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專利屬于蒸汽設備的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新型蝸殼式過熱蒸汽鍋爐,包括普通臥式蒸汽鍋爐,與所述普通臥式蒸汽鍋爐的爐膛內的煙氣管道相連的前煙箱內設置有過熱器,所述普通臥式蒸汽鍋爐的飽和蒸汽出口與所述過熱器的進口連接,且所述煙氣管道分為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連通所述前煙箱和普通臥式蒸汽鍋爐的爐膛使所述高溫煙氣進入前煙箱,所述第二管道連通所述前煙箱和煙囪,且所述前煙箱內設置有與第二管道連通的出氣通道,所述出氣通道的管壁上設置有連通前煙箱的進氣孔,所述進氣孔的開口尺寸小于第二管道的管口尺寸。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確保高溫煙氣在前煙箱內充分流動,延長高溫煙氣在前煙箱內的停留時間,增加交換效率。
A new type of spiral case superheated steam boiler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蝸殼式過熱蒸汽鍋爐
本技術專利涉及蒸汽設備的
,尤其是一種新型蝸殼式過熱蒸汽鍋爐。
技術介紹
目前,大部分普通鍋爐采用用燃燒機直接加熱液體的方式,燃燒產物的燃燒熱在熱交換器中直接傳遞至管道中流動的水,具有能夠將輸出的熱水溫度提高至高溫的優點,從而獲得飽和水蒸氣進行工業使用。但是,市面上的普通臥式蒸汽鍋爐大多是利用燃燒機產生的燃燒熱對爐體內的液體進行加熱的,為避免燃燒機產生的帶有余熱的爐煙被通過煙囪直接排出,爐煙的余熱造被白白浪費,為了利用爐煙的余熱,鍋爐內設置了煙氣管道,煙氣管道依次連接爐膛、前煙箱和煙囪,利用爐煙的余熱對爐體內的液體進行加熱,但是,這些鍋爐由于智能生產出飽和的水蒸氣,為了獲得過熱水蒸氣能夠在工業生產中運用和提高整個蒸汽動力裝置的循環熱效率,從而在前煙箱內安裝過熱器,通過煙氣管道內的高溫煙氣對過熱器內的飽和水蒸氣加熱而獲得過熱蒸汽,但是,此類鍋爐由于是老款,前煙箱的空間非常大,由于前煙箱的空間非常大和煙氣管道位于前煙箱的同一側,高溫煙氣從一個煙氣管道進入另一個煙氣管道導致所述煙氣流速快,且由于過熱器的阻擋,前煙箱內部角落煙氣不流動,各處的溫度不一致,從而導致所述煙氣與過熱器沒有足夠的時間以至于熱交換效率低,導致從過熱器中出來的過熱水蒸氣達不到行業標準的溫度,導致工作效率低,滿足不了工業生產的工作要求。基于此,如何提高前煙箱內過熱器的熱交換效率以滿足工業化生產的要求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新型蝸殼式過熱蒸汽鍋爐。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蝸殼式過熱蒸汽鍋爐,包括普通臥式蒸汽鍋爐,與所述普通臥式蒸汽鍋爐的爐膛內的煙氣管道相連的前煙箱內設置有過熱器,所述普通臥式蒸汽鍋爐的飽和蒸汽出口與所述過熱器的進口連接,且所述煙氣管道分為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連通所述前煙箱和普通臥式蒸汽鍋爐的爐膛使所述高溫煙氣進入前煙箱,所述第二管道連通所述前煙箱和煙囪,且所述前煙箱內設置有與第二管道連通的出氣通道,所述出氣通道的管壁上設置有連通前煙箱的進氣孔,所述進氣孔的開口尺寸小于第二管道的管口尺寸。進一步,所述出氣管道為環形結構且將所述過熱器包圍。進一步,所述前煙箱為夾層結構,所述夾層與所述第一管道連接且夾層的內壁上設置出氣孔。進一步,所述出氣孔的開口尺寸小于第一管道的管口尺寸。進一步,所述出氣孔處設置有扇葉,所述扇葉的轉軸通過支架與前煙箱連接,所述出氣孔流出的高溫氣體驅動所述扇葉轉動。進一步,所述前煙箱上還設置有輔助給過熱器加熱的加熱裝置。進一步,所述加熱裝置包括電熱絲,所述電熱絲與外部電源電連接。進一步,所述電熱絲纏繞在所述過熱器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新型蝸殼式過熱蒸汽鍋爐結構與眾不同,操作方便,通過在所述前煙箱內設置所述出氣通道,從而使所述前煙箱內的高溫煙氣分散著從所述出氣通道上的多個進氣孔進入出氣通道,然后從所述第二通道進入所述煙囪,使前煙箱內的煙氣充分流動,增加高溫煙氣與過熱器的接觸時間和使前煙箱內各處的煙氣溫度一直處于最高溫以增加熱交換效率,從而避免所述高溫煙氣從第一通道內進入前煙箱后直接進入第二通道導致前煙箱內的煙氣部分流動和造成流速過快導致熱交換效率低;另外,通過設置所述進氣孔的開口尺寸小于第二管道的管口尺寸,使單個進氣孔的進氣量小于第一管道的出氣量,為使內部流量平衡,從而保證所述前煙箱內的煙氣分散從各個進氣孔進入,確保高溫煙氣在前煙箱內充分流動,延長高溫煙氣在前煙箱內的停留時間,增加交換效率。