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機械加工用彎管裝置,包括工作臺、彎管機構和定管機構,所述定管機構的底部與工作臺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彎管機構包括立軸、底板和頂板,所述工作臺的頂部開有通孔,且通孔的內壁固定連接有軸承,立軸嵌接在軸承內,所述立軸的頂端與底板固定連接,所述底板和頂板的頂部開有兩組插接孔,底板上的兩個插接孔和頂板的兩個插接孔內均插接有螺紋柱,且螺紋柱的一端均螺紋套接有螺帽,螺紋柱的遠離螺帽的一端均固定連接有圓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一種機械加工過程中對管件進行彎管的裝置,裝置便于工作人員操作,且安全性能較好,提高了裝置使用的安全性。
A bend device for machining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機械加工用彎管裝置
本技術涉及彎管裝置
,尤其涉及一種機械加工用彎管裝置。
技術介紹
對管件進行折彎是機械加工的一種類別,在管件的實際的生產過程中,有時為了滿足實際的需要,要對管件進行一定角度的折彎,折彎時,需要用到彎管裝置。目前,市場上現有的管件機械加工用的彎管裝置,且在使用的過程中,大多存在以下的不足:對管件不能進行可靠地固定,在折彎的過程中,管件被折彎的一端可能會崩出,進而造成工作人員受傷,安全性能較低,綜上,市場上現有的管件機械加工用的彎管裝置大多還不能很好地契合實際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機械加工用彎管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機械加工用彎管裝置,包括工作臺、彎管機構和定管機構,所述定管機構的底部與工作臺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彎管機構包括立軸、底板和頂板,所述工作臺的頂部開有通孔,且通孔的內壁固定連接有軸承,立軸嵌接在軸承內,所述立軸的頂端與底板固定連接,所述底板和頂板的頂部開有兩組插接孔,底板上的兩個插接孔和頂板的兩個插接孔內均插接有螺紋柱,且螺紋柱的一端均螺紋套接有螺帽,螺紋柱的遠離螺帽的一端均固定連接有圓板,相對的兩個圓板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同一個立柱。進一步的,所述立軸的底端鍵連接有從齒輪,從齒輪嚙合有主齒輪,主齒輪的內壁鍵連接有圓軸。進一步的,所述工作臺的底部焊接有安裝座,且安裝座的底部通過螺栓固定有機罩,機罩的內壁通過螺栓固定有電機,電機輸出軸的頂端與圓軸的底端鍵連接。進一步的,所述工作臺的底部開有圓槽,且圓軸的頂部通過軸承連接在圓槽的內壁。進一步的,所述底板的底部焊接有四個等距離環形分布的連接桿,且四個連接桿的底端均焊接有圓球,工作臺的頂部焊接有環形座,環形座的頂部開有環形槽,圓球插接在環形槽內。進一步的,所述定管機構包括U形的支高板,支高板的頂面與底板的頂面位于同一高度,支高板的頂部焊接有兩個U形的插接板。進一步的,所述定管機構還包括螺紋桿,插接板的頂部外壁中間位置開有圓孔,圓孔的內壁焊接有圓管,螺紋桿螺紋插接在圓管內,螺紋桿的頂端焊接有轉柄,螺紋桿的底端焊接有壓板,壓板的底部開有凹槽,凹槽的內壁嵌接有橡膠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1.通過設置插接板、頂板和底板,在折彎前,將管件依次穿過兩個插接板,并讓管件被折彎的一端插接在兩個立柱之間,折彎時,由于管件的兩端均位于固定的空間內,故而管件不會崩出,安全性能較好。2.通過設置多組插接孔,便于工作人員根據實際管件的直徑調節兩個立柱之間的距離,調節時,將螺帽擰出,將頂板取下,再將與立柱連接的螺紋柱重新插接在合適位置的插接孔內,再將頂板復位,并用螺帽固定好,此即完成調節,且操作方便,亦提高了裝置的適用范圍。3.通過設置連接桿、圓球和環形座,在彎管的過程中,隨著底板的旋轉,圓球在環形座的環形槽內轉動,此將讓底板的旋轉更加穩定。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機械加工用彎管裝置的實施例1的主視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機械加工用彎管裝置的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機械加工用彎管裝置的實施例2的定管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工作臺、2-主齒輪、3-圓軸、4-電機、5-立軸、6-從齒輪、7-安裝座、8-底板、9-插接孔、10-圓板、11-頂板、12-螺紋柱、13-彎管機構、14-立柱、15-螺帽、16-連接桿、17-環形座、18-支高板、19-插接板、20-圓管、21-壓板、22-螺紋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實施例1參照圖1和圖2,一種機械加工用彎管裝置,包括工作臺1、彎管機構13和定管機構,定管機構的底部與工作臺1的頂部固定連接,彎管機構13包括立軸5、底板8和頂板11,工作臺1的頂部開有通孔,且通孔的內壁固定連接有軸承,立軸5嵌接在軸承內,立軸5的頂端與底板8固定連接,優選地,連接方式為焊接,底板8和頂板11的頂部開有兩組插接孔9,便于工作人員根據實際管件的直徑調節兩個立柱14之間的距離,底板8上的兩個插接孔和頂板11的兩個插接孔內均插接有螺紋柱12,且螺紋柱12的一端均螺紋套接有螺帽15,螺紋柱12的遠離螺帽15的一端均固定連接有圓板10,優選地,連接方式為焊接,相對的兩個圓板10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同一個立柱14,優選地,連接方式為焊接。