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制造電動助力轉向系統(10)的方法。首先,提供具有驅動軸(24)的電動機(20)、聯接裝置(26)和具有蝸桿軸(16)的蝸輪蝸桿傳動機構(12),蝸桿軸在其配設給電動機的端部上具有軸向開口(32)。提供調節套筒并且確定每個調節套筒在其配設的開口(32)中的單獨的軸向位置,以便實現在蝸桿軸上作用預定的軸向預壓緊力。將調節套筒(34)壓入軸向開口(32)中的規定位置中并且將彈簧元件(44)安裝到調節套筒(34)中,使得彈簧元件在其一個端部上軸向支撐在驅動軸上并且在其另一端部上軸向支撐在調節套筒上,并且彈簧元件通過調節套筒(34)以預壓緊力沿軸向方向加載蝸桿軸。此外,描述了一種電動助力轉向系統。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用于制造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的方法以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制造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的方法和一種電動助力轉向系統。
技術介紹
某些類型的、由現有技術已知的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包括蝸輪蝸桿傳動機構,通過該蝸輪蝸桿傳動機構,轉向系統的助力電動機與轉向柱(具有轉向柱助力的轉向系統,在英文中通常也稱為“EPScolumndrive”)或與小齒輪力傳遞地連接,該小齒輪與轉向系統的齒條嚙合(具有單小齒輪驅動的轉向系統或具有雙小齒輪的轉向系統,在英文中通常也稱為“piniondriveEPS”或“dualpinionEPS”)。蝸輪蝸桿傳動機構的蝸桿軸通常在配設給電動機的端部上借助固定軸承可轉動地支承。在蝸桿軸和電動機的驅動軸之間設置有聯接裝置和預壓緊裝置,聯接裝置扭矩傳遞地連接蝸桿軸與驅動軸或預壓緊裝置沿軸向方向以預壓緊力加載蝸桿軸,以便將蝸桿軸沿軸向方向保持在特定的公差范圍內。在此聯接裝置通常也以軸向力加載蝸桿軸,從而預壓緊力至少由聯接裝置和預緊裝置施加的兩個軸向力組成。在每個制造的轉向系統中該預壓緊力必須在預定義的公差范圍內。由于涉及大量影響參數和參與部件,預壓緊力的相應調節可能非常昂貴和/或復雜。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專利技術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電動助力轉向系統,該電動助力轉向系統能實現盡可能簡單的預壓緊力校準。所述任務根據本專利技術通過一種用于制造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的方法來解決,該方法包括下述步驟:首先,提供具有驅動軸的電動機、聯接裝置和具有蝸桿軸的蝸輪蝸桿傳動機構,驅動軸和蝸桿軸可通過聯接裝置彼此不可相對旋轉地連接,并且蝸桿軸在其配設給電動機的端部上具有軸向開口。此外,提供調節套筒并且確定每個調節套筒在其配設的開口中的單獨的軸向位置,以便實現在蝸桿軸上作用預定的軸向預壓緊力,即為每個待制造的轉向系統單獨確定調節套筒的最佳位置。將調節套筒壓入軸向開口中的規定的、單獨的位置中,在調節套筒與蝸桿軸之間存在壓配合。將彈簧元件安裝到調節套筒中,使得彈簧元件在其一個端部上軸向支撐在驅動軸上并且在其另一端部上軸向支撐在調節套筒上,并且彈簧元件通過調節套筒沿軸向方向以預壓緊力加載蝸桿軸。本專利技術的方法基于下述思想:將預壓緊力的調節盡可能地轉移到一個單個的、易于調節的元件上,該元件在此由調節套筒構成。通過簡單地改變和調節調節套筒在軸向開口中的位置,能夠以特別簡單的方式改變預壓緊力。因此,為每個待制造的轉向系統單獨且簡單地調節/設定預壓緊力。在調節套筒和蝸桿軸之間存在力鎖合連接,用于在軸向開口內移動調節套筒所需的力當然必須大于彈簧元件施加在調節套筒上的力,以防止調節套筒非希望地通過彈簧元件移動。