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板式折疊床,包括分別連接在前立板和后立板兩側的左、右立板,它們共同組成矩形框式的床架,以及覆蓋在床架上面的床面板;其特征是:前立板和后立板的尺寸相同;左、右立板分別由偶數塊相同高度的短板順次排列而成;床面板由多塊相同長度的橫板順次排列而成;短板與前立板的高度相同,短板的寬度小于或等于前立板寬度的一半;橫板的長度大于前立板的寬度;在所述的矩形框式床架中左、右立板兩端內側豎立棱線分別與前立板和后立板兩側的內側豎立棱線鉸接,床面板后部底面的橫棱線與后立板上部外側的長棱線鉸接;左、右立板的各短板以如下的方式相互鉸接;若一短板的一個豎立棱線已與相鄰的板鉸接,則其對角線上的豎立棱線與相鄰的短板之相鄰的豎立棱線鉸接;床面板的各橫板以如下的方式相互鉸接:若一橫板的一個橫棱線已與相鄰的板鉸接,則其對角線上的橫棱線與相鄰的橫板之相鄰的橫棱線鉸接。(*該技術在201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折疊床,尤其是床架和床面板均可折疊的床。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案實現的板式折疊床,包括分別連接在前立板和后立板兩側的左、右立板,它們共同組成矩形框式的床架,以及覆蓋在床架上面的床面板;其特征是前立板和后立板的尺寸相同;左、右立板分別由偶數塊相同高度的短板順次排列而成;床面板由多塊相同長度的橫板順次排列而成;短板與前立板的高度相同,短板的寬度小于或等于前立板寬度的一半;橫板的長度大于前立板的寬度;在所述的矩形框式床架中左、右立板兩端內側豎立棱線分別與前立板和后立板兩側的內側豎立棱線鉸接,床面板后部底面的橫棱線與后立板上部外側的長棱線鉸接;左、右立板的各短板以如下的方式相互鉸接若一短板的一個豎立棱線已與相鄰的板鉸接,則其對角線上的豎立棱線與相鄰的短板之相鄰的豎立棱線鉸接;床面板的各橫板以如下的方式相互鉸接若一橫板的一個橫棱線已與相鄰的板鉸接,則其對角線上的橫棱線與相鄰的橫板之相鄰的橫棱線鉸接。在展開狀態,前立板和后立板以及左、右立板的各短板共同組成矩形框式床架,各橫板共同組成床面板,且床面板后部與后立板上部連接成一體。在收攏狀態,左、右立板的各短板同側兩個一組兩側相對沿鉸接處翻折依次向內疊合在前立板和后立板之間構成疊塊狀,各橫板鉸接處翻折依次疊合成疊塊狀,并經后立板上部鉸接處最終疊合成一體。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是所述的各鉸接處采用沿鉸接棱線所在的平面粘合柔性薄膜材料的軟鉸接。所述的各分立的板為塑料吹塑的空心板,重量輕,好搬運。就常規的單人床而言,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是所述的左、右立板分別由四塊相同尺寸的短板組成。進而,所述的床面板由四塊相同尺寸的橫板組成。本技術板式折疊床采用前立板和后立板以及左、右立板的各短板順次鉸接共同組成矩形框式床架,各橫板順次鉸接共同組成床面板,且床面板后部與后立板上部連接成一體。收攏后,左、右立板的各短板沿鉸接處翻折依次向內疊合在前立板和后立板之間構成疊塊狀,各橫板鉸接處翻折依次疊合成疊塊狀,并經后立板上部鉸接處最終疊合成一體。整體性好,不會遺失零部件,便于包裝,運輸和收藏。各鉸接處采用軟鉸接,沿鉸接棱線所在平面粘合的柔性薄膜材料本身可以起裝飾作用,使折疊床的外觀美觀大方。各分立的板為塑料吹塑的空心板,重量輕,好搬運。左、右立板的短板尺寸相同;床面板的橫板尺寸相同,有利于加工制造,降低成本。圖2是附圖說明圖1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立體圖。圖3是圖1實施例的收攏過程狀態示意圖。圖4是圖1實施例的又一個收攏過程狀態示意圖。圖5是圖1實施例的收攏狀態立體圖。前立板1和后立板2的尺寸相同。左立板3由四塊短板31、32、33、34順次排列而成;右立板4由四塊短板41、42、43、44順次排列而成。各短板的尺寸相同,且滿足各短板與前立板1的高度相同,各短板的寬度小于或等于前立板1寬度的一半的限制條件。在矩形框式床架中左、右立板3、4兩端內側豎立棱線分別與前立板1和后立板2兩側的內側豎立棱線鉸接,即左側短板31前端內側豎立棱線與前立板1左側后部豎立棱線鉸接,短板34后端內側豎立棱線與后立板2左側前部豎立棱線鉸接;右側短板41前端內側豎立棱線與前立板1右側后部豎立棱線鉸接,短板44后端內側豎立棱線與后立板2右側前部豎立棱線鉸接。