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便攜平衡車,包括第二把手,所述第一連接桿通過第五凸塊與卡槽相連,所述上箱體通過墊塊與下箱體相連,所述踏板的左右兩端均設有車輪,所述車輪的上端設有擋泥板;該便攜平衡車,通過伸縮桿裝置中第一套桿和第二套桿的配合,第一按鈕和第一凸塊的配合,第一凸塊和第二凸塊的配合,可以使伸縮桿裝置伸長或縮短,方便攜帶和儲存,通過便攜車箱裝置中擋板的作用,第二按鈕和第三凸塊的配合,第三凸塊和第四凸塊的配合,以及第三彈簧彈力的作用,以及上箱體和下箱體卡接相連的作用,以及第五凸塊和卡槽的配合作用,可以將存放平衡車的上箱體和下箱體取出,方便攜帶平衡車,增加實用性。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便攜平衡車
本技術涉及平衡車
,具體為一種便攜平衡車。
技術介紹
平衡車,又叫體感車、思維車、攝位車等,市場上主要有獨輪和雙輪兩類。其運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種被稱為“動態(tài)穩(wěn)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車體內(nèi)部的陀螺儀和加速度傳感器,來檢測車體姿態(tài)的變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統(tǒng),精確地驅(qū)動電機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以保持系統(tǒng)的平衡,是現(xiàn)代人用來作為代步工具、休閑娛樂的一種新型的綠色環(huán)保的產(chǎn)物,例如申請?zhí)枮?01621044798.0的技術專利,包括主車體和安裝在車體兩側(cè)的車輪,雖然解決了減小平衡車體積的問題,但是對于方便攜帶,減小儲存空間,以及實用更方便的問題解決的還不是很好。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攜平衡車,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攜平衡車,包括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通過伸縮桿裝置與踏板相連,所述伸縮桿裝置包括第一套桿,所述第一套桿通過第二凸塊與第二套桿相連,所述第二凸塊的左端設有第一凸塊,所述第一凸塊的外壁設有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凸塊的左端設有第一按鈕,所述第二凸塊通過第二彈簧與第二套桿相連,所述踏板的前端設有便攜車箱裝置,所述便攜車箱裝置包括第二按鈕和擋板,所述第二按鈕通過第五彈簧與第三凸塊相連,所述第三凸塊的上端設有第四凸塊,所述第四凸塊的外壁設有第四彈簧,所述擋板的右端設有上箱體,所述上箱體通過夾桿與第三彈簧相連,所述上箱體通過轉(zhuǎn)軸與第一連接桿相連,所述第一連接桿通過第五凸塊與卡槽相連,所述上箱體通過墊塊與下箱體相連,所述踏板的左右兩端均設有車輪,所述車輪的上端設有擋泥板。優(yōu)選的,所述擋泥板通過清灰裝置與車輪相連,所述清灰裝置包括毛刷,所述毛刷通過毛刷底座與第二連接桿相連,所述毛刷底座的左右兩端均設有外框,所述第二連接桿的上端設有第六彈簧。優(yōu)選的,所述擋泥板的上端設有塑料墊。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把手的外壁設有橡膠套。優(yōu)選的,所述踏板的前端設有第一把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便攜平衡車,通過伸縮桿裝置中第一套桿和第二套桿的配合,第一按鈕和第一凸塊的配合,第一凸塊和第二凸塊的配合,可以使伸縮桿裝置伸長或縮短,方便攜帶和儲存,通過便攜車箱裝置中擋板的作用,第二按鈕和第三凸塊的配合,第三凸塊和第四凸塊的配合,以及第三彈簧彈力的作用,以及上箱體和下箱體卡接相連的作用,以及第五凸塊和卡槽的配合作用,可以將存放平衡車的上箱體和下箱體取出,方便攜帶平衡車,增加實用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jié)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伸縮桿裝置結(jié)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第一彈簧結(jié)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便攜車箱裝置結(jié)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的上箱體結(jié)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的清灰裝置結(jié)構示意圖。圖中:1、伸縮桿裝置,101、第一套桿,102、第二套桿,103、第一凸塊,104、第一按鈕,105、第一彈簧,106、第二凸塊,107、第二彈簧,2、車輪,3、便攜車箱裝置,301、第三彈簧,302、夾桿,303、上箱體,304、第四彈簧,305、第二按鈕,306、第五彈簧,307、第三凸塊,308、第四凸塊,309、擋板,310、卡槽,311、第五凸塊,312、第一連接桿,313、轉(zhuǎn)軸,314、下箱體,315、墊塊,4、踏板,5、擋泥板,6、清灰裝置,601、第二連接桿,602、毛刷,603、毛刷底座,604、外框,605、第六彈簧,7、橡膠套,8、塑料墊,9、第一把手,10、第二把手。