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消化內科催吐裝置,包括擠壓球,所述擠壓球頂部連接有導氣管,其導氣管上方設置有支架螺旋套,且支架螺旋套外側壁連接有固定環,所述支架螺旋套內側壁連接有催吐支架,且支架螺旋套末端連接有喉部刺激桿,所述喉部刺激桿外側壁設置有壓舌旋鈕,且壓舌旋鈕外側壁連接有壓舌器,所述壓舌器上方設置有壓舌導軌,其壓舌導軌上方設置有防水槽,且防水槽內部安裝有探照燈,所述導氣管末端連接有第一喉部刺激球,其第一喉部刺激球外側壁連接有第二喉部刺激球,且第二喉部刺激球外側壁設置有消毒防水套。該消化內科催吐裝置結構簡單便于拆卸清理消毒,同時采用雙層遞進式喉部刺激結構減少了患者不適感,提高患者治療體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消化內科催吐裝置
本技術涉及醫療設備
,具體為一種消化內科催吐裝置。
技術介紹
催吐,指使用各種方法,引導促進嘔吐的行為,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手指,按壓舌根,并碰觸扁桃體,使機體產生反射,并發生嘔吐反應,或用雙手擠壓胃部以下位置,或輕拍背部對應于胃的位置等,嘔吐,是人類在大自然生存進化中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發生于食用有毒物質、變質食物、腦部損傷等之后,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毒素、減低壓力等,神智清醒,且有知覺的人,通過催吐的方法可以使人排除體內有毒的物質,效果往往強于洗胃。現有的催吐裝置其結構復雜,刺激結構設計不合理,往往會增加患者不適,引起患者喉部發炎,同時現有的催吐裝置不便于拆卸清理,增加患者細菌感染幾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消化內科催吐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現有的催吐裝置其結構復雜,刺激結構設計不合理,往往會增加患者不適,引起患者喉部發炎,同時現有的催吐裝置不便于拆卸清理,增加患者細菌感染幾率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消化內科催吐裝置,包括擠壓球,所述擠壓球頂部連接有導氣管,其導氣管上方設置有支架螺旋套,且支架螺旋套外側壁連接有固定環,所述支架螺旋套內側壁連接有催吐支架,其催吐支架末端連接有支架螺旋套,且支架螺旋套末端連接有喉部刺激桿,所述喉部刺激桿外側壁設置有壓舌旋鈕,且壓舌旋鈕外側壁連接有壓舌器,所述壓舌器上方設置有壓舌導軌,其壓舌導軌上方設置有防水槽,且防水槽內部安裝有探照燈,所述導氣管末端連接有第一喉部刺激球,其第一喉部刺激球外側壁連接有第二喉部刺激球,且第二喉部刺激球外側壁設置有消毒防水套。優選的,所述導氣管貫穿催吐支架和喉部刺激桿,且支架螺旋套和固定環關于催吐支架橫向對稱軸左右對稱安裝。優選的,所述喉部刺激桿為橡膠材質,且喉部刺激桿與催吐支架之間的連接方式為螺紋連接。優選的,所述壓舌旋鈕關于壓舌導軌縱向對稱軸左右對稱安裝,且壓舌旋鈕和壓舌導軌之間的連接方式為滑動連接。優選的,所述壓舌器外部為“U”形結構,其壓舌器內部填充為蜂窩形橡膠結構,且壓舌器與壓舌旋鈕之間的連接方式為活動連接。優選的,所述第一喉部刺激球和第二喉部刺激球之間相互連通,且第一喉部刺激球和第二喉部刺激球與消毒防水套構成雙層封閉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消化內科催吐裝置結構簡單便于拆卸清理消毒,同時采用雙層遞進式喉部刺激結構減少了患者不適感,提高患者治療體驗。導氣管貫穿催吐支架和喉部刺激桿,且支架螺旋套和固定環關于催吐支架橫向對稱軸左右對稱安裝,套管式結構,簡化了裝置體積同時增加了裝置清潔度,減少患者細菌感染幾率,喉部刺激桿為橡膠材質,且喉部刺激桿與催吐支架之間的連接方式為螺紋連接,橡膠材質的喉部刺激桿避免對患者口腔內部造成損傷,同時螺紋連接的喉部刺激桿與催吐支架便于醫護人員拆卸裝置,對喉部刺激桿消毒清潔,壓舌旋鈕關于壓舌導軌縱向對稱軸左右對稱安裝,且壓舌旋鈕和壓舌導軌之間的連接方式為滑動連接,滑動連接的壓舌旋鈕和壓舌導軌,便于醫護人員根據患者口腔大小調節壓舌器的尺寸,提高患者治療舒適度,壓舌器外部為“U”形結構,其壓舌器內部填充為蜂窩形橡膠結構,且壓舌器與壓舌旋鈕之間的連接方式為活動連接,“U”形結構的壓舌器較為圓潤,不易對口腔造成損傷,蜂窩形橡膠結構壓制舌根,便于催吐,第一喉部刺激球和第二喉部刺激球之間相互連通,且第一喉部刺激球和第二喉部刺激球與消毒防水套構成雙層封閉結構,采用雙層遞進式喉部刺激結構,大大降低了患者不適感,同時雙層結構提高裝置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催吐支架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圖1中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圖中:1、擠壓球,2、導氣管,3、支架螺旋套,4、催吐支架,5、喉部刺激桿,6、壓舌旋鈕,7、壓舌器,8、壓舌導軌,9、防水槽,10、探照燈,11、固定環,12、第一喉部刺激球,13、第二喉部刺激球,14、消毒防水套。