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門鎖,涉及鎖具技術領域,該種門鎖具體包括面板;把手,把手可轉動式連接于面板上;傳動片,傳動片的一端與把手樞接并可隨把手的轉動而移動;傳動輪,傳動輪樞接于傳動片的另一端并可隨傳動片的移動而轉動;傳動桿,傳動桿一端插接于傳動輪中并隨傳動輪的轉動而轉動;鎖體,傳動桿另一端插接于鎖體中并聯動鎖體的鎖舌伸縮。該種門鎖結構簡單,傳動效率高,可作為一種簡易門鎖進行廣泛應用。
A kind of door lock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門鎖
本技術涉及鎖具
,尤其是指結構簡單較為簡單的一種門鎖。
技術介紹
門鎖,作為一種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產品,其種類繁多,結構特點也多樣化。大體上,門鎖都是由把手、傳動組件和鎖體構成,外力驅動把手活動,然后再通過傳動組件進行力的傳遞,最終通過傳動桿插入鎖體聯動鎖體的鎖舌伸縮,從而實現開鎖。其中,把手和鎖體一般設結構別不大,其多樣性多體現在傳動組件上,有的傳動組件結構簡單,而有的傳動組件結構復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新傳動結構的門鎖。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門鎖,具體包括面板及把手,把手可轉動式連接于面板上;傳動片,傳動片的一端與把手樞接并可隨把手的轉動而移動;傳動輪,傳動輪樞接于傳動片的另一端并可隨傳動片的移動而轉動;傳動桿,傳動桿一端插接于傳動輪中并隨傳動輪的轉動而轉動;鎖體,傳動桿另一端插接于鎖體中并聯動鎖體的鎖舌伸縮。在進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把手的轉動軸垂直于所述面板。在進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把手為一擰動式圓形把手,把手垂直于所述面板設置。在進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傳動片的一端通過一第一樞接軸與所述把手樞接,第一樞接軸的軸線與把手轉動的軸線平行但不共線。在進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傳動片為長條形片狀,傳動片隨所述傳動輪或所述把手的轉動而沿平行于所述面板的平面平移。在進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傳動輪可轉動式連接于所述面板上,傳動輪轉動的軸線與面板垂直。在進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傳動片的另一端通過一第二樞接軸與所述傳動輪樞接,第二樞接軸的軸線與傳動輪轉動的軸線平行但不共線。在進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傳動輪上固定套設一可與其同步轉動的聯動片,所述第二樞接軸垂直穿設于聯動片中。在進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二樞接軸垂直穿設于聯動片的邊緣處。在進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傳動輪外套設一復位紐簧,以于撤去外力時,將轉動后的傳動輪回轉復位至初始位置。本方案中所公開的門鎖,包括把手、各種傳動結構和鎖體,各種傳動結構傳遞來自把手的外力至鎖體并帶動鎖體的鎖舌伸縮而開鎖。而所用到的傳動組件包括傳動片、傳動輪和傳動桿,把手與傳動片間可實現旋轉運動轉換成平移運動;而傳動片與傳動輪間,又可由平移運動轉化為旋轉運動,并進一步帶動傳動桿轉動,傳動桿又與鎖體的鎖舌聯動而開鎖。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詳述本技術的具體結構圖1為本技術一種門鎖常態下的一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一剖視圖;圖3為圖1門鎖一種旋轉方向開鎖示意圖;圖4為圖3的一剖視圖;圖5為圖1門鎖另一種旋轉方向開鎖示意圖;圖6為圖5的一剖視圖;圖7為常態下門鎖鎖體一主視圖;圖8為圖7對應的左視圖;圖9為開鎖時門鎖鎖體一主視圖;圖10為圖9對應的左視圖。圖中,10-面板、20-把手、21-固定片、30-傳動片、31-第一樞接軸、32-第二樞接軸、40-傳動輪、41-聯動片、42-推動凸起、50-傳動桿、60-復位紐簧、61-第一末端、62-第二末端、63-限位凸起、70-鎖體、71-鎖舌。具體實施方式為詳細說明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結合附圖1-10,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公開了一種門鎖,該種門鎖具體包括面板10,及把手20,把手20可轉動式連接于面板10上;傳動片30,傳動片30的一端與把手20樞接并可隨把手20的轉動而移動;傳動輪40,傳動輪40樞接于傳動片30的另一端并可隨傳動片30的移動而轉動;傳動桿50,傳動桿50一端插接于傳動輪40中并隨傳動輪40的轉動而轉動;鎖體70,傳動桿50另一端插接于鎖體70中并聯動鎖體70的鎖舌71伸縮。在該實施例中,各種傳動結構傳遞來自把手20的外力至鎖體70并帶動鎖體70的鎖舌71伸縮而開鎖。