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無人機旋翼保護結構及無人機
本技術涉及無人機
,具體涉及一種無人機旋翼保護結構及無人機。
技術介紹
隨著無人機的快速發展,在很多場合可以看到無人機及的身影,而控制無人機的人群也不再僅限于專業玩家,無人機的安全問題顯得尤為重要。無人機在高速飛行時有危害人身安全以及飛機自身撞擊的風險,因此無人機有必要采用相應的旋翼保護結構。現有技術中的旋翼保護架結構包括圓筒狀的底托、近似U字形的安裝部、搭扣和撥片,安裝部通過其開口端的兩條安裝邊連接至圓筒狀的底托的端口處,共同構成機臂底部的容納腔機臂卡合設置在容納腔內;搭扣呈倒U字形,卡合在安裝部的U形開口端上,安裝部和搭扣通過撥片固定連接,從而實現保護架的安裝。但是上述的旋翼保護架安裝結構較復雜,安裝、拆卸麻煩。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無人機保護架結構復雜、安裝、拆卸麻煩的缺陷。為此,本技術提供一種無人機旋翼保護結構,包括保護架本體;連接部,所述連接部中部設有卡接槽,所述保護架本體設置在所述連接部上;所述連接部具有韌性以使所述卡接槽的兩端可產生形變朝向兩側張開并恢復;機臂,所述機臂遠離無人機本體的第一端上設置有螺旋槳;所述第一端兩側設有與所述卡接槽配合的凸出部,所述卡接槽與所述凸出部形成過盈配合而卡接在所述凸出部上。可選地,上述的無人機旋翼保護結構,還包括腳架,所述腳架朝向所述機臂的一端設有安裝槽,所述機臂第一端的端部伸入所述安裝槽中;所述腳架固定在所述機臂上;r>所述卡接槽包括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位于所述第二槽內;所述第一槽適于卡接在所述腳架上并與所述腳架的外輪廓形狀相匹配;所述第二槽適于卡接在所述凸出部上。可選地,上述的無人機旋翼保護結構,所述機臂第一端的兩側分別設有適于所述凸出部嵌入的凹槽;所述凸出部一部分嵌入所述凹槽內,另一部分凸出所述機臂的側壁面以與所述第二槽卡接配合。可選地,上述的無人機旋翼保護結構,所述機臂第一端的上表面上設有固定座,所述凸出部的頂部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安裝槽的底部設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上表面抵接在所述機臂的下表面上;所述凸出部的底部固定設置在所述連接板上。可選地,上述的無人機旋翼保護結構,所述凸出部呈圓柱狀;所述機臂兩側的凹槽呈與所述凸出部的外輪廓相配合的圓弧形;所述第二槽的兩側槽壁呈與所述凸出部的外輪廓相配合的圓弧形。可選地,上述的無人機旋翼保護結構,所述第二槽外設有朝向所述機臂折彎的第一凸耳,所述第一凸耳的端部包括直線部和圓弧部;所述圓弧部位于所述直線部的兩側并向所述直線部圓滑過渡;所述直線部適于抵接在所述機臂上。可選地,上述的無人機旋翼保護結構,所述連接部的兩側設有第二凸耳;所述保護架本體通過緊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凸耳上。可選地,上述的無人機旋翼保護結構,所述保護架本體的表面垂直于所述螺旋槳的旋轉軸線;所述保護架本體的外輪廓呈圓弧形,所述保護架本體所在圓弧的半徑大于所述螺旋槳的半徑。本技術提供一種無人機,包括上述中任一項所述的無人機旋翼保護結構。本技術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1.本技術提供的無人機旋翼保護結構,包括保護架本體、連接部和機臂。其中,保護架本體設置在連接部上,連接部具有韌性以使卡接槽的兩端產生彈性形變朝向兩側張開并恢復,連接部卡接槽的兩端張開然后卡接在機臂兩側的凸出部上,卡接槽的兩端恢復形變并與凸出部形成過盈配合而緊密卡接固定在凸出部上,從而實現保護架本體的一步安裝,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方便。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1中所提供的無人機旋翼保護結構的示意圖;圖2為圖1的爆炸圖;圖3為圖1中腳架的示意圖;圖4為圖1中腳架與機臂、固定座和凸出部配合的示意圖;圖5為連接部與機臂和固定座配合的俯視圖;圖6為連接部與腳架和機臂配合的示意圖;圖7為連接部與腳架和機臂配合的另一角度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保護架本體;2-連接部;21-第一槽;22-第二槽;3-機臂;4-凸出部;5-腳架;51-安裝槽;52-連接板;6-固定座;7-第一凸耳;8-第二凸耳。