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耳機,包括:耳掛部,耳掛部具有第一磁吸件;耳機部,耳機部具有第二磁吸件,第二磁吸件和第一磁吸件相吸配合以使耳機部與耳掛部連接;心率檢測模塊,心率檢測模塊設在耳掛部和/或耳機部上。根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耳機,磁吸式的配合方式相對于卡扣式的連接方式,拆裝更加方便,拆裝過程中的磨損也相對較少,使用壽命更長,同時磁吸式的配合方式,還可以降低佩戴的難度,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還有耳掛部和耳機部拆卸后可以單獨放置在充電盒中進行充電,大大減小了充電盒的體積。再者,耳機上還設有心率檢測模塊,利用心率檢測模塊可以實時檢測用戶的心率,由此用戶可以更為準確、及時的獲取自身的健康狀況。
Headset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耳機
本技術涉及耳機
,尤其是涉及一種耳機。
技術介紹
相關技術中,耳機與耳掛為一體件,用戶在佩戴時,佩戴難度較大,而且長時間的佩戴耳掛會出現耳痛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耳機,所述耳機具有佩戴難度低、舒適性強、使用壽命長和充電盒體積小的優點。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耳機,包括:耳掛部,所述耳掛部具有第一磁吸件;耳機部,所述耳機部具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和所述第一磁吸件相吸配合以使所述耳機部與所述耳掛部連接;心率檢測模塊,所述心率檢測模塊設在所述耳掛部和/或所述耳機部上。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耳機,通過設置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耳掛部與耳機部可以通過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實現可拆卸地連接,磁吸式的配合方式相對于卡扣式的連接方式,拆裝更加方便,拆裝過程中的磨損也相對較少,使用壽命更長,同時磁吸式的配合方式,還可以降低佩戴的難度,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其次,當用戶在進行運動時,可以將耳掛部與耳機部連接在一起,佩戴會更加牢靠,可以支持用戶進行劇烈運動,當用戶不運動時,可以僅佩戴耳機部,從而減少耳機施加在耳朵上的作用力,進而提升用戶使用的舒適性,同時使用也更加方便。還有,用戶在對耳機進行充電時,經拆卸后,耳掛部和耳機部可以單獨放置在充電盒中,大大減小了充電盒的體積。再者,耳機上還設有心率檢測模塊,利用心率檢測模塊可以實時檢測用戶的心率,由此用戶可以更為準確、及時的獲取自身的健康狀況。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耳掛部的一端具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磁吸件設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內,所述耳機部的一端具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磁吸件設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內。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中的至少一個為磁鐵。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耳機部上設有耳機芯片,所述心率檢測模塊與所述耳機芯片電連接,所述耳機還包括用于檢測所述耳掛部和所述耳機部連接狀態的連接傳感器,所述連接傳感器與所述耳機芯片電連接。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吸件為磁鐵,所述連接傳感器為霍爾傳感器,所述霍爾傳感器設在所述耳機部上,當所述第二磁吸件為磁鐵時,所述霍爾傳感器與所述第二磁吸件間隔開。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耳機部上還設有藍牙模塊,所述藍牙模塊與所述耳機芯片電連接。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心率檢測模塊設在所述耳機部上,所述耳機部上設有第一電池,所述第一電池與所述心率檢測模塊電連接。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心率檢測模塊設在所述耳掛部上,所述耳掛部上設有第二電池,所述第二電池與所述心率檢測模塊電連接。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耳掛部和所述耳機部的一個上設有彈片,所述耳掛部和所述耳機部的另一個上設有觸點,通過所述彈片與所述觸點的配合實現所述心率檢測模塊與所述耳機芯片電連接。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耳掛部和所述耳機部的一個上設有插腳,所述耳掛部和所述耳機部的另一個上設有插孔,通過所述插腳與所述插孔的配合實現所述心率檢測模塊與所述耳機芯片電連接。本技術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技術的實踐了解到。附圖說明本技術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圖1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耳機的爆炸圖;圖2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耳機的示意圖;圖3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耳機和充電盒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耳機100,耳掛部1,第一限位槽11,第一磁吸件2,耳機部3,第二限位槽31,第二磁吸件4,心率檢測模塊5,耳機芯片6,連接傳感器7,藍牙模塊8,充電盒200。