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全自動工業燃油爐控制器,包括對市電進行降壓整流濾波的電源電路、對燃油爐點火狀況進行監測及控制的檢測與點火電路和對電動機、燃油閥、點火線圈、故障指示燈狀態處理的控制電路;所述電源電路分別為所述檢測與點火電路、控制電路提供工作電源;所述檢測與點火電路觸發所述控制電路的工作狀況。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的電源電路、檢測與點火電路和控制電路使用無觸點點火全自動控制,有效避免了觸點控制帶來的問題,工作更加可靠;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也可用于對觸點型點火控制器的改造,其原有的燃油爐點火系統配件電動機M、燃油閥YV和點火線圈T仍可使用,具有結構精簡,使用元器件少,成本低的優勢。
A fully automatic controller of industrial oil fired furnac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全自動工業燃油爐控制器
本技術涉及到工業燃油爐點火控制
,尤其涉及到一種全自動工業燃油爐控制器。
技術介紹
在金屬、塑料、陶瓷等行業,由于國內工廠的環境較差,油霧進入點火控制器后附在金屬觸點上,導致觸點接觸不良、易氧化,金屬片受熱變形,進而使點火控制器失靈。因此,現有技術存在缺陷,需要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全自動工業燃油爐控制器,解決的上述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全自動工業燃油爐控制器,包括對市電進行降壓整流濾波的電源電路、對燃油爐點火狀況進行監測及控制的檢測與點火電路和對電動機、燃油閥、點火線圈、故障指示燈狀態處理的控制電路;所述電源電路分別為所述檢測與點火電路、控制電路提供工作電源;所述檢測與點火電路觸發所述控制電路的工作狀況。相對于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技術采用的電源電路、檢測與點火電路和控制電路使用無觸點點火全自動控制,有效避免了觸點控制帶來的問題,工作更加可靠;本技術也可用于對觸點型點火控制器的改造,其原有的燃油爐點火系統配件電動機M、燃油閥YV和點火線圈T仍可使用,具有結構精簡,使用元器件少,成本低的優勢。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的說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圖作簡單介紹,顯而易見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的一種全自動工業燃油爐控制器原理框圖;圖2為本技術的一種全自動工業燃油爐控制器電路原理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便于理解本技術,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更詳細的說明。附圖中給出了本技術的較佳的實施例。但是,本技術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說明書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技術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說明書所使用的術語“固定”、“一體成型”、“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在圖中,結構相似的單元是用以相同標號標示。除非另有定義,本說明書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技術的
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說明書中在本技術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術。如圖1-2所示,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是:一種全自動工業燃油爐控制器,包括對市電進行降壓整流濾波的電源電路、對燃油爐點火狀況進行監測及控制的檢測與點火電路和對電動機、燃油閥、點火線圈、故障指示燈狀態處理的控制電路;所述電源電路分別為所述檢測與點火電路、控制電路提供工作電源;所述檢測與點火電路觸發所述控制電路的工作狀況。所述電源電路包括降壓作用的電容C6、電阻R5、穩壓二極管VD1、整流二極管VD2和濾波電容C1-C2;市電的L端分別與所述電阻R5的第二端、所述電容C6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穩壓二極管VD1的負極分別與所述電阻R5的第一端、所述電容C6的第一端、所述二極管VD2的正極連接;所述二極管VD2的負極分別與所述電容C1-C2的第一端連接;市電的N端分別與所述電容C1-C2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穩壓二極管VD1選用1W、5.6V穩壓二極管;所述二極管VD2選用1N4007型硅整流二極管。所述檢測與點火電路包括電阻R1-R4、光敏電阻RG、電容C3-C5、復位按鈕S、穩壓二極管VD3和集成電路IC;市電的L端與所述電阻R4的第二端連接;所述二極管VD2的負極與所述集成電路IC的第5管腳連接;所述集成電路IC的第5管腳分別與所述電阻R1-R3的第一端、所述電容C3的第一端連接;所述光敏電阻RG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電阻R1的第二端、所述電容C3的第二端、所述集成電路IC的第1管腳連接;所述電阻R2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復位按鈕S的第一端、所述電容C4的第一端、所述集成電路IC的第3-4管腳連接;所述復位按鈕S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電阻R3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電容C5的第一端、所述集成電路IC的第16管腳連接;所述電容C4-C5的第二端、所述穩壓二極管VD3的正極均接地;所述電阻R4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穩壓二極管VD3的負極、所述集成電路IC的第18管腳連接;市電的N端分別與所述光敏電阻RG的第一端、所述集成電路IC的第14管腳連接;所述集成電路IC選用MF1003型CMOS功率驅動集成電路;所述光敏電阻RG選用MF45系列的(亮阻小于5kΩ、暗阻大于2MΩ)光敏電阻器;所述復位按鈕S選用小型動合按鈕;所述穩壓二極管VD3選用1/2W、5.1V穩壓二極管。