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膜結構頂棚張緊裝置,包括基架、位于基架上方的張緊元件、和用于調節張緊元件與基架之間距離的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設置在基架上的定位管、隨著自身的旋轉可在所述定位管的孔腔中往復移動的調節柱、和被調節柱帶動而轉動的軸承;所述調節柱的下部設置在所述定位管的孔腔中,所述調節柱的通過軸承與張緊元件轉動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結構較為簡單、成本較低、調節方便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建筑
,具體涉及一種膜結構頂棚張緊裝置。
技術介紹
傳統的膜結構頂棚建筑物,一般是在建筑物中央處豎立一根立柱,然后利用鋼絲拉索張緊膜結構頂棚,這種結構的缺點是結構較為復雜,造價較高;同時由于建筑物中央處設有立柱,使用起來較不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較為簡單、成本較低且調節方便的膜結構頂棚張緊裝置。實現本專利技術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膜結構頂棚張緊裝置,包括基架、位于基架上方的張緊元件、和用于調節張緊元件與基架之間距離的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設置在基架上的定位管、隨著自身的旋轉可在所述定位管的孔腔中往復移動的調節柱、和被調節柱帶動而轉動的軸承;所述調節柱的下部設置在所述定位管的孔腔中,所述調節柱的通過軸承與張緊元件轉動連接。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調節柱是外螺紋柱,所述定位管是與外螺紋柱相配合的內螺紋管。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調節柱的頂部包括用于支撐張緊元件的支撐部和位于軸承軸孔中的定位部;所述支撐部的直徑大于所述軸承中軸孔的直徑,所述定位部的直徑小于所述軸承中軸孔的直徑。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軸承固定設置在所述張緊元件的底部或者固定套設在所述調節柱的定位部上。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基架包括中心對稱設置的三至八根支架、設置在各支架底部的阻擋元件、繞在各阻擋元件上且圍成一圈的鋼絲索、和一個被所述各支架支撐起來的托架;所述定位管設置在所述托架上。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各支架圍合成的形狀優選傘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調節裝置還包括用于阻擋所述調節柱轉動的鎖緊螺釘,所述-->定位管的管壁上設有一個與所述鎖緊螺釘相配合的螺孔。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調節裝置還包括與所述調節柱相配合的螺帽,所述螺帽套設在所述調節柱上。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螺帽的數量是一個或兩個。本專利技術具有積極的效果:(1)本專利技術中,包括基架、位于基架上方的張緊元件、和用于調節張緊元件與基架之間距離的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設置在基架上的定位管、隨著自身的旋轉可在所述定位管的孔腔中往復移動的調節柱、和被調節柱帶動而轉動的軸承;所述調節柱的下部設置在所述定位管的孔腔中,所述調節柱的通過軸承與張緊元件轉動連接;在具體使用時,外接的采用膜材料制成的棚頂或傘頂的頂端固定在張緊元件上,其底端固定在基架上;這種結構設計可以保證所述調節柱在轉動過程中,可以頂著張緊元件使其向著遠離定位管的方向移動,從而把采用膜材料制成的棚頂或傘頂張開并直至張緊;其中的軸承可以保證在調節柱的旋轉過程中,張緊元件不會影響其轉動;另外本專利技術使用了基架代替傳統上使用的鋼絲拉索,造價較低;所以本專利技術具有很好的實用性,且結構較為簡單,成本較低、調節方便。(2)本專利技術中,所述基架包括中心對稱設置的三至八根支架、設置在各支架底部的阻擋元件、繞在各阻擋元件上且圍成一圈的鋼絲索、和一個被所述各支架支撐起來的托架;所述定位管設置在所述托架上;在使用時,外接的采用膜材料制成的棚頂或傘頂的頂端固定在張緊元件上,其底端固定在基架中的鋼絲索上;由于支架可以采用價格低廉的管材、板材或三角鐵等制成,與傳統的全部采用鋼絲拉索制成基架相比,結構較為簡化,成本較低;另外本專利技術無需在建筑物中央處設置立柱,而只需在建筑物邊角處設置用于支撐住各支架的立柱或橫梁即可,尤其在當所述各支架圍合成傘狀時,本專利技術可以做成類似于傳統的三角亭、四角亭、五角亭、六角亭或八角亭形狀,其使用空間較大,且較為符合國人的傳統美感。(3)本專利技術中,所述調節裝置還包括用于阻擋所述調節柱轉動的鎖緊螺釘,所述定位管的管壁上設有一個與所述鎖緊螺釘相配合的螺孔;當調節柱通過自身旋轉而將張緊元件與基架之間的距離調節適當、膜結構頂棚被張緊后,通過旋緊該鎖緊螺釘,將調節柱牢牢鎖住,使其不會因振動、風吹雨打而回轉松動,增加建筑物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膜結構頂棚張緊裝置中局部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4是采用本專利技術制成的八角涼亭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所示六角涼亭的B向視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第二種結構的剖視示意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第三種結構的剖視示意圖。