例如用于調節調節套筒的力比彈簧力大至少25%、優選至少50%、更優選至少100%。優選測量蝸桿軸、驅動軸、蝸輪蝸桿傳動機構的殼體、電動機的殼體和/或彈簧元件,以便確定預定義的位置。決定性的是各個構件與相應標準尺寸之間的偏差。在此情況下各個構件在組裝轉向系統之后在與蝸桿軸的軸向重合的方向上的尺寸尤其重要。然后,基于各個構件的單個偏差,尤其是通過將單個偏差組合成總偏差來確定預定義的、單獨的位置。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面規定,在電動機與蝸輪蝸桿傳動機構連接之前,將調節套筒壓入軸向開口中直至預定義的位置。換句話說,在完全組裝轉向系統之前,已經對各單個構件的公差進行了校正。此外,所述任務根據本專利技術通過一種電動助力轉向系統來解決,其包括具有驅動軸的電動機、聯接裝置以及具有蝸桿軸的蝸輪蝸桿傳動機構。所述驅動軸與蝸桿軸通過聯接裝置彼此不可相對旋轉地連接,蝸桿軸在其配設給電動機的端部上具有軸向開口。調節套筒壓入該軸向開口中,其中在調節套筒與蝸桿軸之間存在壓配合。此外,設置彈簧元件,該彈簧元件在其一個端部上軸向支撐在驅動軸上并且在其另一端部上軸向支撐在調節套筒上,彈簧元件通過調節套筒沿軸向方向以預壓緊力加載蝸桿軸。關于優點參見上述說明。所述轉向系統尤其是通過上述方法制造。蝸桿軸在其配設給電動機的端部上借助固定軸承可轉動地支承,該固定軸承嵌入蝸輪蝸桿傳動機構的殼體中并且與殼體固定連接。固定軸承允許蝸桿軸在有限范圍內的轉動運動,但防止蝸桿軸平行于其縱向軸線的側向運動。但蝸桿軸在其背離電動機的端部上借助浮動軸承可轉動地支承,該浮動軸承可在有限范圍內與蝸桿軸一起轉動。這樣選擇轉動運動的最大幅度,使得蝸桿軸始終保持與蝸輪蝸桿傳動機構的蝸輪嚙合。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調節套筒具有一個軸向端壁,彈簧元件支撐在該軸向端壁上,尤其是所述端壁構成調節套筒的位于軸向開口中最深處的區段。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端壁具有通孔。在壓入調節套筒期間,位于軸向端壁與軸向開口底部之間的區域中的空氣可通過通孔逸出。由此在壓入路徑上產生壓入調節套筒所需的基本上恒定的力。如果沒有該通孔,則軸向端壁和底部之間的區域中的空氣壓力和因此在壓入路徑上所需的力將增加。尤其是調節套筒在與軸向端壁相對置的軸向端部上通常構造成開口的。另一方面規定,端壁由消音材料制成和/或在朝向驅動軸的一側上涂有消音材料。由此防止在轉向系統的運行中由于彈簧元件的配設給調節套筒的端部相對于調節套筒運動并且擋靠在調節套筒上而產生干擾噪音。優選調節套筒具有周向封閉的側壁,該側壁沿調節套筒的軸向方向延伸并且貼靠、尤其是基本上全表面地貼靠在軸向開口的內壁上。形狀和尺寸、尤其是底面的大小和側壁的壁厚至少部分地決定了將調節套筒壓入軸向開口所需的力的大小。優選側壁和/或軸向開口構造為基本上柱形的、尤其是基本上圓柱形的。此外,優選側壁具有至少一個凸起、尤其是多個凸起。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該方面,用于將調節套筒壓入軸向開口和/或在軸向開口中移動調節套筒所需的調節力基本上由凸起定義,更確切地說由凸起的形狀和數量定義。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面規定,所述至少一個凸起構造為肋,尤其是所述肋在側壁的軸向延伸尺寸的至少25%、優選至少50%、更優選至少60%上延伸。在垂直于調節套筒縱向方向的截面中看,所述肋分別是倒圓的、優選是凸形的。但所述肋也可分別在側壁的整個軸向長度上延伸。尤其是聯接裝置不以軸向力加載蝸桿軸。換句話說,蝸桿軸僅由彈簧元件加載預壓緊力。由此,在調節預壓緊力時只需考慮較少的不同部件,從而簡化了預壓緊力的校準。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其它優點和特征由下述說明和參考附圖給出。