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jié)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6,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便攜平衡車,包括第二把手10,第二把手10方便扶握,第二把手10通過伸縮桿裝置1與踏板4相連,伸縮桿裝置1包括第一套桿101,第一套桿101通過第二凸塊106與第二套桿102相連,伸縮桿裝置1可以將伸縮桿裝置1伸縮固定,需要收縮時,按動第一按鈕104,第一按鈕104通過擠壓第一彈簧105帶動第一凸塊103向右運動,第一凸塊103通過擠壓第二凸塊106使其向右運動,脫離第一套桿101,完成拆卸,可以使伸縮桿裝置1收縮或伸長,第二凸塊106的左端設有第一凸塊103,第一凸塊103的外壁設有第一彈簧105,第一彈簧105的彈性系數(shù)為10N/cm,第一凸塊103的左端設有第一按鈕104,第二凸塊106通過第二彈簧107與第二套桿102相連,第二彈簧107的彈性系數(shù)為10N/cm,踏板4的前端設有便攜車箱裝置3,便攜車箱裝置3可以將平衡車裝入其中,需要將平衡車裝起來攜帶時,按動第二按鈕305,第二按鈕305帶動第三凸塊307向上運動,第三凸塊307通過擠壓作用,使第四凸塊308向右移動,可以將擋板309打開,通過第三彈簧301彈力的作用,使夾桿302向左運動,夾桿302帶動上箱體303向左運動,取出后,拉動上箱體303,通過第五凸塊311與卡槽310的配合作用,將上箱體303和下箱體314分離開,使其可以攜帶平衡車,便攜車箱裝置3包括第二按鈕305和擋板309,第二按鈕305通過第五彈簧306與第三凸塊307相連,第五彈簧306的彈力系數(shù)為8N/cm,第三凸塊307的上端設有第四凸塊308,第四凸塊308的外壁設有第四彈簧304,第四彈簧304的彈力系數(shù)為6N/cm,擋板309的右端設有上箱體303,上箱體303通過夾桿302與第三彈簧301相連,第三彈簧301的彈力系數(shù)為6N/cm,上箱體303通過轉(zhuǎn)軸313與第一連接桿312相連,第一連接桿312通過第五凸塊311與卡槽310相連,上箱體303通過墊塊315與下箱體314相連,踏板4的左右兩端均設有車輪2,車輪2的上端設有擋泥板5,擋泥板5可以防止泥水濺臟,擋泥板5通過清灰裝置6與車輪2相連,清灰裝置6包括毛刷602,毛刷602通過毛刷底座603與第二連接桿601相連,毛刷底座603的左右兩端均設有外框604,第二連接桿601的上端設有第六彈簧605,第六彈簧605的彈性系數(shù)7N/cm,擋泥板5的上端設有塑料墊8,塑料墊8起到保護擋泥板5的作用,第二把手10的外壁設有橡膠套7,橡膠套7起到保護第二把手10的作用,踏板4的前端設有第一把手9,第一把手9方便攜帶。需要收縮時,按動第一按鈕104,第一按鈕104通過擠壓第一彈簧105帶動第一凸塊103向右運動,第一凸塊103通過擠壓第二凸塊106使其向右運動,脫離第一套桿101,完成拆卸,可以使伸縮桿裝置1收縮或伸長,需要將平衡車裝起來攜帶時,按動第二按鈕305,第二按鈕305帶動第三凸塊307向上運動,第三凸塊307通過擠壓作用,使第四凸塊308向右移動,可以將擋板309打開,通過第三彈簧301彈力的作用,使夾桿302向左運動,夾桿302帶動上箱體303向左運動,取出后,拉動上箱體303,通過第五凸塊311與卡槽310的配合作用,將上箱體303和下箱體314分離開,使其可以攜帶平衡車。在本技術的描述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便攜平衡車,包括第二把手(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把手(10)通過伸縮桿裝置(1)與踏板(4)相連,所述伸縮桿裝置(1)包括第一套桿(101),所述第一套桿(101)通過第二凸塊(106)與第二套桿(102)相連,所述第二凸塊(106)的左端設有第一凸塊(103),所述第一凸塊(103)的外壁設有第一彈簧(105),所述第一凸塊(103)的左端設有第一按鈕(104),所述第二凸塊(106)通過第二彈簧(107)與第二套桿(102)相連,所述踏板(4)的前端設有便攜車箱裝置(3),所述便攜車箱裝置(3)包括第二按鈕(305)和擋板(309),所述第二按鈕(305)通過第五彈簧(306)與第三凸塊(307)相連,所述第三凸塊(307)的上端設有第四凸塊(308),所述第四凸塊(308)的外壁設有第四彈簧(304),所述擋板(309)的右端設有上箱體(303),所述上箱體(303)通過夾桿(302)與第三彈簧(301)相連,所述上箱體(303)通過轉(zhuǎn)軸(313)與第一連接桿(312)相連,所述第一連接桿(312)通過第五凸塊(311)與卡槽(310)相連,所述上箱體(303)通過墊塊(315)與下箱體(314)相連,所述踏板(4)的左右兩端均設有車輪(2),所述車輪(2)的上端設有擋泥板(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便攜平衡車,包括第二把手(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把手(10)通過伸縮桿裝置(1)與踏板(4)相連,所述伸縮桿裝置(1)包括第一套桿(101),所述第一套桿(101)通過第二凸塊(106)與第二套桿(102)相連,所述第二凸塊(106)的左端設有第一凸塊(103),所述第一凸塊(103)的外壁設有第一彈簧(105),所述第一凸塊(103)的左端設有第一按鈕(104),所述第二凸塊(106)通過第二彈簧(107)與第二套桿(102)相連,所述踏板(4)的前端設有便攜車箱裝置(3),所述便攜車箱裝置(3)包括第二按鈕(305)和擋板(309),所述第二按鈕(305)通過第五彈簧(306)與第三凸塊(307)相連,所述第三凸塊(307)的上端設有第四凸塊(308),所述第四凸塊(308)的外壁設有第四彈簧(304),所述擋板(309)的右端設有上箱體(303),所述上箱體(303)通過夾桿(302)與第三彈簧(301)相連,所述上箱體(3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付婷,
申請(專利權)人:王金,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