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帶有一條直的邊緣和另一曲線邊緣的金屬板帶通過螺旋卷繞制成的彎管。加工時,沿著直邊緣和曲線邊緣分別形成雙折痕和單折痕,然后將金屬帶進行螺旋卷繞,使各窄的部分相互并列,雙折痕和單折痕相互連接在一起。(*該技術在201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彎管或彎管接頭,該彎管用于空調器導管,排氣管,排水管或類似管道的拐角與管段連接處。在日本特許公報59-27478和63-50595號中介紹了一種利用金屬帶進行螺旋卷繞并將沿相鄰邊緣伸出的折痕部分連接在一起制成的彎管。這種彎管是由帶有寬、窄部分交替排列的金屬帶制成,因此,金屬帶的兩側邊緣在一定程度上呈對稱的曲線。在從金屬薄板上制備具有這種形狀的金屬帶時,其邊緣部分被浪費掉,使產品成本提高。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制造時不會形成任何廢料的彎管。本專利技術提出的彎管由一金屬帶螺旋卷繞制成,該金屬板帶的一邊以直線延伸,另一邊以曲線延伸,具有交替出現的寬、窄部分,制造時將各個窄部相互并列,并將金屬板的一個邊緣與另一個邊緣連接在一起。沿著直的邊緣形成雙折痕,沿著曲線邊緣形成單折痕,并當金屬帶經螺旋卷繞后,這二條邊緣連接并壓緊在一起。生產本專利技術提出的彎管在金屬板下料時應這樣剪切,使其一個縱向邊緣以直線延伸,另一縱向邊緣以曲線延伸。這樣就有可能使一塊金屬薄板剪切出兩塊金屬帶,沒有任何金屬薄板的浪費,從而大幅度地降低了成本。而且,對金屬帶設置直的邊緣將使用于生產彎管的設備上使用的成形輥更易于制造,因為這些成形輥具有許多平直部分。本專利技術的其它特征和目的將通過以下參照附圖進行的描述更為清楚,其中附圖說明圖1是生產本專利技術彎管設備的側視圖;圖2是圖1中沿A-A線截取的剖視圖;圖3是圖1中沿B-B線截取的剖視圖;圖4是圖1中沿C-C線截取的剖視圖;圖5是圖1中沿D-D線截取的剖視圖;圖6是圖1中沿E-E線截取的剖視圖;圖7是圖1中沿F-F線截取的剖視圖;圖8是圖1中沿G-G線截取的剖視圖;圖9是圖8所示部分的立體視圖;圖10是圖1中沿F-F線截取的剖視圖;圖11是該金屬帶的平面視圖;圖12是表示用以制備兩條金屬帶的金屬薄板的平面視圖;圖13是按照本專利技術制作的彎管的側視圖。圖11表示用于生產彎管1的一金屬帶2。此金屬帶2具有交替排列的寬部2′和窄部2″,并具有一個以直線延伸的縱向邊緣和一個以曲線延伸的縱向邊緣。在每兩相鄰凹部之間的部分X-X在金屬帶2螺旋卷繞時,形成一個環形段,作為彎管1圓周壁的一部分,使各窄的部分相互并排列。這樣,在X-X之間部分上的每個環形段的直邊具有大約等于彎管1的直徑乘以π值的長度。如圖12所示,兩條這樣的金屬帶2可以利用一塊金屬薄板3按一曲線縱向剪切而成,形成一對對稱的部分。這樣就避免了廢料的出現。下面將參照圖1至圖10說明該彎管是如何生產的。將成卷的金屬薄板帶3拉出送進一對第一成形輥11(圖1)之間,利用設置在對應的成形輥11(圖2)兩端部上的大直徑環形板12和小直徑環形板13,沿著該金屬帶的兩邊緣形成L形彎曲部分4。接著,如圖3所示,成形的彎曲部分4通過設置在一對第二成形輥14兩端部上的環形凸緣15和環形溝槽16的配合動作形成U形雙折痕5。如圖4所示,雙折痕5形成之后,利用陰陽輥子18和20將金屬帶3剪切成兩塊。陰輥18的直徑與彎管1的直徑相同,并且在其外圓周表面上具有曲線溝槽17,而陽輥20上加工出帶有鋒利刃邊緣的曲線凸緣19。在剪切操作的同時,剪切形成的邊緣由凸緣19推入溝槽17內,沿這兩個邊緣形成L形的單折痕6。在陰輥18和陽輥20的兩端部都分別配置有與第二成形輥14上相似的環形溝槽16和環形凸緣15。它們用以閂住位于它們之間的雙折痕5,防止金屬帶3的橫向竄動。在從金屬薄板3上剪切下的金屬帶2上形成的單折痕6利用一個與一橄欖球形狀的下部第三成形輥25相配合的上支承輥21(圖5)朝著雙折痕5進行斜向彎折,該成形輥25轉動地安裝在固定在一滑塊23上的軸承24內,而滑塊23則滑動地安裝在一水平導軸22上。在支承輥22的兩端部加工出適合于配入雙折痕5內的環形凸緣26,防止金屬帶2的橫向竄動。然后,如圖1所示,將一條金屬帶2的朝著螺旋卷繞器27送進,并將另一金屬帶2繞著轉筒28纏繞,使其處于備用狀態。代替貯存在轉筒28上的方法,也可將它送到另一螺旋卷繞器上。如圖6所示,在金屬帶2上形成的雙折痕5在其朝著螺旋卷繞器27送進的途中與位于一對成形輥29上的成形表面29′相接觸,使其外部朝著單一折痕6斜向彎折。