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循環熱風爐,包括一爐體(1),爐體(1)的頂部為一排煙罩(3),排煙罩(3)窄縮成有一排煙口(4),底部為一集灰腔(19),爐體(1)的上、下側部具有一進氣口(5)和出氣口(18);一爐膽(25),位于爐體(1)內,其上、下側部分別與進、出氣口(5)、(18)相通,其內間設多枚氣道隔板(28),氣道隔板(28)上固設若干根排煙管(27);一燃燒爐灶(24),聯結于爐體(1)下方之一側,其火門(29)與集灰腔(19)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枚氣道隔板(28)在爐膽(25)內呈水平設置,若干根排煙管(27)均垂直狀態地穿插在各氣道隔板(28)上,各排煙管(27)的管腔上、下端分別與排煙罩(3)和集灰腔(19)相通。(*該技術在201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的是一種循環熱風爐,尤為一種適用于為烘烤生產鉛筆用木板的烘烤筒提供熱風的循環熱風爐。
技術介紹
周知,鉛筆生產廠商,需要對包裹鉛筆芯的木板進行烘干,即烘烤,廠家習慣稱之謂烤板。由于烤板是鉛筆生產過程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正鑒于此,廠家喻之為七分烤板,三分制筆,因為烤板的質量優劣會直接影響到鉛筆的成品質量。目前,對制筆用木板條的干燥,又稱烘烤,是把規格相同的若干枚木板置于烤板筒內,然后點燃烘烤筒下方的燃料,使烘烤筒直接受到火焰的加熱,將熱傳遞給烘烤筒內的木板條,以去除木板條中的水份。在由火焰對烘烤筒加熱的過程中,為避免木板被烤焦乃至引燃等,因此邊烤邊由人工不停地翻動木板,使受熱后的木板內部的水分子蒸發出木板的表面,達到使木板干燥的效果。雖然也有一些鉛筆生產廠家處于降低烤板工的勞動強度,通過加設一與烘烤筒相聯接的電動裝置,使筒體能在烘烤的同時自動旋轉。但它仍未解決由燃料直接燃及烘烤筒而致干燥后的木板條質量難以保證的問題;此外,因采用直接加熱烘烤筒,火侯難以恰如其份地控制,即使是經驗豐富的烤板師傅也不免有著良師束手之感,必須時時小心、謹慎,若對火侯掌握不準,或致烘烤過頭,或致烘烤不到位;再有,在制筆廠的整個烘板車間,由于有若干臺烘烤筒以上述形式進行明火烤板,致使整個車間煙霧彌漫、嗆人,作業環境十分惡劣。所以,對于木制鉛筆生產廠家,能為烘烤筒提供熱氣源的熱風爐則似乎是十分有必要的。最近,申請人發現市場已有一種能為烘烤筒提供干燥熱風的爐子或稱熱風發生爐,其專利號為02286426.1。這種裝置基本上能克服前述問題,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主要表現出的不足是因設在爐膽內的熱風管是臥置的,這樣,處于靠近爐腔上方的一組橫臥的管子與明火直接接觸,容易因長時間高溫燒烤而扭曲變形,導致損壞;由于排煙道是在管子的外面,重疊排列的管子使管上積集的煙灰難以清理干凈,影響熱效率;此外,還表現出的不足是,自排煙口排出的煙氣溫度雖仍然較高,但未能回用,從節省角度考慮,存在著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任務是要提供一種能有效地避免爐膽內的管子因時久被高溫燒烤而致變形損壞的、對管子清理積灰方便而利于提高熱效率的循環熱風爐。本技術的另一個任務是要提供一種能充分利用熱能而節能的循環熱風爐。為完成上述任務,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循環熱風爐,包括一爐體1,爐體1的頂部為一排煙罩3,排煙罩3窄縮成有一排煙口4,底部為一集灰腔19,爐體1的上、下側部具有一進氣口5和出氣口18;一爐膽25,位于爐體1內,其上、下側部分別與進、出氣口5、18相通,其內間設多枚氣道隔板28,氣道隔板28上固設若干根排煙管27;一燃燒爐灶24,聯結于爐體1下方之一側,其火門29與集灰腔19相通,特點是所述的多枚氣道隔板28在爐膽25內呈水平設置,若干根排煙管27均垂直狀態地穿插在各氣道隔板28上,各排煙管27的管腔上、下端分別與排煙罩3和集灰腔19相通。為體現完成本技術的另一個任務,在所述的排煙口4和進氣口5上聯結有一熱交換器9。