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具改良結構的門鎖,通過裝設于圓形襯套內的限位件的一擋止部與鎖頭內的鎖心一端的凹槽擋止配合,于門鎖鎖閉狀態下,限位件的凸部于按壓時仍停留于把手的凹孔中,故當門鎖于鎖閉時,即無法將門外側的把手拆下,藉以達到防盜的功效。(*該技術在2017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系有關一種具改良結構的門鎖,尤指一種于門鎖鎖閉時, 無法取下門外側把手的門鎖。技術背景習用的門鎖如圖6中所示,其具有一位于門外側的轉動裝置,于其門 把9 3內設有一圓形襯套9 1,于圓形襯套9 l中設有一限位件9 2,其 具有一可伸出于圓形襯套9 l外的凸部9 2 1 ,于限位件9 2內具有一通 孔9 2 2供一連動桿(于圖中未示)穿設,而位于裝置上的門把9 3具有 一凹孔9 3 1 ,由孔中可見該凸部9 2 1,通過按壓該凸部9 2 1即可使 門把9 3脫離其阻擋而將門把9 3由轉動裝置取下。由此門鎖的轉動裝置可見,當門鎖于鎖閉時,位于門外側的轉動裝置 仍可由把手9 3上的凹孔9 3 1發現位于圓形襯套9 1中的限位件9 2的 凸部9 2 1,有心人士僅需利用簡便的手工具即可透過按壓伸出于該圓形 襯套9 l外的凸部9 2 1,即可使把手的凹孔脫離該凸部9 2 l的阻擋, 進而順利將把手9 3由轉動裝置取下,再調整轉動裝置的其他構件即可將 門鎖打開,而進入門內。因此,如何使門鎖的轉動裝置于鎖閉時無法將把手9 3由該裝置取下即為本技術的主要重點所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具改良結構 的門鎖,通過裝設于圓形襯套內的限位件的一擋止部與鎖頭內的鎖心一端 的凹槽擋止配合,于門鎖鎖閉狀態下,限位件的凸部于按壓時仍停留于把 手的凹孔中,故當門鎖于鎖閉時,即無法將門外側的把手拆下,藉以達到 防盜的功效。為達前述的目的,本技術具有一位于門外側的轉動裝置,該裝置 包括一設于門外側邊的定位座,該定位座于中心具有一穿孔;一中空的圓形襯套,其由該定位座內側經其穿孔向外穿設,且該襯套一端則樞接于該定位座內側;一限位件,其直立設置于該定位座外側的圓形襯套內,該限位件于中 心具有一通孔,且于一端具有一伸設于圓形襯套外可供按壓的凸部,凸部 與通孔間于該圓形襯套內凸設一擋止部,該限位件于凸部一端受一設于圓 形襯套的彈性件向凸部方向頂撐,襯套內具有一供限位件于凸部按壓方向位移的空間;一連動桿,其一端穿經該定位座而定位于定位座外側的圓形襯套中, 于其末端伸出于該限位件的通孔,該通孔的孔徑大于該連動桿的桿徑;一鎖控裝置,其設于該定位座內的襯套中,該連動桿亦穿設于此鎖控 裝置,并控制其開閉鎖;一把手,其于一側具有一接合孔,其供套接于該定位座外側的圓形襯 套,把手于該限位件的凸部相對位置具有一與把手外相通且供該凸部陷入 阻擋的凹孔,把手中設置一鎖頭,其中穿設有一鎖心,此鎖心于一端供鑰 匙插入轉動,另一端則于端面的兩相對側向內凹設一供限位件的擋止部可 于開鎖時陷入的凹槽,于此凹槽的一端亦與該連動桿伸出的未端相接而可 于轉動時撥動該連動桿;門鎖于開鎖狀態時,限位件的擋止部陷入于鎖頭的鎖心一端的凹槽中, 故限位件可于按壓凸部后向內縮入圓形襯套內;門鎖于閉鎖時,該限位件 的擋止部恰與該鎖心一端的凹槽錯位,故于按壓限位件的凸部時受鎖心一 端外緣的阻擋而無法向內縮入圓形襯套中。有益效果本技術的主要優點在于,藉由此門鎖的結構,有心人士即無法輕 易的將把手由圓形襯套上取下,增加利用鑰匙以外的工具開鎖的困難度, 以達到防盜的功效。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技術的限位件與鎖心于開鎖狀態的剖示圖。 圖3為本技術的限位件與鎖心于閉鎖狀態的剖示圖。 圖4為本技術的門鎖于閉鎖時連動桿與轉子的位置配合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的門鎖于開鎖時連動桿與轉子的位置配合示意圖。 圖6為習用門鎖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至5圖,圖中所示者為本技術所選用的實施例結構, 此僅供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上并不受此種結構的限制。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改良結構的門鎖,其具有一位于門內的內轉動裝 置1以及一位于門外的外轉動裝置2 ,而于門中設有一鎖頭座3與二轉動 裝置l、 2相配合銜接,其中該外轉動裝置2包括一定位座2 1,其與內轉動裝置l相互結合固定而設于門外側邊,該 定位座2 l于中心具有一穿孔2 1 1。