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漁線輪側蓋的主動軸軸套
本技術涉及一種漁線輪側蓋,特別涉及一種漁線輪側蓋的主動軸軸套。
技術介紹
漁線輪一般包括主動軸和從動軸,主動軸連接搖臂,從動軸連接線輪、剎車片和剎車臂。主動軸和從動軸均通過軸承安裝在漁線輪側蓋,主動軸與從動軸之間通過齒輪傳動連接。然而由于主動軸受搖臂驅動轉動和線輪放線時帶動轉動,受力較大,主動軸軸套內的軸承磨損較大,容易損壞,導致主動軸轉動不靈活、漁線輪報廢。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使用壽命更長和損壞更少的漁線輪側蓋的主動軸軸套。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漁線輪側蓋的主動軸軸套,包括軸承套、單向軸承、第一雙向軸承和第二雙向軸承;所述軸承套包括端板和垂直連接于端板端部的套管;所述端板中央設置有第一套接腔,所述端板邊緣設置有側蓋連接螺孔;所述套管內設置有第二套接腔和第三套接腔;所述第一套接腔、第二套接腔和第三套套接腔同軸心并且依次連通;所述第二套接腔內壁設置有第一防滑轉鍵;所述第二套接腔內壁與第三套接腔內壁之間設置有阻環;所述第一雙向軸承套接于所述第一套接腔內,所述第一雙向軸承的外環抵接所述第二套接腔內的第一防滑轉鍵;所述第二雙向軸承套接于所述第三套接腔內,所述第二雙向軸承的外環抵接所述第三套接腔與第二套接腔之間的阻環;所述單向軸承套接于所述第二套接腔內,所述單向軸承的外環與第二套接腔內壁鍵連接;所述單向軸承的內環為可從單向軸承內滑動抽出的內環管;所述內環管兩端分別與第一雙向軸承的內環和第二雙向軸承的內環抵接;所述內環管內壁設置有對應所配主動軸的 ...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漁線輪側蓋的主動軸軸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軸承套、單向軸承、第一雙向軸承和第二雙向軸承;/n所述軸承套包括端板和垂直連接于端板端部的套管;所述端板中央設置有第一套接腔,所述端板邊緣設置有側蓋連接螺孔;所述套管內設置有第二套接腔和第三套接腔;所述第一套接腔、第二套接腔和第三套套接腔同軸心并且依次連通;所述第二套接腔內壁設置有第一防滑轉鍵;所述第二套接腔內壁與第三套接腔內壁之間設置有阻環;/n所述第一雙向軸承套接于所述第一套接腔內,所述第一雙向軸承的外環抵接所述第二套接腔內的第一防滑轉鍵;所述第二雙向軸承套接于所述第三套接腔內,所述第二雙向軸承的外環抵接所述第三套接腔與第二套接腔之間的阻環;/n所述單向軸承套接于所述第二套接腔內,所述單向軸承的外環與第二套接腔內壁鍵連接;所述單向軸承的內環為可從單向軸承內滑動抽出的內環管;所述內環管兩端分別與第一雙向軸承的內環和第二雙向軸承的內環抵接;所述內環管內壁設置有對應所配主動軸的第二防滑轉鍵。/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漁線輪側蓋的主動軸軸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軸承套、單向軸承、第一雙向軸承和第二雙向軸承;
所述軸承套包括端板和垂直連接于端板端部的套管;所述端板中央設置有第一套接腔,所述端板邊緣設置有側蓋連接螺孔;所述套管內設置有第二套接腔和第三套接腔;所述第一套接腔、第二套接腔和第三套套接腔同軸心并且依次連通;所述第二套接腔內壁設置有第一防滑轉鍵;所述第二套接腔內壁與第三套接腔內壁之間設置有阻環;
所述第一雙向軸承套接于所述第一套接腔內,所述第一雙向軸承的外環抵接所述第二套接腔內的第一防滑轉鍵;所述第二雙向軸承套接于所述第三套接腔內,所述第二雙向軸承的外環抵接所述第三套接腔與第二套接腔之間的阻環;
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雄文,
申請(專利權)人:汝城縣陽光戶外用品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南;4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