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包括限位盤和保護套,所述限位盤安裝在保護套的前端外壁上,所述保護套共設置有兩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一種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在現有的聚乙烯管道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創新,現有的聚乙烯管道上新增加了限位盤、固定孔A、固定孔B、固定桿A、固定桿B和保護套等結構,利用新增加的保護套,將聚乙烯管體的兩端部進行套接,防止聚乙烯管體兩端磨損腐蝕,對聚乙烯管體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通過限位盤上的固定孔A、固定孔B、固定桿A和固定桿B的共同作用,可以對堆積在一起的聚乙烯管體進行約束固定,防止在對聚乙烯管體進行拿放時,發生滑落倒塌現象,大大提高安全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
本技術屬于聚乙烯管道相關
,具體涉及一種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
技術介紹
聚乙烯管道應用范圍廣,從用于天然氣小截面黃管到用于工業和城市管道的厚壁黑管,大直徑中空壁管用作混凝土制成的雨水排水管和其它下水道管線的替代物增長迅速,具有優良的耐大多數生活和工業用化學品的特性,某些種類的化學品會產生化學腐蝕,例如腐蝕性氧化劑,芳香烴,具有很好的電性能,特別是絕緣介電強度高,使其很適用于電線電纜。現有的聚乙烯管道技術存在以下問題:現有的聚乙烯管道在實際的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中,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現有的聚乙烯管道在進行堆積存放時,由于管道為圓柱狀,在堆積時管道易滑落,不易拿放,并且,管道的管口處暴露在外界,易磨損腐蝕損壞,不利于管道的保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現有的聚乙烯管道在進行堆積存放時,由于管道為圓柱狀,在堆積時管道易滑落,不易拿放,并且,管道的管口處暴露在外界,易磨損腐蝕損壞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包括限位盤和保護套,所述限位盤安裝在保護套的前端外壁上,所述保護套共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保護套之間通過聚乙烯管體固定連接,所述限位盤靠左側的前端外壁內部設置有固定桿A,所述固定桿A的最后端穿過限位盤的前端外壁并設置在限位盤的后側,所述固定桿A的上側限位盤上設置有固定孔A,所述限位盤靠右側的前端外壁內部設置有固定桿B,所述固定桿B的最后端穿過限位盤的前端外壁并設置在限位盤的后側,所述固定桿B的下側限位盤上設置有固定孔B,所述聚乙烯管體的圓周內部設置有管槽,所述保護套的圓周內部設置有保護槽。優選的,所述固定桿A和固定桿B相互之間保持相對平行狀態。優選的,所述限位盤共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限位盤相互之間保持相對平行狀態。優選的,所述保護套和限位盤之間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固定孔A和固定孔B的形狀大小均相同,所述固定孔A的直徑為八毫米,所述固定孔A的直徑大于固定桿B的直徑。優選的,所述聚乙烯管體的長度為十二米,所述聚乙烯管體和限位盤相互之間保持垂直狀態。與現有聚乙烯管道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具備以下有益效果:本技術一種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在現有的聚乙烯管道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創新,使得聚乙烯管道在堆放收集時,能夠穩定安全,避免了聚乙烯管道在拿放時滑落,增加安全保障,本技術一種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在現有的聚乙烯管道上新增加了限位盤、固定孔A、固定孔B、固定桿A、固定桿B和保護套等結構,利用新增加的保護套,將聚乙烯管體的兩端部進行套接,防止聚乙烯管體兩端磨損腐蝕,對聚乙烯管體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通過限位盤上的固定孔A、固定孔B、固定桿A和固定桿B的共同作用,可以對堆積在一起的聚乙烯管體進行約束固定,防止在對聚乙烯管體進行拿放時,發生滑落倒塌現象,大大提高安全性能;本技術一種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在現有的聚乙烯管道的基礎上新增加了限位盤、固定孔A、固定孔B、固定桿A、固定桿B、保護套和保護槽等結構,其中,限位盤安裝在保護套的前端外壁上,在限位盤靠左側的前端外壁內部設置有固定桿A,固定桿A穿過限位盤內部,在固定桿A的上側限位盤上設置有固定孔A,在限位盤靠右側的前端外壁內部設置有固定桿B,固定桿B穿過限位盤的內部,在固定桿B的下側限位盤上設置有固定孔B,在保護套的圓周內部設置有保護槽,利用新增加的保護套,利用保護套圓周內部設置的保護槽,將聚乙烯管體的兩端部進行套接,防止聚乙烯管體兩端磨損腐蝕,對聚乙烯管體兩端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在對大量的聚乙烯管體進行堆積存放時,利用聚乙烯管體上安裝的限位盤,通過限位盤上的固定孔B和另外一個限位盤上的固定桿A相連接,通過限位盤上的固定桿B和另外一個限位盤上的固定孔A相連接,使得左右相鄰兩個聚乙烯管體通過限位盤、固定孔、固定桿A、固定孔B和固定桿B的共同作用固定連接到一起,使得聚乙烯管體的堆放穩定安全。