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調整的雙層卷簾結構,其包含:一上梁框架、一調光簾布以及一配重桿,該調光簾布一端設有一卷動桿,該卷動桿可轉動的安裝于該上梁框架,而該調光簾布另一端則形成一固定端,該上梁框架設有一樞接部用以限制該調光簾布的固定端,該樞接部內部是中空的且形成一非圓柱狀的容置空間,該樞接部面對該上梁框架設有一穿入槽口,該樞接部還設有一滾動條,該滾動條與該調光簾布的固定端連結,再通過該穿入槽口可轉動地置入該樞接部的容置空間內,使該調光簾布可被該滾動條卷收調整,且該滾動條末端還設有一非圓形狀的定位塊,并通過該定位塊與該容置空間契合定位,進而限制該滾動條旋轉達到該調光簾布的固定限制。
Adjustable double roller shutter structur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可調整的雙層卷簾結構
本技術是有關于一種雙層卷簾結構,尤其是指一種可調整的雙層卷簾結構。
技術介紹
現代的窗簾形式眾多,調光卷簾是其中一種可調整進光量的雙層卷簾。該調光卷簾是間隔交錯形成有數段透光部以及遮光部,并借由透光部和遮光部間的相對位置來調整進光量。因此,當各段透光部重疊相對時,大量外部光線可從透光部進入室內,另外,當各段遮光部重疊相對時,便能阻隔光線進入室內使之達到遮光以及遮蔽隱私的效果;然而,現有的調光卷簾結構,請同時參閱圖8、9所示,該卷簾40的調光簾布41一端是利用一卷動軸42可轉動的安裝于一窗簾框架43內,另一端則通過一配重桿44后再往上反折固設于窗簾框架43的固定部431上,使該調光簾布41形成雙層狀態并卷繞于該窗簾框架43以及該配重桿44間,同時經由該配重桿44形成垂重下沉的延展狀態,借此能通過該卷動軸42卷動該調光簾布41達到室內透光、調光以及遮光的使用目的。詳觀上述已知結構不難發覺,其尚存有些許不足之處,主要原因歸如下:前述卷簾40的調光簾布41另一端是直接固定于窗簾框架43的固定部431,使得該調光簾布41卷繞于該窗簾框架43以及配重桿44間的長度已被限制,無法讓消費者依據窗戶大小而予以調整,造成該調光簾布41長度裁切及制作時,必須極為準確,若有些許的誤差則會讓該調光簾布41無法被采用而丟棄,大大增加了制作成本,現有卷簾40最為常見的問題,就是在調光簾布41被完全展開時,其各段遮光部無法確實與透光部相對重疊,造成該卷簾40在完全展開下缺乏遮光及遮蔽隱私的使用效果,因此,現有卷簾40實有必要對其加以改進。有鑒于此,本創作人于多年從事相關產品的制造開發與設計經驗,針對上述的目標,詳加設計與審慎評估后,終得一確實具有實用性的本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方案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失,提供一種可調整的雙層卷簾結構。本技術方案提供的可調整的雙層卷簾結構包含:一上梁框架、一調光簾布以及一配重桿,該調光簾布一端設有一卷動桿,該卷動桿可轉動的安裝于該上梁框架,而該調光簾布另一端則形成一固定端,該固定端穿過該配重桿再連結于該上梁框架上,使該調光簾布形成雙層形態并卷繞于該上梁框架以及該配重桿間,該上梁框架設有一樞接部,用以限制該調光簾布的固定端,該樞接部與該上梁框架等長,且該樞接部內部是中空的且形成一非圓柱狀的容置空間,該樞接部面對該上梁框架設有一穿入槽口,該樞接部還設有一滾動條,該滾動條與該調光簾布的固定端連結,再通過該穿入槽口可轉動地置入該樞接部的容置空間內,使該調光簾布可被該滾動條卷收調整,且該滾動條末端還設有一非圓形狀的定位塊,通過該定位塊與該容置空間契合定位,進而限制該滾動條旋轉以達到該調光簾布的固定限制。較佳地,該調光簾布是間隔交錯設有數段透光部以及遮光部。較佳地,該樞接部兩側端是開放的且各形成一置入口,并于各該置入口分別設有一管塞件。對照先前技術的功效:本技術方案的卷簾是于該上梁框架設有一樞接部,以提供調光簾布的固定端連結限制,該樞接部內部更中空形成一容置空間,并利用一滾動條可轉動地連結該固定端并限制于該容置空間內,使該調光簾布可再通過滾動條卷收、放松而達到長度的調整,不僅便于消費者自行調整,更是通過調光簾布具有調整功效,有助于提升該卷簾使用上的方便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立體圖。圖2為本技術的分解圖。圖3為本技術中的調光簾布與滾動條結合的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中的樞接部與調光簾布的組合剖視圖。圖5為本技術在調光簾布未調整時的安裝組合剖視圖。圖6為本技術的調光簾布調整時的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的調光簾布受滾動條卷收調整時的剖視圖。圖8為已知技術的示意圖。圖9為已知技術的剖視圖。