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酶法測定鈉離子含量的方法及鈉離子診斷試劑盒。發明專利技術應用半乳糖苷酶反應比色法,在鈉離子的激活下β-半乳糖苷酶酶解o-硝基酚基-β-D-吡喃糖苷半乳糖,使得405nm主波長的吸光度上升,其吸光度變化幅度與樣品中鈉離子的含量成正比,從而定量反映出樣品中鈉離子的含量。該方法特異性高,不受樣品中鉀離子的影響,也不受內、外源物質的污染,測試結果精確、準確性好。將診斷試劑盒制成雙劑可減少各成分的交叉影響,保持試劑的穩定性,便于長期儲存。該方法在普通紫外/可見光分析儀或者半自動/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便可快速檢測,不需要特殊或額外儀器,測試成本低廉,便于行業內推廣應用。(*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酶法測定血清、血漿等樣品中鈉離子含量的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配制而成的鈉離子診斷試劑盒,屬于醫學檢驗測定
技術介紹
血清中鈉離子含量(簡稱“血鈉”)在臨床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醫學上有三個決定水平,依次為水平1——115mmol/l,水平2——135mmol/l,水平3——150mmol/l。當患者血鈉濃度等于或低于水平1時,可出現神志不清、疲勞、惡心、頭痛、嘔吐和厭食等癥狀,表明機體內水的比例大于鈉,應采用相應治療措施;當血鈉濃度低于水平2時,應查找低鈉血癥的原因,進一步測定血清滲透壓、血鉀并進行尿液分析,以確定診斷;當血鈉濃度高于水平3時,應檢查其它試驗項目,尋找導致高鈉血癥的原因。現有技術中測定鈉離子含量的常用方法有火焰光度計法、離子選擇電極法、化學測定法、原子分光光度法、酶動力學法等。火焰光度計法——1950年開始使用并一直沿用至今,可檢測血清、尿液、腦脊液及胸腹水中的Na+和K+,是一種發射光譜分析法,其結果準確可靠,廣為臨床采用。該方法分為內標準法和外標準法兩種。外標準法操作誤差較大,一般不采用。現在主要使用內部標準法,即向標本及標準液中加進相同濃度的內部標準元素鋰或銫進行測定,操作時,將含鋰的溶液作為稀釋液,同時測定K+、Na+和Li+的濃度,以標本與標準液的Na+/Li+與K+/Li+比值,計算Na+、K+濃度。由于血清稀釋倍數大,血清蛋白質粘性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離子選擇電極法——簡稱ISE法,是采用靈敏的特定專用電極,在專用儀器上進行血清和尿等體液中的K+、Na+的測定,因標本用量少,快速準確,幾乎有取代其它方法的趨勢。其測定原理是,用離子選擇電極與參比電極組合起來,浸泡在待測標本溶液中進行檢測。目前已有的電極種類有□玻璃膜電極,感應材料為玻璃薄膜,有PH電極、K+電極和Na+電極;□固相膜電極,由難溶性金屬物質加壓成型,以固體膜或單日膜作為感應膜,有Cl-電極和F-電極;□液態膜電極,將環氧樹脂或內裝聚氯乙稀作為感應膜,有Ca2+電極;□用纈氨霉素膜制成的K+電極。上述電極均有一定的使用壽命,因為電極使用一段時間后就會自動老化,有效期長短不一。目前離子選擇電極法應用也較為普遍,但是電極成本昂貴。此外,化學測定法主要利用復環王冠化合物如穴冠醚或球冠醚,作為離子載體進行測定。由于大環結構內有空穴,分子內部的氧原子有未共用電子對可與金屬離子結合,根據空穴大小,可選擇性結合不同直徑的金屬離子,從而達到測出離子濃度的目的;原子分光光度法也可用于檢測血清中K+、Na+,但操作繁雜,誤差較大,不及火焰光度法簡便。酶法測定鈉離子含量的方法,與火焰光度計法或離子選擇電極法都有較好的一致性,這種方法抗干擾性強、穩定性好,但用生化分析儀不能同時測定鈉離子和鉀離子各自的含量,導致這種方法不能得到推廣應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克服現有技術缺陷的酶法測定鈉離子含量的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配制而成的鈉離子診斷試劑盒。采用該試劑盒中的試劑,能夠利用紫外/可見光分析儀或者半自動/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出血清、血漿等樣品中鈉離子含量,測定過程不受鉀離子的影響,測定速度快、準確度高,為臨床及化學分析中推廣酶法檢測鈉離子含量提供技術支撐。為實現本專利技術的目的之一,一種酶法測定鈉離子含量的方法,采用以下步驟進行 首先,將需要測定的樣品與含有o-硝基酚基-β-D-吡喃糖苷半乳糖和β-半乳糖苷酶的試劑混勻,使之發生以下反應, 然后,將反應混合物置于紫外/可見光分析儀或者半自動/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下,檢測主波長405nm的吸光度的上升速度,進而測算出樣品中鈉離子的含量。