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術不同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結合。實施例1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無人機旋翼保護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其包括保護架本體1、連接部2和機臂3。其中,保護架本體1設置在連接部2上,連接部2的中部設有卡接槽,連接部2具有韌性以使卡接槽的兩端可產生形變朝向兩側張開并恢復;機臂3遠離無人機本體的第一端上設置有螺旋槳,機臂3第一端的兩側設有與卡接槽配合的凸出部4,卡接槽與凸出部4形成過盈配合而卡接在凸出部4上。此結構的無人機旋翼保護結構,連接部2卡接槽的兩端張開然后卡接在機臂3兩側的凸出部4上,連接部2過盈配合卡接固定在凸出部4上,從而實現保護架本體1的一步安裝,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方便。連接部2通過3d打印光敏樹脂成型,具有較高的韌性和彈性恢復力,在安裝前張開連接部2的兩側不會斷裂,卡接到凸出部4上即恢復形變而與凸出部4形成過盈配合。連接部2的材質還可以為工程塑料等,只要連接部2具有足夠的韌性在張開時不斷裂,卡接到位后能夠恢復形變緊密卡接到凸出部4上即可;連接部2的加工方式還可以采用機加工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無人機旋翼保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n保護架本體(1);/n連接部(2),所述連接部(2)中部設有卡接槽,所述保護架本體(1)設置在所述連接部上;所述連接部(2)具有韌性以使所述卡接槽的兩端可產生形變朝向兩側張開并恢復;/n機臂(3),所述機臂(3)遠離無人機本體的第一端上設置有螺旋槳;所述第一端兩側設有與所述卡接槽配合的凸出部(4),所述卡接槽與所述凸出部(4)形成過盈配合而卡接在所述凸出部(4)上。/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無人機旋翼保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護架本體(1);
連接部(2),所述連接部(2)中部設有卡接槽,所述保護架本體(1)設置在所述連接部上;所述連接部(2)具有韌性以使所述卡接槽的兩端可產生形變朝向兩側張開并恢復;
機臂(3),所述機臂(3)遠離無人機本體的第一端上設置有螺旋槳;所述第一端兩側設有與所述卡接槽配合的凸出部(4),所述卡接槽與所述凸出部(4)形成過盈配合而卡接在所述凸出部(4)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人機旋翼保護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腳架(5),所述腳架(5)朝向所述機臂(3)的一端設有安裝槽(51),所述機臂(3)第一端的端部伸入所述安裝槽(51)中;所述腳架(5)固定在所述機臂(3)上;
所述卡接槽包括第一槽(21)和第二槽(22);所述第一槽(21)位于所述第二槽(22)內;所述第一槽(21)適于卡接在所述腳架(5)上并與所述腳架(5)的外輪廓形狀相匹配;所述第二槽(22)適于卡接在所述凸出部(4)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人機旋翼保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臂(3)第一端的兩側分別設有適于所述凸出部(4)嵌入的凹槽;所述凸出部(4)一部分嵌入所述凹槽內,另一部分凸出所述機臂(3)的側壁面以與所述第二槽(22)卡接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無人機旋翼保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臂(3)第一端的上表面上設有固定座(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官建軍,王根,沈海華,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創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