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廢液燃燒爐的換熱器,包括豎向設置的換熱筒體,換熱筒體底端設有燃燒爐連接法蘭,燃燒爐連接法蘭用于連接燃燒爐的氣體出口;換熱筒體上下兩端均敞口,換熱筒體內壁底端向上連接有錐形的換熱罩,換熱罩上窄下寬設置并由金屬材料制成;換熱罩的底端沿周向與換熱筒體內壁密封連接,換熱罩與換熱筒體同軸線設置;換熱罩頂部連通有截面呈圓形的排氣管,排氣管的末端與大氣相通;換熱罩的外壁與排氣管的外壁組成水腔內壁,水腔內壁與換熱筒體內壁之間圍成換熱水腔,換熱水腔一側連通有進水管且另一側連通有出水管。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緊湊,體積較小,換熱效率較高,便于安裝和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用于廢液燃燒爐的換熱器
本技術涉及一種換熱器。
技術介紹
實驗室經常使用易燃易爆的液體燃料,實驗室常見的易燃易爆物的液體燃料有:苯、甲苯、甲醇、乙醇、石油醚和丙酮等等。實驗后廢棄的液體燃料,如果直接排放出去,會污染環境,并帶來火災隱患。將廢棄燃料放在燃燒爐中燃燒后會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熱量,這些熱量如果直接釋放到空氣中,一是形成能量浪費,二是會導致實驗室內的溫度急劇升高,導致室內溫度條件惡化,需要進一步開啟實驗室空調來降溫,這就導致二能量浪費。因此,需要一種適用于廢棄燃料燃燒爐的換熱器,能夠回收燃料燃燒后形成的熱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廢液燃燒爐的換熱器,能夠在較小的體積內實現較高的換熱效率。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用于廢液燃燒爐的換熱器包括豎向設置的換熱筒體,換熱筒體底端設有燃燒爐連接法蘭,燃燒爐連接法蘭用于連接燃燒爐的氣體出口;換熱筒體上下兩端均敞口,換熱筒體內壁底端向上連接有錐形的換熱罩,換熱罩上窄下寬設置并由金屬材料制成;換熱罩的底端沿周向與換熱筒體內壁密封連接,換熱罩與換熱筒體同軸線設置;換熱罩頂部連通有截面呈圓形的排氣管,排氣管的末端與大氣相通;換熱罩的外壁與排氣管的外壁組成水腔內壁,水腔內壁與換熱筒體內壁之間圍成換熱水腔,換熱水腔一側連通有進水管且另一側連通有出水管。所述換熱筒體外壁設有隔熱層。所述進水管與換熱水腔頂部相連通,所述出水管與換熱水腔底部相連通。所述換熱罩頂部向下連接有吊板,吊板底端連接有阻擋板,阻擋板水平設置并位于換熱罩的中下部,阻擋板的周向邊緣與換熱罩的內壁之間設有間隙。所述換熱筒體頂部設有吊環,吊環設有兩個,兩個吊環之間的連線通過換熱筒體的豎向軸線。所述出水管連接用熱單位。本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本技術結構緊湊,體積較小,換熱效率較高,能夠回收更多的熱量,便于安裝和使用。燃燒爐的高溫排氣由下向下通入換熱罩,被阻擋板所阻擋,氣流方向變為水平,然后在熱氣上升原理的作用下,沿阻擋板的周向邊緣與換熱罩的內壁之間的間隙繼續向上流動,這樣就大大減緩了高溫排氣的流動速度,使得高溫排氣在緩慢通過換熱罩時,能夠更充分地通過換熱罩壁與換熱水腔中的水進行熱交換。剛進入的低溫水首先接觸到水腔內壁頂部,水腔內壁頂部接觸因換熱而溫度下降后的高溫排氣。將要流出換熱水腔的得到溫升的水則接觸水腔內壁底部,水腔內壁底部接觸到剛開始換熱而溫度未下降的高溫排氣,這種設置,使得水與高溫排氣之間的溫差的變化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平緩化,溫差的均勻性最高,從而帶來換熱效率最高的優點。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圖;圖3是圖1的C-C向視圖;圖4是圖1中A處的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至圖4所示,本技術的用于廢液燃燒爐的換熱器包括豎向設置的換熱筒體1,換熱筒體1底端設有燃燒爐連接法蘭2,燃燒爐連接法蘭2用于連接燃燒爐的氣體出口;換熱筒體1上下兩端均敞口,換熱筒體1內壁底端向上連接有錐形的換熱罩3,換熱罩3上窄下寬設置并由金屬材料制成;換熱罩3的底端沿周向與換熱筒體1內壁密封連接,換熱罩3與換熱筒體1同軸線設置;換熱罩3頂部連通有截面呈圓形的排氣管4,排氣管4的末端與大氣相通;換熱罩3的外壁與排氣管4的外壁組成水腔內壁,水腔內壁與換熱筒體1內壁之間圍成換熱水腔5,換熱水腔5一側連通有進水管6且另一側連通有出水管7。所述換熱筒體1外壁設有隔熱層8。隔熱層8由普通的保溫材料制成,能夠有效減少通過筒壁散發到環境中的熱量,提高廢熱回收率,降低實驗室的溫升。所述進水管6與換熱水腔5頂部相連通,所述出水管7與換熱水腔5底部相連通。