附圖所示標記為:基架1,支架11,阻擋元件12,鋼絲索13,托架14,張緊元件2,調節裝置3,調節柱4,調節柱的下部41,調節柱的頂部42,支撐部421,定位部422,螺帽43,軸承5,軸孔51,定位管6,孔腔61,螺孔62,鎖緊螺釘7,膜結構頂棚8,螺栓9。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圖1至圖3顯示了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其中,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膜結構頂棚張緊裝置中局部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本實施例是一種膜結構頂棚張緊裝置,見圖1至圖3,包括基架1、位于基架1上方的張緊元件2、和用于調節張緊元件2與基架1之間距離的調節裝置3;所述調節裝置3包括設置在基架1上的定位管6、隨著自身的旋轉可在所述定位管6的孔腔61中往復移動的調節柱4、被調節柱4帶動而轉動的軸承5、和用于阻擋所述調節柱4轉動的鎖緊螺釘7;所述調節柱4的下部41設置在所述定位管6的孔腔61中,所述調節柱4的通過軸承5與張緊元件2轉動連接。所述調節柱4是外螺紋柱,所述定位管6是與外螺紋柱相配合的內螺紋管,所述定位管6的管壁上設有一個與所述鎖緊螺釘7相配合的螺孔62。所述調節柱4的頂部42包括用于支撐張緊元件2的支撐部421和位于軸承5軸孔51中的定位部422;所述支撐部421的直徑大于所述軸承5中軸孔51的直徑,所述定位部422的直徑小于所述軸承5中軸孔51的直徑。所述軸承5固定設置在所述張緊元件2的底部21;在具體實踐中,也可以把所述軸承5固定套設在所述調節柱4的定位部422上。所述基架1包括中心對稱設置的六根支架11、設置在各支架11底部的阻擋元件12、繞在各阻擋元件12上且圍成一圈的鋼絲索13、和一個被所述各支架11支撐起來的托架14;所述定位管6設置在所述托架14上。所述各支架11圍合成傘狀。所述阻擋元件12用于阻擋鋼絲索13向內縮陷。所述支架11的頂端和所述托架14通過螺栓9固定連接。圖4和圖5顯示了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應用方式,其中圖4是采用本專利技術制成的六角涼亭-->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所示六角涼亭的B向視圖。在具體實踐中,也可采用三根、四根、五根或八根支架11做成常見的三角、四角、五角、八角涼亭;所述膜結構頂棚8的頂端固定在所述張緊元件2上,所述膜質頂棚8的底端固定在所述鋼絲索13上。本實施例具有有益的技術效果:(1)本實施例中,包括基架、位于基架上方的張緊元件、和用于調節張緊元件與基架之間距離的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設置在基架上的定位管、隨著自身的旋轉可在所述定位管的孔腔中往復移動的調節柱、和被調節柱帶動而轉動的軸承;所述調節柱的下部設置在所述定位管的孔腔中,所述調節柱的通過軸承與張緊元件轉動連接;在具體使用時,外接的采用膜材料制成的棚頂或傘頂的頂端固定在張緊元件上,其底端同定在基架上;這種結構設計可以保證所述調節柱在轉動過程中,可以頂著張緊元件使其向著遠離定位管的方向移動,從而把采用膜材料制成的棚頂或傘頂張開并直至張緊;其中的軸承可以保證在調節柱的旋轉過程中,張緊元件不會影響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膜結構頂棚張緊裝置,包括基架(1)、位于基架(1)上方的張緊元件(2)、和用于調節張緊元件(2)與基架(1)之間距離的調節裝置(3);所述調節裝置(3)包括設置在基架(1)上的定位管(6)、隨著自身的旋轉可在所述定位管(6)的孔腔(61)中往復移動的調節柱(4)、和被調節柱(4)帶動而轉動的軸承(5);所述調節柱(4)的下部(41)設置在所述定位管(6)的孔腔(61)中,所述調節柱(4)的通過軸承(5)與張緊元件(2)轉動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膜結構頂棚張緊裝置,包括基架(1)、位于基架(1)上方的張緊元件(2)、和用于調節張緊元件(2)與基架(1)之間距離的調節裝置(3);所述調節裝置(3)包括設置在基架(1)上的定位管(6)、隨著自身的旋轉可在所述定位管(6)的孔腔(61)中往復移動的調節柱(4)、和被調節柱(4)帶動而轉動的軸承(5);所述調節柱(4)的下部(41)設置在所述定位管(6)的孔腔(61)中,所述調節柱(4)的通過軸承(5)與張緊元件(2)轉動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膜結構頂棚張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柱(4)是外螺紋柱,所述定位管(6)是與外螺紋柱相配合的內螺紋管。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膜結構頂棚張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柱(4)的頂部(42)包括用于支撐張緊元件(2)的支撐部(421)和位于軸承(5)軸孔(51)中的定位部(422);所述支撐部(421)的直徑大于所述軸承(5)中軸孔(51)的直徑,所述定位部(422)的直徑小于所述軸承(5)中軸孔(51)的直徑。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膜結構頂棚張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正飛,黃敏,
申請(專利權)人:黃敏,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33[中國|浙江]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