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水利設施領域內的一種螺旋驅動翻板閘門,其門體底部鉸接在鉸座上門體背面設有至少一組支撐桿對,每組支撐桿對中的兩根支撐桿上端鉸接在門體上,下端鉸接在小車上,小車上設有螺母,底板上沿河道寬度方向設置有軌道,小車活動安裝在軌道內;河道內還設置有螺桿,螺桿上設有右旋螺紋段和左旋螺紋段,各小車上的螺母與右旋螺紋段和左旋螺紋段對應嚙合連接;螺桿的軸端與旋轉驅動機構相連。該裝置通過旋轉驅動機構驅動螺桿轉動,對應的螺母帶動兩根支撐桿之間的夾角變化,推動門體旋轉立起擋水或臥倒放水。其可靠性高、可以任意開度鎖定、啟閉速度快、沒有泄漏,無污染。可取代現有的閘門,用于河道防洪、灌溉等領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螺旋驅動翻板閘門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水工工程設施,尤其涉及一種翻板閘門。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很多水利工程中用于攔蓄水的翻板閘門通常采用液壓缸操作,包括液壓升降閘門、液壓翻板閘門等,其中,有一種底橫軸翻板閘門,其結構主要包括有河道兩側設置的閘墻,閘墻之間設有用于攔阻河水的門葉,門葉底部連接在底軸上,底軸兩端穿過閘墻伸入到啟閉機室內,底軸的軸端與拐臂一端相連,啟閉機室內設有啟閉機,啟閉機的活塞桿伸出端與拐臂另一端相連,河道內的底板上間隔設有若干鉸座,底軸逐一穿過各鉸座。其工作時,通過啟閉機可驅動底軸轉動,經底軸帶動門葉立起實現攔水,門葉臥倒實現發放水。現有的翻板閘門的不足之處在于:一、可靠性低。為了滿足在較寬的河道上擋水的需要,翻板閘門或稱翻板壩常需要多個相互獨立的門體單元組合使用,液壓升降壩或液壓翻板壩為每個獨立的門體安裝一套液壓缸,用于支撐門體和驅動門體翻轉。但其中任一單元的液壓缸發生故障都會導致整個液壓升降壩或液壓翻板壩無法實現攔蓄水功能。二、啟閉機本質上是一種液壓缸,液壓缸容易發生泄漏,泄漏會造成門體無法長時間保持在固定的位置,而且泄漏的液壓油還會污染水體。三、無法任意位置鎖定。液壓升降壩或液壓翻板壩只能在全關一個位置鎖定,讓液壓缸卸載,當需要將門體翻轉到一個中間角度使門體部分開啟從而通過門頂過流時,液壓升降壩或液壓翻板壩只能依靠液壓缸內的液壓力支撐門體,而由于前述液壓缸容易泄漏的原因,在沒有鎖定的情況下,液壓缸難以使門體長時間保持在固定的位置,造成液壓升降壩或液壓翻板壩無法長期局部開啟,或者由于各個液壓缸泄漏量不同而導致門體單元開度不一致,參差不齊,不利于控制下泄流量,也影響美觀。四、難以精確控制開度,調節流量。當需要精確控制液壓升降壩或液壓翻板壩開啟角度時,需要在液壓缸上安裝開度儀,根據開度儀傳遞的信號通過計算機調節液壓缸的伸縮來控制門體的角度。但液壓升降壩或液壓翻板壩的液壓缸安裝在水下,而開度儀在水下工作的可靠性較低,故已建的液壓升降壩或液壓翻板壩中,多未安裝開度儀,故無法通過控制門體開啟角度精確調節水位和流量。五、開啟時間長。液壓升降壩或液壓翻板壩通常采用柱塞式液壓缸操作,開啟時需要借助門體上的水壓力將液壓缸內的液壓油壓回油箱。當門體前后壓差小,水壓力不大或者液壓管路直徑較小時,液壓油回流速度很慢,造成門體開啟需要很長時間,在遇有突發洪水時,影響行洪安全。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螺旋驅動翻板閘門,使其可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達到可靠性高,能任意位置懸停,流量調節方便,開關能耗低的技術效果。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螺旋驅動翻板閘門,包括河道兩側設置的閘墻、河道底部設置的底板、閘墻和底板之間設置的門體,底板上間隔設置有若干鉸座,門體底部鉸接在鉸座上,所述門體背面設有至少一組支撐桿對,每組支撐桿對中包括兩根支撐桿,所述支撐桿上端鉸接在門體上,支撐桿下端鉸接在小車上,小車與支撐桿一一對應設置,小車上設有螺母,所述底板上沿河道寬度方向設置有軌道,小車活動安裝在軌道內;河道內還設置有螺桿,螺桿上與每組支撐桿對一一對應設有右旋螺紋段和左旋螺紋段,各小車上的螺母與右旋螺紋段和左旋螺紋段對應嚙合連接;所述螺桿的軸端與旋轉驅動機構相連。需要開關閘門時,通過旋轉驅動機構驅動螺桿轉動,對應的螺母帶動小車相互靠近或相互遠離,兩根支撐桿之間的夾角變化,推動門體旋轉立起擋水,反之,使門體旋轉臥倒放水。為便于制造和安裝,所述門體由若干單元門扇構成,單元門扇與支撐桿對一一對應設置。通過單元構件的拼接,可以針對不同寬度的河道進行簡化設計,單元門扇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小車的底部和兩側分別設有滾輪,滾輪支撐在所述軌道上,軌道對應設置在底板、底板上設置的臺階及支墩上。滾輪起靈活導向及支撐的作用,保證來自門體及水的推力不會直接作用在螺桿上,保證螺母運動順暢。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旋轉驅動機構設置在控制室內,螺桿穿過閘墻伸入控制內,閘墻與螺桿之間設有防水套。防水套起防水作用。為進一步保證結構穩定,每對支撐桿對中的兩根支撐桿與對應的螺桿段之間呈等腰三角形布置。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螺桿包括若干單元段,單元段之間經聯軸器相連。該設計也保證了段元段的螺桿可以單獨更換,其長度不至于過長,方便了運輸及制造,通過多個單元段接續,使得螺桿長度理論上可以無限制。