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液壓系統,包括:液壓泵;閥組,與液壓泵通過輸送管路相連接,閥組包括:多個插裝閥與控制多個插裝閥導通或關閉的多個電磁閥;連接管路,連接管路一端與閥組連接,另一端與液壓缸相連接;其中,通過控制插裝閥的導通或關閉,實現對液壓缸的控制。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的液壓系統,通過多個插裝閥與電磁閥組成液壓系統,由于插裝閥的錐面密封形式具有良好密封性,因此,能夠避免進行保壓實驗時,由于液壓閥的密封性問題造成實驗結果的誤差,并結合電磁閥,實現電氣控制,極大地簡化了操作強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液壓系統
本專利技術涉及液壓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液壓系統。
技術介紹
液壓油缸在液壓系統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衡量一個液壓油缸好壞的標準就是測試其性能,目前液壓油缸性能測試主要包括液壓油缸試運行實驗、啟動壓力實驗、耐壓實驗、保壓實驗、泄漏實驗等,其中,液壓油缸保壓性能是液壓油缸關鍵參數之一,保壓性能越好其可靠性越好。當前世界上高性能液壓油缸市場被德國、日本、美國壟斷,咎其原因在于國外生產液壓油缸的企業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液壓油缸性能測試設備,這些設備集電氣、機械、液壓、通信于一體,其次,這些企業同時兼備高精度的制造技術和成熟的測試分析手段,使得這些廠家的液壓缸質量可靠、性能穩定。為此如何設計一種能真實有效反應液壓油缸保壓性能的液壓系統比較關鍵。針對液壓油缸保壓實驗液壓控制系統,目前技術方面存在以下不足:1.通常采用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中位O型機能實現油缸保壓,但由于電磁換向閥是滑閥結構,中位泄漏量較大,在油缸保壓實驗過程中往往不能真實反映液壓油缸的保壓性能,造成實驗結果偏差較大,液壓油缸存在安全隱患同時也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損失。2.部分實驗臺采用成本較貴且較為復雜的電氣設備進行液壓油缸保壓的相關實驗,造成控制程序復雜而且成本較高,并且使用性較差,只有對這部分控制程序熟悉的專業人士才可以進行相關實驗,這樣測試出的液壓油缸雖然質量可靠,但測試成本較高、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對液壓油缸進行保壓實驗得到結果與實際情況偏差較大的技術問題。為此,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面實施例提出了一種實驗結果精確的液壓系統。有鑒于此,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面實施例,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液壓系統,包括:液壓泵;閥組,與液壓泵通過輸送管路相連接,閥組包括:多個插裝閥與控制多個插裝閥導通或關閉的多個電磁閥;連接管路,連接管路一端與閥組連接,另一端與液壓缸相連接;其中,通過控制插裝閥的導通或關閉,實現對液壓缸的控制。本專利技術提出的液壓系統,通過多個插裝閥與電磁閥組成液壓系統,由于插裝閥的錐面密封形式具有良好密封性,因此,能夠避免進行保壓實驗時,由于液壓閥的密封性問題造成實驗結果的誤差,并結合電磁閥,實現電氣控制,極大地簡化了操作強度,具體地,在連接管路上安裝液壓缸,由電磁閥控制插裝閥的導通與關閉,進而控制液壓缸的伸展、回縮與保持壓力,從而實現對液壓缸的保壓實驗,該設計采用電氣化控制,降低了整個系統的操作難度,并由密封效果佳的插裝閥對整個液壓油路進行控制,從而保證了整個液壓系統的保壓性能。另外,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上述實施例中的液壓系統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連接管路包括:第一連接管路與第二連接管路,分別與液壓缸的有桿腔及無桿腔相連接。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一連接管路與第二連接管路分別連接液壓缸的有桿腔與無桿腔,能夠實現液壓缸的伸展與回縮。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多個插裝閥包括:第一插裝閥,第一插裝閥的工作腔與第一連接管路相連接;第二插裝閥,第二插裝閥的工作腔與液壓泵相連接;第三插裝閥,第三插裝閥的工作腔與第一插裝閥的工作腔相連接,以及第三插裝閥的工作腔設有第一回流口;第四插裝閥,第四插裝閥的工作腔設有第二回流口;第五插裝閥,第五插裝閥的工作腔與液壓泵相連接;第六插裝閥,第六插裝閥的工作腔與第二連接管路相連接,以及第六插裝閥的工作腔與第四插裝閥的工作腔相連接。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三個插裝閥組成一條控制油路,使整個液壓系統形成兩條液壓油路,分別控制液壓油進入液壓缸的有桿腔或無桿腔,實現對液壓缸的控制,并且,在液壓缸完全伸展,或回縮后,通過控制插裝閥來實現液壓缸的保壓,該設計可對液壓缸的伸展或回縮進行兩次保壓實驗,并且,合理地控制了插裝閥的數量,降低了生成成本。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多個電磁閥包括:第一電磁閥,第一電磁閥的進液端與第一連接管路相連接,第一電磁閥的出液端與第一插裝閥的控制腔相連接;第二電磁閥,第二電磁閥的進液端與第二連接管路相連接,第二電磁閥的出液端與第六插裝閥的控制腔相連接;第三電磁閥,第三電磁閥的進液端與液壓泵相連接,第三電磁閥的出液端與第三插裝閥的控制腔及第五插裝閥的控制腔相連接;第四電磁閥,第四電磁閥的進液端與液壓泵相連接,第四電磁閥的出液端與第二插裝閥的控制腔及第四插裝閥的控制腔相連接。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四個電磁閥控制六個插裝閥,即設置兩對聯動的插裝閥,進而保證了對液壓缸控制的同時,又降低了電磁閥的使用數量,進而降低了保壓實驗的操作難度,并降低了生產成本。