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的硝基氯苯生產中廢水處理系統,包括換熱器、分層罐、第一原水池、第二原水池、精密壓濾器、吸附塔、沉淀池、微電解池、氧化降解池,分層罐用于對降溫后的廢水進行靜止分層,在沉淀池內部設置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以將處理空間分割為獨立的一室、二室、三室,本發明專利技術針對原水被處理的清潔程度分別設置了沉淀池和微電解池、氧化降解池,當吸附塔排出的水水質渾濁、雜質多時,采用沉淀池進行處理,當吸附塔排出的水水質清澈、雜質少,而有機物含量多時,采用微電解池、氧化降解池處理,然后再將降解后的、含有小分子有機物的水再次進入沉淀池的三室進行絮凝沉降除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硝基氯苯生產中廢水處理系統
本專利技術涉及化工生產廢水處理
,尤其涉及一種硝基氯苯生產中廢水處理系統。
技術介紹
在硝基氯苯生產過程中,采用氯化苯和硝酸、硫酸混合物反應制備得到硝基氯苯,反應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未參與反應的氯化苯、反應完成的或中間的有機物、硝基物等,在原有技術中,這些廢水經過簡單的過濾沉淀,即被排放,其中未處理干凈的雜質對周邊環境和水資源造成嚴重污染。
技術實現思路
有必要提出一種精細處理的硝基氯苯生產中廢水處理系統。一種硝基氯苯生產中廢水處理系統,包括換熱器、分層罐、第一原水池、第二原水池、精密壓濾器、吸附塔、沉淀池、微電解池、氧化降解池,換熱器用于接收硝基氯苯生產中產生的廢水,并對廢水進行換熱降溫,分層罐與換熱器連接,分層罐為空心罐體,用于對降溫后的廢水進行靜止分層,分層罐頂部的溢流口與第一原水池連接,分層罐底部的排出口用于排出沉降后的氯化苯,第一原水池為頂部敞口的池體,在池體的頂部覆蓋有活動頂蓋,在池體頂部的入水口上方設置加酸裝置,以將酸性物質加入至第一原水池內,進行酸堿度調節,在第一原水池的上方設置排出原水的管道管道的一端與第一原水池的出口連接,另一端與精密壓濾器連接,所述第二原水池與第一原水池具有相同結構,精密過濾器為內部填充填料的封閉容器,在精密過濾器的底部設置排出管道,以與吸附塔連接,吸附塔內部填充填料,吸附塔的底部設置排出管道,以與沉淀池或微電解池連接,沉淀池為頂部開口的池體,在沉淀池內部設置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一隔板靠近沉淀池的一個側壁設置,以將池體分割為沉淀空間和處理空間,沉淀空間的體積大于處理空間的體積,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設置于處理空間內部,以將處理空間分割為獨立的一室、二室、三室,所述一室、二室、三室依次相鄰設置,吸附塔底部的排出管道與一室連通,一室、二室和三室的底部均為錐形的底部,二室的錐形底部為封閉結構,一室的錐形底部開設連通口,三室的錐形底部也開設連通口,在一室底部的連通口和和三室底部的連通口之間設置連通通道,以將一室和三室連通,還在三室與二室之間的第三隔板上開設第一通孔,以將三室和二室連通,還在二室與沉淀空間之間的第一個隔板上開設第二通孔,以將二室與沉淀空間連通,所述第一通孔的高度低于第二通孔的高度,在所述沉淀空間的側壁上開設排出口,以將處理完畢的水送出,還在沉淀空間的上方設置酸堿調節裝置,以將酸性物質或堿性物質加入至沉淀空間內,以調節水為中性,所述微電解池為方形池體,微電池的底部設置四氟篩板,四氟篩板下方的空間內設置曝氣管道,四氟篩板上方的空間內依次設置第四隔板、第五隔板、第六隔板,以將池體分割為流入室、左反應室、右反應室、流出室,在左反應室和右反應室內放置微電池發生原材料,第四隔板、第六隔板均與四氟篩板連接,第五隔板的頂部低于池體側壁,形成溢流口,還在流出室的側壁上設置溢流槽,以與氧化降解池連接,氧化降解池內添加強氧化劑,氧化降解池的溢流排出口與所述沉淀池的三室連通,在三室的上方設置絮凝劑添加裝置,以對降解后的小分子有機物進行絮凝沉降收集。本專利技術設置的分層罐先對原水進行分層,使得比重較大的氯化苯沉降排出,用于循環重復反應,不僅降低了原水后序處理的負荷,也大大提高了氯化苯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成本。第一原水池、第二原水池不僅可以互相作為備用設備,而且可以作為儲存原水晾曬曝氣的設備,還可以從工藝起點進行酸堿調節,以適合吸附塔吸附,精密過濾器的密度較大,以過濾除去顆粒雜質沉淀,吸附塔內部設置樹脂材料,針對水中殘留的中性物質進行吸附除去,沉淀池進一步調節酸堿性、曝氣,再將雜質沉淀進行沉淀出去。