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蓄電池蓋和蓄電池,屬于蓄電池技術領域,蓄電池蓋包括下蓋、上蓋和濾氣片;下蓋用于安裝在蓄電池本體的上方;上蓋蓋設在下蓋的上方,上蓋和下蓋至少圍設形成冷凝腔和濾氣腔;冷凝腔用于與蓄電池本體連通,冷凝腔的頂端設有第一通氣孔,第一通氣孔用于連通冷凝腔和濾氣腔,濾氣腔的一側設有排氣孔,排氣孔用于連通濾氣腔和蓄電池的外部;濾氣片安裝在濾氣腔內。蓄電池采用了該蓄電池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蓄電池蓋和蓄電池,由于第一通氣孔位于冷凝腔的頂部,實現了電解液與濾氣片的隔離,使濾氣片長期處于干燥狀態,提升了濾氣片的濾氣效果,延長了濾氣片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安全隱患,保證了蓄電池的正常使用。
A battery cover and battery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蓄電池蓋和蓄電池
本技術屬于蓄電池
,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蓄電池蓋及采用該蓄電池蓋的蓄電池。
技術介紹
傳統蓄電池中含有電解液,電池在使用過程中,電解液中會產生少量的混合氣體。混合氣體中含有氫氣、氧氣和微量的硫酸酸霧,由于蓄電池為密封式,氫氣、氧氣和微量的硫酸酸霧只能向蓄電池本體內擴散,當氫氣和氧氣累積到一定濃度時會發生爆炸的危險,造成安全事故,所以要求蓄電池既能順利排氣又保持酸液(電解液)不外溢。所以蓄電池蓋的排氣結構設計非常重要?,F有的蓄電池蓋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濾氣片容易直接接觸到酸液,導致濾氣片長期處于潤濕狀態,濕態的濾氣片的濾氣功能會降低甚至失效,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影響蓄電池的正常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蓄電池蓋,旨在解決現有的一種蓄電池蓋存在的濾氣片長期處于潤濕狀態,造成濾氣片的濾氣功能降低甚至失效,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蓄電池蓋,包括:下蓋,用于安裝在蓄電池本體的上方;上蓋,蓋設在所述下蓋的上方,所述上蓋和所述下蓋至少圍設形成冷凝腔和濾氣腔;所述冷凝腔用于與蓄電池本體連通,所述冷凝腔的頂端設有第一通氣孔,所述第一通氣孔用于連通所述冷凝腔和所述濾氣腔,所述濾氣腔的一側設有排氣孔,所述排氣孔用于連通所述濾氣腔和蓄電池的外部;和濾氣片,安裝在所述濾氣腔內;蓄電池本體內產生的酸霧借助所述冷凝腔對酸霧中的電解液進行冷凝和回流,氣體依次經過所述第一通氣孔、所述濾氣片和所述排氣孔從蓄電池內排出。作為本申請另一實施例,所述冷凝腔的底部設有用于連通蓄電池本體的回流孔。作為本申請另一實施例,所述回流孔的四周設置有導流面,所述導流面沿靠近所述回流孔的方向向下傾斜。作為本申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通氣孔位于所述上蓋側壁的頂端。作為本申請另一實施例,所述濾氣片包括第一濾氣片和第二濾氣片,所述第一濾氣片和所述第二濾氣片沿氣流的方向串聯設置,所述第一濾氣片位于靠近所述第一通氣孔的一側。作為本申請另一實施例,所述濾氣腔包括第一濾氣腔和第二濾氣腔,所述第一濾氣腔和所述第二濾氣腔對應安裝所述第一濾氣片和所述第二濾氣片,所述第一濾氣腔和所述第二濾氣腔之間設有第二通氣孔。作為本申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濾氣片和所述第二濾氣片并排平行設置。作為本申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通氣孔和所述第二通氣孔的出口方向均與所述第一濾氣片和所述第二濾氣片的厚度方向垂直。作為本申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濾氣片和所述第一濾氣片均安裝在所述上蓋的一側。本技術提供的一種蓄電池蓋的有益效果在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一種蓄電池蓋,利用上蓋和下蓋圍設形成冷凝腔和濾氣腔,在冷凝腔的頂部設置用于連通冷凝腔和濾氣腔的第一通氣孔。蓄電池本體內產生的酸霧經過冷凝腔進行冷凝和回流,冷凝得到的電解液一部分會留在冷凝腔內,由于第一通氣孔位于冷凝腔的頂部,只有經過水氣分離后的氣體可以通過,氣體通過第一通氣孔進入濾氣腔后,在濾氣片的過濾作用下,經過排氣孔從蓄電池內排出,實現了電解液與濾氣片的隔離,使濾氣片長期處于干燥狀態,提升了濾氣片的濾氣效果,延長了濾氣片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安全隱患,保證了蓄電池的正常使用。本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蓄電池,包括蓄電池本體,還包括任意一項上述的蓄電池蓋。本技術提供的一種蓄電池的有益效果在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一種蓄電池的蓄電池蓋,利用上蓋和下蓋圍設形成冷凝腔和濾氣腔,在冷凝腔的頂部設置用于連通冷凝腔和濾氣腔的第一通氣孔。蓄電池本體內產生的酸霧經過冷凝腔進行冷凝和回流,冷凝得到的電解液一部分會留在冷凝腔內,由于第一通氣孔位于冷凝腔的頂部,只有經過水氣分離后的氣體可以通過,氣體通過第一通氣孔進入濾氣腔后,在濾氣片的過濾作用下,經過排氣孔從蓄電池內排出,實現了電解液與濾氣片的隔離,使濾氣片長期處于干燥狀態,提升了濾氣片的濾氣效果,延長了濾氣片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安全隱患,保證了蓄電池的正常使用。