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附圖1為一種新型蝸殼式過熱蒸汽鍋爐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一種新型蝸殼式過熱蒸汽鍋爐中前煙箱的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一種新型蝸殼式過熱蒸汽鍋爐中前煙箱的安裝示意圖。附圖4為另一種實施例一種新型蝸殼式過熱蒸汽鍋爐中前煙箱的結構示意圖。附圖5為附圖4一種新型蝸殼式過熱蒸汽鍋爐中前煙箱的安裝示意圖。圖中:1.普通臥式蒸汽鍋爐,2.爐膛,3.前煙箱,4.過熱器,5.出口,6.進口,7.蒸汽出口,8.第一管道,9.出氣通道,10.第二管道,11.進氣孔,12.夾層,13.出氣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2和3所示,作為本技術一優選實施例的一種新型蝸殼式過熱蒸汽鍋爐,包括普通臥式蒸汽鍋爐1,與所述普通臥式蒸汽鍋爐1的爐膛2內的煙氣管道相連的前煙箱3內設置有過熱器4,所述普通臥式蒸汽鍋爐1的飽和水蒸汽出口7與所述過熱器4的進口6連接,即通過所述爐膛2流入前煙箱3內的高溫煙氣對過熱器4內的飽和水蒸氣進行二次加熱,使所述飽和水蒸氣加熱成為過熱水蒸氣,通過將所述過熱器4的出口5與工業設備連接以供工業生產使用,且所述煙氣管道分為第一管道8和第二管道10,所述第一管道8連通所述前煙箱3和普通臥式蒸汽鍋爐1的爐膛2使所述高溫煙氣進入前煙箱3,即所述第一管道8用于將爐膛2內產生的高溫煙氣輸送到所述前煙箱3內,所述第二管道10連通所述前煙箱3和煙囪,即通過第二管道10將前煙箱3內的煙氣從煙囪排出,且所述前煙箱3內設置有與第二管道10連通的出氣通道9,所述出氣通道9的管壁上設置有連通前煙箱3的進氣孔11,使所述前煙箱3內的煙氣分散從所述進氣孔11進入第二管道10,然后從第二管道10排出,使前煙箱3內的煙氣充分流動,增加高溫煙氣與過熱器4的接觸時間和使前煙箱3內各處的煙氣溫度一直處于最高溫以增加熱交換效率,從而避免所述高溫煙氣從第一通道內進入前煙箱3后直接進入第二通道導致前煙箱3內的煙氣部分流動和造成流速過快導致熱交換效率低,且所述進氣孔11的開口尺寸小于第二管道10的管口尺寸,使單個進氣孔11的進氣量小于第一管道8的出氣量,為使內部流量平衡,從而保證所述前煙箱3內的煙氣分散從各個進氣孔11進入,確保高溫煙氣在前煙箱3內充分流動,延長高溫煙氣在前煙箱3內的停留時間,增加交換效率,使從過熱器4中出來的過熱水蒸氣達到行業標準的溫度,從而解決所述前煙箱3空間小、煙氣流速過快導致熱交換效率低的問題。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出氣管道為環形結構且將所述過熱器4包圍,即所述出氣管道設置在所述前煙箱3的內壁上,同時環繞在所述過熱器4的四周,所述進氣孔11分散設置在所述出氣管道的側壁上,使通過第一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新型蝸殼式過熱蒸汽鍋爐,包括普通臥式蒸汽鍋爐(1),其特征在于,與所述普通臥式蒸汽鍋爐(1)的爐膛(2)內的煙氣管道相連的前煙箱(3)內設置有過熱器(4),所述普通臥式蒸汽鍋爐(1)的飽和蒸汽出口(7)與所述過熱器(4)的進口(6)連接,且所述煙氣管道分為第一管道(8)和第二管道(10),所述第一管道(8)連通所述前煙箱(3)和普通臥式蒸汽鍋爐(1)的爐膛(2)使高溫煙氣進入前煙箱(3),所述第二管道(10)連通所述前煙箱(3)和煙囪,且所述前煙箱(3)內設置有與第二管道(10)連通的出氣通道(9),所述出氣通道(9)的管壁上設置有連通前煙箱(3)的進氣孔(11),所述進氣孔(11)的開口尺寸小于第二管道(10)的管口尺寸。/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蝸殼式過熱蒸汽鍋爐,包括普通臥式蒸汽鍋爐(1),其特征在于,與所述普通臥式蒸汽鍋爐(1)的爐膛(2)內的煙氣管道相連的前煙箱(3)內設置有過熱器(4),所述普通臥式蒸汽鍋爐(1)的飽和蒸汽出口(7)與所述過熱器(4)的進口(6)連接,且所述煙氣管道分為第一管道(8)和第二管道(10),所述第一管道(8)連通所述前煙箱(3)和普通臥式蒸汽鍋爐(1)的爐膛(2)使高溫煙氣進入前煙箱(3),所述第二管道(10)連通所述前煙箱(3)和煙囪,且所述前煙箱(3)內設置有與第二管道(10)連通的出氣通道(9),所述出氣通道(9)的管壁上設置有連通前煙箱(3)的進氣孔(11),所述進氣孔(11)的開口尺寸小于第二管道(10)的管口尺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蝸殼式過熱蒸汽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通道(9)為環形結構且將所述過熱器(4)包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蝸殼式過熱蒸汽鍋爐,其特征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慶文,劉小玲,喬劍,
申請(專利權)人:安陽市福士德鍋爐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