本專利技術針對原水被處理的清潔程度分別設置了沉淀池和微電解池、氧化降解池,當吸附塔排出的水水質渾濁、雜質多時,采用沉淀池進行處理,當吸附塔排出的水水質清澈、雜質少,而有機物含量多時,采用微電解池、氧化降解池處理,然后再將降解后的、含有小分子有機物的水再次進入沉淀池的三室進行絮凝沉降除雜。附圖說明圖1為硝基氯苯生產中廢水處理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所述沉淀池的俯視圖。圖3為圖2中沿著A-A的剖視圖。圖4為圖3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5為第一原水池的俯視圖。圖6為第一原水池主視方向的內部結構圖。圖7為微電解池的主視方向的內部結構圖。圖8為氧化降解池的俯視方向的內部結構圖。圖9為細長流出槽與第三氧化室連接的側壁的上邊緣的鋸齒形的示意圖。圖10為第一原水池中曝氣管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內部剖視圖。圖11為第一原水池中曝氣管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俯視圖。圖中:換熱器10、分層罐20、第一原水池30、加酸裝置31、第二原水池40、精密壓濾器50、吸附塔60、上層填料61、下層填料62、沉淀池70、第一隔板71、第二通孔711、第二隔板72、第三隔板73、第一通孔731、一室74、二室75、三室76、連通通道761、彎折底部762、沉淀空間77、壓濾器80、微電解池90、四氟篩板91、曝氣管道92、流入室93、左反應室94、右反應室95、流出室96、溢流槽961、第四隔板97、第五隔板98、第六隔板99、氧化降解池100、細長流入槽101、第七隔板102、第八隔板103、第九隔板104、細長流出槽105、第一氧化室106、第二氧化室107、第三氧化室108、緩沖室109。具體實施方式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參見圖1至圖9,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硝基氯苯生產中廢水處理系統,包括換熱器10、分層罐20、第一原水池30、第二原水池40、精密壓濾器50、吸附塔60、沉淀池70、微電解池90、氧化降解池100,換熱器10用于接收硝基氯苯生產中產生的廢水,并對廢水進行換熱降溫,分層罐20與換熱器10連接,分層罐20為空心罐體,用于對降溫后的廢水進行靜止分層,分層罐20頂部的溢流口與第一原水池30連接,分層罐20底部的排出口用于排出沉降后的氯化苯,第一原水池30為頂部敞口的池體,在池體的頂部覆蓋有活動頂蓋,在池體頂部的入水口上方設置加酸裝置31,以將酸性物質加入至第一原水池30內,進行酸堿度調節,在第一原水池30的上方設置排出原水的管道,管道的一端與第一原水池30的出口連接,另一端與精密壓濾器50連接,所述第二原水池40與第一原水池30具有相同結構,精密過濾器50為內部填充填料的封閉容器,在精密過濾器50的底部設置排出管道,以與吸附塔連接,吸附塔內部填充填料,吸附塔的底部設置排出管道,以與沉淀池70或微電解池90連接,沉淀池70為頂部開口的池體,在沉淀池70內部設置第一隔板71、第二隔板72、第三隔板73,第一隔板71靠近沉淀池70的一個側壁設置,以將池體分割為沉淀空間77和處理空間,沉淀空間77的體積大于處理空間的體積,所述第二隔板72和第三隔板73設置于處理空間內部,以將處理空間分割為獨立的一室74、二室75、三室76,所述一室74、二室75、三室76依次相鄰設置,吸附塔底部的排出管道與一室74連通,一室74、二室75和三室76的底部均為錐形的底部,二室75的錐形底部為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硝基氯苯生產中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換熱器、分層罐、第一原水池、第二原水池、精密壓濾器、吸附塔、沉淀池、微電解池、氧化降解池,換熱器用于接收硝基氯苯生產中產生的廢水,并對廢水進行換熱降溫,分層罐與換熱器連接,分層罐為空心罐體,用于對降溫后的廢水進行靜止分層,分層罐頂部的溢流口與第一原水池連接,分層罐底部的排出口用于排出沉降后的氯化苯,第一原水池為頂部敞口的池體,在池體的頂部覆蓋有活動頂蓋,在池體頂部的入水口上方設置加酸裝置,以將酸性物質加入至第一原水池內,進行酸堿度調節,在第一原水池的上方設置排出原水的管道,管道的一端與第一原水池的出口連接,另一端與精密壓濾器連接,所述第二原水池與第一原水池具有相同結構,精密過濾器為內部填充填料的封閉容器,在精密過濾器的底部設置排出管道,以與吸附塔連接,吸附塔內部填充填料,吸附塔的底部設置排出管道,以與沉淀池或微電解池連接,沉淀池為頂部開口的