附圖如下:圖1以橫截面圖示意性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轉向系統;圖2以側視圖示出根據圖1的本專利技術轉向系統的蝸桿軸的端部區段;圖3以斜視圖示出根據圖1的本專利技術轉向系統的調節套筒;和圖4示意性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用于制造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的方法的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圖1示意性示出電動助力轉向系統10的局部,該電動助力轉向系統10包括具有殼體14的蝸輪蝸桿傳動機構12,在該殼體中安裝蝸桿軸16和蝸輪18,蝸桿軸16和蝸輪18處于嚙合中。此外,轉向系統10包括具有電動機殼體22和驅動軸24的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制造電動助力轉向系統(10)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驟:/n提供具有驅動軸(24)的電動機(20)、聯接裝置(26)和具有蝸桿軸(16)的蝸輪蝸桿傳動機構(12),驅動軸(24)和蝸桿軸(16)能通過聯接裝置(26)彼此不可相對旋轉地連接,并且蝸桿軸(16)在其配設給電動機(20)的端部上具有軸向開口(32);/n為每個待制造的轉向系統提供一個調節套筒(34)并且確定每個調節套筒(34)在其配設的開口(32)中的單獨的軸向位置,以便實現在蝸桿軸(16)上作用預定的軸向預壓緊力;/n將調節套筒(34)壓入軸向開口(32)中的規定的、單獨的位置中,其中,在調節套筒(34)與蝸桿軸(16)之間存在壓配合;并且/n將彈簧元件(44)安裝到調節套筒(34)中,使得彈簧元件(44)在其一個端部上軸向支撐在驅動軸(24)上并且在其另一端部上軸向支撐在調節套筒(34)上,并且彈簧元件(44)通過調節套筒(34)沿軸向方向以預壓緊力加載蝸桿軸(16)。/n
【技術特征摘要】
20181119 DE 102018129061.61.一種用于制造電動助力轉向系統(10)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提供具有驅動軸(24)的電動機(20)、聯接裝置(26)和具有蝸桿軸(16)的蝸輪蝸桿傳動機構(12),驅動軸(24)和蝸桿軸(16)能通過聯接裝置(26)彼此不可相對旋轉地連接,并且蝸桿軸(16)在其配設給電動機(20)的端部上具有軸向開口(32);
為每個待制造的轉向系統提供一個調節套筒(34)并且確定每個調節套筒(34)在其配設的開口(32)中的單獨的軸向位置,以便實現在蝸桿軸(16)上作用預定的軸向預壓緊力;
將調節套筒(34)壓入軸向開口(32)中的規定的、單獨的位置中,其中,在調節套筒(34)與蝸桿軸(16)之間存在壓配合;并且
將彈簧元件(44)安裝到調節套筒(34)中,使得彈簧元件(44)在其一個端部上軸向支撐在驅動軸(24)上并且在其另一端部上軸向支撐在調節套筒(34)上,并且彈簧元件(44)通過調節套筒(34)沿軸向方向以預壓緊力加載蝸桿軸(1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為每個待制造的轉向系統測量蝸桿軸(16)、驅動軸(24)、蝸輪蝸桿傳動機構(12)的殼體(14)、電動機的殼體(22)和/或彈簧元件(44),以便確定預定義的所述單獨的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電動機(20)與蝸輪蝸桿傳動機構(12)連接之前,將調節套筒(34)壓入軸向開口(32)中直至預定義的位置。
4.一種電動助力轉向系統(10),包括:具有驅動軸(24)的電動機(20);聯接裝置(26);以及具有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M·約爾丹,
申請(專利權)人:TRW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德國;DE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