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后制動鉗總成,屬于汽車制動系統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的后駐車機構制動器中的制動片不能及時復位的問題。本后制動鉗總成包括鉗體,鉗體上設置有鉗口且該鉗口向上分布,鉗口內設置有呈平行間隔分布的制動片一、制動片二,處于鉗口的一側的鉗體內固設有呈水平分布的活塞,活塞與制動片一垂直抵靠,當活塞垂直作用在所述的制動片一上時,且該制動片一往制動片二方向位移形成制動剎車,鉗體上設置有當活塞停止作用在制動片一上時,使制動片一相對于制動片二平行間隔復位的復位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能使制動片一及時復位,能有效防止制動片一與剎車盤磨損,結構穩定,使用壽命長。
Rear brake caliper assembly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后制動鉗總成
本技術屬于汽車制動系統
,涉及一種后制動鉗總成。
技術介紹
駐車機構也就是駐車制動系統,其是指將行車過程中的臨時性制動和停車后的長時性制動功能結合在一起并且由杠桿控制方式實現停車制動的作用。其工作原理均是通過剎車盤與剎車片產生的摩擦力,將車輛的動能轉化為熱能。剎車時,剎車總泵中的剎車油施加壓力,液壓將壓力通過管路傳送到每個車輪剎車卡鉗的活塞上,從而來達到控制停車制動。根據以上分析,制動器的能量觀點來講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種能量轉換裝置。在規定時間內將運動物體的功能轉化成熱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以實現減速停車駐車的目地。如中國專利專利號為:“201320658922.2”所述的一種后駐車機構制動器,器具體結構包括具有活塞腔的鉗體、活塞,活塞設置于活塞腔內,一根螺桿位于活塞腔內且此螺桿穿設于活塞中,螺桿的內端螺紋連接有位于活塞中的螺套,螺套始終抵觸于活塞內端部,一根頂銷穿過鉗體且此頂銷的內端軸向作用于螺桿的外端,活塞腔內還設有使螺桿復位的復位結構。該后駐車機構制動器使用原理如下為:駐車時駕駛員經過剎車踏板的操作,把力傳動到頂銷,頂銷向鉗體內軸向移動,因頂銷的內端軸向作用于螺桿的外端,頂銷帶動螺桿軸向下壓移動,螺桿螺紋連接有的螺套作用于活塞內端部,從而使得活塞向鉗體外軸向移動,實現駐車制動,這里頂銷的軸向下壓即能實現活塞軸向移動以完成制動,制動過程平穩迅速,制動效率高,提高了制動安全性和可靠性;當完成制動后,駕駛員松開剎車踏板,復位結構使得螺桿復位,螺桿帶動頂銷、螺套和活塞復位,螺桿還帶動螺套及活塞復位。在上述的結構中,該活塞通過復位結構能快速的復位,但與活塞頂觸配合的制動片還未及時復位,此時剎車盤高速旋轉,導致與剎車盤摩擦接觸的制動片磨損嚴重,使用壽命短。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能使制動片一及時復位,能有效防止制動片一與剎車盤磨損的后制動鉗總成。本技術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后制動鉗總成,包括鉗體,所述的鉗體上設置有鉗口且該鉗口向上分布,所述的鉗口內設置有呈平行間隔分布的制動片一、制動片二,處于鉗口的一側的鉗體內固設有呈水平分布的活塞,所述的活塞與制動片一垂直抵靠,當活塞垂直作用在所述的制動片一上時,且該制動片一往制動片二方向位移形成制動剎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鉗體上設置有當活塞停止作用在制動片一上時,使制動片一相對于制動片二平行間隔復位的復位結構。本后制動鉗總成主要在鉗體上設置有針對制動片一及時復位的復位結構,通過該復位結構的作用,當活塞復位停止作用在制動片一上時,制動片一在鉗口內相對于制動片二平行間隔復位,制動片一復位后與制動片二平行間隔分布,該剎車盤處于制動片一、制動片二兩者的間隔處,且該剎車盤與制動片一沒有接觸摩擦,使用壽命長。在上述的一種后制動鉗總成中,所述的復位結構包括處于鉗口的底部位置的鉗體上設置有條形滑動槽,所述的條形滑動槽平行于活塞的軸向方向分布,所述的制動片一的下端的中部位置向下延伸有滑動連接部,所述的滑動連接部處于條形滑動槽內并與條形滑動槽滑動配合,所述的條形滑動槽內設置有彈性作用于滑動連接部上并使滑動連接部在條形滑動槽內向活塞方向移動的驅動結構。制動片一的下端的中部位置向下延伸有滑動連接部,該滑動連接部和條形滑動槽導向滑動配合,結構穩定。在上述的一種后制動鉗總成中,所述的驅動結構包括處于條形滑動槽內的推動塊,所述的推動塊的大小、形狀與條形滑動槽適配,所述的推動塊的一端水平開設有彈簧槽且該彈簧槽內設置有壓縮彈簧,所述的壓縮彈簧的一端彈性抵靠于條形滑動槽的槽壁上,所述的壓縮彈簧的另一端彈性抵靠于推動塊上,所述的推動塊的另一端與所述的滑動連接部抵靠配合。當活塞復位停止作用在制動片一上時,通過壓縮彈簧的彈性作用使推動塊在條形滑動槽內滑動,并推動滑動連接部在條形滑動槽內向活塞復位方向滑動,使制動片一在鉗口內相對于制動片二平行間隔復位,復位及時,減少制動片一的磨損,使用壽命長。在上述的一種后制動鉗總成中,本后制動鉗總成還包括處于鉗體兩側的保持架一、保持架二,所述的保持架一和鉗體之間以及保持架二和鉗體之間分別設置有導柱,所述的保持架一、保持架二均通過導柱與鉗體連接,所述的保持架一和保持架二之間設置使制動片一、制動片二平行間隔連接于鉗口中的卡位結構。這樣設置的目的是使制動片一、制動片二呈平行間隔分布在鉗口內,防止制動片一復位偏移,結構穩定。在上述的一種后制動鉗總成中,所述的卡位結構包括保持架一的內壁上凸起形成卡位一和與卡位一間隔分布的卡位二,所述的保持架二的內壁上凸起形成卡位三和與卡位三間隔分布的卡位四,所述的卡位一與卡位三相對分布,所述的卡位二與卡位四相對分布,所述的制動片一的邊緣卡接于卡位一、卡位三之間,所述的制動片二的邊緣卡接于卡位二、卡位四之間。