這樣,剛進入的低溫水首先接觸到因換熱而溫度下降后的高溫排氣,而將要流出換熱水腔5的得到溫升的水則接觸到剛開始換熱而溫度未下降的高溫排氣,這種設置,使得水與高溫排氣之間的溫差的變化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平緩化,溫差的均勻性最高,從而帶來換熱效率最高的優點。反之,如果剛進入的低溫水首先接觸到的是溫度最高的水腔內壁底部,而出水管7處的水則接觸溫度最低的水腔內壁頂部(最低和最高均指水腔內壁),此時水與水腔內壁的溫差,在水腔內壁底部達到最大,在出水管7處達到最小,溫差最不均勻,雖然底部換熱效率提高了,但中上部的換熱效率大大下降,整體的換熱效率較低。所述換熱罩3頂部向下連接有吊板9,吊板9底端連接有阻擋板10,阻擋板10水平設置并位于換熱罩3的中下部,阻擋板10的周向邊緣與換熱罩3的內壁之間設有間隙。吊板9沿圓周方向均勻設有多個。阻擋板10的設置,能夠避免燃燒爐流出的高溫排體直接通過換熱罩3向上流出,這樣將會造成換熱不夠充分的現象。燃燒爐的高溫排氣進入換熱罩3后被阻擋板10所阻擋,氣流方向變為水平,然后在熱氣上升原理的作用下,沿阻擋板10的周向邊緣與換熱罩3的內壁之間的間隙繼續向上流動,這樣就大大減緩了高溫排氣的流動速度,使得高溫排氣在緩慢通過換熱罩3時,能夠更充分地通過換熱罩3壁與換熱水腔5中的水進行熱交換。所述換熱筒體1頂部設有吊環11,吊環11設有兩個,兩個吊環11之間的連線通過換熱筒體1的豎向軸線。所述出水管7連接用熱單位,如洗浴房,從而對外提供生活熱水。安裝時,吊具的吊鉤通過鋼絲繩鉤住兩個吊環11,然后將換熱筒體1安放在燃燒爐的爐體頂部,通過燃燒爐連接法蘭2以及連接螺栓將換熱筒體1固定在燃燒爐的爐體頂部。通過進水管6和出水管7形成水循環。燃燒爐的高溫排氣由下向下通入換熱罩3,被阻擋板10所阻擋,氣流方向變為水平,然后在熱氣上升原理的作用下,沿阻擋板10的周向邊緣與換熱罩3的內壁之間的間隙繼續向上流動,這樣就大大減緩了高溫排氣的流動速度,使得高溫排氣在緩慢通過換熱罩3時,能夠更充分地通過換熱罩3壁與換熱水腔5中的水進行熱交換。剛進入的低溫水首先接觸到水腔內壁頂部,水腔內壁頂部接觸因換熱而溫度下降后的高溫排氣。將要流出換熱水腔5的得到溫升的水則接觸水腔內壁底部,水腔內壁底部接觸到剛開始換熱而溫度未下降的高溫排氣,這種設置,使得水與高溫排氣之間的溫差的變化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平緩化,溫差的均勻性最高,從而帶來換熱效率最高的優點。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而非限制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盡管參照上述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技術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換,其均應涵蓋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用于廢液燃燒爐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豎向設置的換熱筒體,換熱筒體底端設有燃燒爐連接法蘭,燃燒爐連接法蘭用于連接燃燒爐的氣體出口;換熱筒體上下兩端均敞口,換熱筒體內壁底端向上連接有錐形的換熱罩,換熱罩上窄下寬設置并由金屬材料制成;換熱罩的底端沿周向與換熱筒體內壁密封連接,換熱罩與換熱筒體同軸線設置;換熱罩頂部連通有截面呈圓形的排氣管,排氣管的末端與大氣相通;換熱罩的外壁與排氣管的外壁組成水腔內壁,水腔內壁與換熱筒體內壁之間圍成換熱水腔,換熱水腔一側連通有進水管且另一側連通有出水管。
【技術特征摘要】
1.用于廢液燃燒爐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豎向設置的換熱筒體,換熱筒體底端設有燃燒爐連接法蘭,燃燒爐連接法蘭用于連接燃燒爐的氣體出口;換熱筒體上下兩端均敞口,換熱筒體內壁底端向上連接有錐形的換熱罩,換熱罩上窄下寬設置并由金屬材料制成;換熱罩的底端沿周向與換熱筒體內壁密封連接,換熱罩與換熱筒體同軸線設置;換熱罩頂部連通有截面呈圓形的排氣管,排氣管的末端與大氣相通;換熱罩的外壁與排氣管的外壁組成水腔內壁,水腔內壁與換熱筒體內壁之間圍成換熱水腔,換熱水腔一側連通有進水管且另一側連通有出水管。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廢液燃燒爐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筒體外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永生,申哲民,魏立波,李學偉,魏輝朋,張金亭,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萬合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