于本實施例中,此定位座2 l于穿 孔21l兩相對側各具有一分別與該穿孔21l連通的第一凹部212, 且于外周緣螺設一護蓋2 1 3,于內側向水平方向延伸二與內轉動裝置l 接合的肋2 14。一中空的圓形襯套2 2,其兩端為透空,并由該定位座2 1內側經其 穿孔2 1 1向外穿設,且該襯套2 2—端則樞接于該定位座2 1內側。于 本實施例中,圓形襯套2 2于樞接定位座2 1的一端于兩側各具有一對應 連通定位座2 1的第一凹部2 1 2的第二凹部2 2 4,此圓形襯套2 2于 該定位座2 1內側一端接合一固定件2 3,且圓形襯套2 2藉套接該定位 座2 l兩側的數凸出部2 2 1 ,定位座2 l定位于圓形襯套2 2的數凸出 部2 2 l與該固定件2 3間并可樞轉。于該固定件2 3與圓形襯套2 2位 于定位座內的凸出部2 2 l間套設有一扭力彈簧2 4,其頂撐于該定位座 2 1內側,故圓形襯套2 2于樞轉時可自動復位。該固定件2 3穿設有一 驅動件2 5而定位于圓形襯套2 2位于定位件2 1內側的端部,且供銜接 該鎖頭座3并驅動其開閉鎖動作。一限位件2 6 ,其直立設置于該定位座2 1外側的圓形襯套2 2內, 該限位件2 6于中心具有一通孔2 6 1 ,且具有一伸設于圓形襯套2 2外 的凸部2 6 2,該圓形襯套2 2相對于限位件2 6凸部2 6 2的另一端的 襯套內壁處設有一中空部2 6 3,其供限位件2 6于按壓凸部2 6 2時另 一端陷入其中,使限位件2 6能于圓形襯套2 2內位移,該限位件2 6于 凸部2 6 2 —端受一設于圓形襯套2 2的彈性件2 2 2向凸部2 6 2方向 頂撐。于本實施例中,于凸部2 6 2下方的限位件2 6本體具有一頂撐孔2 6 4,而該彈性件2 2 2為一彈性桿,其一端穿設于該頂撐孔2 6 4而 向凸部2 6 2方向頂撐。此限位件2 6相對于其凸部2 6 2與通孔2 6 1 之間具有一擋止部2 6 5,此擋止部2 6 5向圓形襯套2 2位于定位座2 l外的一端的開口方向凸伸。一連動桿2 7,其一端穿經該定位座2 l而定位于定位座2 l外側的 圓形襯套2 2中,連動桿2 7于末端伸出于該限位件2 6的通孔2 6 1, 該通孔2 6 1的孔徑大于該連動桿2 7的桿徑。于本實施例中,連動桿2 7于圓形襯套2 2內的一端具有一止擋部2 7 1抵頂于該限位件2 6 。一鎖控裝置2 8,其設于該定位座2 l內的襯套2 2中,該連動桿2 7亦穿設于此鎖控裝置2 8,并控制其開閉鎖。該鎖控裝置2 8系于圓形 襯套2 2中容設一轉子2 8 1,此轉子2 8 1于兩相對側各具有一擋塊2 8 1 a,且于底部的二相對側各設有一弧段2 8 1 b,此弧段2 8 1 b系 于圓形襯套2 2中與連動桿2 7—端的止擋部2 7 l配合設置,于連動桿 2 7轉動時可牽引該轉子2 8 1的二弧段2 8 1 b ,使該轉子2 8 1于襯 套內往復位移(如圖4 5所示)。轉子2 8 1于弧段2 8 1 b的另一端與 該固定件2 3間頂撐一壓縮彈簧而定位該轉子2 8 l于圓形襯套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改良結構的門鎖,其具有一位于門外側的轉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 一設于門外側邊的定位座,該定位座于中心具有一穿孔; 一中空的圓形襯套,其由該定位座內側經其穿孔向外穿設,且該襯套一端則樞接于該定位座內側; 一限位件,其直立設置于該定位座外側的圓形襯套內,該限位件于中心具有一通孔,且于一端具有一伸設于圓形襯套外可供按壓的凸部,凸部與通孔間于該圓形襯套內凸設一擋止部,該限位件于凸部一端受一設于圓形襯套的彈性件向凸部方向頂撐,襯套內具有一供限位件于凸部按壓方向位移的空間; 一連動桿,其一端穿經該定位座而定位于定位座外側的圓形襯套中,于其末端伸出于該限位件的通孔,該通孔的孔徑大于該連動桿的桿徑; 一鎖控裝置,其設于該定位座內的襯套中,該連動桿亦穿設于此鎖控裝置,并控制其開閉鎖; 一把手,其于一側具有一接合孔,其供套接于該定位座外側的圓形襯套,把手于該限位件的凸部相對位置具有一與把手外相通且供該凸部陷入阻擋的凹孔,把手中設置一鎖頭,其中穿設有一鎖心,此鎖心于一端供鑰匙插入轉動,另一端則于端面的兩相對側向內凹設一供限位件的擋止部可于開鎖時陷入的凹槽,于此凹槽的一端亦與該連動桿伸出的未端相接而可于轉動時撥動該連動桿; 門鎖于開鎖狀態時,限位件的擋止部陷入于鎖頭的鎖心一端的凹槽中,故限位件于按壓凸部后向內縮入圓形襯套內;門鎖于閉鎖時,該限位件的擋止部恰與該鎖心一端的凹槽錯位,故于按壓限位件的凸部時受鎖心一端外緣的阻擋而無法向內縮入圓形襯套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妙雪,
申請(專利權)人:印比雅亞洲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