左、右立板3、4的各短板以如下的方式相互鉸接若一短板的一個豎立棱線已與相鄰的板鉸接,則其對角線上的豎立棱線與相鄰的短板之相鄰的豎立棱線鉸接。對照圖2所示左立板3的短板31前端內側與前立板1鉸接,短板31后端外側與短板32前端外側鉸接,短板32后端內側與短板33前端內側鉸接,短板33后端外側與短板34前端外側鉸接;右立板4的短板41前端內側與前立板1鉸接,短板41后端外側與短板42前端外側鉸接,短板42后端內側與短板43前端內側鉸接,短板43后端外側與短板44前端外側鉸接。床面板5由四塊相同長度的橫板51、52、53、54順次排列而成。各橫板的長度大于前立板1的寬度,以使各橫板不會掉落到矩形框式床架中。床面板5的橫板54后部底面的橫棱線與后立板2上部外側的長棱線鉸接;使得床面板5與后立板2連成一體,并可掀起。床面板5的各橫板以如下的方式相互鉸接若一橫板的一個橫棱線已與相鄰的板鉸接,則其對角線上的橫棱線與相鄰的橫板之相鄰的橫棱線鉸接。對照圖2所示床面板5的橫板54后部底面的橫棱線與后立板2鉸接,橫板54前部頂面的橫棱線與橫板53后部頂面的橫棱線鉸接,橫板53前部底面的橫棱線與橫板52后部底面的橫棱線鉸接,橫板52前部頂面的橫棱線與橫板51后部頂面的橫棱線鉸接。以上所述的各鉸接處采用沿鉸接棱線所在的平面粘合柔性薄膜材料的軟鉸接。以上所述的各種分立的板均為塑料吹塑的空心板。本實施例的使用狀態,請參見圖2。使用時,折疊床處在展開狀態,各橫板共同組成的床面板5平整地蓋合在由前立板1和后立板2以及左、右立板3、4的各短板共同組成的矩形框式床架上。本實施例的收攏過程,請參見圖3和圖4。先向后上方掀起床面板5,并使各橫板沿鉸接處翻折;再橫推前立板1使左、右立板3、4的各短板同側兩個一組兩側相對沿鉸接處翻折依次向內疊合;直到左、右立板3、4的各短板完全向內疊合在前立板1和后立板2之間構成疊塊狀,床面板5各橫板疊合成疊塊狀,并經后立板2上部鉸接處最終疊合成一體,請參見圖5。由此可見床面板5各橫板的長度以等于前立板1寬度加兩側面橫板厚度為宜;床面板5各橫板的寬度以等于前立板1和后立板2以及它們之間夾置的各短板的總厚度為宜。如此收攏后的整體,便于包裝,運輸和收藏。另外,若按本技術板式折疊床的專利技術構思,做一個兒童用床,只需簡單地將左、右立板的短板數改成兩個,床面板的橫板數也改成兩個。若做一個加長的床,可將左、右立板的短板數改成八個,必要時,各短板的寬度允許有不同的規格,床面板的橫板數也改成多個?;蛘邔q接處改為用剛性鉸鏈連接。如此等等,派生多種實施例,在此不一一例舉。權利要求1.一種板式折疊床,包括分別連接在前立板和后立板兩側的左、右立板,它們共同組成矩形框式的床架,以及覆蓋在床架上面的床面板;其特征是前立板和后立板的尺寸相同;左、右立板分別由偶數塊相同高度的短板順次排列而成;床面板由多塊相同長度的橫板順次排列而成;短板與前立板的高度相同,短板的寬度小于或等于前立板寬度的一半;橫板的長度大于前立板的寬度;在所述的矩形框式床架中左、右立板兩端內側豎立棱線分別與前立板和后立板兩側的內側豎立棱線鉸接,床面板后部底面的橫棱線與后立板上部外側的長棱線鉸接;左、右立板的各短板以如下的方式相互鉸接若一短板的一個豎立棱線已與相鄰的板鉸接,則其對角線上的豎立棱線與相鄰的短板之相鄰的豎立棱線鉸接;床面板的各橫板以如下的方式相互鉸接若一橫板的一個橫棱線已與相鄰的板鉸接,則其對角線上的橫棱線與相鄰的橫板之相鄰的橫棱線鉸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折疊床,其特征是所述的各鉸接處采用沿鉸接棱線所在的平面粘合柔性薄膜材料的軟鉸接。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折疊床,其特征是所述的各分立的板為塑料吹塑的空心板。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折疊床,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右立板分別由四塊相同尺寸的短板組成。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折疊床,其特征是所述的床面板由四塊相同尺寸的橫板組成。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主榮,金圣澔,艾文,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進雄企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