然后,將金屬帶2送到螺旋卷繞器27中的一對第一和第二輥子30和31(圖1和圖8所示)之間并由第三輥子32進行彎折。然后繞著第一輥子30進行螺旋卷繞。如圖10所示,第三輥子32滑動地安裝在從支承件33上伸出的導軸34上,并在其外圓周表面上加工出一個與單折痕6相嚙合的環形溝槽35,使輥子32隨著金屬帶2的寬度增加和減小進行往復運動。如圖8所示,設有一往復運動輥子36,其圓周表面與金屬帶2的曲線邊緣接觸,當它與曲線邊緣的峰頂或突出部分接觸時,就向后運動,當它與曲線邊緣的波谷或凹入部分接觸時就向前運動。因此,金屬帶2總是由輥36向前偏壓,使雙折痕5和單折痕6可以自動地相互嚙合。如圖8和圖9所示,設有一個樞軸安裝的支臂38,而且該支臂可以通過支臂38底端的滾子39與設置在第二輥子31的外圓周表面上的凸輪40之間的接觸繞著鎖軸37轉動。由連桿41耦合在支臂38上的第一滑塊42具有一個帶有45°角斜度的前端面。支承著往復運動輥子36的第二滑塊43具有一個帶有45°角斜度的后端面44,該后端面保持與第一滑塊42上的斜表面相接觸。第二滑塊43由一彈簧45向后拉。由此,可使往復運動輥子36產生一滑動運動。保持相互嚙合的單折痕6和雙折痕5當它們在第一輥子30和第二輥子31之間通過時被壓平。到此為止,已制作好的彎管1用一砂輪切割機46切割斷。在管子切割過程中,金屬帶2的曲線邊緣上的峰頂數由一傳感器(未表示)檢測。當數出的峰頂數達到預定的數目時,螺旋卷繞器27的動作就停止,砂輪切割機46進行切斷管子的往復運動。如圖1和圖7所示,一對第五成形輥子48設置在第四成形輥子29的前方,在金屬帶2上形成折痕線1′,該折痕1′在寬部2′(圖11)的最寬處另一邊并平行于直邊緣縱向延伸。該折痕線1′根據所用材料在金屬帶2的寬部2′的最寬處消除所形成的起皺。這些折痕線還用于增加彎管1的強度。此外,由于金屬帶2的一個邊緣是直的,所以,另一曲線邊緣要比直邊緣長。所以,對金屬帶2進行螺旋卷繞的第一輥30在其與曲線邊緣相接觸部分的直徑比其與直邊緣接觸部分的直徑要小。這樣將會保證金屬帶進行螺旋卷繞時,曲線邊緣的長度縮皺到直邊緣的長度。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將管段連接在一起的彎管,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一條金屬板帶螺旋纏繞制成,該金屬板帶具有一條以直線延伸的邊緣和另一條以曲線延伸的邊緣,形成交替出現的寬部和窄部,使各窄部相互并列并將上述金屬帶的上述一個邊緣和另一邊緣連接在一起。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彎管,其特征在于沿著金屬板帶的直邊緣形成一條雙折痕,沿著曲線邊緣形成一條單折痕,并將所述單折痕和雙折痕相互連接在一起。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彎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金屬帶是由一塊金屬薄板沿其上一條縱向曲線進行剪斷制成的,形成一對對稱的金屬板帶。全文摘要一種利用帶有一條直的邊緣和另一曲線邊緣的金屬板帶通過螺旋卷繞制成的彎管。加工時,沿著直邊緣和曲線邊緣分別形成雙折痕和單折痕,然后將金屬帶進行螺旋卷繞,使各窄的部分相互并列,雙折痕和單折痕相互連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將管段連接在一起的彎管,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一條金屬板帶螺旋纏繞制成,該金屬板帶具有一條以直線延伸的邊緣和另一條以曲線延伸的邊緣,形成交替出現的寬部和窄部,使各窄部相互并列并將上述金屬帶的上述一個邊緣和另一邊緣連接在一起。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杉保,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管道產業,株式會社岡田制作所,高杉保,富士空調工業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JP[日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