這樣設置的目的是使制動片一、制動片二裝配方便。在上述的一種后制動鉗總成中,所述的卡位一、卡位二以及卡位一和卡位二兩者的間隔處分別設置有彈性片一,所述的卡位三、卡位四以及卡位三和卡位四兩者的間隔處分別設置有彈性片二,所述的制動片一的一端的邊緣彈性卡接于卡位一的彈性片一上,所述的制動片一的另一端的邊緣彈性卡接于卡位三的彈性片二上,所述的制動片二的一端的邊緣彈性卡接于卡位二的彈性片一上,所述的制動片二的另一端的邊緣彈性卡接于卡位四的彈性片二上。這樣設置的目的是使制動片一、制動片二間隔平移時制動片一、制動片二摩擦力較少,結構穩定。在上述的一種后制動鉗總成中,處于卡位一、卡位二上的彈性片一的上邊棱部以及處于卡位三、卡位四的彈性片二的上邊棱部均具有弧形卡接部。這樣設置的目的是使制動片一、制動片二彈性卡接更加穩定。在上述的一種后制動鉗總成中,所述的保持架一、保持架二之間設置有連接梁,所述的保持架一、保持架二和連接梁相連形成一體式結構。這樣設置的目的是使保持架一、保持架二機械強度高,使用壽命長。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后制動鉗總成的優點為:結構簡單、能使制動片一及時復位,能有效防止制動片一與剎車盤磨損,結構穩定,使用壽命長。附圖說明圖1是本后制動鉗總成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后制動鉗總成部分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A部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中,1、鉗體;2、制動片一;3、制動片二;4、活塞;5、條形滑動槽;6、滑動連接部;7、推動塊;8、彈簧槽;9、壓縮彈簧;10、保持架一;11、保持架二;12、導柱;13、卡位一;14、卡位二;15、卡位三;16、卡位四;17、彈性片一;18、彈性片二;19、弧形卡接部;20、連接梁。具體實施方式以下是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技術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后制動鉗總成主要由鉗體1組成,鉗體1上設置有鉗口且該鉗口向上分布,鉗口內設置有呈平行間隔分布的制動片一2、制動片二3,處于鉗口的一側的鉗體1內固設有呈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后制動鉗總成,包括鉗體(1),所述的鉗體(1)上設置有鉗口且該鉗口向上分布,所述的鉗口內設置有呈平行間隔分布的制動片一(2)、制動片二(3),處于鉗口的一側的鉗體(1)內固設有呈水平分布的活塞(4),所述的活塞(4)與制動片一(2)垂直抵靠,當活塞(4)垂直作用在所述的制動片一(2)上時,且該制動片一(2)往制動片二(3)方向位移形成制動剎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鉗體(1)上設置有當活塞(4)停止作用在制動片一(2)上時,使制動片一(2)相對于制動片二(3)平行間隔復位的復位結構。/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后制動鉗總成,包括鉗體(1),所述的鉗體(1)上設置有鉗口且該鉗口向上分布,所述的鉗口內設置有呈平行間隔分布的制動片一(2)、制動片二(3),處于鉗口的一側的鉗體(1)內固設有呈水平分布的活塞(4),所述的活塞(4)與制動片一(2)垂直抵靠,當活塞(4)垂直作用在所述的制動片一(2)上時,且該制動片一(2)往制動片二(3)方向位移形成制動剎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鉗體(1)上設置有當活塞(4)停止作用在制動片一(2)上時,使制動片一(2)相對于制動片二(3)平行間隔復位的復位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后制動鉗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復位結構包括處于鉗口的底部位置的鉗體(1)上設置有條形滑動槽(5),所述的條形滑動槽(5)平行于活塞(4)的軸向方向分布,所述的制動片一(2)的下端的中部位置向下延伸有滑動連接部(6),所述的滑動連接部(6)處于條形滑動槽(5)內并與條形滑動槽(5)滑動配合,所述的條形滑動槽(5)內設置有彈性作用于滑動連接部(6)上并使滑動連接部(6)在條形滑動槽(5)內向活塞(4)方向移動的驅動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后制動鉗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結構包括處于條形滑動槽(5)內的推動塊(7),所述的推動塊(7)的大小、形狀與條形滑動槽(5)適配,所述的推動塊(7)的一端水平開設有彈簧槽(8)且該彈簧槽(8)內設置有壓縮彈簧(9),所述的壓縮彈簧(9)的一端彈性抵靠于條形滑動槽(5)的槽壁上,所述的壓縮彈簧(9)的另一端彈性抵靠于推動塊(7)上,所述的推動塊(7)的另一端與所述的滑動連接部(6)抵靠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后制動鉗總成,其特征在于,本后制動鉗總成還包括處于鉗體(1)兩側的保持架一(10)、保持架二(11),所述的保持架一(10)和鉗體(1)之間以及保持架二(11)和鉗體(1)之間分別設置有導柱(12),所述的保持架一(10)、保持架二(11)均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俊斌,李中平,
申請(專利權)人:玉環江宏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