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車輛裝配部件,包括能運動的第一部分和固定于車輛的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借助于引導設備在第二部分上被引導,其中,引導設備具有至少一個與齒輪嚙合的齒軌,其中,齒軌與這兩個部分之一相配,而齒輪與另一部分相配。特征在于,所述引導設備附加地包括公差補償裝置,所述公差補償裝置包括至少一個滑軌,所述至少一個滑軌與這兩個部分之一相配,并且所述至少一個滑軌與滾動輪接合,所述滾動輪與這兩個部分中的另一部分相配,其中,所述滾動輪和/或所述滑軌可彈性變形地構成,并且在所述滑軌與所述滾動輪之間構成有壓配合,從而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共同作用的齒部被加載到定義的位置中。
Vehicle assembly parts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車輛裝配部件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車輛裝配部件,所述車輛裝配部件具有第一部分以及能相對于第一部分運動的第二部分。
技術介紹
在DE102009038631中描述了一種頭枕,所述頭枕具有基本體,所述基本體能夠借助于支承桿支承在車輛座椅的靠背上。頭部抵靠部件能夠相對于基本體向前和向后運動地支承在基本體上。為了在基本體上引導頭部抵靠部件,在基本體上和在頭部抵靠部件上構成共同作用的齒部。頭枕設有間隙補償設備。所述間隙補償設備包括彈性支承器件,所述彈性支承器件以接觸的方式對頭部抵靠部件和基本體的共同作用的齒部加負荷。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車輛裝配部件,所述車輛裝配部件易于制造并且在頭部抵靠部件的引導設備中具有功能可靠的公差補償。所述目的通過具有權利要求1的特征的車輛裝配部件來實現。所述車輛裝配部件包括第一部分和固定于車輛的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能借助于引導設備相對于第二部分運動地在第二部分上引導。引導設備具有至少一個與齒輪嚙合的齒軌,其中,齒軌與這兩個部分之一相配,而齒輪與另一部分相配。附加地,引導設備包括公差補償裝置,所述引導設備附加地包括公差補償裝置,所述公差補償裝置包括至少一個滑軌,所述至少一個滑軌與這兩個部分之一相配,并且所述至少一個滑軌與滾動輪接合,所述滾動輪與這兩個部分中的另一部分相配。例如,所述滑軌與所述第一部分相配,而所述滾動輪與所述第二部分相配。滾動輪和/或滑軌可彈性變形地構成,并且在所述滑軌與所述滾動輪之間構成有壓配合,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共同作用的齒部關于至少一個空間維度沿確定的方向被加負荷。因此,能夠避免由于共同作用的齒部的不受控的相對運動而出現的噪聲。根據一個簡單的實施方案,所述引導設備包括齒輪和齒軌。根據一個替選的實施形式,引導設備具有例如兩個齒軌和兩個齒輪。以這種方式可能導致裝配部件的彼此間隔開距離的區域。裝配部件的所述區域例如可以是側向區域。各兩個齒輪例如與一個齒輪軸相配。因此能夠實現這兩個齒輪的同步運轉,因為這兩個齒輪借助于所述軸運動連接。因此防止:裝配部件的一個區域比另一區域更慢地運動并且以這種方式卡住所述第一部分。根據一個特殊的實施形式,引導設備包括兩個齒輪軸,其中,每個齒輪軸設有至少一個齒輪、尤其是設有兩個齒輪,并且其中,每個齒輪與一個齒軌嚙合。例如,第一齒輪軸的至少一個齒輪和第二齒輪軸的各一個齒輪相互嚙合。因此實現齒輪軸的同步運轉。引導設備例如具有至少一對滾動輪和滑軌。借助于這對滾動輪和滑軌,齒輪和齒軌的共同作用的齒部以嚙合的方式加負荷,使得所述齒部之一壓向另一齒部。這引起,所述齒部不會不受控地運動到不同的相對位置中,從而防止了噪聲。