所述控制電路包括電阻R6-R14、雙向晶閘管VS1-VS4、電容C7-C10、電動機M、燃油閥YV、點火線圈T和故障指示燈HL;所述集成電路IC的第6-9管腳依次分別與所述電阻R7-R10的第一端連接;市電的L端分別與所述電動機M的第一端、所述燃油閥YV的第一端、所述點火線圈T的第一端、所述故障指示燈HL的第一端連接;所述電阻R7-R10的第二端依次分別與所述雙向晶閘管VS1-VS4的控制極連接;所述電動機M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電阻R11的第一端、所述雙向晶閘管VS1的第一陽極連接;所述電阻R11的第二端與所述電容C7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燃油閥YV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電阻R12的第一端、所述雙向晶閘管VS2的第一陽極連接;所述電阻R12的第二端與所述電容C8的第一端連接;所述點火線圈T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電阻R13的第一端、所述雙向晶閘管VS3的第一陽極連接;所述電阻R13的第二端與所述電容C9的第一端連接;所述故障指示燈HL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電阻R14的第一端、所述雙向晶閘管VS4的第一陽極連接;所述電阻R14的第二端與所述電容C10的第一端連接;所述電容C7-C10的第二端均接地;市電的N端分別與所述所述雙向晶閘管VS1-VS4的第二陽極連接;所述雙向晶閘管VS1-VS4均選用800V、12A的雙向晶閘管,如BT138/800E等型號;所述故障指示燈HL選用220V、10-20W的紅色燈泡;電動機M、燃油閥YV和點火線圈T使用原燃油爐點火系統配件。本技術的工作原理:接通電源,MF1003通電復位(或按動S)后,其6腳和8腳輸出高電平,使VS1和VS3受觸發導通,電動機M運轉,帶動油泵運行,同時點火線圈T工作,并在點火電極兩端產生點火電弧。約13S后,MF1003的7腳輸出高電平,使VS2受觸發導通,燃油閥YV通電工作,將油泵內高壓燃油送至油嘴,經霧化后噴出油霧,遇點火電弧點燃而形成火焰。RG檢測到火焰后,其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全自動工業燃油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對市電進行降壓整流濾波的電源電路、對燃油爐點火狀況進行監測及控制的檢測與點火電路和對電動機、燃油閥、點火線圈、故障指示燈狀態處理的控制電路;所述電源電路分別為所述檢測與點火電路、控制電路提供工作電源;所述檢測與點火電路觸發所述控制電路的工作狀況。/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全自動工業燃油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對市電進行降壓整流濾波的電源電路、對燃油爐點火狀況進行監測及控制的檢測與點火電路和對電動機、燃油閥、點火線圈、故障指示燈狀態處理的控制電路;所述電源電路分別為所述檢測與點火電路、控制電路提供工作電源;所述檢測與點火電路觸發所述控制電路的工作狀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工業燃油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電路包括降壓作用的電容C6、電阻R5、穩壓二極管VD1、整流二極管VD2和濾波電容C1-C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全自動工業燃油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市電的L端分別與所述電阻R5的第二端、所述電容C6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穩壓二極管VD1的負極分別與所述電阻R5的第一端、所述電容C6的第一端、所述二極管VD2的正極連接;所述二極管VD2的負極分別與所述電容C1-C2的第一端連接;市電的N端分別與所述電容C1-C2的第二端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一種全自動工業燃油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穩壓二極管VD1選用1W、5.6V穩壓二極管;所述二極管VD2選用1N4007型硅整流二極管。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工業燃油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與點火電路包括電阻R1-R4、光敏電阻RG、電容C3-C5、復位按鈕S、穩壓二極管VD3和集成電路IC。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全自動工業燃油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電路IC的第5管腳分別與所述電阻R1-R3的第一端、所述電容C3的第一端連接;所述光敏電阻RG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電阻R1的第二端、所述電容C3的第二端、所述集成電路IC的第1管腳連接;所述電阻R2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復位按鈕S的第一端、所述電容C4的第一端、所述集成電路IC的第3-4管腳連接;所述復位按鈕S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電阻R3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電容C5的第一端、所述集成電路IC的第16管腳連接;所述電容C4-C5的第二端、所述穩壓二極管VD3的正極均接地;所述電阻R...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于佳文,
申請(專利權)人:于佳文,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