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3,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消化內科催吐裝置,包括擠壓球1,擠壓球1頂部連接有導氣管2,其導氣管2上方設置有支架螺旋套3,且支架螺旋套3外側壁連接有固定環11,導氣管2貫穿催吐支架4和喉部刺激桿5,且支架螺旋套3和固定環11關于催吐支架4橫向對稱軸左右對稱安裝,套管式結構,簡化了裝置體積同時增加了裝置清潔度,減少患者細菌感染幾率,支架螺旋套3內側壁連接有催吐支架4,其催吐支架4末端連接有支架螺旋套3,且支架螺旋套3末端連接有喉部刺激桿5,喉部刺激桿5為橡膠材質,且喉部刺激桿5與催吐支架4之間的連接方式為螺紋連接,橡膠材質的喉部刺激桿5避免對患者口腔內部造成損傷,同時螺紋連接的喉部刺激桿5與催吐支架4便于醫護人員拆卸裝置,對喉部刺激桿5消毒清潔,喉部刺激桿5外側壁設置有壓舌旋鈕6,且壓舌旋鈕6外側壁連接有壓舌器7,壓舌旋鈕6關于壓舌導軌8縱向對稱軸左右對稱安裝,且壓舌旋鈕6和壓舌導軌8之間的連接方式為滑動連接,滑動連接的壓舌旋鈕6和壓舌導軌8,便于醫護人員根據患者口腔大小調節壓舌器7尺寸,提高患者治療舒適度,壓舌器7外部為“U”形結構,其壓舌器7內部填充為蜂窩形橡膠結構,且壓舌器7與壓舌旋鈕6之間的連接方式為活動連接,“U”形結構的壓舌器7較為圓潤,不易對口腔造成損傷,蜂窩形橡膠結構壓制舌根,便于催吐,壓舌器7上方設置有壓舌導軌8,其壓舌導軌8上方設置有防水槽9,且防水槽9內部安裝有探照燈10,導氣管2末端連接有第一喉部刺激球12,其第一喉部刺激球12外側壁連接有第二喉部刺激球13,且第二喉部刺激球13外側壁設置有消毒防水套14,第一喉部刺激球12和第二喉部刺激球13之間相互連通,且第一喉部刺激球12和第二喉部刺激球13與消毒防水套14構成雙層封閉結構,采用雙層遞進式喉部刺激結構,大大降低了患者不適感,同時雙層結構提高裝置使用壽命。工作原理:在使用該消化內科催吐裝置時,先檢查裝置內各個零部件是否連接完好,對裝置進行消毒殺菌處理,避免患者細菌感染,消毒殺菌完畢后,將催吐支架4和喉部刺激桿5通過支架螺旋套3相互連接,將裝置組裝完畢,同時醫護人員通過觀察患者口腔大小調整壓舌器7尺寸,通過將壓舌旋鈕6由兩端由壓舌導軌8向中間推動改變壓舌器7尺寸,壓舌器7尺寸調節完畢后,打開探照燈10,醫護人員左手持催吐支架4右手握住擠壓球1將喉部刺激桿5緩慢伸進患者口腔內調節好位置,調節完畢后,醫護人員右手按壓擠壓球1,使得擠壓球1壓縮,第一喉部刺激球12和第二喉部刺激球13開始充氣膨脹,對患者扁桃體進行刺激,反復多次擠壓催使患者開始嘔吐,患者嘔吐完畢后,將裝置再次消毒處理,以便下次治療繼續使用,這就是該消化內科催吐裝置的使用過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消化內科催吐裝置,包括擠壓球(1),其特征在于:所述擠壓球(1)頂部連接有導氣管(2),其導氣管(2)上方設置有支架螺旋套(3),且支架螺旋套(3)外側壁連接有固定環(11),所述支架螺旋套(3)內側壁連接有催吐支架(4),其催吐支架(4)末端連接有支架螺旋套(3),且支架螺旋套(3)末端連接有喉部刺激桿(5),所述喉部刺激桿(5)外側壁設置有壓舌旋鈕(6),且壓舌旋鈕(6)外側壁連接有壓舌器(7),所述壓舌器(7)上方設置有壓舌導軌(8),其壓舌導軌(8)上方設置有防水槽(9),且防水槽(9)內部安裝有探照燈(10),所述導氣管(2)末端連接有第一喉部刺激球(12),其第一喉部刺激球(12)外側壁連接有第二喉部刺激球(13),且第二喉部刺激球(13)外側壁設置有消毒防水套(14)。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消化內科催吐裝置,包括擠壓球(1),其特征在于:所述擠壓球(1)頂部連接有導氣管(2),其導氣管(2)上方設置有支架螺旋套(3),且支架螺旋套(3)外側壁連接有固定環(11),所述支架螺旋套(3)內側壁連接有催吐支架(4),其催吐支架(4)末端連接有支架螺旋套(3),且支架螺旋套(3)末端連接有喉部刺激桿(5),所述喉部刺激桿(5)外側壁設置有壓舌旋鈕(6),且壓舌旋鈕(6)外側壁連接有壓舌器(7),所述壓舌器(7)上方設置有壓舌導軌(8),其壓舌導軌(8)上方設置有防水槽(9),且防水槽(9)內部安裝有探照燈(10),所述導氣管(2)末端連接有第一喉部刺激球(12),其第一喉部刺激球(12)外側壁連接有第二喉部刺激球(13),且第二喉部刺激球(13)外側壁設置有消毒防水套(1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化內科催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氣管(2)貫穿催吐支架(4)和喉部刺激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妮,劉曉霞,宋文玉,王蓉,
申請(專利權)人:陳妮,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貴州,5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