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液壓控制系統的控制閥類,提供的電磁開關閥主要包括有外閥體(1)、閥座(2)、閥芯支承座(3)、閥芯(4)、線圈(8)、支座(10);閥芯(4)大直徑部(4b)的端面具有徑向槽,并在兩相鄰徑向槽之間形成凸臺;支座(10)的前端開有與閥芯(4)徑向槽和凸臺對應的凸臺和徑向槽;閥芯(4)與支座(10)軸向部分重疊插裝并構成間隙配合;半球閥(12)和閥座(2)的一端錐面構成一個節流口,閥座(2)的另一端錐面和閥芯(4)的球面構成另一個節流口;閥座(2)上開有徑向孔和環槽以溝通油路。通過電信號作用于線圈(8)控制閥芯(4)作高頻往復運動,對工作油口(15)的油壓進行動態控制(*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液壓控制系統的控制閥類,主要提出一種根據占空比可變的電信號,通過電磁線圈驅動的電磁開關閥。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外閥體內設置有閥座、閥芯支承座、閥芯,閥座、閥芯支承座通過緊配合壓裝在外閥體內;閥芯大直徑部的端面具有徑向槽,并在兩相鄰徑向槽之間形成凸臺;支座的前端開有與閥芯徑向槽和凸臺對應的凸臺和徑向槽;閥芯與支座軸向部分重疊插裝并構成間隙配合;閥芯大直徑部設有限位彈簧;設有包容閥芯和支座的線圈架和纏繞線圈;線圈外罩包圍在線圈外,與連接板連接成一體;支座的后端與線圈外罩的中心孔軸向固定;半球閥和閥座的一端錐面構成一個節流口,閥座的另一端錐面和閥芯的球面構成另一個節流口;閥座上開有徑向孔和環槽,該徑向孔一端與工作油口相通,另一端與閥座的環槽相通;工作油口通過閥座的徑向孔和環槽與兩個節流口之間的油路連通。半球閥插入閥座中的導向部開有軸向溝槽,該導向部與閥座中心孔間隙配合。半球閥插入閥座中的導向部與閥芯一端的球面在彈簧的作用下始終貼合。閥芯的大直徑部與小直徑部為一體結構,也可為分體結構。在外閥體與線圈架的連接部分設有外螺紋、內螺紋,兩者通過螺紋連接固定在一起。半球閥設有用以安裝壓緊彈簧的槽。閥芯、支座、線圈外罩、連接板為磁性材料;半球閥、閥座、線圈架為非磁性材料,閥芯支承座可為磁性材料或非磁性材料。本專利技術的開關閥在電信號的控制下,工作油口能夠輸出連續可調的輸出壓力,并且由于閥芯在高頻運動中實現對兩個節流口的開關控制,所以能夠快速、穩定地輸出壓力,以滿足系統對工作壓力的要求。附圖說明圖1是電磁開關閥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閥芯4另一種結構的示意圖。圖3是圖1中半球閥12另一種結構的示意圖。圖4為圖3A-A剖面圖。圖中1-外閥體,2-閥座,3-閥芯支承座,4-閥芯,4a-閥芯小直徑部,4b-閥芯大直徑部,5-連接板,6、19-密封圈,6a、19a-溝槽,7-線圈架,8-線圈,9-線圈外罩,10-支座,11-限位壓簧,12-半球閥,12a-槽,12b-凸臺,13-壓緊彈簧,14-進油口,15-工作油口,16-回油口,17-油孔,18-外螺紋,18a-內螺紋。結合附圖1對實施例結構進一步說明外閥體1內軸向設有壓緊彈簧13、半球閥12、閥座2、閥芯支承座3、閥芯4。半球閥12設有槽12a,壓緊彈簧13裝在槽12a內。半球閥12和閥座2的一端錐面結合形成一個節流口,閥芯4的球面和閥座2的另一端錐面結合形成另一個節流口,兩個節流口的工作狀態始終相反,閥芯支承座3后端與閥芯4的大直徑部前端之間具有間隙,閥芯4可在閥芯支承座3內軸向移動。工作油口15通過閥座體內油道與兩個節流口之間的油路連通,形成開關閥。閥芯4的大直徑部4b端面具有徑向槽,并在兩相鄰徑向槽之間形成凸臺;支座10的前端即朝向閥芯4的一端開有與閥芯4徑向槽和凸臺對應的凸臺與徑向槽;閥芯4與支座10插裝并構成間隙配合;閥芯4大直徑部端面設有限位彈簧11,在限位壓簧11及壓緊彈簧13的作用下,閥芯4的球面部分緊貼半球閥4的導向部。限位壓簧11的設計壓緊力低于壓緊彈簧13的壓緊力,使閥芯4不足以頂開半球閥12。線圈架7設置一組包容支座10和閥芯4的纏繞線圈8。外閥體1的連接端設有外螺紋18,線圈架的連接端設有內螺紋18a,兩者通過螺紋連接緊固在一起。閥座2上開有徑向孔和環槽,該徑向孔一端與工作油口15相通,另一端與閥座2的環槽相通;工作油口15通過閥座2的徑向孔和環槽與兩個節流口之間的油路連通。如圖1、圖4所示半球閥12插入閥座2中的導向部開有軸向溝槽,該導向部與閥座2中心孔間隙配合。外閥體1的溝槽19a、6a內設有密封圈19、6,以防止壓力油的泄漏。閥芯支承座3軸向設有油孔17,用來排出閥芯4和閥芯支承座3之間的泄漏油。另外,如圖2所示,閥芯4可分開制作成4a、4b兩體。另外,如圖3所示,半球閥12可制成一端帶有凸臺12b,來安裝壓緊彈簧13。工作原理是當電磁開關閥線圈8得電,閥芯4和支座10勵磁,由于兩者部分套疊,兩端各自形成磁極,相互作用,推動閥芯4向半球閥12一端移動,頂開半球閥12,溝通進油口14與工作油口15,同時閥芯4球面與閥座2一端錐面的節流口關閉,壓力油由進油口14進入工作油口15,向工作油口15補油,使工作油口15壓力升高。