本技術中,立軸5的底端鍵連接有從齒輪6,從齒輪6嚙合有主齒輪2,主齒輪2的內壁鍵連接有圓軸3。其中,工作臺1的底部焊接有安裝座7,且安裝座7的底部通過螺栓固定有機罩,機罩的內壁通過螺栓固定有電機4,電機4輸出軸的頂端與圓軸3的底端鍵連接。其中,工作臺1的底部開有圓槽,且圓軸3的頂部通過軸承連接在圓槽的內壁。其中,底板8的底部焊接有四個等距離環形分布的連接桿16,且四個連接桿16的底端均焊接有圓球,工作臺1的頂部焊接有環形座17,環形座17的頂部開有環形槽,圓球插接在環形槽內,在彎管的過程中,隨著底板8的旋轉,圓球在環形座17的環形槽內轉動,此將讓底板8的旋轉更加穩定。其中,定管機構包括U形的支高板18,支高板18的頂面與底板8的頂面位于同一高度,支高板18的頂部焊接有兩個U形的插接板19,將管件依次穿過兩個插接板19,并讓管件被折彎的一端插接在兩個立柱14之間。工作原理:在折彎前,將管件依次穿過兩個插接板19,并讓管件被折彎的一端插接在兩個立柱14之間,折彎時,將電機4與外界電源連接,電機4帶動底板8轉動,并將管件進行折彎,折彎至一定的角度后,電機4停止,將折好管件取出即可,在上述過程中,由于管件的兩端均位于固定的空間內,故而管件不會崩出;由于頂板11和底板8上均設有兩組插接孔9,故而便于工作人員根據實際管件的直徑調節兩個立柱14之間的距離,調節時,將螺帽15擰出,將頂板11取下,再將與立柱14連接的螺紋柱12重新插接在合適位置的插接孔9內,再將頂板11復位,并用螺帽15固定好,此即完成調節,在彎管的過程中,隨著底板8的旋轉,圓球在環形座17的環形槽內轉動,此將讓底板8的旋轉更加穩定。實施例2參照圖3和圖4,一種機械加工用彎管裝置,本實施例相對于實施例1,主要區別在于定管機構不同,本實施例中,定管機構還包括螺紋桿22,插接板19的頂部外壁中間位置開有圓孔,圓孔的內壁焊接有圓管20,螺紋桿22螺紋插接在圓管20內,螺紋桿22的頂端焊接有轉柄,螺紋桿22的底端焊接有壓板21,壓板21的底部開有凹槽,凹槽的內壁嵌接有橡膠墊,在使用時,可以利用螺紋桿22帶動壓板21將管件遠離折彎的一端進行固定,且橡膠墊可以增大與管件的摩擦力,進而讓管件被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機械加工用彎管裝置,包括工作臺(1)、彎管機構(13)和定管機構,所述定管機構的底部與工作臺(1)的頂部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彎管機構(13)包括立軸(5)、底板(8)和頂板(11),所述工作臺(1)的頂部開有通孔,且通孔的內壁固定連接有軸承,立軸(5)嵌接在軸承內,所述立軸(5)的頂端與底板(8)固定連接,所述底板(8)和頂板(11)的頂部開有兩組插接孔(9),底板(8)上的兩個插接孔和頂板(11)的兩個插接孔內均插接有螺紋柱(12),且螺紋柱(12)的一端均螺紋套接有螺帽(15),螺紋柱(12)的遠離螺帽(15)的一端均固定連接有圓板(10),相對的兩個圓板(10)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同一個立柱(14)。/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機械加工用彎管裝置,包括工作臺(1)、彎管機構(13)和定管機構,所述定管機構的底部與工作臺(1)的頂部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彎管機構(13)包括立軸(5)、底板(8)和頂板(11),所述工作臺(1)的頂部開有通孔,且通孔的內壁固定連接有軸承,立軸(5)嵌接在軸承內,所述立軸(5)的頂端與底板(8)固定連接,所述底板(8)和頂板(11)的頂部開有兩組插接孔(9),底板(8)上的兩個插接孔和頂板(11)的兩個插接孔內均插接有螺紋柱(12),且螺紋柱(12)的一端均螺紋套接有螺帽(15),螺紋柱(12)的遠離螺帽(15)的一端均固定連接有圓板(10),相對的兩個圓板(10)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同一個立柱(1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械加工用彎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軸(5)的底端鍵連接有從齒輪(6),從齒輪(6)嚙合有主齒輪(2),主齒輪(2)的內壁鍵連接有圓軸(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機械加工用彎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1)的底部焊接有安裝座(7),且安裝座(7)的底部通過螺栓固定有機罩,機罩的內壁通過螺栓固定有電機(4),電機(4)輸出軸的頂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程龍,張允,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創弘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