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線性滑塊的滾柱保持器,包括兩條具有撓性的長條狀鏈接部、多個等距排列連結于兩鏈接部之間的間隔塊,使兩間隔塊之間形成一容槽,于各容槽內可容設滾柱,該鏈接部及各間隔塊分別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各間隔塊分別包括兩個以上的保持塊,相鄰的保持塊分別朝向上表面或者下表面交錯突出,且突出的末端朝向容槽傾斜,以防止滾柱脫出,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與上、下表面平行的保持塊斷面設為一個以上朝向容槽突出的錐面,以在保持塊表面形成一道以上延伸于上、下表面之間的棱線,滾柱表面與棱線形成點接觸,以降低滾動時的摩擦阻力,且滾柱與保持塊表面會形成可容設潤滑劑的油路空間,以常態提供滾柱滾動時所需的潤滑度。(*該技術在201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轉動部件的技術令頁i或,尤指一種設于線性滑塊內,用以撐持滾 柱,并且減少滾柱摩擦阻力的滾柱保持器。
技術介紹
線性滑塊內部設有成排的滾柱,以在線性滑軌表面循環滾動,而各滾柱設于一 條撓性的保持器內,如日本特開2002-349562號(以下簡稱參考案一),保持器包括 多個間隔等距排列的保持塊,各保持塊兩側面呈圓弧形,以包覆撐持滾柱,而參考 案一又于保持塊側面中段設以凹入狀的潤滑劑槽,以容設潤滑劑,提供滾柱運轉時 所需的潤滑度。然而,由于保持塊的每一側面還是以兩個弧面與滾柱表面接觸而形 成面接觸,因此,其仍具有摩擦力大的缺陷。另如中國臺灣專利技術專利1288212 "同步運轉的滾柱保持器"(以下簡稱參考案 二),其結構大致如圖7、 8所示,該保持器4 0包括兩條具撓性而呈長條狀的鏈接 部4 1、等距排列于兩鏈接部4 1之間的多個隔體4 2 ,各隔體4 2由一第一保持 塊4 2 1、 一第二保持塊4 2 2 、 一第三保持塊4 2 3依序排列組成,該位于中間 的第二保持塊4 2 2兩側面下半段呈圓弧形,而上半段則延伸呈平面,又該第一保 持塊4 2 1及第三保持塊4 2 3為上半段呈圓弧形,下半段延伸呈平面,以供多個 滾柱5 0分別位于兩隔體4 2之間,隔體4 2是利用各保持塊4 2 1 4 2 3的圓 弧面限審隨柱5 0脫落而利用延伸的平面不與滾柱5 O接觸,以降低滾柱5 O滾動 時的摩擦阻力。上述參考案看^以減少摩擦面,但仍具有無法改善的下述缺陷 1 .實際上,該第一 第三保持塊4 2 1、 4 2 3的中間部位仍與滾柱5 0周 壁呈線接觸,其線接觸的延伸方向恰為滾柱5 Q的軸向,而與滾柱5 O的滾動方向 垂直,在滾柱5 O滾動時仍然會產生較大的摩擦阻力。2.由于滾柱5 0與各保持±央形成軸向的線接觸,因此,滾柱5 O滾動時,會 將滾柱5 0表面的潤滑劑刮除,降低滾柱5 0的潤滑度,更容易產生摩擦阻力。 此外,不論是參考案一或者參考案二,其鏈接部周壁與滾柱之間呈面接觸,滾3柱滾動時,其端面將于鏈接部表面形成摩擦轉動,形成極大的摩擦阻力,并且會將 潤滑劑刮除掉而無法提供潤滑作用。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改善上述現有滾柱保持器的缺陷,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減 少摩擦阻力、提升滾柱潤滑度的滾柱保持器。基于上述目的,本技術的主要技術手段在于提供一種線性滑塊的滾柱保持 器,為具有一上表面、 一下表面及兩側邊的帶狀體,其包括兩條具有撓性并且沿著 側邊延伸的長條狀鏈接部、多個等距排列于兩鏈接部之間的間隔塊,兩鏈接部及各 間隔塊分別具有所述的上表面、下表面,于兩間隔i央之間形成一容槽,各間隔塊分 別包括兩個以上的保持塊,其中一保持塊朝向上表面突出,與其相鄰的保持塊即朝 向下表面突出,各保持塊突出的末端并且分別朝向容槽方向《頃斜,各保持塊與上表 面平行的斷面,形成一個以上朝向容槽突出的錐面,以在每一保持塊表面形成一道 以上延伸于上表面與下表面之間的棱線,且每一棱線最多有兩個點與容槽中心的距 離相同。實施上述技術手段以后,本技術可獲得的具體效益為1 .由于保持塊表面設有突出的棱線,并且每一棱線至多兩點與容槽的中心距 離相同,因此,當滾柱置于容槽內時,并且因為動作而滾動時,滾柱將會抵靠于容 槽其中一周壁而與棱線形成點接觸,以降低摩擦阻力。2 .由于保持塊表面設有突出的棱線,因此,滾柱表面與《呆持塊表面形成可容 設潤滑劑的油路,又由于本技術與滾柱形成點接觸,因此,可以常態保持油路 順暢,以提供滾柱滾動時所需的潤滑度,改善參考案會將滾柱表面的潤滑劑刮除的 缺陷。3 .由于相鄰的保持塊反向突出且朝向容槽方向傾斜,而設于保持塊上的棱線 也是朝向上表面及下表面延伸,因此,成型時,只需要上下模具對合成型,成型后此外,本技術進一步技術手段是于兩鏈接部朝向各容槽的面分別設有一位 于中間的凸點。其可以與滾柱的端面中心形成點接觸,以減少滾柱滾動時的摩擦阻 力,同時,可以使油路更為順暢。