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箱包的五金配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頂部設有按壓板,所述固定板的兩端頂部均固定連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頂部貫穿按壓板并向頂部延伸,所述按壓板通過插栓與兩個固定柱連接,所述固定柱的外側壁設有與插栓對應的插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通過插栓、固定柱、第一彈簧、把手、固定板和按壓板的配合作用,達到了插栓將固定柱固定在按壓板上的效果,實現了便于對行李箱上損壞的萬向輪進行更換的功能;通過支撐桿、支撐柱、第二彈簧和固定塊的配合作用,達到了第二彈簧對支撐桿受到的振動進行減震的效果,實現了在使用的過程中對行李箱受到的振動進行減震的功能。
A kind of hardware accessories for luggag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箱包的五金配件
本技術涉及五金配件
,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箱包的五金配件。
技術介紹
五金配件指用五金制作成的機器零件或部件,以及一些小五金制品。通用五金配件有滑輪、腳輪、接頭、管夾、托輥、卸扣、噴嘴、噴頭、吊鉤等。五金配件可以單獨用途,也可以做協助用具,在箱包上經常會使用一些拉鏈、萬向輪和四合扣等五金配件,使箱包在使用的過程中更加的方便。現在的行李箱上的萬向輪基本上都是直接固定在行李箱底部,不可以更換的,但是在使用行李箱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其中一個萬向輪損壞的情況,而萬向輪損壞就會導致該行李箱不能再繼續使用,造成對資源的浪費。為此,我們提出一種用于箱包的五金配件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行李箱上的萬向輪基本上都是直接固定在行李箱底部,不可以更換的的問題,而提出的一種用于箱包的五金配件。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箱包的五金配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頂部設有按壓板,所述固定板的兩端頂部均固定連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頂部貫穿按壓板并向頂部延伸,所述按壓板通過插栓與兩個固定柱連接,所述固定柱的外側壁設有與插栓對應的插孔,所述按壓板上設有分別設有與固定柱和插栓對應的第一安裝槽和貫穿口,所述安裝槽與貫穿口相通,所述插栓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把手,所述貫穿口的內側壁設有與把手對應的凹槽,所述把手通過第一彈簧與凹槽的內底部連接,所述固定板通過減震機構連接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底部轉動連接有U型塊,所述U型塊上轉動連接有輪子。優選地,所述減震機構包括固定連接在固定板底部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底部貫穿支撐柱并固定連接有固定塊,所述支撐柱上設有與固定塊對應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內頂部設有與支撐桿對應的滑動口,所述第一空腔和滑動口相通,所述固定塊通過第二彈簧與第一空腔的內底部連接。優選地,所述支撐柱的底部貫穿U型塊并固定連接有轉動塊,所述U型塊上設有與轉動塊對應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內頂部設有與支撐柱對應的活動口,所述第二空腔與活動口相通。優選地,所述轉動塊通過多個第一滾珠與第二空腔連接,所述第二空腔的內側壁和轉動塊的外側壁均設有與第一滾珠對應的第一環形凹槽。優選地,所述U型塊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有支桿,所述輪子套設在支桿的外側壁上。優選地,所述輪子通過多個第二滾珠與支桿連接,所述支桿的外側壁和輪子的內側壁均設有與第二滾珠對應的第二環形凹槽。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通過插栓、固定柱、第一彈簧、把手、固定板和按壓板的配合作用,達到了插栓將固定柱固定在按壓板上的效果,實現了便于對行李箱上損壞的萬向輪進行更換的功能;2、通過支撐桿、支撐柱、第二彈簧和固定塊的配合作用,達到了第二彈簧對支撐桿受到的振動進行減震的效果,實現了在使用的過程中對行李箱受到的振動進行減震的功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用于箱包的五金配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用于箱包的五金配件中支桿、輪子和第二滾珠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中:1固定板、2按壓板、3固定柱、4插栓、5第一彈簧、6凹槽、7把手、8貫穿口、9支撐桿、10支撐柱、11第一空腔、12固定塊、13第二彈簧、14第二空腔、15第一滾珠、16轉動塊、17U型塊、18輪子、19支桿、20第二滾珠。