測定過程中,被測樣品與試劑的使用比例按體積控制在1∶10~1∶500,反應溫度控制在20℃~50℃,反應時間控制在2~30分鐘,檢測時設定副波長在505nm以上。實現本專利技術另外一個目的——鈉離子診斷試劑盒,可以是由以下成分組成的單劑緩沖液40~200mmol/l,o-硝基酚基-β-D-吡喃糖苷半乳糖1~10mmol/l,β-半乳糖苷酶 4000~60000U/l,穩定劑/試劑總體積 10~80%。也可以將以上單劑中的成分進行組合配制成雙劑,使試劑更為穩定,比如 雙劑配方不僅僅限于上述表中所列,其中試劑I和試劑II中成分可以互換,從而形成多種配方。以上配制鈉離子診斷試劑盒時,選擇緩沖液的基本要求是PH值在6.0~11.0范圍之內,可以是“三羥甲基氨基甲烷~鹽酸(Tris-HCl)緩沖液”、“三乙醇胺(Triethanolamine)緩沖液”、“2-氨基-2-甲基-1-丙醇(2-Amino-2-methyl-1-propanol)緩沖液”、“咪唑~鹽酸(Imidazole-HCl)緩沖液”、“雙甘氨肽(Glycylglycine)緩沖液”、“檸檬酸~檸檬酸鉀緩沖液”、“巴比妥鈉~鹽酸緩沖液”、“碳酸鉀~碳酸氫鉀緩沖液”、“硼酸~硼砂緩沖液”、“甘氨酸~氫氧化鉀緩沖液”、“硼砂~氫氧化鉀緩沖液”或者“磷酸鉀(Potassium Phosphate)緩沖液”中的至少一種,但緩沖液的選擇范圍并不受這些列舉所限制。此外,為減少各試劑成分之間的交叉影響、保持試劑的穩定性,以便長期儲存,以上單劑、雙劑的試劑I/試劑II當中通常加入穩定劑,其用量約占所在試劑總體積的10~80%(或者濃度在10~50mmol/l范圍之內)。用作穩定劑的物質可以是乙二醇、丙二醇、甘油、硫酸銨、硫基乙醇、葡萄糖、腺苷二磷酸、牛血清白蛋白、碳酸鹽、膽酸鹽、葡聚糖、乙二胺四乙酸、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黃素單核苷酸、谷氨酸鹽、還原型谷胱甘肽、乳糖、甘露醇或者丁二酸鹽中的至少一種,但選擇范圍同樣不受這些列舉所限制。研究表明,從測定結果的準確性和配制成本的經濟性兩方面綜合考慮,無論是單劑還是雙劑,如下配方成分關系的診斷試劑盒較為理想,也是本專利技術的優選方案緩沖液80~120mmol/l,o-硝基酚基-β-D-吡喃糖苷半乳糖2~8mmol/l,β-半乳糖酶 10000~30000U/l, 穩定劑/試劑總體積20~50%。本專利技術應用半乳糖苷酶反應比色法,在鈉離子的激活下,β-半乳糖苷酶酶解o-硝基酚基-β-D-吡喃糖苷半乳糖成為o-硝基酚和半乳糖,使得405nm處的吸光度上升,反應所引起的吸光度變化與樣品中鈉離子的含量成正比。這樣,通過在固定時間間隔內測定主波長405nm處吸光度的上升速度,便能定量反映出樣品中鈉離子的含量。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主要表現在(1)本專利技術完全利用酶學方法,酶解反應具有特異性高的特點,通過鈉離子激活β-半乳糖苷酶的特性,定量反映出被測樣品中鈉離子的含量,測試結果準確,不受樣品中是否存在鉀離子的影響;(2)參與酶反應的成分都是外加的,不受內、外源物質的污染,測試過程精確度高;(3)該方法簡便、易操作,可快速得到檢測結果,而且反應是在緩沖液條件下進行,不會污染環境;(4)該方法在普通紫外/可見光分析儀或者半自動/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便可快速檢測,不需要特殊或額外儀器,測試成本低廉,便于行業內推廣應用,可望在臨床和化學分析中取代火焰光度計法,使鈉離子含量成為常規分析項目;(5)應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測定方法可以制成液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酶法測定鈉離子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將待測樣品與含有o-硝基酚基-β-D-吡喃糖苷半乳糖和β-半乳糖苷酶的試劑混勻,使之發生以下反應,o-硝基酚基-β-D-吡喃糖苷半乳糖*o-硝基酚+半乳糖②將反應混合物置 于紫外/可見光分析儀或者半自動/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下,檢測主波長405nm的吸光度的上升速度,測算出樣品中鈉離子的含量。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爾中,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艾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32[中國|江蘇]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