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局部立體放大示意圖。 圖2是本技術的局部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3是本技術的局部俯視剖面示意圖。 圖4是本技術第二種實施例的局部立體放大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第二種實施例的局部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6是本技術第三種實施例的局部立體放大示意圖。 圖7是中國臺灣專利技術專利1288212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8是中國臺灣專利技術專利1288212的局部立體放大示意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10)滾柱保持器(1 1 ) ( 2 " ( 3 1 )鏈接部(1 1 0 ) ( 2 1 0 ) ( 3 1 0 )凸點(12)(22)(32)間隔塊(121) (221)(321)第一保持塊 U210)U220)(1230)平面段 (1211)(1221)(1231)傾斜面段 U213)(1223)U233)棱線(122) (222)(322)第二保持塊(123) (223)(323)第三保持塊 (1 3 ) ( 2 3 M 3 3 )容槽 (2213)(2223)(2233)棱纟戈 (3213)(3223)(3233)棱線 (40)保持器 (41)鏈接部(4 2 )隔體 (421)第一保持塊(4 2 2 )第二保持塊(4 2 3 )第三保持塊 (50)滾柱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所示,本技術所提供緣性滑塊的滾柱保持器1 0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為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的帶狀體,包括兩條具有撓性的長條狀鏈接部1 1 、多個等距排列于兩鏈接部1 1之間的間隔塊1 2 ,使兩間隔塊1 2之間形成一容槽l 3,以供多個滾柱5 0分別置于各容槽1 3內,該鏈接部l l及各間隔塊l 2分別具有所述的上、下表面,而兩鏈接部1 1相對遠離側設為側邊。各間隔塊l 2分別包括兩個以上的〗呆持塊,較佳如圖所示包括依序排列的-一第 一保持塊12 1、 一第二保持塊1 2 2及一第三保持塊12 3,各保持塊的兩側面 分別包括一平面段1210、 1220、 123 0及一傾斜面段12 11、 12 2 1 、 12 3 1,其中,各平面段1210、 1220、 1230位間隔塊1 2的中 段位置,且與鏈接部1 1的延伸方向垂直,而傾斜面段12 11、 12 2 1、 12 3 1位于平面段1 2 1 Q 、 1 2 2 0 、 1230的頂部或者底部,而朝向鏈接部1 1的上表面方向或者下表面方向突出,其突出的末端朝向容槽l 3方向傾斜、其是 將間隔的第一保持土央1 2 1及第三保持±央1 2 3的傾斜面段12 11、 1 2 3 ]突 出于平面段l 2 10、 12 3 0的同一側,而位于中間的第二保持塊l 2 2傾斜面 段l 2 2 l則反向突出。請同時配合圖3橫剖面所示,本技術由上表面或者下表面觀看保持塊的各 個斷面,均是中間朝向容槽l 3突出的錐面,錐面的頂點在保持塊表面形成一道延 伸于上、下表面之間的棱線1213、 1223、 1233。請參閱圖2所示的縱剖面及圖3所示的橫剖面,本技術的間隔塊l 2兩側 面的頂底部由于朝向容槽l 3方向傾斜,容槽l 3周壁形成多邊形,使各保持塊因 為錐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線性滑塊的滾柱保持器,其特征在于,為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及兩側邊的帶狀體,其包括兩條具有撓性并且沿著側邊延伸的長條狀鏈接部、多個等距排列于兩鏈接部之間的間隔塊,兩鏈接部及各間隔塊分別具有所述的上表面、下表面,于兩間隔塊之間形成一容槽,各間隔塊分別包括兩個以上的保持塊,其中一保持塊朝向上表面突出,與其相鄰的保持塊即朝向下表面突出,各保持塊突出的末端并且分別朝向容槽方向傾斜,各保持塊與上表面平行的斷面,形成一個以上朝向容槽突出的錐面,以在每一保持塊表面形成一道以上延伸于上表面與下表面之間的棱線,且每一棱線最多有兩個點與容槽中心的距離相同。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清山,廖健雄,廖晏頤,
申請(專利權)人:鼎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