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一種雙層抗風傘的傘骨結構,其包括有傘骨,該傘骨為多折結構,其至少包括有第一、第二及第三傘骨,第一、第二及第三傘骨構成傘骨的多折結構,第一傘骨的內端連接有回線,第三傘骨的外端連接回線的另一邊,回線的最外端連接于第一傘骨的內端,并從第三傘骨外端的穿孔穿過,形成彎折,再向外伸出,使得回線構成雙層結構。該結構使得回線不需要第二傘骨的掛系,避免了第二傘骨再設置掛系部位,簡化了傘骨結構,結構簡單,降低了制作成本,同時安裝使用方便。(*該技術在2017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抗風傘的結構,準確地說是一種結構改良的雙層抗風傘的傘 骨結構,該結構設計巧妙,安裝簡單,可節省制作成本,便于使用。
技術介紹
抗風傘,通常的思路是加強傘骨的結構,使其能夠承受強大風力的吹擊,但 是這需要大幅度地提高制作成本為代價,而且并不一定具有好的效果,因為,正 像排水一樣,堵不如疏,只有將風力排泄掉,再強大的風力對傘不構成影響,才 能實現真正的抗風目的,所以后續的改進提出了雙層抗風傘的概念和結構。目前,雙層的抗風傘基本上有兩種結構,其一是單折的抗風傘,該抗風傘設 置兩層傘布,通過上下兩套傘骨分別進行支撐,上層傘布的遮蓋面積小于下層傘 布的,如專利申請200320100556.5所描述的;其二是多折的抗風傘,也是具有 雙層的傘骨,分別支撐上下層傘布,如專利申請01223970.4所描述的。這兩種抗風傘的結構,對于上層傘骨的設置是一樣的,獨立設置一個傘骨支 撐上層的小傘面,區別在于下層傘骨是獨立的單折傘骨還是多折的傘骨,無論是 那種結構,其共同的特點是都需要設置雙層的傘骨結構,以配合傘布的設置,尤 其對于多折傘的情況,其本身就具有相對復雜的傘骨結構,再加一個上層的傘骨, 安裝制作相對麻煩,且也會提高其制作成本。本申請人以前曾對次結構做出改進,設計了一種該結構利用現有的多折傘的 傘骨結構(專利申請號200520121417.X,如圖1所示),適當地延伸出支撐上 層傘布的傘骨,采用雙層回線的傘支骨的設計方式,結構緊密、巧妙,簡化了原 有雙層抗風傘的結構設計,比目前的設計方式簡便了很多,但是這種設計仍然需 要傘支骨被第二傘骨扣系,以加強傘支骨結構,在安裝過程中并不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此,本技術的目的是設計一種新型的多折傘的雙層抗風傘的傘骨結構,該結構對傘支骨回線方式做出改進,使其不再被第二傘骨扣系,僅僅連接于 兩個間隔的第一、第三傘骨之間即可,簡化了原有傘骨結構,便于組裝。因此,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雙層抗風傘的傘骨結構,其包括有傘骨,該傘骨為多折結構,其至少包 括有第一、第二及第三傘骨,由傘骨的最外一根向內依次是第一、第二及第三傘 骨,第一、第二及第三傘骨構成傘骨的多折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傘骨的內端連 接有回線,第三傘骨的外端連接回線的另一邊,回線的最外端連接于第一傘骨的 內端,并從第三傘骨外端的穿孔穿過,形成彎折,再向外伸出,使得回線構成雙 層結構。所述的回線,其彎折部是U形結構。說到底回線,其彎折部是直角的U形結構,即直角彎折形成的。所述的回線,其向外伸出端連接有珠尾,以縫系傘布。所述的回線,其位于第一傘骨與第三傘骨之間具有環狀加強圈。該加強圈是回線自然彎轉形成的,可具有加強回線的支撐作用。所述的回線,其伸出部短于位于第一和第三傘骨之間的連接部,這樣回線與 第一傘骨可形成雙層傘布的結構,具有抗風作用。具體地說,回線具有連接部和伸出部,連接部彎折形成伸出部,伸出部向外伸出,以支撐傘布,連接部與第一傘骨和第三傘骨連接;連接部上設置有環形加 強圈,該加強圈一是加強回線的強度,二是可以在此縫系傘布,以形成雙層傘布; 伸出部的長度短于連接部的長度,以保證開收傘的順暢及伸出部不會對其它部件 和物品構成侵犯和傷害。本技術采用上述的結構,從傘支骨的連系第一傘骨伸出用以支撐上層傘 布的傘骨結構,回線不需要第二傘骨的掛系,避免了第二傘骨再設置掛系部位, 簡化了傘骨結構,結構簡單,降低了制作成本,同時安裝使用方便。同時,回線的加強圈有效解決了其本身支撐強度問題,可廣泛應用于現有的 多折傘的傘骨結構中。附圖說明圖l為現有的抗風傘的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所實施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回線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1所示結構開傘時的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的實施。圖2所示,本技術的實施是用于四折開收傘(但并不限定于其僅用于四 折傘,在其它的實施方式中也可用于三折或者五折等多折傘),包括有第一傘骨 1、第二傘骨3、回線槽(即第三傘骨)4、短槽7和長槽丸骨8 (即第四傘骨), 它們依次連接構成傘骨的多折結構,其中第二傘骨3與長槽丸骨8之間還設置有 連接的鋼線一5,短槽7與回線槽4之間還連接有鋼線二6,以強化傘骨的結構, 其回線9設置于第一傘骨1和回線槽4之間,其一端連接第一傘骨l,另一端則 連接回線槽4,且回線9連接于回線槽4之后向外(即第一傘骨的方向)延伸, 雙層結構。