附圖中的符號說明:10上梁框架;11樞接部;111容置空間;112穿入槽口;113置入口;114管塞件;12滾動條;121定位塊;20調光簾布;21透光部;22遮光部;23卷動桿;24固定端;30配重桿;已知技術中的標注符號:40卷簾;41調光簾布;42卷動軸;43窗簾框架;431固定部;44配重桿。具體實施方式為使對本技術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夠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以下請配合圖式詳述如后:首先,先請參閱圖1、2、3、4所示,一種可調整的雙層卷簾結構,其包含:一上梁框架10、一調光簾布20以及一配重桿30,該調光簾布20是間隔交錯設有數段透光部21以及遮光部22,且該調光簾布20一端設有一卷動桿23,并將該卷動桿23可轉動的安裝于該上梁框架10,而該調光簾布20另一端則形成一固定端24,該固定端24穿過該配重桿30再連結于該上梁框架10上,使該調光簾布20形成雙層形態并卷繞于該上梁框架10以及該配重桿30間,該上梁框架10設有一樞接部11,用以限制該調光簾布20的固定端24,該樞接部11與該上梁框架10等長,且該樞接部11內部是中空的且形成一非圓柱狀的容置空間111,該樞接部面對該上梁框架10設有一穿入槽口112,該樞接部11還設有一滾動條12,該滾動條12與該調光簾布20的固定端24連結,再通過該穿入槽口112可轉動地置入該樞接部11的容置空間111內,使該調光簾布20可被該滾動條12卷收調整,且該滾動條12末端還設有一非圓形狀的定位塊121,并通過該定位塊121與該容置空間111契合定位,進而限制該滾動條12旋轉,達到該調光簾布20的固定限制,該樞接部11兩側端是開放的且各形成一置入口113,并于各該置入口113分別設有一管塞件114,借由上述結構的組成,以完成一種可調整的雙層卷簾結構。其結構的使用,再請參閱圖1配合圖4至7所示,由于該調光簾布20的固定端24連結該滾動條12,并將該固定端24通過穿入槽口112而置入該樞接部11的容置空間111內,使該調光簾布20的固定端24可隨著滾動條12轉動而卷收調整,借此,該卷簾結構安裝于窗戶時,可根據窗戶的透光面積調整該調光簾布20的長度,而該調光簾布20調整時,是先將該滾動條12的定位塊121拉出容置空間111外,讓滾動條12得以轉動卷收或釋放該調光簾布20,達到該調光簾布20的長度調整,讓該卷簾結構的長度能更符合窗戶尺寸樣式,調整后再將該滾動條12推入該容置空間111內,并通過該定位塊121與該容置空間111契合固定,以能防止該調光簾布20再被轉動調整。此外,該調光簾布20是間隔交錯設有數段透光部21以及遮光部22,而該調光簾布20操作使用時,是通過卷動桿23卷繞該調光簾布20升降作動,同時調整該透光部21與遮光部22形成重疊或是錯開狀態,當該調光簾布20的各段透光部21相對應重疊時,光線會經由該調光簾布20的各透光部21照入而使室內具有透光效果,而當調光簾布20的各段透光部21相交錯,并讓各段遮光部22與各段透光部21相對應重疊時,則使該調光簾布20的各段遮光部22遮蔽各段透光部21,使光線受到該調光簾布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可調整的雙層卷簾結構,其包含:一上梁框架、一調光簾布以及一配重桿,該調光簾布一端設有一卷動桿,該卷動桿可轉動的安裝于該上梁框架,而該調光簾布另一端則形成一固定端,該固定端穿過該配重桿再連結于該上梁框架上,使該調光簾布形成雙層形態并卷繞于該上梁框架以及該配重桿間,其特征在于,該上梁框架設有一樞接部,用以限制該調光簾布的固定端,該樞接部與該上梁框架等長,且該樞接部內部是中空的且形成一非圓柱狀的容置空間,該樞接部面對該上梁框架設有一穿入槽口,該樞接部還設有一滾動條,該滾動條與該調光簾布的固定端連結,再通過該穿入槽口可轉動地置入該樞接部的容置空間內,使該調光簾布能夠被該滾動條卷收調整,且該滾動條末端還設有一非圓形狀的定位塊,通過該定位塊與該容置空間契合定位,以限制該滾動條旋轉,使該調光簾布被固定限制。/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調整的雙層卷簾結構,其包含:一上梁框架、一調光簾布以及一配重桿,該調光簾布一端設有一卷動桿,該卷動桿可轉動的安裝于該上梁框架,而該調光簾布另一端則形成一固定端,該固定端穿過該配重桿再連結于該上梁框架上,使該調光簾布形成雙層形態并卷繞于該上梁框架以及該配重桿間,其特征在于,該上梁框架設有一樞接部,用以限制該調光簾布的固定端,該樞接部與該上梁框架等長,且該樞接部內部是中空的且形成一非圓柱狀的容置空間,該樞接部面對該上梁框架設有一穿入槽口,該樞接部還設有一滾動條,該滾動條與該調光簾布的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施金成,施養信,
申請(專利權)人:臺簾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中國臺灣;7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