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蓄電池蓋的上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蓄電池蓋的下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蓄電池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第一濾氣片的局部剖視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第二濾氣片的局部剖視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冷凝腔的剖視圖;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濾氣片的固定結構示意圖。圖中:1、下蓋;101、第一通氣孔;102、第二通氣孔;103、排氣孔;104、回流孔;105、導流面;106、連通孔;2、上蓋;3、蓄電池本體;4、第一濾氣片;5、第二濾氣片;6、冷凝腔;7、第一濾氣腔;8、第二濾氣腔;9、彈性密封件。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請一并參閱圖1至圖3,現對本技術提供的一種蓄電池蓋進行說明。所述一種蓄電池蓋,包括下蓋1、上蓋2和濾氣片;下蓋1用于安裝在蓄電池本體3的上方;上蓋2蓋設在下蓋1的上方,上蓋2和下蓋1至少圍設形成冷凝腔6和濾氣腔;冷凝腔6用于與蓄電池本體3連通,冷凝腔6的頂端設有第一通氣孔101,第一通氣孔101用于連通冷凝腔6和濾氣腔,濾氣腔的一側設有排氣孔103,排氣孔103用于連通濾氣腔和蓄電池的外部;濾氣片安裝在濾氣腔內;蓄電池本體3內產生的酸霧借助冷凝腔6對酸霧中的電解液進行冷凝和回流,氣體依次經過第一通氣孔101、濾氣片和排氣孔103從蓄電池內排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蓄電池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一種蓄電池蓋,利用上蓋2和下蓋1圍設形成冷凝腔6和濾氣腔,在冷凝腔6的頂部設置用于連通冷凝腔6和濾氣腔的第一通氣孔101。蓄電池本體3內產生的酸霧經過冷凝腔6進行冷凝和回流,冷凝得到的電解液一部分會留在冷凝腔6內,由于第一通氣孔101位于冷凝腔6的頂部,只有經過水氣分離后的氣體可以通過,氣體通過第一通氣孔101進入濾氣腔后,在濾氣片的過濾作用下,經過排氣孔103從蓄電池內排出,實現了電解液與濾氣片的隔離,使濾氣片長期處于干燥狀態,提升了濾氣片的濾氣效果,延長了濾氣片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安全隱患,保證了蓄電池的正常使用。本實施例中,濾氣腔對稱設置在蓄電池蓋的兩側,冷凝腔6為迷宮結構,迷宮結構的兩端分別與濾氣腔連通,使從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蓄電池蓋,其特征在于,包括:/n下蓋,用于安裝在蓄電池本體的上方;/n上蓋,蓋設在所述下蓋的上方,所述上蓋和所述下蓋至少圍設形成冷凝腔和濾氣腔;所述冷凝腔用于與蓄電池本體連通,所述冷凝腔的頂端設有第一通氣孔,所述第一通氣孔用于連通所述冷凝腔和所述濾氣腔,所述濾氣腔的一側設有排氣孔,所述排氣孔用于連通所述濾氣腔和蓄電池的外部;和/n濾氣片,安裝在所述濾氣腔內;/n蓄電池本體內產生的酸霧借助所述冷凝腔對酸霧中的電解液進行冷凝和回流,氣體依次經過所述第一通氣孔、所述濾氣片和所述排氣孔從蓄電池內排出。/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蓄電池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蓋,用于安裝在蓄電池本體的上方;
上蓋,蓋設在所述下蓋的上方,所述上蓋和所述下蓋至少圍設形成冷凝腔和濾氣腔;所述冷凝腔用于與蓄電池本體連通,所述冷凝腔的頂端設有第一通氣孔,所述第一通氣孔用于連通所述冷凝腔和所述濾氣腔,所述濾氣腔的一側設有排氣孔,所述排氣孔用于連通所述濾氣腔和蓄電池的外部;和
濾氣片,安裝在所述濾氣腔內;
蓄電池本體內產生的酸霧借助所述冷凝腔對酸霧中的電解液進行冷凝和回流,氣體依次經過所述第一通氣孔、所述濾氣片和所述排氣孔從蓄電池內排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蓄電池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腔的底部設有用于連通蓄電池本體的回流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蓄電池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孔的四周設置有導流面,所述導流面沿靠近所述回流孔的方向向下傾斜。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蓄電池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氣孔位于所述上蓋側壁的頂端。
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志軍,封雷,馮克召,楊紅軍,
申請(專利權)人:風帆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