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堵漏裝置,涉及巖土工程技術領域。堵漏裝置包括支撐組件和封堵組件;封堵組件用于封堵滲漏口,支撐組件與封堵組件連接,并支撐固定封堵組件。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采用傳統(tǒng)的方法進行封堵無法達到封堵效果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堵漏裝置,通過支撐組件的支撐實現(xiàn)封堵組件對滲漏口的封堵,操作簡單,封堵方便,且可針對滲漏口進行封堵,不會存在因水壓過大沖擊力大而出現(xiàn)堵漏裝置破壞的狀況。
Plugging device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堵漏裝置
本技術涉及巖土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種堵漏裝置。
技術介紹
對于大型水利工程來說,由于蓄水深度深,產(chǎn)生的庫水壓力極大,庫水會沿著地下巖溶通道、裂隙發(fā)生滲漏,為保證干燥環(huán)境下進行施工作業(yè),通常沿所建基坑的周邊施工止水設施,如灌漿帷幕、防滲墻等,以防止地下水向基坑內滲透。但由于灌漿平硐壁施工質量差或者巖溶空腔或裂縫,高壓地下水會擊穿硐壁薄弱巖體或填充物形成滲漏點,導致庫水的滲漏。現(xiàn)有的防止庫水滲漏的處理方法包括注漿法、膜袋封堵法和引流法。其中,注漿法是通過在上層灌漿平硐或地表打鉆孔至滲漏點附近溶腔進行注漿封堵;膜袋封堵法是通過在上層灌漿平硐或地表打投料鉆孔至滲漏點附近溶腔,通過投料孔利用膜袋封堵滲漏出口,再結合注漿進行封堵;引流法是利用管道引排滲漏地下水,三種方法都能實現(xiàn)防止庫水的滲漏。但是滲漏點的尺寸大、形狀不規(guī)則且水壓較大,漿液將由滲漏點滲出,注漿法及膜袋封堵法無法實現(xiàn)對滲漏口的準確封堵,無法達到封堵效果;引流法的操作難度大、成本高、庫水損失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堵漏裝置,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注漿法、膜袋封堵法及引流法無法達到很好的封堵效果的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堵漏裝置,包括支撐組件和封堵組件;所述封堵組件用于封堵滲漏口,所述支撐組件與所述封堵組件連接,并支撐固定所述封堵組件。進一步的,所述封堵組件包括緩沖墊和連接件;所述緩沖墊用于封堵滲漏口,所述緩沖墊通過所述連接件與所述支撐組件連接。<br>進一步的,所述連接件及緩沖墊上設有與滲漏口對應設置的連通孔,通過控制調節(jié)開關,以控制連通孔的開閉。進一步的,所述支撐組件為可伸縮管件。進一步的,所述支撐組件包括第一支撐件、第二支撐件和止擋部;所述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滑動連接,所述第二支撐件能夠沿第一支撐件的延伸方向移動;所述止擋部用于阻止第二支撐件相對于第一支撐件的移動。進一步的,所述支撐組件還包括移動調節(jié)組件;所述移動調節(jié)組件包括調節(jié)輪和支撐柱,所述支撐柱與調節(jié)輪連接,所述支撐柱穿過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連接,所述支撐柱的周向上設有第一齒部,所述第二支撐件的延伸方向上設有依次排布的與第一齒部嚙合設置的第二齒部,轉動調節(jié)輪,所述第一齒部與第二支撐件的第二齒部依次嚙合連接,以使第二支撐件沿靠近或遠離第一支撐件的方向移動。進一步的,所述止擋部的一端與第一支撐件鉸接,所述止擋部的另一端與調節(jié)輪連接,在止擋部的作用下阻止調節(jié)輪的轉動,以固定第二支撐件在第一支撐件內的位置。進一步的,所述止擋部的另一端上設有凸起塊,所述調節(jié)輪的內壁上設有掛接槽,所述凸起塊與掛接槽適配,并能夠與掛接槽掛接,以使止擋部與調節(jié)輪連接;所述掛接槽的數(shù)量為多個,多個掛接槽設置在調節(jié)輪的周向上。進一步的,所述堵漏裝置還包括導向部;所述導向部的兩端連通設置,且導向部與連通孔連通;所述導向部的一端與緩沖墊連接,所述導向部的另一端伸入至滲漏口內,以使緩沖墊封堵滲漏口。進一步的,所述調節(jié)開關為閘閥。本技術提供的堵漏裝置,所述支撐組件的一端用于將堵漏裝置整體固定,所述封堵組件的一端與支撐組件的另一端連接,所述封堵組件的另一端與滲漏口對接,通過支撐組件的支撐實現(xiàn)封堵組件對滲漏口的封堵,操作簡單,封堵方便,且可針對滲漏口進行封堵,不會存在水壓過大沖擊大而出現(xiàn)破壞的狀況。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堵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堵漏裝置的除去導向部的第一方向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堵漏裝置的除去導向部的第二方向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堵漏裝置的止擋部及調節(jié)輪連接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堵漏裝置的調節(jié)輪與第二支撐件連接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堵漏裝置的側視圖。