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還包括:控制器,與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第三電磁閥、第四電磁閥電連接;其中,控制器控制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與第四電磁閥導通,第三電磁閥關閉,以使第一插裝閥、第二插裝閥、第四插裝閥與第六插裝閥導通,第三插裝閥與第五插裝閥關閉;在第一預設時間后先控制第一電磁閥關閉,以使第二插裝閥、第四插裝閥與第六插裝閥導通,第一插裝閥、第三插裝閥與第五插裝閥關閉,再控制第二電磁閥與第四電磁閥關閉,以使第一插裝閥、第二插裝閥、第三插裝閥、第四插裝閥、第五插裝閥與第六插裝閥關閉;在第二預設時間后控制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與第三電磁閥導通,第四電磁閥關閉,以使第一插裝閥、第三插裝閥、第五插裝閥與第六插裝閥導通,第二插裝閥與第四插裝閥關閉;第三預設時間后控制第二電磁閥關閉,以使第一插裝閥、第三插裝閥與第五插裝閥導通,第二插裝閥、第四插裝閥與第六插裝閥關閉,再控制第一電磁閥與第三電磁閥關閉,以使第一插裝閥、第二插裝閥、第三插裝閥、第四插裝閥、第五插裝閥與第六插裝閥關閉。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控制器控制各個電磁閥的工作狀態,實現對整個液壓系統的自動化控制,即啟動控制器后無需再次操作液壓系統,只需記錄實驗數據即可,極大地降低了操作難度,并節約了人工成本,使得整個保壓實驗過程簡單,實驗結果準確。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第二插裝閥的工作腔、第五插裝閥的工作腔與輸送管路通過進流三通流路連接;第一回流口與第二回流口通過出流三通流路中的兩條支路相連接。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進流三通流路與出流三通流路,分別用于液壓油的進出,進而降低了整個液壓系統流路的復雜度,節約了物料成本。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還包括:液壓集成塊,閥組設置在液壓集成塊上。在該技術方案中,閥組設置在液壓集成塊上,簡化了液壓系統,實現了集成化,降低了液壓系統的體積。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還包括:溢流閥,溢流閥的進液端與輸送管路相連接。在該技術方案中,溢流閥的進液端與輸送管路相連接,以在液壓系統中壓力過大時,由溢流閥泄壓,保證液壓系統的安全性。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還包括:儲液器,液壓泵的進液端與儲液器相連接,閥組與儲液器相連接。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儲液器實現液壓油的循環利用。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電磁閥為電磁球閥。在該技術方案中,球電磁閥的控制效果佳,僅對單條油路進行控制,確保保壓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本專利技術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專利技術的實踐了解到。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圖1示出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液壓系統的結構示意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液壓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壓泵;閥組,與所述液壓泵通過輸送管路相連接,所述閥組包括:多個插裝閥與控制多個所述插裝閥導通或關閉的多個電磁閥;連接管路,所述連接管路一端與所述閥組連接,另一端與液壓缸相連接;其中,通過控制所述插裝閥的導通或關閉,實現對所述液壓缸的控制。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液壓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壓泵;閥組,與所述液壓泵通過輸送管路相連接,所述閥組包括:多個插裝閥與控制多個所述插裝閥導通或關閉的多個電磁閥;連接管路,所述連接管路一端與所述閥組連接,另一端與液壓缸相連接;其中,通過控制所述插裝閥的導通或關閉,實現對所述液壓缸的控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管路包括:第一連接管路與第二連接管路,分別與所述液壓缸的有桿腔及無桿腔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壓系統,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插裝閥包括:第一插裝閥,所述第一插裝閥的工作腔與所述第一連接管路相連接;第二插裝閥,所述第二插裝閥的工作腔與所述液壓泵相連接;第三插裝閥,所述第三插裝閥的工作腔與所述第一插裝閥的工作腔相連接,以及所述第三插裝閥的工作腔設有第一回流口;第四插裝閥,所述第四插裝閥的工作腔設有第二回流口;第五插裝閥,所述第五插裝閥的工作腔與所述液壓泵相連接;第六插裝閥,所述第六插裝閥的工作腔與所述第二連接管路相連接,以及所述第六插裝閥的工作腔與所述第四插裝閥的工作腔相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壓系統,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電磁閥包括:第一電磁閥,所述第一電磁閥的進液端與所述第一連接管路相連接,所述第一電磁閥的出液端與所述第一插裝閥的控制腔相連接;第二電磁閥,所述第二電磁閥的進液端與所述第二連接管路相連接,所述第二電磁閥的出液端與所述第六插裝閥的控制腔相連接;第三電磁閥,所述第三電磁閥的進液端與所述液壓泵相連接,所述第三電磁閥的出液端與所述第三插裝閥的控制腔及所述第五插裝閥的控制腔相連接;第四電磁閥,所述第四電磁閥的進液端與所述液壓泵相連接,所述第四電磁閥的出液端與所述第二插裝閥的控制腔及所述第四插裝閥的控制腔相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壓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控制器,與所述第一電磁閥、所述第二電磁閥、所述第三電磁閥、所述第四電磁閥電連接;其中,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飛香,胡樹偉,劉偉,張廷壽,肖敏,胡鑫樂,張玉良,柏澤楠,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湖南,4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