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主機理線技術領域,尤其為一種通訊主機用理線裝置,包括第一殼體,所述第一殼體的底端后側轉動連接有第二殼體,所述第二殼體的底端后側轉動連接有第三殼體,所述第二殼體的前端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一彈簧,所述第二殼體的前端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一電磁鐵,所述第一彈簧的后端固定連接有第一卡條,且第一卡條的外側與第二殼體的一端內側滑動連接,所述第三殼體的右端外側固定連接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右端外側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內側滑動連接有圓柱管,所述圓柱管的外側設置有橡皮筋,所述圓柱管的右端外側滑動連接有后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通過設置皮帶、圓柱管、橡皮筋,可以實現將整理好的電線進行扎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通訊主機用理線裝置
本技術涉及主機理線
,具體為一種通訊主機用理線裝置。
技術介紹
通訊存在于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通訊主機也是有大有小,大的有基站,小的有手機都屬于通訊主機,大的基站的機房內有數量非常多的通訊主機,很多的通訊主機就有很多的電線,電線很多容易弄亂,電線的糟亂使通訊主機在維修的時候很難找不到電線,而且電線的糟亂容易使主機發生損壞。基站主機房電線理線的方法,是將部分電線整理到一起,用扎帶固定,這種方法雖然很好,但是在整理電線的過程中,需要將電線一點點的屢清,然后在用扎帶進行扎緊因此,工作過程中由于工作量較大,容易將手磨出泡,且費時費力,在扎帶扎緊的時候需要兩只手操作,這個時候后邊屢清的電線可能會發生松散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一種通訊主機用理線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訊主機用理線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通訊主機用理線裝置,包括第一殼體,所述第一殼體的底端后側轉動連接有第二殼體,所述第二殼體的底端后側轉動連接有第三殼體,所述第二殼體的前端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一彈簧,所述第二殼體的前端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一電磁鐵,所述第一彈簧的后端固定連接有第一卡條,且第一卡條的外側與第二殼體的一端內側滑動連接,所述第三殼體的右端外側固定連接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右端外側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內側滑動連接有圓柱管,所述圓柱管的外側設置有橡皮筋,所述圓柱管的右端外側滑動連接有后蓋。優選的,所述第一支架的右端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三電磁鐵,所述第一支架的右端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三彈簧,所述第三彈簧的末端固定連接有第三卡條,且第三卡條的外側均與旋轉支架、后蓋內側滑動連接。優選的,所述第一支架的左端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二電磁鐵,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二彈簧,所述第二彈簧的末端固定連接有第二卡條,且第二卡條的外側均與第一支架、圓柱管的一端內側滑動連接。優選的,所述第一支架的右端轉動連接有旋轉支架,所述旋轉支架的前后兩端均固定連接有第二支架,位于后側的所述第二支架的前端外側固定連接有電機,所述電機的主軸外側固定連接有皮帶輪,所述皮帶輪的外側轉動連接有皮帶,且皮帶的一端外側與橡皮筋的一端外側接觸連接。優選的,所述第一支架的形狀為正方形狀設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術中,通過設置第一殼體、第二殼體、第三殼體、第一卡條,可以將電線放置在第一殼體、第二殼體、第三殼體圍成的孔洞內,通過移動裝置,實現裝置的電線整理功能,通過第一卡條的伸縮,第二殼體可以轉動打開,將電線放置在設置的孔洞內,在合上第二殼體,以此類推,每個孔洞都放置一根電線,就可以實現電線的整理,與傳統的手工整理相比,解決了工作過程中由于工作量較大,容易將手磨出泡,且費時費力等缺點。2、本技術中,通過設置皮帶、圓柱管、橡皮筋、第二卡條、第三卡條,可以實現裝置將整理好的電線進行扎緊,將電線從左往右穿過第二殼體再穿過圓柱管,裝置向左移動,通過皮帶的轉動,會將圓柱殼外側的橡皮筋向右滾動,與圓柱殼分離后,會由于橡皮筋收縮,扎緊整理好的電線,解決了傳統手工用扎帶扎緊,需要兩只手操作,邊扎扎帶邊用手握住電線使其不松散,影響工作效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電機的安裝結構左視圖;圖3為本技術第三殼體的安裝結構左視圖;圖4為本技術圖3的A處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圖1的B處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圖1的C處結構示意圖。圖中:1-第一殼體、2-第二殼體、3-第三殼體、4-第一彈簧、5-第一電磁鐵、6-第一卡條、7-連接板、8-第一支架、9-第二電磁鐵、10-第二彈簧、11-第二卡條、12-圓柱管、13-旋轉支架、14-第二支架、15-電機、16-皮帶輪、17-皮帶、18-橡皮筋、19-第三電磁鐵、20-第三彈簧、21-第三卡條、22-后蓋。