為便于固定螺桿,底板上設有若干螺桿支撐座。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于,小車上在螺母兩側設有支撐板,螺母兩側設有轉軸插入所述支撐板上的孔中。這樣使得螺母可繞轉軸轉動,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更順暢地在螺桿上移動位置。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技術效果是:一、可靠性高。特別是在多扇螺旋驅動翻板閘門組合在一起工作時,只需一臺驅動機構,通過簡單的螺旋驅動即可操作所有閘門,大大提高了可靠性。二、可以任意開度鎖定。螺旋驅動的螺桿通常采用梯形螺紋,梯形螺紋的自鎖的特性保證了小車不會滑動,從而實現門體可以停止在任意角度。三、容易精確控制門體的開啟角度。不需要在水下安裝復雜的開度儀,只需要在驅動機構上安裝一個簡單的計數器測量螺桿的旋轉圈數即可換算出閘門的開啟角度,通過計算機可以方便地控制閘門開啟角度,實現精確的水位和流量控制。四、多扇螺旋驅動翻板閘門組合在一起工作時,螺桿通過聯軸器相連,由同一臺驅動機構驅動,轉動速度相同,所以各個門體的開啟角度完全一致,不會出現門體參差不齊產生的漏水和影響美觀的情況。五、啟閉速度快,和液壓升降壩或液壓翻板壩動輒幾個小時的開啟速度相比,螺旋驅動翻板閘門驅動閘門開啟,一般只需幾分鐘到十幾分鐘,大大提高了泄洪的安全性。六、沒有泄漏,無污染。該裝置可取代現有的閘門,用于河道防洪、灌溉等領域。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主視圖。圖3圖2中A的局部放大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俯視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左視圖。圖6為放水時的本專利技術工作原理圖。圖7為圖1中B的局部放大圖。圖8為圖2中C的局部放大圖。圖9為圖5中D的局部放大圖。圖中,1閘墻,2門體,3橫梁、4縱梁,5上鉸接件,6鉸座,7支墩,8軌道,9小車,10螺桿,11支撐桿,12底板,13旋轉驅動機構,14防水套,15控制室,16螺母,17螺桿支撐座,18滾輪,19聯軸器,20銷軸一,21銷軸二,22支撐板,23轉軸。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并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具體闡述。如附圖1-9所示所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螺旋驅動翻板閘門,其結構主要包括河道兩側設置的閘墻1、河道底部設置的底板12、閘墻1和底板12之間設置的門體2,底板12上間隔設置有若干鉸座6,門體2底部鉸接在鉸座6上,使得門體2整體可以繞鉸座6轉動,門體2的底部不需要采用貫穿的底軸,只需要將門體2底部逐一與鉸座6采用銷軸鉸接即可;為便于制造和安裝,門體2由若干單元門扇構成,如圖所示,門體2由3扇單元門扇組成,單元門扇與支撐桿11對一一對應設置。單元門扇的背面各設有一組支撐桿11對,每組支撐桿11對中包括兩根支撐桿11,支撐桿11上端鉸接在門體2上,支撐桿11下端鉸接在小車9上,小車9與支撐桿11一一對應設置,小車9上設有螺母16,小車9上在螺母16兩側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螺旋驅動翻板閘門,包括河道兩側設置的閘墻、河道底部設置的底板以及閘墻和底板之間設置的門體,底板上間隔設置有若干鉸座,門體底部鉸接在鉸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門體背面設有至少一組支撐桿對,每組支撐桿對中包括兩根支撐桿,所述支撐桿上端鉸接在門體上,支撐桿下端鉸接在小車上,小車與支撐桿一一對應設置,小車上設有螺母,所述底板上沿河道寬度方向設置有軌道,小車活動安裝在軌道內;河道內還設置有螺桿,螺桿上與每組支撐桿對一一對應設有右旋螺紋段和左旋螺紋段,各小車上的螺母與右旋螺紋段和左旋螺紋段對應嚙合連接;所述螺桿的軸端與旋轉驅動機構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螺旋驅動翻板閘門,包括河道兩側設置的閘墻、河道底部設置的底板以及閘墻和底板之間設置的門體,底板上間隔設置有若干鉸座,門體底部鉸接在鉸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門體背面設有至少一組支撐桿對,每組支撐桿對中包括兩根支撐桿,所述支撐桿上端鉸接在門體上,支撐桿下端鉸接在小車上,小車與支撐桿一一對應設置,小車上設有螺母,所述底板上沿河道寬度方向設置有軌道,小車活動安裝在軌道內;河道內還設置有螺桿,螺桿上與每組支撐桿對一一對應設有右旋螺紋段和左旋螺紋段,各小車上的螺母與右旋螺紋段和左旋螺紋段對應嚙合連接;所述螺桿的軸端與旋轉驅動機構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螺旋驅動翻板閘門,其特征在于:所述門體由若干單元門扇構成,單元門扇與支撐桿對一一對應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螺旋驅動翻板閘...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文重,
申請(專利權)人:陳文重,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