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干燥箱除濕機芯,用以安裝于一防潮箱內以控制防潮箱內的濕度,所述干燥箱除濕機芯包括殼體、設置于所述殼體內的一側的若干干燥盒、閥板組件、用以驅動所述閥板組件的驅動組件及設置于所述殼體內的另一側的電控機構,所述殼體內設置隔板,所述隔板將所述電控機構與所述干燥盒、所述閥板組件及所述驅動組件隔離開,所述驅動組件設置于所述干燥盒的之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干燥箱除濕機芯的電控機構與需要快速加熱升溫的干燥盒和驅動組件熱性隔離,可以有效保護電控機構,所述驅動組件位于所述干燥盒之間,利于快速升溫及驅動組件的穩定。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干燥箱除濕機芯
本技術涉及一種防潮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防潮箱上使用的干燥箱除濕機芯。
技術介紹
為了防止物品潮濕霉變,人們通常會將一些需要進行防潮處理的物品放置在防潮箱內,防潮箱可提供一個相對較為干燥的環境,這樣就可防止防潮箱內的物品潮濕、霉變、氧化、生銹,使物品可以長期的保存和使用。現有防潮箱的結構基本相似,主要由箱體和干燥箱除濕機芯兩部分組成,干燥箱除濕機芯的作用就是吸收箱體內的濕氣并將其排出箱體外。除濕箱的除濕裝置的完美與否、結構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整個防潮箱的防潮除濕效果。中國技術授權公告號CN2606285Y,公開了一種“防潮箱除濕裝置”,它包括上、下殼體、帶網孔的干燥盒、于干燥盒內的發熱機構、導熱板、樞設在上、下殼體上下方的上、下閥班和一個由形狀記憶合金線圈和拉簧構成的驅動機構以及一個用來控制發熱機構并藉此使驅動機構作用的主控機構。該專利技術方案對已有的防潮箱的防潮除濕裝置而言,在改善除濕效果方面具有一定貢獻。但是當其發熱機構發熱時,需將干燥盒內的干燥劑、導熱板及導引管道一起加熱,眾所周知,形狀記憶合金線圈的收縮需要一定高溫,所以由于本結構的熱容量比較大,從開始加入到形狀記憶合金線圈完全收縮的時間較長,也導致形狀記憶合金線圈從開始收縮到完全收縮前的時間較長,在此期間外部的濕氣會大量通過下殼體上的孔洞及上殼體的孔洞進入防潮箱內,導致在加熱過程中防潮箱的濕度會大幅度上升,無法達到精確控制濕度的目的。其次,當發熱機構停止發熱時,干燥盒內的干燥劑、導熱板以及導熱管道一起散熱,眾所周知,形狀記憶合金線圈被拉開需要溫度恢復到接近常溫,由于本結構的熱容量比較大,從停止加熱到形狀記憶合金線圈完全拉開的時間較長,也導致形狀記憶合金項圈從開始拉開到完全拉開前的時間較長,在此期間外部的濕氣會大量通過下殼體及上殼體的孔洞進入防潮箱內,導致在加熱過程中防潮箱的濕氣會大幅度上升,無發達到精確控制濕度的目的;再由于干燥箱僅有一對,除濕效果十分不理想;網孔盒靠近除濕裝置的主控機構的電路板,干燥盒的網孔盒加熱功率相對高導致電路板上的電子元件長期受熱,使用壽命較;干燥盒內的加熱片加熱不夠均勻,影響干燥劑的除濕效率。鑒于上述缺陷,實有必要設計一種具有較高除濕效率和控制精度的干燥箱除濕機芯。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較高除濕效率和控制精度的干燥箱除濕機芯。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技術方案是:一種干燥箱除濕機芯,用以安裝于一防潮箱內以控制防潮箱內的濕度,所述干燥箱除濕機芯包括殼體、設置于所述殼體內的一側的若干干燥盒、閥板組件、用以驅動所述閥板組件的驅動組件及設置于所述殼體內的另一側的電控機構,所述殼體內設置隔板,所述隔板將所述電控機構與所述干燥盒、所述閥板組件及所述驅動組件隔離開,所述驅動組件設置于所述干燥盒的之間。進一步地,所述隔板為非金屬的熱隔離材料制成。進一步地,所述隔板與殼體一體成型。進一步地,所述驅動組件包括固定于殼體內的導熱管、套設于所述導熱管內的記憶合金彈簧及與所述記憶合金彈簧間隔平行設置的拉力彈簧,加熱所述導熱管,所述記憶合金彈簧受熱伸長,進而驅動所述干燥箱除濕機芯與外界環境相通,停止加熱所述導熱管,所述記憶合金彈簧收縮,進而驅動所述干燥箱除濕機芯與外界環境關閉。進一步地,所述導熱管的橫截面概呈U型,包括頂壁、自所述頂壁的兩側垂直延伸形成的側壁,所述頂壁或側壁開設通孔。進一步地,所述驅動組件還包括導熱支架,所述導熱支架包括固定于所述殼體的固定板及自所述固定板的一側垂直延伸形成的支撐板,所述導熱管固定于所述支撐板。進一步地,所述驅動組件還包括垂直所述記憶合金彈簧并且分別樞轉地固定于所述殼體內的第一閥板和第二閥板,所述記憶合金彈簧及所述拉力彈簧位于所述第一閥板和所述第二閥板之間,所述記憶合金彈簧的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第一閥板和所述第二閥板的頂部,所述拉力彈簧的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第一閥板和所述第二閥板的底部。進一步地,所述殼體包括底壁、兩相對且平行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及兩相對且平行的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所述第一閥板和所述第二閥板平行于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樞轉地固定,所述底壁于所述第一閥板的底部和所述第二閥板的底部分別開設通風口,所述第一閥板和所述第二閥板被所述記憶合金彈簧驅動可以關閉或開啟所述通風口。進一步地,所述干燥盒包括金屬盒體、設置于所述金屬盒體內的干燥劑及設置于所述殼體內用以對干燥劑加熱的加熱片,所述金屬盒體設置為網狀鏤空的金屬殼。進一步地,所述導熱管開口朝向殼體的側壁地固定于所述導熱支架。