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參照圖1-2,一種用于箱包的五金配件,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頂部設有按壓板2,固定板1的兩端頂部均固定連接有固定柱3,固定柱3的頂部貫穿按壓板2并向頂部延伸,按壓板2通過插栓4與兩個固定柱3連接,固定柱3的外側壁設有與插栓4對應的插孔,按壓板2上設有分別設有與固定柱3和插栓4對應的第一安裝槽和貫穿口8,安裝槽與貫穿口8相通,插栓4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把手7,貫穿口8的內側壁設有與把手7對應的凹槽6,把手7通過第一彈簧5與凹槽6的內底部連接,需要安裝時,將按壓板2放在行李箱的內底部,固定板1放在行李箱的外底部,兩個固定柱3貫穿行李箱并插進按壓板2底部的安裝槽內,插栓4通過貫穿固定柱3外側壁上的插孔,將固定柱4將固定板1和按壓板2固定到一起,通過固定在插栓4一端的把手7通過第一彈簧5與凹槽6連接到一起,防止日常使用的過程中插栓4與按壓板2脫離連接,導致萬向輪與行李箱脫離連接,同時還能保持插栓4一直插進固定柱3上的插孔內部,保持按壓板2與固定板1一直固定在一起的效果,便于安裝拆卸行李箱上的萬向輪。其中,固定板1通過減震機構連接有支撐柱10,減震機構包括固定連接在固定板1底部的支撐桿9,支撐桿9的底部貫穿支撐柱10并固定連接有固定塊12,支撐柱10上設有與固定塊12對應的第一空腔11,第一空腔11的內頂部設有與支撐桿9對應的滑動口,第一空腔11和滑動口相通,固定塊12通過第二彈簧13與第一空腔11的內底部連接,第二彈簧13本身具有減震的特性,支撐桿9的底部貫穿支撐柱10并固定連接有固定塊12,固定塊12滑動在支撐柱10上的第一空腔11內,固定塊12通過第二彈簧13與第一空腔11的內底部連接,達到了支撐桿9的頂部受力可以在第一空腔11內上下運動的效果,實現了對行李箱運動使用時受到的振動進行減震的功能。其中,支撐柱10的底部轉動連接有U型塊17,支撐柱10的底部貫穿U型塊17并固定連接有轉動塊16,U型塊17上設有與轉動塊16對應的第二空腔14,第二空腔14的內頂部設有與支撐柱10對應的活動口,第二空腔14與活動口相通,轉動塊16通過多個第一滾珠15與第二空腔14連接,第二空腔14的內側壁和轉動塊16的外側壁均設有與第一滾珠15對應的第一環形凹槽,轉動塊16的作用是便于在拉動行李箱行走時,根據使用者的運動方向改變輪子18的運動方向,第一滾珠15的作用是減少轉動塊16外側壁與第二空腔14內側壁的摩擦力,使轉動塊16轉動的過程中更加省力。其中,U型塊17上轉動連接有輪子18,U型塊17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有支桿19,輪子18套設在支桿19的外側壁上,輪子18通過多個第二滾珠20與支桿19連接,支桿19的外側壁和輪子18的內側壁均設有與第二滾珠20對應的第二環形凹槽,拉動行李箱帶動輪子18在圍繞著支桿19轉動,達到了減輕使用者拉動行李箱的力氣,輪子18通過多個第二滾珠20與支桿19連接,便于減少輪子18內側壁與支桿19的外側壁之間的摩擦力,便于拉動行李箱時更加的省力,需要說明的是輪子18的材質是硬質橡膠材質,按壓板2、固定板1、固定柱3、插栓4、把手7、支撐桿9、支撐柱10、轉動塊16、第一滾珠15、第二滾珠20、固定塊12、U型塊17和支桿19的材質均為塑料材質,造價成本比較低,適合使用。本技術中,行李箱在使用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行李箱上的其中一個萬向輪損壞的情況,當萬向輪損壞時,拉動把手7往遠離按壓板2的方向運動帶動插栓4從固定柱3上的插孔內拔出,然后將固定板1從行李箱上拆下,然后更換新的帶有輪子18的固定板1,將固定板1上的固定柱3貫穿行李箱插進按壓板2上的安裝槽內,松開把手7,由于第一彈簧5的彈性勢能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箱包的五金配件,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頂部設有按壓板(2),所述固定板(1)的兩端頂部均固定連接有固定柱(3),所述固定柱(3)的頂部貫穿按壓板(2)并向頂部延伸,所述按壓板(2)通過插栓(4)與兩個固定柱(3)連接,所述固定柱(3)的外側壁設有與插栓(4)對應的插孔,所述按壓板(2)上設有分別設有與固定柱(3)和插栓(4)對應的第一安裝槽和貫穿口(8),所述安裝槽與貫穿口(8)相通,所述插栓(4)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把手(7),所述貫穿口(8)的內側壁設有與把手(7)對應的凹槽(6),所述把手(7)通過第一彈簧(5)與凹槽(6)的內底部連接,所述固定板(1)通過減震機構連接有支撐柱(10),所述支撐柱(10)的底部轉動連接有U型塊(17),所述U型塊(17)上轉動連接有輪子(18)。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箱包的五金配件,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頂部設有按壓板(2),所述固定板(1)的兩端頂部均固定連接有固定柱(3),所述固定柱(3)的頂部貫穿按壓板(2)并向頂部延伸,所述按壓板(2)通過插栓(4)與兩個固定柱(3)連接,所述固定柱(3)的外側壁設有與插栓(4)對應的插孔,所述按壓板(2)上設有分別設有與固定柱(3)和插栓(4)對應的第一安裝槽和貫穿口(8),所述安裝槽與貫穿口(8)相通,所述插栓(4)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把手(7),所述貫穿口(8)的內側壁設有與把手(7)對應的凹槽(6),所述把手(7)通過第一彈簧(5)與凹槽(6)的內底部連接,所述固定板(1)通過減震機構連接有支撐柱(10),所述支撐柱(10)的底部轉動連接有U型塊(17),所述U型塊(17)上轉動連接有輪子(18)。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箱包的五金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機構包括固定連接在固定板(1)底部的支撐桿(9),所述支撐桿(9)的底部貫穿支撐柱(10)并固定連接有固定塊(12),所述支撐柱(10)上設有與固定塊(12)對應的第一空腔(11),所述第一空腔(11)的內頂部設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燕珠,陳啟樹,劉鵬卿,
申請(專利權)人:石獅市青燦興五金工藝品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