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包括:一主機座體,內設有容置空間,一端設有一入水口,另一端設有一出水口,并設控制面板,以供控制操作使用;一AC/DC變壓器,設置在主體座機內,一端連接電源,以供將交流電轉換成直流電;一低壓加壓泵,裝設在主機座體內,一端連接AC/DC變壓器,為一低直流電壓可啟動運轉的泵,以供降低能源消耗;一過濾器,裝設在主機座體內,一端連接入水口相通,另一端連接低壓加壓泵;借由上述構件,具有降低能源消耗并且縮小體積,以達到便于攜帶的目的。(*該技術在201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尤其涉及一種便于攜帶的噴霧 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常見的噴霧降溫冷卻方式,為用大量的水與空氣接觸,影響環境中 的濕度、溫度等,借以達到降溫的功效,在室外及室內使用上效果顯著。參見圖10所示,為現有技術的外觀立體圖,現有的如中國臺灣專利公告 第M263160號的一種造霧系統的機構改良技術專利,造霧系統的機構9 包括有 一座體91,內部具有容室,并設有控制單元911; 一驅動裝置92, 設于該座體91內部,用以提供該水源的加壓流動,并可與該控制單元911相 互傳輸訊號; 一過濾裝置93,設于該座體91內, 一端與進水源相接設,用以 提供水質過濾; 一儲水裝置94,位于該座體91上, 一端與過濾裝置93相接 設,另一端與該驅動裝置92相接設; 一噴流裝置95,用以提供霧狀噴水,其 一端與該驅動裝置92相接設,另一端則與管路噴頭951相接設;借由上述裝 置構成,于該驅動裝置92運轉后,使該經由過濾裝置93而儲存于儲水裝置 94中的水源,再借由噴流裝置95將加壓后的水流予以霧化而噴灑釋放,以達 提供水質噴灑造霧或調濕降溫的型態。該現有的一種造霧系統的機構改良,具有造霧基本功能,但體積龐大在 安裝后不便于搬動位置,為固定式造霧結構,使用者無法將造霧結構攜帶, 對于使用者攜行造霧結構的需求,該現有技術對上述問題未能有解決手段。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以供便于 攜帶移動的目的。本技術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降低 能源消耗的目的。本技術的再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可用 外接直流電池組供電。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包括 一主機座體,內設有容置空間, 一端設有一入水口,以供接設入水管,另一 端設有一出水口,以供接設出水管,并設控制面板,以供控制操作使用;一 AC/DC變壓器,設置于該主體座機內, 一端連接電源,以供將交流電轉換成直 流電; 一低壓加壓泵,裝設于該主機座體內, 一端連接AC/DC變壓器,該低 壓加壓泵為一低直流電壓可啟動運轉的泵,以供降低能源消耗; 一過濾器, 裝設于該主機座體內, 一端連接該入水口相通,另一端連接該低壓加壓泵; 借由上述構件,具有降低能源消耗并且縮小體積,以達到便于攜帶的目的。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確實可以達到如下功效1、 技術的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將構件裝設于主機座體內并縮小體 積,攜行至使用地點時將-主機座體可直接平放、直立置放或是利用掛置部以 掛置,并快速接設出水管、入水管即可使用,以達到便于攜帶移動的功效。2、 技術的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裝設低壓加壓泵為隔膜泵,為一48 V直流電壓即可啟動運轉的泵,以供降低能源消耗的功效。3、 技術的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電路上設有一直流電壓電池接端點, 以供外部直流電池組連接供電,使低壓加壓泵運轉的功效。附圖說明5圖1為本技術的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立體分解^L圖; 圖2為本技術的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組合示意圖; 圖3為本技術的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組合后視圖; 圖4為本技術的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掛置實施示意圖; 圖5為本技術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實施噴霧示意圖; 圖6為本技術的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平面配置示意圖; 圖7為本技術的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流程圖; 圖8為本技術的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另一實施示意圖; 圖9為本技術的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再一實施示意圖。 