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植物栽培系統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自動化種植裝置,其包括多個呈直線排列的植物栽培裝置,多個植物栽培裝置相互連接形成前期區、中期區及成熟區,植物栽培裝置包括一個至少由兩層種植區組成的機架,每一層種植區設有多個間隔設置的栽培工位,每個栽培工位均設有栽培組件及傳動機構,所述中期區同一層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大于前期區同一層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成熟區同一層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大于前期區同一層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空間利用率高,對不同生長期的植物體實現分選,其自動化程度,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
An automatic planting devic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自動化種植裝置
本技術涉及植物栽培系統
,尤其是指一種自動化種植裝置。
技術介紹
植物工廠是通過設施內高精度環境控制實現農作物周年連續生產的高效農業系統,是利用智能計算機和電子傳感系統對植物生長的溫度、濕度、光照、CO2濃度以及營養液等環境條件進行自動控制,使設施內植物的生長發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條件制約的省力型生產方式。現有技術中的植物栽培系統一般采用集裝箱栽培植物體,首先,其占地面積大且空間利用率低,其次,植物體在不同生產階段體型不一,現有技術中都是通過人工調節相鄰兩個集裝箱之間的距離,以避免相鄰的植物體相互影響生長發育,其勞動成本高,生產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化種植裝置,其空間利用率高,對不同生長期的植物體實現分選,其自動化程度,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自動化種植裝置,其包括多個呈直線排列的植物栽培裝置,多個植物栽培裝置相互連接形成前期區、中期區及成熟區;植物栽培裝置包括一個至少由兩層種植區組成的機架,每一層種植區設有多個間隔設置的栽培工位,每個栽培工位均設有栽培組件及傳動機構,所述中期區同一層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大于前期區同一層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成熟區同一層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大于前期區同一層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所述自動化種植系統還包括控制裝置及驅動電機,每個栽培組件均經由傳動機構與驅動電機驅動連接,所述驅動電機還與控制裝置電連接。其中,所述栽培組件包括滑動連接于機架的橫梁、掛設于所述橫梁的掛件及連接于掛件的花盆支架,花盆支架嵌裝有多個呈間隔設置的花盆。其中,所述栽培工位還設有用于提供光照的光照供應機構,所述光照供應機構包括裝設于機架的安裝架、連接于安裝架的燈具吊繩座、及安裝于燈具吊繩座的LED燈條,所述安裝架位于橫梁的上方,所述LED燈條的照射光源照射于花盆內的植物體。其中,所述植物栽培裝置還包括用于提供營養液的養分供應機構,所述養分供應機構包括進液管、第一分液彎頭及連接于橫梁的出液管,所述進液管貫穿于機架,所述進液管開設有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分液彎頭的一端連接于出液管的端部,第一分液彎頭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出液口的下方,以接收注入進液管的營養液,所述出液管開設多個安裝孔,每個安裝孔連接有用于將營養液導入花盆內的導液管,所述第一分液彎頭、出液管的數量均為多個,所述栽培組件、分液彎頭、出液管一一對應。其中,所述導液管為具有腔體的結構,所述導液管的頂部設有與腔體連通的開口,所述導液管的底部開設有多組對孔,所述對孔與腔體連通。其中,所述植物栽培裝置還包括養分循環機構,所述養分循環機構包括儲液箱、氣泵、回流管及多個第二分液彎頭,所述回流管貫穿于機架,所述第二分液彎頭的數量與出液管的數量一一對應,所述進液管開設有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分液彎頭的一端連接于出液管的端部,第一分液彎頭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出液口的下方,儲液箱設置于花盆下方,氣泵用于抽取儲液箱的營養液并送至回流管。其中,所述植物栽培裝置還包括設置于機架周邊的若干透明密封板,若干密封板與所述機架圍成種植腔、所述栽培組件、光照供應機構及養分供應機構均位于種植腔內。其中,自動化種植裝置還包括用于將栽培組件上料至植物栽培裝置的上料裝置和對植物栽培裝置的栽培組件進行下料的下料裝置,所述上料裝置包括連接于機架的升降機架、設置于升降機架的馬達、驅動連接于馬達的滑輪組及繞設于滑輪組的吊繩。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實際應用中,所述傳動機構包括設置于機架的齒輪齒條機構及連接于齒輪齒條機構的移動座,所述栽培組件連接于所述移動座,具體的,通過人工或者機械手將種子播種于前期區的栽培組件,待種子萌發形成胚乳后,驅動電機驅動齒輪齒條機構動作,使得移動座帶動栽培組件移動,進而使得前期區的栽培組移動至中期區的機架內對應的位置,由于中期區同一層中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大于前期區同一層中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以便于胚乳的根莖葉的生長,最后進入成熟區的植物體進行生殖生產,本技術采用一個控制裝置控制多個傳動機構聯動運動,實現處于不同生長期植物體的自動分選,其自動化程度,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植物栽培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一個栽培工位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中A處的結構放大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下面結合實施例與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方式提及的內容并非對本技術的限定。