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屋頂新建或修補時可以達到防水、止漏及隔熱等長期耐侯性效果的處理工法,主要是以拒水性及低導熱性的防水隔熱粉為施工底層,使滲入屋頂施工部及填補縫隙,而在該防水隔熱粉末層上方則依序設有阻隔布及荷重板,再在荷重板上灌注形成一凝固層,該凝固層具有伸縮縫,可供填縫材料填置補平。藉此達到無噪音施工及耐侯性全功效,同時達到防水、止漏及隔熱的功效,且效果持久,能自動添補新裂縫;以及,不論新舊屋頂均不需敲除、整平等工作,不需等待連續晴天就可以處理施工。(*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屋頂防水、止漏及隔熱等耐候性處理方法,特別是一種應用防水隔熱粉末為施工底層,再加設阻隔布、荷重板及凝固層,并在凝固層上有伸縮縫,內填置有填縫材料,以達長期耐候性全功效的目的。由以上所述的目前防水方法部份的缺點,使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員都覺得必須尋找更好的材料及方法。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可以克服上述缺陷,利用具有拒水性非常強的微細粉末形成底層,將水排拒在層面,使水無法滲入粉內,從而可以阻止水流入下層以達到止漏防水目的的屋頂建筑耐侯性處理方法。本專利技術的屋頂建筑耐侯性處理方法包括在處理施工前,先對屋頂施工處進行施工縫補強,再以邊角防水層、定高條對施工范圍界定,然后進行下述的處理施工步驟步驟1鋪設防水隔熱粉末層及阻隔布,即以拒水性、低導熱性的防水隔熱粉鋪設在屋頂施工處表面,做為施工底層,其上方鋪上一層防水性的阻隔布,以防止防水隔熱粉末層飛揚及阻擋排水作用;步驟2鋪荷重板,即將數塊荷重板予以并接粘固或交疊釘接在一起,將其鎮壓在阻隔布上方,使防水隔熱粉末層受到平壓并限定范圍,同時也使屋頂能間接、均勻荷重;步驟3灌注形成凝固層,即在荷重板的上方灌入水泥漿體或細級配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凝固層;步驟4在凝固層上形成伸縮縫,可在上述凝固層上直接切設形成伸縮縫,或在凝固層灌注時,先預置入伸縮縫定位條,在凝固層未完全產生全部強度時,將伸縮縫定位條取出,而形成伸縮縫; 步驟5在伸縮縫內填置填縫材料,使凝固層填平無縫,避免因凝固層干縮、熱脹冷縮而產生裂縫。其中,所述的防水隔熱粉的成品中含有99%的碳酸鈣,以及0.02%的氧化鐵、0.2%的二氧化硒賀。1%的表面處理劑,外觀為90度白色粉末,細度為1000μ,密度為2.7g/cm3,真比重為2.63,單位體積重(CNS8904方法)為580.6T/M3,透水系數(7天)為0,油量為1.5cc/g,水份為0.17Hax,熱傳導率為0.0676kcal/m.hr℃,產地為臺灣英德企業有限公司。由以上所述方法步驟可以明確看出,本專利技術有一最大優點就是不需敲除任何已失敗防水構造,這是因為粉末具有流動性,可以補進任何孔洞內,而且粉末在鋪得一定厚度后,不論底層如何都可以獲得平整面,因此不需要敲除整平等過程,也就是不會因振動敲除而產生噪音,妨礙鄰居安寧,或傷害主結構,而且不會因此而產生廢棄物造成環境污染。再者,粉末除具有拒水性,可以將水排留在層面不產生漏水外,另外粉末單位體積重約在每立方550-650公斤左右,但其真比重為2.63,因此在粉末層中應包容有許多微小獨立不連續孔隙,其中空氣不易發生對流作用,因而使粉末層上的熱無法傳遞,其導熱系數值經測試僅為0.0676Kcal/m.hr℃,再加上粉末層上方所鋪荷重板及灌筑水泥漿體或細級配混凝土共同都能產生隔熱作用,所以本專利技術的方法可以得到很好的隔熱作用;而且也已試做在屋頂上,確實驗證能具有良好的防水、止漏及隔熱的效果依據以上所述,本方法與以往防漏方法完全不同,在底層的拒水性粉末不僅沒有老化問題,就是舊混凝土板產生新小裂縫,粉末也會自動補注,不會產生漏水,尤其重要的是粉末不怕水氣,不會產生氣泡造成鼓起問題。因此不必像已知方法一樣,一定要等連續三個晴天后才能施工,如此本方法不僅縮短工期,更可以配合工期在任何狀況施工,尤其在雨季就更顯得這項特點的重要性。下面配合附圖就本專利技術的處理方法詳加說明其步驟及功效。附圖說明圖1為已完成的本專利技術中所述的部分處理方法后的剖面圖。圖2為圖1的處理施工在進一步灌注形成凝固層的剖面圖。圖3為圖2的處理施工在凝固層預先加入伸縮縫定位條的剖面圖。圖4為凝固層具有伸縮縫的剖面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完成耐候性處理施工的剖面圖。圖6為當屋頂施工處產生新裂縫時的自補狀態放大剖面圖。