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干燥箱除濕機芯的電控機構與需要快速加熱升溫的干燥盒和驅動組件熱性隔離,可以有效保護電控機構,所述驅動組件位于所述干燥盒之間,利于快速升溫及驅動組件的穩定。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干燥箱除濕機芯的的立體組裝圖。圖2是圖1所示干燥箱除濕機芯的部分立體分解圖。圖3是圖1所示的干燥箱除濕機芯的進一步立體分解圖。圖4是圖3所示的干燥箱除濕機芯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圖5是圖1所示的干燥箱除濕機芯的立體分解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描述。請參考圖1至圖5,本技術的干燥箱除濕機芯100用以安置于一防潮箱內,以確保需要防止潮濕避免霉變的如攝像機、照相機、CD唱盤、電腦磁碟片、家庭攝錄影機、電子元器件、檔案資料等物品的保存。本技術干燥箱除濕機芯100可吸收防潮箱內的濕氣并將其排出防潮箱內以保證所述防潮箱內的濕度。本技術干燥箱除濕機芯100的較佳實施方式包括殼體10、設置于所述殼體10內的若干干燥盒20、閥板組件30、用以驅動所述閥板組件30的驅動組件40及電控機構50。所述殼體10包括相互扣合的兩部分用以形成容納所述干燥盒20、閥板組件30、驅動組件40及電控機構50的收容空間101。所述收容空間101設置于大小不一的兩部分——第一收容空間102及第二收容空間103,所述第一收容空間102及所述第二收容空間103之間設置有與所述殼體10一體成型的隔板104,所述隔板104將所述第一收容空間102和所述第二收容空間103進行熱量隔離。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隔板104還可以為其他類型結構,采用隔熱材料,并固定設置于所述收容空間101內。所述第一收容空間102用以收容所述電控機構50。所述第二收容空間103用以收容所述干燥盒20、閥板組件30及驅動組件40。所述第二收容空間103內的的干燥盒20、驅動組件40屬于需要快速加熱、快速散熱構件,因此隔板104的設置可以有效將本干燥箱除濕機芯100的需要快速加熱、快速散熱的構件與電控機構50進行有效的熱量隔離。所述殼體10具體地包括底殼11及與所述底殼11上下相互扣合的頂殼(未顯示)。所述底殼11包括相互間隔平行的第一側壁111、第二側壁112及相互平行間隔的第三側壁113、第四側壁114及垂直所述第一側壁111、第二側壁112、第三側壁113及第四側壁114的底板115。所述第一側壁111和所述第二側壁112位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間103的內側分別相對地設置擋止機構116。所述每一擋止機構116包包括頂板1161及自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干燥箱除濕機芯,用以安裝于一防潮箱內以控制防潮箱內的濕度,所述干燥箱除濕機芯包括殼體、設置于所述殼體內的一側的若干干燥盒、閥板組件、用以驅動所述閥板組件的驅動組件及設置于所述殼體內的另一側的電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內設置隔板,所述隔板將所述電控機構與所述干燥盒、所述閥板組件及所述驅動組件隔離開,所述驅動組件設置于所述干燥盒的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干燥箱除濕機芯,用以安裝于一防潮箱內以控制防潮箱內的濕度,所述干燥箱除濕機芯包括殼體、設置于所述殼體內的一側的若干干燥盒、閥板組件、用以驅動所述閥板組件的驅動組件及設置于所述殼體內的另一側的電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內設置隔板,所述隔板將所述電控機構與所述干燥盒、所述閥板組件及所述驅動組件隔離開,所述驅動組件設置于所述干燥盒的之間。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箱除濕機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為非金屬的熱隔離材料制成。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箱除濕機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與殼體一體成型。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箱除濕機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組件包括固定于殼體內的導熱管、套設于所述導熱管內的記憶合金彈簧及與所述記憶合金彈簧間隔平行設置的拉力彈簧,加熱所述導熱管,所述記憶合金彈簧受熱伸長,進而驅動所述干燥箱除濕機芯與外界環境相通,停止加熱所述導熱管,所述記憶合金彈簧收縮,進而驅動所述干燥箱除濕機芯與外界環境關閉。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干燥箱除濕機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熱管的橫截面概呈U型,包括頂壁、自所述頂壁的兩側垂直延伸形成的側壁,所述頂壁或側壁開設通孔。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干燥箱除濕機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組件還包括導熱支架,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鳳娟,錢舟杰,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格瑞達電子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