圖標:11-支撐組件;12-封堵組件;13-導向部;111-第一支撐件;112-第二支撐件;113-止擋部;114-調節(jié)輪;115-支撐柱;121-緩沖墊;122-連接件;123-調節(jié)開關;124-連通孔;1121-第二齒部;1131-凸起塊;1141-掛接槽;1151-第一齒部。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堵漏裝置,如圖1所示,所述堵漏裝置的支撐組件11的后端用于固定堵漏裝置,所述堵漏裝置的支撐組件11的前端連接有封堵組件12,封堵組件12的前端用于與滲漏口對接,通過支撐組件11對封堵組件12的支撐提供封堵的力,實現(xiàn)對滲漏口的封堵,采用本實施例提供的堵漏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避免了使用傳統(tǒng)熔漿法不能達到很好封堵效果的問題。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緩沖墊121為橡膠墊,所述連接件122為鋼板,所述緩沖墊121用于與滲漏口封堵,支撐組件11的前端連接有鋼墊,所述鋼板通過鋼墊與支撐組件11的前端連接,橡膠墊固定在鋼板上;橡膠墊具有一定的緩沖作用,通過橡膠墊的變形使得堵漏裝置能夠較好的貼緊于不規(guī)則滲漏口的巖壁,實現(xiàn)良好的封堵效果。需要說明的是,所述橡膠墊為厚層橡膠墊,保證對滲漏口的水壓的足夠的緩沖;所述鋼板與橡膠墊的結構相同,保證連接結構的穩(wěn)定性。如圖1、圖3和圖6所示,所述調節(jié)開關123設在前端的支撐組件11的上方,所述連接件122及緩沖墊121上設有貫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堵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組件和封堵組件;/n所述封堵組件用于封堵滲漏口,所述支撐組件與所述封堵組件連接,并支撐固定所述封堵組件。/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堵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組件和封堵組件;
所述封堵組件用于封堵滲漏口,所述支撐組件與所述封堵組件連接,并支撐固定所述封堵組件。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堵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組件包括緩沖墊和連接件;
所述緩沖墊用于封堵滲漏口,所述緩沖墊通過所述連接件與所述支撐組件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堵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組件還包括調節(jié)開關;
所述連接件及緩沖墊上設有與滲漏口對應設置的連通孔,通過控制調節(jié)開關,以控制連通孔的開閉。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堵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組件為可伸縮管件。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堵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組件包括第一支撐件、第二支撐件和止擋部;
所述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滑動連接,所述第二支撐件能夠沿第一支撐件的延伸方向移動;
所述止擋部用于阻止第二支撐件相對于第一支撐件的移動。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堵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組件還包括移動調節(jié)組件;
所述移動調節(jié)組件包括調節(jié)輪和支撐柱,所述支撐柱與調節(jié)輪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劉駿,劉子金,張平俊,楊文,武興亮,楊文峰,任興隆,張斌,
申請(專利權)人:貴州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貴州省水利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貴州;5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