池體,在沉淀池內部設置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一隔板靠近沉淀池的一個側壁設置,以將池體分割為沉淀空間和處理空間,沉淀空間的體積大于處理空間的體積,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設置于處理空間內部,以將處理空間分割為獨立的一室、二室、三室,所述一室、二室、三室依次相鄰設置,吸附塔底部的排出管道與一室連通,一室、二室和三室的底部均為錐形的底部,二室的錐形底部為封閉結構,一室的錐形底部開設連通口,三室的錐形底部也開設連通口,在一室底部的連通口和和三室底部的連通口之間設置連通通道,以將一室和三室連通,還在三室與二室之間的第三隔板上開設第一通孔,以將三室和二室連通,還在二室與沉淀空間之間的第一個隔板上開設第二通孔,以將二室與沉淀空間連通,所述第一通孔的高度低于第二通孔的高度,在所述沉淀空間的側壁上開設排出口,以將處理完畢的水送出,還在沉淀空間的上方設置酸堿調節裝置,以將酸性物質或堿性物質加入至沉淀空間內,以調節水為中性,所述微電解池為方形池體,微電池的底部設置四氟篩板,四氟篩板下方的空間內設置曝氣管道,四氟篩板上方的空間內依次設置第四隔板、第五隔板、第六隔板,以將池體分割為流入室、左反應室、右反應室、流出室,在左反應室和右反應室內放置微電池發生原材料,第四隔板、第六隔板均與四氟篩板連接,第五隔板的頂部低于池體側壁,形成溢流口,還在流出室的側壁上設置溢流槽,以與氧化降解池連接,氧化降解池內添加強氧化劑,氧化降解池的溢流排出口與所述沉淀池的三室連通,在三室的上方設置絮凝劑添加裝置,以對降解后的小分子有機物進行絮凝沉降收集。...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硝基氯苯生產中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換熱器、分層罐、第一原水池、第二原水池、精密壓濾器、吸附塔、沉淀池、微電解池、氧化降解池,換熱器用于接收硝基氯苯生產中產生的廢水,并對廢水進行換熱降溫,分層罐與換熱器連接,分層罐為空心罐體,用于對降溫后的廢水進行靜止分層,分層罐頂部的溢流口與第一原水池連接,分層罐底部的排出口用于排出沉降后的氯化苯,第一原水池為頂部敞口的池體,在池體的頂部覆蓋有活動頂蓋,在池體頂部的入水口上方設置加酸裝置,以將酸性物質加入至第一原水池內,進行酸堿度調節,在第一原水池的上方設置排出原水的管道,管道的一端與第一原水池的出口連接,另一端與精密壓濾器連接,所述第二原水池與第一原水池具有相同結構,精密過濾器為內部填充填料的封閉容器,在精密過濾器的底部設置排出管道,以與吸附塔連接,吸附塔內部填充填料,吸附塔的底部設置排出管道,以與沉淀池或微電解池連接,沉淀池為頂部開口的池體,在沉淀池內部設置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一隔板靠近沉淀池的一個側壁設置,以將池體分割為沉淀空間和處理空間,沉淀空間的體積大于處理空間的體積,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設置于處理空間內部,以將處理空間分割為獨立的一室、二室、三室,所述一室、二室、三室依次相鄰設置,吸附塔底部的排出管道與一室連通,一室、二室和三室的底部均為錐形的底部,二室的錐形底部為封閉結構,一室的錐形底部開設連通口,三室的錐形底部也開設連通口,在一室底部的連通口和和三室底部的連通口之間設置連通通道,以將一室和三室連通,還在三室與二室之間的第三隔板上開設第一通孔,以將三室和二室連通,還在二室與沉淀空間之間的第一個隔板上開設第二通孔,以將二室與沉淀空間連通,所述第一通孔的高度低于第二通孔的高度,在所述沉淀空間的側壁上開設排出口,以將處理完畢的水送出,還在沉淀空間的上方設置酸堿調節裝置,以將酸性物質或堿性物質加入至沉淀空間內,以調節水為中性,所述微電解池為方形池體,微電池的底部設置四氟篩板,四氟篩板下方的空間內設置曝氣管道,四氟篩板上方的空間內依次設置第四隔板、第五隔板、第六隔板,以將池體分割為流入室、左反應室、右反應室、流出室,在左反應室和右反應室內放置微電池發生原材料,第四隔板、第六隔板均與四氟篩板連接,第五隔板的頂部低于池體側壁,形成溢流口,還在流出室的側壁上設置溢流槽,以與氧化降解池連接,氧化降解池內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德芳,顧家立,王西安,趙偉,顧行祥,
申請(專利權)人:寧夏華御化工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寧夏,6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