如圖1至圖4所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自動化種植系統,包括多個呈直線排列的植物栽培裝置1,多個植物栽培裝置1相互連接形成前期區、中期區及成熟區,植物栽培裝置1包括一個至少由兩層種植區組成的機架11,每一層種植區設有多個間隔設置的栽培工位,空間利用率高;每個栽培工位均設有栽培組件及傳動機構13,中期區同一層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大于前期區同一層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成熟區同一層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大于前期區同一層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所述自動化種植系統還包括控制裝置2及驅動電機,每個栽培組件均經由傳動機構13與驅動電機驅動連接,所述驅動電機還與控制裝置2電連接。實際應用中,所述傳動機構13包括設置于機架11的齒輪齒條機構及連接于齒輪齒條機構的移動座,所述栽培組件連接于所述移動座,具體的,通過人工或者機械手將種子播種于前期區的栽培組件,待種子萌發形成胚乳后,驅動電機驅動齒輪齒條機構動作,使得移動座帶動栽培組件移動,進而使得前期區的栽培組移動至中期區的機架11內對應的位置,由于中期區同一層中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大于前期區同一層中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以便于胚乳的根莖葉的生長,最后進入成熟區的植物體進行生殖生產,本技術采用一個控制裝置2控制多個傳動機構13聯動運動,實現處于不同生長期植物體的自動分選,其自動化程度,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本實施例中,所述栽培組件包括滑動連接于機架11的橫梁31、掛設于所述橫梁31的掛件32及連接于掛件32的花盆支架33,所述花盆支架33嵌裝有多個呈間隔設置的花盆34。具體的,所述掛件32由鋁合金壓鑄形成的,其機械強度高,承重能力強,優選的,所述機架11的兩側均設有滑軌,所述橫梁31的兩個底端部設有滾輪,所述橫梁31經由滾輪滑動連接于所述機架11,使得橫梁31能夠平穩地在機架11上移動。本實施例中,所述栽培工位還設有用于提供光照的光照供應機構,所述光照供應機構包括裝設于機架11的安裝架35、連接于安裝架35的燈具吊繩座、及安裝于燈具吊繩座的LED燈條36,所述安裝架35位于橫梁31的上方,所述LED燈條36的照射光源照射于花盆34內的植物體。具體的,燈具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自動化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呈直線排列的植物栽培裝置(1),多個植物栽培裝置(1)相互連接形成前期區、中期區及成熟區;/n植物栽培裝置(1)包括一個至少由兩層種植區組成的機架(11),每一層種植區設有多個間隔設置的栽培工位,每個栽培工位均設有栽培組件及傳動機構(13),所述中期區同一層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大于前期區同一層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成熟區同一層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大于前期區同一層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n所述自動化種植系統還包括控制裝置(2)及驅動電機,每個栽培組件均經由傳動機構(13)與驅動電機驅動連接,所述驅動電機還與控制裝置(2)電連接。/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動化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呈直線排列的植物栽培裝置(1),多個植物栽培裝置(1)相互連接形成前期區、中期區及成熟區;
植物栽培裝置(1)包括一個至少由兩層種植區組成的機架(11),每一層種植區設有多個間隔設置的栽培工位,每個栽培工位均設有栽培組件及傳動機構(13),所述中期區同一層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大于前期區同一層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成熟區同一層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大于前期區同一層相鄰兩個栽培組件之間的距離;
所述自動化種植系統還包括控制裝置(2)及驅動電機,每個栽培組件均經由傳動機構(13)與驅動電機驅動連接,所述驅動電機還與控制裝置(2)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化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組件包括滑動連接于機架(11)的橫梁(31)、掛設于所述橫梁(31)的掛件(32)及連接于掛件(32)的花盆支架(33),花盆支架(33)嵌裝有多個呈間隔設置的花盆(34)。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化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工位還設有用于提供光照的光照供應機構,
所述光照供應機構包括裝設于機架(11)的安裝架(35)、連接于安裝架(35)的燈具吊繩座、及安裝于燈具吊繩座的LED燈條(36),所述安裝架(35)位于橫梁(31)的上方,所述LED燈條(36)的照射光源照射于花盆(34)內的植物體。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化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栽培裝置(1)還包括用于提供營養液的養分供應機構,
所述養分供應機構包括進液管(41)、第一分液彎頭(42)及連接于橫梁(31)的出液管(43),所述進液管(41)貫穿于機架(11),所述進液管(41)開設有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分液彎頭(42)的一端連接于出液管(43)的端部,第一分液彎頭(42)的另一端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秦濱,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霏碧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