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6,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通訊主機用理線裝置,包括第一殼體1,所述第一殼體1的底端后側轉動連接有第二殼體2,這種設置可以使第一殼體1轉動,所述第二殼體2的底端后側轉動連接有第三殼體3,這種設置可以使第二殼體2轉動,所述第二殼體2的前端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一彈簧4,所述第二殼體2的前端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一電磁鐵5,所述第一彈簧4的后端固定連接有第一卡條6,且第一卡條6的外側與第二殼體2的一端內側滑動連接,這種設置可以使第一卡條6滑動,所述第三殼體3的右端外側固定連接有連接板7,所述連接板7的右端外側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架8,所述第一支架8的內側滑動連接有圓柱管12,這種設置可以使圓柱管12拆卸,所述圓柱管12的外側設置有橡皮筋18,所述圓柱管12的右端外側滑動連接有后蓋22。所述第一支架8的右端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三電磁鐵19,所述第一支架8的右端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三彈簧20,所述第三彈簧20的末端固定連接有第三卡條21,且第三卡條21的外側均與旋轉支架13、后蓋22內側滑動連接,這種設置可以使第三卡條21滑動,所述第一支架8的左端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二電磁鐵9,所述第一支架8的一端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二彈簧10,所述第二彈簧10的末端固定連接有第二卡條11,且第二卡條11的外側均與第一支架8、圓柱管12的一端內側滑動連接,這種設置可以使第二卡條11滑動,所述第一支架8的右端轉動連接有旋轉支架13,所述旋轉支架13的前后兩端均固定連接有第二支架14,位于后側的所述第二支架14的前端外側固定連接有電機15,所述電機15的主軸外側固定連接有皮帶輪16,所述皮帶輪16的外側轉動連接有皮帶17,這種設置可以使皮帶17轉動,且皮帶17的一端外側與橡皮筋18的一端外側接觸連接,這種設置可以使橡皮筋18移動,所述第一支架8的形狀為正方形狀設置,這種設置可以方便旋轉支架13旋轉。所述第一電磁鐵5的型號為SM2510X-1,所述第二電磁鐵9的型號為SM2510X-1,述第三電磁鐵19的型號為SM2510X-1,所述電機15的型號為ECMA-C21010SS。工作流程:本技術在使用前先通過外界電源進行供電,給第一電磁鐵5通電,第一電磁鐵5通電產生磁力,將第一卡條6吸向第一電磁鐵5,沒有了第一卡條6的卡合,第一殼體1可以轉動打開,將需要整理的電線,放置在第二殼體2的孔洞上,在將第一殼體1轉動卡合上,然后再將電線穿過圓柱管12內側,重復以上步驟,將需要整理的電線都放置在孔洞內側,并穿過圓柱管12,用手抓住電線的末端,將裝置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通訊主機用理線裝置,包括第一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1)的底端后側轉動連接有第二殼體(2),所述第二殼體(2)的底端后側轉動連接有第三殼體(3),所述第二殼體(2)的前端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一彈簧(4),所述第二殼體(2)的前端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一電磁鐵(5),所述第一彈簧(4)的后端固定連接有第一卡條(6),且第一卡條(6)的外側與第二殼體(2)的一端內側滑動連接,所述第三殼體(3)的右端外側固定連接有連接板(7),所述連接板(7)的右端外側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架(8),所述第一支架(8)的內側滑動連接有圓柱管(12),所述圓柱管(12)的外側設置有橡皮筋(18),所述圓柱管(12)的右端外側滑動連接有后蓋(22)。/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通訊主機用理線裝置,包括第一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1)的底端后側轉動連接有第二殼體(2),所述第二殼體(2)的底端后側轉動連接有第三殼體(3),所述第二殼體(2)的前端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一彈簧(4),所述第二殼體(2)的前端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一電磁鐵(5),所述第一彈簧(4)的后端固定連接有第一卡條(6),且第一卡條(6)的外側與第二殼體(2)的一端內側滑動連接,所述第三殼體(3)的右端外側固定連接有連接板(7),所述連接板(7)的右端外側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架(8),所述第一支架(8)的內側滑動連接有圓柱管(12),所述圓柱管(12)的外側設置有橡皮筋(18),所述圓柱管(12)的右端外側滑動連接有后蓋(2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通訊主機用理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8)的右端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三電磁鐵(19),所述第一支架(8)的右端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三彈簧(20),所述第三彈簧(20)的末端固定連接有第三卡條(21),且第三卡條(21)的外側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石鑫,
申請(專利權)人:沈陽神州駿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