而所用到的傳動結構包括傳動片30、傳動輪40和傳動桿50,外力作用于把手20并使得把手20轉動,把手20與傳動片30間可實現旋轉運動轉換成平移運動,即把手20旋轉帶動傳動片30平移;而傳動片30與傳動輪40間,又可由平移運動轉化為旋轉運動,即平移的傳動片30帶動傳動輪40旋轉;旋轉的傳動輪40并進一步帶動與其相連的傳動桿50轉動;傳動桿50又與鎖體70的鎖舌71聯動而使得鎖舌71伸縮并開鎖。關于鎖體70的結構和開鎖,現有技術中大體都為如圖7-10的形式,即鎖體自身結構大體一致,都是通過一傳動桿50插入鎖體70內,傳動桿50可以是方桿,通過傳動桿50的轉動而進一步帶動鎖體70的鎖舌71伸縮,故鎖體部分不再贅述。本技術的關鍵創新點也主要在于從把手20到鎖體70間的這種傳動結構,該中傳動結構也是門鎖行業最具有設計空間、創新空間的部分。該方案中,外力從不同的方向轉動把手20,都可以輕易實現門鎖的打開。此種門鎖,整體結構簡單,傳動效率高,且經久耐用。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把手20的轉動軸垂直于所述面板10。即把手20的具體形狀可以多樣化,如圓形、條形、球形等等,并無限制,僅需滿足把手20旋轉所繞的轉軸垂直于面板10即可。當然,此處的把手20可以優選為一擰動式圓形把手,把手20垂直于所述面板10設置。具體可以是將圓形的把手20插入面板10對應的安裝孔中,然后再結合固定片21,對把手20進行軸向固定,防止把手20脫落或軸向移動,以使得把手20僅僅只可以沿著垂直于面板10的軸線旋轉。也便于在外力驅動下,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把手20而開鎖。再結合附圖,在一具體實施例中,為了使得能夠將把手20的旋轉運動轉化成傳動片30的平移運動,優選的方案可為所述傳動片30的一端通過一第一樞接軸31與所述把手20樞接,第一樞接軸31的軸線與把手20轉動的軸線平行但不共線。樞接結構,使得把手20與傳動片30間可以發生一定的相互轉動,而不至于完全卡死。加之,第一樞接軸31的軸線與把手20轉動的軸線平行但不共線,可使得把手20在旋轉時,第一樞接軸31也可以跟著同步旋轉,且傳動片30在與把手20間發生相對轉動的同時還可以相對平移,具體到附圖中可以是如圖3中的相對向上移動或如圖5中的相對向下移動。同理,在此種結構下,當沒有外力時,也可通過傳動片30的上移或者下移來帶動把手20的旋轉,此結構為一雙向設計,既可以是將把手20的轉動轉變為傳動片30的平移,也可以是傳動片30的平移轉化為把手20的轉動。而若共線,則表示第一樞接軸31設置于把手20的旋轉中心處,如此,無論把手20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也都僅僅只是把手20與傳動片30間的相對轉動,而不會使得傳動片30發生任何的平移。此外,此處的傳動片30可優選為長條形片狀,傳動片30隨所述傳動輪40或所述把手20的轉動而沿平行于所述面板10的平面平移。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傳動輪40可轉動式連接于所述面板10上,傳動輪40轉動的軸線與面板1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門鎖,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及/n把手,把手可轉動式連接于面板上;/n傳動片,傳動片的一端與把手樞接并可隨把手的轉動而移動;/n傳動輪,傳動輪樞接于傳動片的另一端并可隨傳動片的移動而轉動;/n傳動桿,傳動桿一端插接于傳動輪中并隨傳動輪的轉動而轉動;/n鎖體,傳動桿另一端插接于鎖體中并聯動鎖體的鎖舌伸縮。/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門鎖,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及
把手,把手可轉動式連接于面板上;
傳動片,傳動片的一端與把手樞接并可隨把手的轉動而移動;
傳動輪,傳動輪樞接于傳動片的另一端并可隨傳動片的移動而轉動;
傳動桿,傳動桿一端插接于傳動輪中并隨傳動輪的轉動而轉動;
鎖體,傳動桿另一端插接于鎖體中并聯動鎖體的鎖舌伸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門鎖,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的轉動軸垂直于所述面板。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門鎖,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為一擰動式圓形把手,把手垂直于所述面板設置。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門鎖,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片的一端通過一第一樞接軸與所述把手樞接,第一樞接軸的軸線與把手轉動的軸線平行但不共線。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門鎖,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賴哲浩,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長恩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