圖IO為現有技術的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的外觀立體圖。符號說明1主機座體11外殼111開口112控制面板113結合孔114握持部12置放座121結合部122掛置部123入水口124出水口125排水口2AC/DC變壓器21直流電壓電^k4妄端點3j氐壓加壓泵浦4過濾器5低壓開關6雙調計時器61泄壓計時器7電》茲閥纟且71第一電》茲閥72第二電;茲閥81入水管82出水管83噴頭84排水管85蓄水筒86水位檢測裝置87電風扇9 造霧系統的機構 91 座體911 控制單元 92 驅動裝置93 過濾裝置 94 儲水裝置95 噴流裝置 951 .管路噴頭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1所示,為本技術的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立體分解視圖,'本 技術是關于一種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包括有 一主機座體l,包括—卜 殼ll、 一置放座12,于外殼ll設有一開口 111以供置放座12相對應結合, 外殼11設有控制面板112,以便于控制操作使用,外殼11左右各設有一結合 孔113,置放座12左右各設有一結合部121,以供與相對應外殼11的結合孔 113固定,在置放座12后方設有數個掛置部122,請一并參見圖3所示,為 本技術的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組合后視圖,以供主機座體l掛置用,且 置放座12—端設有一入水口 123,以供接設一入水管81,另一端設有一出水 口 124、 一排水口 125,以供相對應接設一出水管82、 一排水管84,如圖5 所示,為本技術的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實施噴霧示意圖。一AC/1)C變壓器2,設置在該置放座12上, 一端連接電源,以供將交流 電轉換成直流電,并在AC/DC變壓器2連接的電路上設有一直流電壓電池接 端點21,請一并參見圖6,為本技術的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平面配置示 意圖,以供外部直流電池組連接供電。一低壓加壓泵3,裝設于該置放座12上, 一端連接AC/DC變壓器2,該 低壓加壓泵3為隔膜泵,是一48V直流電壓即可啟動運轉的泵,以供降低能 源消耗; 一過濾器4,裝設于置放座12上, 一端連接入水口 123相通,另一 端連接低壓加壓泵3; —低壓開關5,裝設于置放座12上,該低壓開關5與 AC/DC變壓器2、低壓加壓泵3、過濾器4連接,低壓開關5以供水壓開啟; 一雙調計時器6,設置于外殼ll上,此雙調計時器6與低壓開關5、低壓加壓泵3連接,以供設定多少時間噴灑一次、每次噴灑多少時 間; 一泄壓計時器61,設置于置放座12內,該泄壓計時器61與雙調計時器 6連接,在雙調計時器6關閉后泄壓計時器61始開啟,以供設定泄壓排水時 間; 一電磁閥組7,包括第一電磁閥71、第二電磁閥72,設置于該置放座12 上,其中,第一電磁閥71與雙調計時器6連接,雙調計時器6控制第一電磁 閥71開啟時使水通過,以供出水口 124出水噴霧,第二電^f茲閥72與泄壓計 時器61連接,泄壓計時器61控制第二電磁閥72開啟,以供排水口125泄壓 排水。借由上述構件具有體積小、易組裝,以達到便于攜帶的目的。又請參見圖l和2所示,分別為本技術的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立體 分解視圖,和本技術的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組合示意圖,在組設實施時, 將AC/DC變壓器2、低壓加壓泵3、過濾器4、低壓開關5、泄壓計時器61、 電磁閥組7裝設于置放座12上,將AC/DC變壓器2—端連接電源,另一端連 接雙調計時器6、低壓開關5、低壓加壓泵3,將雙調計時器6與泄壓計時器 61相連接,雙調計時器6 —端連接第一電^茲閥71,泄壓計時器61 —端連接 第二電磁閥72,將低壓加壓泵3、低壓開關5與過濾器4 一端相接,過濾器4 另一端連接入水口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攜帶式噴霧降溫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機座體,內設有容置空間,一端設有一入水口,另一端設有一出水口,并設供控制操作使用的控制面板; 一以供將交流電轉換成直流電的AC/DC變壓器,設置在該主體座機內,一端連接電源; 一低壓加壓泵,裝設在該主機座體內,一端連接AC/DC變壓器,該低壓加壓泵為一以供降低能源消耗的低直流電壓啟動運轉的泵; 一過濾器,裝設在該主機座體內,一端連接該入水口相通,另一端連接該低壓加壓泵。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政松,
申請(專利權)人:蔡政松,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