本技術所述的熱交流器9的內腔水平地間設若干氣流隔板13,氣流隔板13上垂直插設若干排煙管12;熱交流器9的上、下側部分別設有熱風出氣口10和進氣口15,熱風出氣口10和進氣口15分別與所述內腔相通,并且熱風進氣口10與所述的進氣口5相聯結并相通;熱交流器9的頂部窄縮地形成有一進煙氣口7,該進煙氣口7與所述的排煙口4聯通;熱交流器9的底部延設有一與排煙管12相通的排煙管30,該排煙管30的管路上接續一排煙風機17,排煙風機17未端為一排煙口16。本技術優點之一,能保障排煙管27不會因時久的高溫燒烤而致扭曲變形,延長使用壽命;之二,對排煙管27內壁清理積灰(炭)方便而利于提高熱效率;之三,能將排煙口4排出的較高溫度的煙氣經熱交換器9回用而節約能源。附圖及圖面說明附圖為本技術的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圖中,一個爐體1,其頂部用螺釘2通過相應螺孔8固定一個排煙罩3,排煙罩3具有收集煙氣的結構形式,由煙道連接管6將排煙口4與熱交換器9的進煙口7聯通。爐體1的底部為集灰腔19,用以接納來自排煙管27的煙灰。爐體1的上側部具有一通過連接管11與所述的熱交流器9聯結的進氣口5。爐體1內的爐膽25的一側上、下部位分別與進、出氣口5、18相通。爐膽1內呈水平地間布多枚氣道隔板28,各氣道隔板28在對應于進氣口5的部位或稱一端留有通氣腔,以使氣流在自上而下的流動變為如箭頭所示的S形流動。如前述,若干根排煙管27呈垂直狀態地穿插并插固在氣道隔板28上。圖中揭示了諸排煙27呈密布狀態設置,且各管的管外壁與氣道隔板28之間形成密封。此外,在爐體1與爐膽25之間增設有隔熱層26,以防熱量傳遞散失。又見,各排煙管27的管腔的上、下管口部位分別對應于排煙罩3的罩腔和集灰腔19。為了充分保障使用中的可靠性,本技術對用于固定排煙管27的最底部的一枚煙管底板20,也即集灰腔19的頂板采用加厚并選擇更為優質的金屬材料。圖中,燃燒爐灶24連結于爐體1下方之一側,具投料口23、出渣口22、爐排21以及與集灰腔19相通的火門29,投料口23開設在燃燒爐灶24之一側,投料口23可以有一對,即上、下投料口,出渣口22位于投料口23的下方,爐排21在爐膛內,應前述投料口23可以有一對,則爐排21可以有上、下爐排。火門29是用于將爐膛與集灰腔19溝通,并將高溫熱煙氣經由其進入到各排煙管27的管腔中。圖中的熱交流器9還可通過支架14與爐體1固定,熱交流器9內腔的氣流隔板13以及排煙管12的設置方式乃至作用機理與爐膽25內的氣道隔板28、排煙管27的作用機理是相仿的。本技術是這樣來為烘烤筒提供干燥熱空氣的,從投料口23投入燃料至爐排21上,并點燃之,上面的爐排21上經燃燒后掉落的燃料在下爐排上仍可繼燃。當然,上、下爐排可以同時投料燃燒,以加大火力。火焰煙氣或者稱火舌煙氣自火門29直接進入對應于集灰腔19上方的諸排煙管27管腔。與此同時,空氣自熱交流器9的進氣口15進入熱交流器9內腔,自下而上回流后經熱風出氣口10、進氣口5進入到爐膽25中,經回流后最終從出氣口18引出,用管路引至各烘烤筒用于烤板。如前所述,由于各氣道隔板28在對應于進氣口5一端留有通氣腔,藉由該通氣腔形成回流腔,使氣流自上而下地呈箭頭所示的S形流動,而且空氣越往下流溫度愈高。而在加熱過程中所產生的高溫煙氣可自排煙罩3的排煙口4經煙道連接管6引入到熱交流器9,進而經熱風出氣口10經進氣口5引入爐膽25,以利熱煙氣的回收利用。低溫煙氣則經排煙風機17自排煙口16外排。當使用一段時間后,需清理管壁上的積灰時,只要打開排煙罩3,對每根直長的排煙管27內壁清刷即可。權利要求1.一種循環熱風爐,包括一爐體(1),爐體(1)的頂部為一排煙罩(3),排煙罩(3)窄縮成有一排煙口(4),底部為一集灰腔(19),爐體(1)的上、下側部具有一進氣口(5)和出氣口(18);一爐膽(25),位于爐體(1)內,其上、下側部分別與進、出氣口(5)、(18)相通,其內間設多枚氣道隔板(28),氣道隔板(28)上固設若干根排煙管(27);一燃燒爐灶(24),聯結于爐體(1)下方之一側,其火門(29)與集灰腔(19)相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時福棋,
申請(專利權)人:時福棋,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