當線圈8失電,閥芯4和支座10失磁,半球閥12在壓緊彈簧13及進油口14的壓力油作用下關閉節流口,同時閥芯4球面端節流口打開,工作油口15和回油口16連通,工作油口15壓力降低。兩節流口的工作狀態始終相反,這樣交替作用,控制工作油口15油壓按規定值調整。權利要求1.一種電磁開關閥,其特征在于外閥體(1)內設置有閥座(2)、閥芯支承座(3)、閥芯(4),閥座(2)、閥芯支承座(3)通過緊配合壓裝在外閥體(1)內;閥芯(4)大直徑部(4b)的端面具有徑向槽,并在兩相鄰徑向槽之間形成凸臺;支座(10)的前端開有與閥芯(4)徑向槽和凸臺對應的凸臺和徑向槽;閥芯(4)與支座(10)軸向部分重疊插裝并構成間隙配合;閥芯(4)大直徑部(4b)設有限位彈簧(11);設有包容閥芯和支座的線圈架(7)和纏繞線圈(8);線圈外罩(9)包圍在線圈(8)外,與連接板(5)連接成一體,支座(10)的后端與線圈外罩(9)的中心孔軸向固定;半球閥(12)和閥座(2)的一端錐面構成一個節流口,閥座(2)的另一端錐面和閥芯(4)的球面構成另一個節流口;閥座(2)上開有徑向孔和環槽,該徑向孔一端與工作油口(15)相通,另一端與閥座(2)的環槽相通;工作油口(15)通過閥座(2)的徑向孔和環槽與兩個節流口之間的油路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開關閥,其特征是半球閥(12)插入閥座(2)中的導向部開有軸向溝槽,該導向部與閥座(2)中心孔間隙配合。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開關閥,其特征是半球閥(12)插入閥座(2)中的導向部與閥芯(4)一端的球面在彈簧(11)和(13)的作用下始終貼合。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開關閥,其特征是閥芯(4)的大直徑部(4b)與小直徑部(4a)為一體結構。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開關閥,其特征是閥芯(4)的大直徑部(4b)與小直徑部(4a)為分體結構。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開關閥,其特征是在外閥體(1)與線圈架(7)的連接部分設有外螺紋(18)、內螺紋(18a),兩者通過螺紋連接固定在一起。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開關閥,其特征是半球閥(12)設有用以安裝壓緊彈簧的槽(12a)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液壓控制系統的控制閥類,提供的電磁開關閥主要包括有外閥體(1)、閥座(2)、閥芯支承座(3)、閥芯(4)、線圈(8)、支座(10);閥芯(4)大直徑部(4b)的端面具有徑向槽,并在兩相鄰徑向槽之間形成凸臺;支座(10)的前端開有與閥芯(4)徑向槽和凸臺對應的凸臺和徑向槽;閥芯(4)與支座(10)軸向部分重疊插裝并構成間隙配合;半球閥(12)和閥座(2)的一端錐面構成一個節流口,閥座(2)的另一端錐面和閥芯(4)的球面構成另一個節流口;閥座(2)上開有徑向孔和環槽以溝通油路。通過電信號作用于線圈(8)控制閥芯(4)作高頻往復運動,對工作油口(15)的油壓進行動態控制文檔編號F16K11/02GK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磁開關閥,其特征在于:外閥體(1)內設置有閥座(2)、閥芯支承座(3)、閥芯(4),閥座(2)、閥芯支承座(3)通過緊配合壓裝在外閥體(1)內;閥芯(4)大直徑部(4b)的端面具有徑向槽,并在兩相鄰徑向槽之間形成凸臺;支座(10)的前端開有與閥芯(4)徑向槽和凸臺對應的凸臺和徑向槽;閥芯(4)與支座(10)軸向部分重疊插裝并構成間隙配合;閥芯(4)大直徑部(4b)設有限位彈簧(11);設有包容閥芯和支座的線圈架(7)和纏繞線圈(8);線圈外罩(9)包圍在線圈(8)外,與連接板(5)連接成一體,支座(10)的后端與線圈外罩(9)的中心孔軸向固定;半球閥(12)和閥座(2)的一端錐面構成一個節流口,閥座(2)的另一端錐面和閥芯(4)的球面構成另一個節流口;閥座(2)上開有徑向孔和環槽,該徑向孔一端與工作油口(15)相通,另一端與閥座(2)的環槽相通;工作油口(15)通過閥座(2)的徑向孔和環槽與兩個節流口之間的油路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亞軍,劉華軍,戰蔭藩,武興亞,郭慶新,張曉航,王世明,
申請(專利權)人:劉亞軍,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41[中國|河南]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