附圖說明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技術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聚乙烯管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提出的限位盤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堆放結構示意圖;圖中:1、聚乙烯管體;2、限位盤;3、固定孔A;4、固定桿A;5、固定孔B;6、固定桿B;7、保護套;8、管槽;9、保護槽。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4,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包括限位盤2和保護套7,限位盤2安裝在保護套7的前端外壁上,保護套7和限位盤2之間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連接,這樣可以保證保護套7和限位盤2之間的連接關系穩定牢固,通過保護套7對聚乙烯管體1兩端部進行保護,限位盤2共設置有兩個,兩個限位盤2相互之間保持相對平行狀態,兩個相互平行的限位盤2的共同作用,使得兩個相互平行的限位盤2之間的組成結構穩定牢靠,通過兩個限位盤2使得聚乙烯管道在堆放時穩定安全,保護套7共設置有兩個,兩個保護套7之間通過聚乙烯管體1固定連接,聚乙烯管體1的長度為十二米,聚乙烯管體1和限位盤2相互之間保持垂直狀態,聚乙烯管體1的適宜長度方便生產與使用,聚乙烯管體1和限位盤2之間的垂直關系使得聚乙烯管體1和限位盤2之間的組成結構穩定牢靠,限位盤2靠左側的前端外壁內部設置有固定桿A4。一種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固定桿A4和固定桿B6相互之間保持相對平行狀態,固定桿A4和固定桿B6之間的平行關系,使得固定桿A4和固定桿B6之間的工作穩定安全,互不干擾,固定桿A4的最后端穿過限位盤2的前端外壁并設置在限位盤2的后側,固定桿A4的上側限位盤2上設置有固定孔A3,固定孔A3和固定孔B5的形狀大小均相同,固定孔A3的直徑為八毫米,固定孔A3的直徑大于固定桿B6的直徑,這樣可以確保固定桿B6能夠順利的進入到固定孔A3中,利用固定孔A3和固定孔B5的共同作用,使得兩個聚乙烯管體1可以相互約束固定,限位盤2靠右側的前端外壁內部設置有固定桿B6,固定桿B6的最后端穿過限位盤2的前端外壁并設置在限位盤2的后側,固定桿B6的下側限位盤2上設置有固定孔B5,聚乙烯管體1的圓周內部設置有管槽8,保護套7的圓周內部設置有保護槽9。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實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包括限位盤(2)和保護套(7),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盤(2)安裝在保護套(7)的前端外壁上,所述保護套(7)共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保護套(7)之間通過聚乙烯管體(1)固定連接,所述限位盤(2)靠左側的前端外壁內部設置有固定桿A(4),所述固定桿A(4)的最后端穿過限位盤(2)的前端外壁并設置在限位盤(2)的后側,所述固定桿A(4)的上側限位盤(2)上設置有固定孔A(3),所述限位盤(2)靠右側的前端外壁內部設置有固定桿B(6),所述固定桿B(6)的最后端穿過限位盤(2)的前端外壁并設置在限位盤(2)的后側,所述固定桿B(6)的下側限位盤(2)上設置有固定孔B(5),所述聚乙烯管體(1)的圓周內部設置有管槽(8),所述保護套(7)的圓周內部設置有保護槽(9)。/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抗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包括限位盤(2)和保護套(7),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盤(2)安裝在保護套(7)的前端外壁上,所述保護套(7)共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保護套(7)之間通過聚乙烯管體(1)固定連接,所述限位盤(2)靠左側的前端外壁內部設置有固定桿A(4),所述固定桿A(4)的最后端穿過限位盤(2)的前端外壁并設置在限位盤(2)的后側,所述固定桿A(4)的上側限位盤(2)上設置有固定孔A(3),所述限位盤(2)靠右側的前端外壁內部設置有固定桿B(6),所述固定桿B(6)的最后端穿過限位盤(2)的前端外壁并設置在限位盤(2)的后側,所述固定桿B(6)的下側限位盤(2)上設置有固定孔B(5),所述聚乙烯管體(1)的圓周內部設置有管槽(8),...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駿,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潤泰管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