具體實施方式下面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技術,而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下面參考附圖描述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耳機100。如圖1和圖2所示,本技術實施例的耳機100,包括:耳掛部1、耳機部3和心率檢測模塊5。具體地,如圖1和圖2所示,耳掛部1具有第一磁吸件2,耳機部3具有第二磁吸件4,第二磁吸件4和第一磁吸件2相吸配合以使耳機部3與耳掛部1連接。可以理解的是,耳掛部1與耳機部3可以通過第一磁吸件2和第二磁吸件4實現可拆卸地連接。用戶在佩戴時,可以先佩戴上耳掛部1,再將耳機部3吸附在耳掛部1上,通過耳掛部1和耳機部3的分步佩戴,可以降低耳機100的佩戴難度,提升了用戶的使用體驗。相關技術中,耳機部與耳掛部通過卡扣連接,但是卡扣處容易損壞,使用壽命較短。而在本技術中,耳機部3和耳掛部1可以通過第一磁吸件2和第二磁吸件4連接,使用壽命較長。而且利用第一磁吸件2和第二磁吸件4的磁吸連接相比于卡扣連接的難度更小,拆裝也更為方便。其次,當用戶在進行運動時,可以將耳掛部1與耳機部3連接在一起,佩戴會更加牢靠,可以支持用戶進行劇烈運動,當用戶不運動時,可以僅佩戴耳機部3,從而減少耳機100施加在耳朵上的作用力,進而提升用戶使用的舒適性,同時使用也更加方便。還有用戶在對耳機100進行充電時,經拆卸后,耳掛部1和耳機部3均可以單獨放置在充電盒200中,大大減小了充電盒200的體積。例如,在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耳掛部1和耳機部3可以單獨放置在充電盒200中,相比于相關技術中的一體式的耳機,本申請中的耳機100所占用的充電盒200的體積更小,由此可以減少充電盒200的尺寸,便于用戶攜帶。如圖1和圖2所示,作為一個實施例,心率檢測模塊5設在耳掛部1和/或耳機部3上。優選的,心率檢測模塊5設在耳掛部1上或者設在耳機部3上。利用心率檢測模塊5可以實時檢測用戶的心率,通過在耳機100上設置心率檢測模塊5,用戶可以更為準確、及時的獲取自身的健康狀況。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磁吸件2可以為多個,第二磁吸件4可以為一個或者多個;或者第二磁吸件4為多個,第一磁吸件2為一個或多個。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耳機100,通過設置第一磁吸件2和第二磁吸件4,耳掛部1與耳機部3可以通過第一磁吸件2和第二磁吸件4實現可拆卸地連接,磁吸式的配合方式相對于卡扣式的連接方式,拆裝更加方便,拆裝過程中的磨損也相對較少,使用壽命更長,同時磁吸式的配合方式,還可以降低佩戴的難度,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其次,當用戶在進行運動時,可以將耳掛部1與耳機部3連接在一起,佩戴會更加牢靠,可以支持用戶進行劇烈運動,當用戶不運動時,可以僅佩戴耳機部3,從而減少耳機100施加在耳朵上的作用力,進而提升用戶使用的舒適性,同時使用也更加方便。還有,用戶在對耳機100進行充電時,經拆卸后,耳掛部1和耳機部3可以單獨放置在充電盒200中,大大減小了充電盒2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耳機,其特征在于,包括:/n耳掛部,所述耳掛部具有第一磁吸件;/n耳機部,所述耳機部具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和所述第一磁吸件相吸配合以使所述耳機部與所述耳掛部連接;/n心率檢測模塊,所述心率檢測模塊設在所述耳掛部和/或所述耳機部上。/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耳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耳掛部,所述耳掛部具有第一磁吸件;
耳機部,所述耳機部具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和所述第一磁吸件相吸配合以使所述耳機部與所述耳掛部連接;
心率檢測模塊,所述心率檢測模塊設在所述耳掛部和/或所述耳機部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掛部的一端具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磁吸件設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內,所述耳機部的一端具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磁吸件設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中的至少一個為磁鐵。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機部上設有耳機芯片,所述心率檢測模塊與所述耳機芯片電連接,所述耳機還包括用于檢測所述耳掛部和所述耳機部連接狀態的連接傳感器,所述連接傳感器與所述耳機芯片電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耳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為磁鐵,所述連接傳感器為霍爾傳感器,所述霍爾傳感器設在所述耳機部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翼,敖東,安琪,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華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