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具有回饋電能的馬達裝置,其包括:一轉軸、一機殼、一定子單元、一轉子單元及一電力單元,定子單元軸設于轉軸且處于機殼內,定子單元具有一入電導磁件及一出電導磁件,入電導磁件繞設有一入電線圈,出電導磁件繞設有一出電線圈,入電線圈的纏繞匝數小于出電線圈的纏繞匝數;轉子單元與定子單元同軸設置,轉子單元具有多個磁力件,各磁力件處于入電線圈與出電線圈間;電力單元提供電能至入電線圈,使轉子單元相對于定子單元旋轉,出電線圈產生一輸出電力;借此,以達到回饋電能的效果。
Motor device with feedback electric energy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具有回饋電能的馬達裝置
本技術是關于一種馬達,尤指一種具有回饋電能的馬達裝置。
技術介紹
馬達是一種通過電能提供給定子上的線圈與外部轉子上的磁性元件產生感應激磁轉換成動能旋轉的應用;隨著能源議題和環保議題被高度地重視,馬達的節能及多功能運用,實為目前最重要的發展趨勢。一般情況下,馬達在啟動時的負載量皆大于運轉時的負載量,一般馬達為了因應啟動時的負載量,會將馬達啟動時的輸出功率及轉速提高;然而,在馬達運轉后,仍然會提供相同高功率及高轉速進行運轉,如此一來,便會產生多余的能源浪費。為了減少馬達的能源消耗,大多以兩種方式節能,第一種節能方式為,以輸入等量的電能情況下,可驅動還大的負載或可提供更高的轉速運轉;第二種節能方式為,在相同的負載和轉速的情況下,可減少輸入的電能。然而,以現有技術而言,幾乎都以增加電磁繞組的線圈數量或增大永久磁石的磁力著手,但受限于馬達的整體體積和成本的考量下,并無法達到有效的節能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技術提供一種具有回饋電能的馬達裝置,通過入電線圈接收電力,使轉子單元相對于定子單元轉動,使出電線圈產生輸出電力;借此,能夠通過輸出電力作為其他用途使用,進而提升馬達效率及達到節省能源的效果。本技術的一項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回饋電能的馬達裝置,其包括:一轉軸,其具有一軸線;一機殼,其概呈圓筒中空狀,轉軸沿機殼的中心軸線與機殼連結,機殼內具有一容置空間;一定子單元,其沿轉軸的軸線方向設于容置機殼的容置空間,定子單元具有一入電導磁件及一出電導磁件,入電導磁件繞設有一入電線圈,出電導磁件繞設有一出電線圈,其中,入電線圈的纏繞匝數小于出電線圈的纏繞匝數;一轉子單元,其沿轉軸的軸線方向與定子單元同軸設于容置機殼的容置空間,且相對于定子單元旋轉;轉子單元具有一定位座,定位座供多個磁力件設置,各磁力件處于入電線圈與出電線圈之間;以及一電力單元,其與定子單元耦接,電力單元提供電能至入電線圈,定子單元與轉子單元產生磁場,使轉子單元相對于定子單元旋轉,出電線圈產生一輸出電力。于其中一項實施例中,電力單元具有一電源及一出電二極體,電源耦接于出電二極體的陽極,出電二極體的陰極耦接于入電線圈。于其中一項實施例中,本技術還具有一電源濾波器,其耦接于電力單元與出電線圈間,出電線圈通過電線將輸出電力傳送至電源濾波器,輸出電力通過電源濾波器進行濾波、降壓及穩壓處理,電源濾波器將處理后的輸出電力傳至電源。于其中一項實施例中,電力單元還具有一入電二極體,入電二極體的陽極耦接于電源濾波器,入電二極體的陰極耦接于電源。于其中一項實施例中,定位座具有一置放空間,入電導磁件設于置放空間。于其中一項實施例中,入電導磁件出電導磁件相對該軸線同軸且間隔設置;出電導磁件環設于定位座與各磁力件的外周緣。于其中一項實施例中,定位座的底部沿軸線方向凸設有多個固定部,各固定部間隔且環繞軸線設置,以形成置放空間,每一磁力件設置于相鄰兩固定部間。于其中一項實施例中,每一固定部朝向相鄰固定部具有一定位面,所述定位面概呈ㄑ型面。于其中一項實施例中,本技術還具有一限位環,其沿軸線方向與定位座可拆離式連結,各磁力件設于定位座與限位環間,限位環間隔環設有多個定位孔;每一固定部異于定位座的底部的一側沿軸線方向凸設有一定位部,每一定位孔與每一定位部凹凸配合。本技術通過入電線圈接收電力單元提供的電能,使入電線圈與各磁力件產生感應激磁轉換成動能旋轉,于轉子單元轉動同時,出電線圈能夠產生輸出電力;借此,改善現有馬達高耗能的缺點,本技術通過將輸出電力回饋至電力單元,能夠降低電力單元的能源消耗,進而達到節省能源的效果。再者,本技術的電源濾波器能夠將輸出電力進行濾波、降壓及穩壓效果,以提供穩定的輸出電力至回饋電源,降低電源的能源消耗,以達到節省能源的效果。另外,本技術的出電二極體確保電源提供至定子單元的電能僅以單一方向輸出,入電二極體確保電源濾波器輸出至電源的輸出電力能僅以單一方向輸出,借此避免發生電流逆向的問題,以確保電路的安全及穩定性。此外,本技術各固定部的定位面成ㄑ字型面,能夠將各磁力件以凹凸配合卡固各固定部,使磁力件穩固且便利地安裝于轉子單元,進而提高馬達裝置的運轉性能及穩定性。而且本技術利用各磁力件兩面的磁力作用于入電線圈與出電線圈;借此,有效充分利用各磁力件,以節省結構成本。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馬達裝置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馬達裝置分解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馬達裝置立體局部剖面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馬達裝置剖面示意圖。圖5是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馬達裝置電路方塊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轉軸10機殼20容置機殼21容置空間211連結柱212軸孔213定位槽214外蓋機殼22C型扣30定子單元40入電導磁件41穿孔411入電線圈412入電導磁柱413出電導磁件42定位塊421出電線圈422出電導磁柱423轉子單元50定位座51固定部511置放空間512定位面513定位部514磁力件52限位環60定位孔61電力單元70電源71出電二極體72入電二極體73第一開關74第二開關75二極體76電源濾波器80軸線L。具體實施方式為便于說明本技術于上述
