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氣管切開套管
本技術涉及呼吸系統氣管的外科醫療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氣管切開套管。
技術介紹
氣管切開術系切開頸段氣管,放入金屬氣管套管或硅膠套管,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難,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難的常見手術。在氣管切開術的外科領域,常常需要使用氣管切開套管,以解決喉部炎癥、腫瘤、外傷、異物等引起的嚴重喉阻塞,或者由于其他各種原因(如顱腦外傷,胸腹外傷及脊髓灰質炎等)所致的自主性呼吸困難。傳統的氣管切開套管只有口徑粗細的尺寸,長度是統一的12厘米左右,而且傳統氣管切開套管需要長期固定在患者氣管切開的部位,并且無法移動。所以在患者需要長期置管的情況下,氣囊壓迫位置處容易導致氣管壁局部壞死,最終導致氣管壁局部塌陷,通氣量顯著下降,此時再進行更換傳統氣管切開套管已不能解決問題,所以嚴重情況下甚至可能危害患者生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氣管切開套管無法移動而導致氣囊長期壓迫氣管壁使其塌陷的缺陷,提供一種氣管切開套管。本技術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一種氣管切開套管,其特點在于,所述氣管切開套管包括一經口氣管、一活塞裝置和一卡扣裝置,所述活塞裝置套于所述經口氣管的表面,并且可在所述經口氣管的表面上下移動,所述卡扣裝置位于所述活塞裝置的一側,套于所述活塞裝置的表面,所述卡扣裝置用于固定所述活塞裝置在所述經口氣管上。較佳地,所述經口氣管的一端部表面安裝有一氣囊裝置。所述氣囊裝置用于固定所述氣管切開套管在氣管的某一位置處。r>較佳地,所述氣囊裝置包括一氣囊和一充氣管,所述充氣管的一端連接于所述氣囊的邊部,所述充氣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經口氣管的一端,所述充氣管貼于所述經口氣管的表面。所述充氣管用于向所述氣囊內充氣。較佳地,所述活塞裝置包括一調節管、一固定臂和一固定帶,所述調節管位于所述固定臂的中心,所述固定帶位于所述固定臂的兩側,所述固定帶用于固定所述氣管切開套管在患者體表。較佳地,所述調節管為一環形管,所述調節管套于所述經口氣管的表面,并且可在所述經口氣管的表面上下移動。較佳地,所述卡扣裝置包括一“Ω”形環和一螺釘,所述卡扣裝置套在所述調節管的一端,所述“Ω”形環的兩端分別有一螺紋孔,所述螺釘通過所述螺紋孔連接兩個所述“Ω”形環。所述固定環用于將所述調節管固定在所述經口氣管上,在需要改變所述經口氣管的插入深度時可以方便調節。較佳地,所述固定臂的左右兩側分別有一開孔,兩條所述固定帶的一端分別連接于所述開孔處。較佳地,所述經口氣管的管壁表面標有刻度,所述刻度用于觀察調整所述經口氣管進入氣管的深度。較佳地,所述經口氣管為透明管。較佳地,所述經口氣管、所述活塞裝置和所述卡扣裝置的材料均為塑料。本技術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該氣管切開套管將傳統氣管切開套管的經口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套管組合,只保留了插管,并且可以調整插管的插入深度,防止長期將套管固定在患者氣管的某一位置而對氣管壁造成傷害,同時氣囊可隨需要隨時進行充氣和放氣,便于該氣管切開套管的移動。整個裝置操作簡易并且安全方便,更有利于患者的使用。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氣管切開套管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固定臂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經口氣管1活塞裝置2調節管21固定臂22開孔221固定帶23卡扣裝置3氣囊41充氣管42具體實施方式下面舉個較佳實施例,并結合附圖來更清楚完整地說明本技術。如圖1和圖2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氣管切開套管,其包括一經口氣管1,一活塞裝置2和一卡扣裝置3?;钊b置2包括一調節管21和一固定臂22,調節管21套于固定臂22的中心位置。調節管21為一環形管,套于經口氣管1的表面,并且可在經口氣管1的表面進行上下移動??垩b置3包括一“Ω”形環和一螺釘,兩個“Ω”形環分別套在調節管21的兩端,“Ω”形環的兩端各有一個螺紋孔,螺釘通過擰入兩個“Ω”形環對應的螺紋孔連接兩個“Ω”形環。經口氣管1的一端的表面安裝有一氣囊裝置,該氣囊裝置包括一氣囊41和一充氣管42,充氣管42的一端連接于氣囊41的邊部,并且充氣管42的內部與氣囊41的內部相通。充氣管42的另一端位于經口氣管1的一端的表面,充氣管42整體貼于經口氣管1的表面?;钊b置2還包括兩條固定帶23。固定臂22的左右兩側各有一開孔221,兩條固定帶23的一端分別連接于左右的開孔221處,兩條固定帶23的另一端可相互進行捆綁。為了達到更好的固定且不傷害患者表皮的效果,也可以使用松緊帶。在使用該氣管切開套管時,將固定臂22通過兩側的開孔221用固定帶23穿過,捆綁固定于患者的脖子處,然后通過充氣管42向經口氣管1上的氣囊41進行充氣,進而固定該經口氣管1在患者氣管相應的某一位置。當需要進行移動該氣管切開套管時,再將氣囊41中的氣體放出,松開卡扣裝置3的螺釘,然后抽動經口氣管1,繼而移動經口氣管1的位置。本實施例的經口氣管1為透明管,其管壁表面標有刻度,以用于觀察調整所述經口氣管1進入氣管的深度,活塞裝置2和卡扣裝置3也為透明材質。作為一種替代的方案,活塞裝置2和卡扣裝置3也可為非透明的材質。經口氣管1、活塞裝置2和卡扣裝置3的材料均為聚乙烯軟塑料,為了達到更好的貼合患者表皮的效果,也可使用其它的材質。雖然以上描述了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這僅是舉例說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是由所附權利要求書限定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背離本技術的原理和實質的前提下,可以對這些實施方式做出多種變更或修改,但這些變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氣管切開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管切開套管包括一經口氣管、一活塞裝置和一卡扣裝置,所述活塞裝置套于所述經口氣管的表面,并且可在所述經口氣管的表面上下移動,所述卡扣裝置位于所述活塞裝置的一側,套于所述活塞裝置的表面,所述卡扣裝置用于固定所述活塞裝置在所述經口氣管上。/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氣管切開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管切開套管包括一經口氣管、一活塞裝置和一卡扣裝置,所述活塞裝置套于所述經口氣管的表面,并且可在所述經口氣管的表面上下移動,所述卡扣裝置位于所述活塞裝置的一側,套于所述活塞裝置的表面,所述卡扣裝置用于固定所述活塞裝置在所述經口氣管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管切開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經口氣管的一端部表面安裝有一氣囊裝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管切開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裝置包括一氣囊和一充氣管,所述充氣管的一端連接于所述氣囊的邊部,所述充氣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經口氣管的一端,所述充氣管貼于所述經口氣管的表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管切開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裝置包括一調節管、一固定臂和一固定帶,所述調節管位于所述固定臂的中心,所述固定帶位于所述固定臂的兩側,所述固定帶用于固定所述氣管切開套管在患者體表。
5.如權利要求4...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黎,曹燕華,江平,葛君怡,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融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肺科醫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