其中,附圖中所述各符號分別表示為1、屋頂施工處,4、凝固層,11、邊角, 5、伸縮縫定位條,12、新裂縫, 6、伸縮縫,2、防水隔熱粉末層,7、填縫材料,21、阻隔布, 8、邊角防水層,3、荷重板,9、定高條,31、接觸性壓條。請參閱圖1,在正式就本專利技術的處理方法施工前,應先對屋頂施工處1施工縫補強,即對所有接縫處,包括落水管及電線管路與樓地板接合處都噴刷一層柔性防水膜,以免水沿樓板這些突出物的壁面流下,而從使水在接縫未密合處漏入屋內。之后,對施工面積進行界定,如屋頂施工處1的施工范圍有邊角11,則在該邊角11先進行邊角防水層8施工(PU防水層或防水毯層);如屋頂施工處1的施工邊界無邊角11,則釘固架設定高條9。完成上述施工后,即可正式進行本專利技術的處理施工方法,其步驟如下步驟1鋪設防水隔熱粉末層2及阻隔布21,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是以拒水性、低導熱性的防水隔熱粉鋪設在屋頂施工處1表面,作為施工底層,并憑借粉末的流動滲透性,使之滲入屋頂施工處1及填補縫隙。按一般效果需求而言,該防水隔熱粉末層2的厚度約為1公分。當然,就本專利技術的精神而言,附件1的材質僅供參考用途,而鋪設厚度亦可酌量增減。再者,為防止防水隔熱粉末層2的粉末飛揚,在防水隔熱粉末層2的上方鋪上一層阻隔布21,該阻隔布21以防止性不織布制成,具有將粉末阻擋的水排出的作用。步驟2鋪荷重板3,如圖1所示,在阻隔布21上方鋪設有數塊以厚夾板或其它硬質材料制成的鎮壓荷重板3,該荷重板3的厚度約為0.4公分,其主要作用在于使防水隔熱粉末層2能間接、均勻的荷重并減小應力(詳如后述),及對防水隔熱粉末層2起到良好的平壓、限定范圍的作用。在鋪設荷重板3之后,需進一步將荷重板3予以拼接,并以事先上膠的接觸性壓條31予以粘接,或使兩荷重板3交疊釘固,以及將荷重板3與定高條9為固接。步驟3灌注形成凝固層4,請參閱圖2及圖3,在完成上述處理施工后,在荷重板3上方灌筑水泥漿體或細級配混凝土,以形成一凝固層4,參考厚度為5公分。上述的荷重板3即可做為防止該水泥漿體或細級配混凝土在灌注過程時,直接加壓在防水隔熱粉末層2,造成防水隔熱粉末層2的厚度不均勻的現象發生。再者,上述水泥漿體或細級配混凝土在灌注時,亦可預先置入伸縮縫定位條5(請參閱圖3),并在砂漿尚未完全產生全部強度時,將伸縮縫定位條5取出。步驟4在凝固層4形成伸縮縫6,請參閱圖2、圖3及圖4所示,在圖2的實施例中,在凝固層4上直接切割形成伸縮縫6,在圖3的實施例中,則在伸縮縫定位條5取出后,形成伸縮縫6。步驟5在伸縮縫6內填置填縫材料7,請參閱圖5,在上述伸縮縫6的內部,擠壓入伸縮條或注入填縫膠,填平無縫。上述形成伸縮縫6及在其內填有材料7的目的是防止凝固層4干縮裂縫,或因熱脹冷縮的作用而產生龜裂。在完成上述處理施工步驟后,即可謂完工,但也可以再在凝固層4上方鋪設磁磚或其它美化屋頂材料。請參閱圖6,由于本專利技術的處理施工底層為采用具滲透流動的防水隔熱粉,因此當完成施工后,若屋頂施工處1受地震或其它因素而產生新裂縫12,則防水隔熱粉末將會自動填補入該新裂縫12中,進而達到自動抓漏補漏的效果。權利要求1.,包括在處理施工前,先對屋頂施工處進行施工縫補強,再以邊角防水層、定高條對施工范圍界定,其特征是再進行下列的處理施工步驟步驟1鋪設防水隔熱粉末層及阻隔布,即以拒水性、低導熱性的防水隔熱粉鋪設在屋頂施工處表面,做為施工底層,其上方鋪上一層防水性的阻隔布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屋頂建筑耐侯性處理方法,包括在處理施工前,先對屋頂施工處進行施工縫補強,再以邊角防水層、定高條對施工范圍界定,其特征是再進行下列的處理施工步驟:步驟1:鋪設防水隔熱粉末層及阻隔布,即以拒水性、低導熱性的防水隔熱粉鋪設在屋頂施工處表面 ,做為施工底層,其上方鋪上一層防水性的阻隔布,以防止防水隔熱粉末層飛揚及阻擋排水作用;步驟2:鋪荷重板,即將數塊荷重板予以并接粘固或交疊釘接在一起,將其鎮壓在阻隔布上方,使防水隔熱粉末層受到平壓并限定范圍,同時也使屋頂能間接、均勻荷重; 步驟3:灌注形成凝固層,即在荷重板的上方灌入水泥漿體或細級配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凝固層;步驟4:在凝固層上形成伸縮縫,可在上述凝固層上直接切設形成伸縮縫,或在凝固層灌注時,先預置入伸縮縫定位條,在凝固層未完全產生全部強度時,將伸縮縫定 位條取出,而形成伸縮縫;步驟5:在伸縮縫內填置填縫材料,使凝固層填平無縫,避免因凝固層干縮、熱脹冷縮而產生裂縫。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慶鐘,
申請(專利權)人:許忠勝,黃慶鐘,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