技術實現思路
一欄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現以具體實施例表達。實施例中各種不同物件按適于說明的比例、尺寸、變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繪,而非按實際元件的比例予以繪制,合先敘明。請參閱圖1至圖6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具有回饋電能的馬達裝置,其包括:一轉軸10,其具有一軸線L。一機殼20,其概呈圓筒中空狀,轉軸10沿機殼20的中心軸線與機殼20連結,機殼20具有一容置機殼21及一外蓋機殼22,容置機殼21與外蓋機殼22兩者可分離式結合,轉軸10的一端與容置機殼21連接且通過C型扣30定位,轉軸10的另一端與外蓋機殼22連接且通過另一個C型扣30定位。再者,容置機殼21內具有一容置空間211,其中,容置機殼21的內部凸設一連結柱212,連結柱212穿設一軸孔213,軸孔213供轉軸10穿設,軸孔213的中心軸線與轉軸10的軸線L共軸;其中,容置機殼21的內周緣間隔環凹設有多個定位槽214,各定位槽214分別平行軸線L。一定子單元40,其沿轉軸10的軸線L方向設于容置機殼21的容置空間211,定子單元40具有一入電導磁件41及一出電導磁件42,入電導磁件41穿設一穿孔411,入電導磁件41通過穿孔411套固于容置機殼21的連結柱212外緣,入電導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具有回饋電能的馬達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轉軸,其具有一軸線;/n一機殼,其呈圓筒中空狀,該轉軸沿該機殼的中心軸線與該機殼連接,該機殼內具有一容置空間;/n一定子單元,其沿該轉軸的軸線方向設于該機殼的容置空間,該定子單元具有一入電導磁件及一出電導磁件,該入電導磁件繞設有一入電線圈,該出電導磁件繞設有一出電線圈,其中,該入電線圈的纏繞匝數小于該出電線圈的纏繞匝數;/n一轉子單元,其沿該轉軸的軸線方向與該定子單元同軸設于該機殼的容置空間,且相對于該定子單元旋轉;該轉子單元具有一定位座,該定位座供多個磁力件設置,各磁力件處于該入電線圈與該出電線圈之間;以及一電力單元,其與該定子單元耦接,該電力單元提供電能至該入電線圈,該定子單元與該轉子單元產生磁場,使該轉子單元相對于該定子單元旋轉,該出電線圈產生一輸出電力。/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有回饋電能的馬達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轉軸,其具有一軸線;
一機殼,其呈圓筒中空狀,該轉軸沿該機殼的中心軸線與該機殼連接,該機殼內具有一容置空間;
一定子單元,其沿該轉軸的軸線方向設于該機殼的容置空間,該定子單元具有一入電導磁件及一出電導磁件,該入電導磁件繞設有一入電線圈,該出電導磁件繞設有一出電線圈,其中,該入電線圈的纏繞匝數小于該出電線圈的纏繞匝數;
一轉子單元,其沿該轉軸的軸線方向與該定子單元同軸設于該機殼的容置空間,且相對于該定子單元旋轉;該轉子單元具有一定位座,該定位座供多個磁力件設置,各磁力件處于該入電線圈與該出電線圈之間;以及一電力單元,其與該定子單元耦接,該電力單元提供電能至該入電線圈,該定子單元與該轉子單元產生磁場,使該轉子單元相對于該定子單元旋轉,該出電線圈產生一輸出電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回饋電能的馬達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電力單元具有一電源及一出電二極體,該電源耦接于該出電二極體的陽極,該出電二極體的陰極耦接于該入電線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回饋電能的馬達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電源濾波器,其耦接于該電力單元與該出電線圈間,該出電線圈通過電線將該輸出電力傳送至該電源濾波器,該輸出電力通過該電源濾波器進行濾波、降壓及穩壓處理,該電源濾波器將處理后的該輸出電力傳至該電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回饋電能的馬達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電力單元還具有一入電二極...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賴國榮,賴雅琪,
申請(專利權)人:賴國榮,賴雅琪,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中國臺灣;7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