第一傘骨1的外端設置有珠尾2,以縫系傘布。具體回線的結構如圖2所示,回線9具有連接部93和伸出部94,連接部一 端用以連接于第一傘骨,并在連接部93上形成一個環形的加強圈92,該加強圈 92可強化回線的結構,然后連接部93進行U形彎折,形成伸出部94。在使用 過程中,延伸部94的末端設置有珠尾91,用以縫系傘布,這樣該回線所支撐的 傘布與第一傘骨所支撐的傘布形成雙層傘布,風力可從這雙層傘布中間放泄出去,使得傘具有抗風效果,可大大改善現在的單層傘布缺乏抗風作用的缺陷。回線9的伸出部94的長度是根據其所應用的情況決定的, 一般情況下,其 長度略小于連接部93的長度,本實施例中即是如此。這樣是傘收攏后,回線可 自然收攏于第二傘骨和第三傘骨之間,不會暴露出來,便于傘的收折。圖3所示,為該實施方式實施時的開傘結構示意圖。開傘時,短槽7連接于上巢,長槽丸骨8連接于下巢,短槽7通過鋼線二6 拉系回線槽4伸張,長槽丸骨8則通過鋼線一 5拉系第二傘骨3伸張,第一傘骨 l被回線9拉系,形成張開狀態。下層傘布固定于第一傘骨和加強圈92之間,上層傘布固定于上巢頂部和伸出部94之間。第一傘骨1和回線9的加強圈92支撐下層傘布,伸出部94支撐 上層傘布8,遇到大風時,風會從上層傘布與下層傘布之間泄漏,不會對傘骨構 成影響。上述的結構方式的描述只是對本技術實施的詳細說明,不是對本實用新 型的具體限定,并不能依次判斷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只要能夠達到本實用新 型的目的的類似的結構以及組合方式都是可行的,都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 內。權利要求1、一種雙層抗風傘的傘骨結構,其包括有傘骨,該傘骨為多折結構,其至少包括有第一、第二及第三傘骨,由傘骨的最外一根向內依次是第一、第二及第三傘骨,第一、第二及第三傘骨構成傘骨的多折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傘骨的內端連接有回線,第三傘骨的外端連接回線的另一邊,回線的最外端連接于第一傘骨的內端,并從第三傘骨外端的穿孔穿過,形成彎折,再向外伸出,使得回線構成雙層結構。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層抗風傘的傘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線, 其彎折部是U形結構。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層抗風傘的傘骨結構,其特征在于說到底回線, 其彎折部是直角的U形結構,即直角彎折形成的。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層抗風傘的傘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線, 其向外伸出端連接有珠尾。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層抗風傘的傘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線, 其位于第一傘骨與第三傘骨之間具有環狀加強圈。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層抗風傘的傘骨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加強圈是回 線自然彎轉形成的。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層抗風傘的傘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線, 具有連接部和伸出部,連接部彎折形成伸出部,伸出部向外伸出,連接部與第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層抗風傘的傘骨結構,其包括有傘骨,該傘骨為多折結構,其至少包括有第一、第二及第三傘骨,由傘骨的最外一根向內依次是第一、第二及第三傘骨,第一、第二及第三傘骨構成傘骨的多折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傘骨的內端連接有回線,第三傘骨的外端連接回線的另一邊,回線的最外端連接于第一傘骨的內端,并從第三傘骨外端的穿孔穿過,形成彎折,再向外伸出,使得回線構成雙層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書閔,
申請(專利權)人:張書閔,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44[中國|廣東]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