥土不易排出,造成使用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建筑攪拌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建筑攪拌機,包括攪拌底座、攪拌殼體、攪拌電機、上料裝置和振動電機,所述攪拌底座上側通過攪拌支架安裝有攪拌殼體,所述攪拌殼體上端中部安裝有攪拌電機,所述攪拌電機下側輸出端傳動連接有攪拌軸,且攪拌軸延伸至攪拌殼體底部,所述攪拌軸下側安裝有攪拌葉片,所述攪拌殼體一側的攪拌底座上安裝有上料裝置,所述攪拌殼體下側焊接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安裝有出料閥,所述攪拌殼體一側安裝有振動電機。優選的,所述上料裝置包括焊接在攪拌底座上側的上料支架,所述上料支架上側焊接有上料殼體,所述上料殼體內部兩端安裝有傳送輪,傳送輪與傳送電機傳動連接,所述傳送輪之間安裝有傳動帶,所述傳動帶上安裝有多個上料斗。優選的,所述攪拌殼體頂部下側安裝有噴水管,所述噴水管下側安裝有多個噴頭,所述噴水管一側連接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上安裝有水泵,且水泵安裝在攪拌底座上側。優選的,所述攪拌底座下側焊接有支腳,所述支腳下側安裝有滑輪。優選的,所述攪拌殼體一側安裝有透視窗口。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通過設有的上料裝置,將混泥土原料投入到上料斗內,通過傳動帶將泥土原料運輸到攪拌殼體頂部,避免了人工將原料的送入,省力而且投料效果較好,而且通過設有的噴水管,便于向攪拌殼體內加水,便與實現混泥土原料的均勻混合攪拌,同時通過噴水管下側安裝有多個噴頭,提高了灑水的均勻性的,而且便于對攪拌殼體內壁進行清潔,通過攪拌電機帶動攪拌軸旋轉,實現攪拌葉片對混泥土進行攪拌,當攪拌機攪拌一段時間后,打開振動電機和出料閥,將混合后的混泥土倒出,這樣使用方便,實用性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攪拌殼體結構示意圖。圖中:1-攪拌底座、11-支腳、12-滑輪、2-攪拌殼體、21-攪拌支架、22-出料口、23-出料閥、24-透視窗口、3-攪拌電機、31-攪拌軸、32-攪拌葉片、4-噴水管、41-注水管、42-水泵、43-噴頭、5-上料裝置、51-傳送輪、52-上料斗、53-傳動帶、54-上料殼體、55-上料支架、6-振動電機。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2,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新型建筑攪拌機,包括攪拌底座1、攪拌殼體2、攪拌電機3、上料裝置5和振動電機6,所述攪拌底座1上側通過攪拌支架21安裝有攪拌殼體2,所述攪拌殼體2上端中部安裝有攪拌電機3,所述攪拌電機3下側輸出端傳動連接有攪拌軸31,且攪拌軸31延伸至攪拌殼體2底部,所述攪拌軸31下側安裝有攪拌葉片32,所述攪拌殼體2一側的攪拌底座1上安裝有上料裝置5,所述攪拌殼體2下側焊接有出料口22,所述出料口22上安裝有出料閥23,所述攪拌殼體2一側安裝有振動電機6。所述上料裝置5包括焊接在攪拌底座1上側的上料支架55,所述上料支架55上側焊接有上料殼體54,所述上料殼體54內部兩端安裝有傳送輪51,傳送輪51與傳送電機傳動連接,所述傳送輪51之間安裝有傳動帶53,所述傳動帶53上安裝有多個上料斗52。所述攪拌殼體2頂部下側安裝有噴水管4,所述噴水管4下側安裝有多個噴頭43,所述噴水管4一側連接有注水管41,所述注水管41上安裝有水泵42,且水泵42安裝在攪拌底座1上側。所述攪拌底座1下側焊接有支腳11,所述支腳11下側安裝有滑輪12。所述攪拌殼體2一側安裝有透視窗口24。本技術的工作原理是:通過設有的上料裝置5,將混泥土原料投入到上料斗52內,通過傳動帶53將泥土原料運輸到攪拌殼體2頂部,避免了人工將原料的送入,省力而且投料效果較好,而且通過設有的噴水管4,便于向攪拌殼體2內加水,便與實現混泥土原料的均勻混合攪拌,同時通過噴水管4下側安裝有多個噴頭43,提高了灑水的均勻性的,而且便于對攪拌殼體2內壁進行清潔,通過攪拌電機4帶動攪拌軸31旋轉,實現攪拌葉片32對混泥土進行攪拌,當攪拌電機4攪拌一段時間后,打開振動電機6和出料閥23,將混合后的混泥土倒出,這樣使用方便,實用性好。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技術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建筑攪拌機,包括攪拌底座(1)、攪拌殼體(2)、攪拌電機(3)、上料裝置(5)和振動電機(6),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底座(1)上側通過攪拌支架(21)安裝有攪拌殼體(2),所述攪拌殼體(2)上端中部安裝有攪拌電機(3),所述攪拌電機(3)下側輸出端傳動連接有攪拌軸(31),且攪拌軸(31)延伸至攪拌殼體(2)底部,所述攪拌軸(31)下側安裝有攪拌葉片(32),所述攪拌殼體(2)一側的攪拌底座(1)上安裝有上料裝置(5),所述攪拌殼體(2)下側焊接有出料口(22),所述出料口(22)上安裝有出料閥(23),所述攪拌殼體(2)一側安裝有振動電機(6)。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建筑攪拌機,包括攪拌底座(1)、攪拌殼體(2)、攪拌電機(3)、上料裝置(5)和振動電機(6),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底座(1)上側通過攪拌支架(21)安裝有攪拌殼體(2),所述攪拌殼體(2)上端中部安裝有攪拌電機(3),所述攪拌電機(3)下側輸出端傳動連接有攪拌軸(31),且攪拌軸(31)延伸至攪拌殼體(2)底部,所述攪拌軸(31)下側安裝有攪拌葉片(32),所述攪拌殼體(2)一側的攪拌底座(1)上安裝有上料裝置(5),所述攪拌殼體(2)下側焊接有出料口(22),所述出料口(22)上安裝有出料閥(23),所述攪拌殼體(2)一側安裝有振動電機(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建筑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裝置(5)包括焊接在攪拌底座(1)上側的上料支架(55),所述上料支架(5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盧永平,
申請(專利權)人:盧永平,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