尤其是,(由擠壓設備引起的)力作用到齒輪上,所述齒輪大致垂直于齒軌的縱軸線定向,并且所述齒輪以與齒軌嚙合的方式加負荷。滾動輪和/或滑軌由可彈性變形的材料形成,所述材料在彈性變形時構成復位到初始形狀中的力。由于在安裝時滾動輪的變形,引起作用到齒輪上的力,因為所述滾動輪與齒輪連接。在滾動輪與滑軌之間的接觸面例如可以無結構地構成。但是替選地,接觸面也可以具有結構。所述滾動輪例如可以直接地或間接地與齒輪連接。例如,滾動輪一體成型在齒輪上。替選地,例如所述滾動輪經由軸與齒輪連接。軸的支承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允許軸的相應的運動。例如,一個齒輪軸與至少一個滾動輪相配,而與齒輪軸的一個齒輪共同作用的一個齒軌與至少一個滑軌相配,所述滑軌與滾動輪共同作用。尤其是,每個齒輪與一個滾動輪相配,而每個齒軌與一個滑軌相配,其中,相應配對的一個滾動輪和一個滑軌接合。以這種方式,所有共同作用的齒部優化地被加載到定義的相對位置中。至少一對滾動輪和滑軌例如與一對齒輪和齒軌相鄰地設置。例如,齒輪和滾動輪以及齒軌和滑軌直接并排地設置。它們例如可以一件式地成型。所述部分齒輪和齒軌以及滾動輪和滑軌中的至少一個可以由塑料制成。但是替選地也可以考慮其它材料、尤其是金屬。車輛裝配部件例如是頭枕,其中,所述第一部分是頭部抵靠部件,所述頭部抵靠部件能相對于作為第二部分的基座移動。所述車輛裝配部件例如是扶手,其中,所述第一部分是能沿縱向方向調節的或能在高度方面調節的手臂支撐件,所述手臂支撐件在作為第二部分的基座上被引導。附圖說明其它優點借助于對在附圖中示意性示出的實施例的說明得出。在此:圖1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頭枕作為在本專利技術的意義上的車輛裝配部件的分解圖;圖2示出頭枕的立體圖;圖3示出頭枕的側視圖;圖4作為細節視圖示出頭枕的后部擋板的立體圖;圖5示出由基座、頭部抵靠部件的支承元件和后擋板構成的組件的立體圖;圖6示出根據圖5的視圖,其中,鎖定設備處于松開位置中;圖7示出在支承桿處引導的基座以及支承元件的立體后視圖;圖8示出具有支承元件的基座的后視圖;圖9示出根據圖8中的切線A-A的剖視圖,其中,在基座部件中僅示出齒輪軸,并且陰影線出于清楚性的原因沒有示出;圖10示出根據圖8中的切線B-B的剖視圖,其中,在基座部件中僅示出齒輪軸,并且陰影線出于清楚性的原因沒有示出。具體實施方式在下面的附圖說明中、也參考示意圖示意性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在此,出于清楚性的原因——就此而言也涉及不同的實施例——相同的或類似的部件或元件或區域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部分地借助添加小寫字母來表示。僅關于一個實施例描述、示出或公開的特征可以在本專利技術的范圍中也在本專利技術的任意其它實施例中提供。這種改變的實施例——即使所述實施例在附圖中沒有示出——一并包括到本專利技術中。所有所公開的特征本身對于本專利技術是重要的。所參引的文獻的公開內容和所描述的現有技術的設備在內容上在此全面并入本申請的公開中,也為了該目的,在那里公開的主題的單個或多個特征一并納入本申請的一個或多個權利要求中。這樣改變的實施例——即使所述實施例在附圖中沒有示出——一并包括到本專利技術中。頭枕整體在附圖中用附圖標記10表示。頭枕10包括基座11,所述基座支承在支承桿12a和12b上。替選于支承桿12a和12b,也可以使用支承桿弓架。為了在支承桿12a和12b上引導基座11,將支承嵌入件44a和44b固定在基座11上,這些支承嵌入件被支承桿12a和12b穿過。基座11可以相對于支承桿12a和12b沿方向z1和z2運動到不同的位置中。銷46穿過基座11的長形孔47a并且固定在支承桿12a上。另一銷46穿過基座11的長形孔47b并且固定在支承桿12b上。銷46與基座11形成支承桿12a和12b相對于基座11的防扭轉裝置。此外,銷46用于將基座11鎖定在設定的高度位置上,如下文還將描述的那樣。頭枕10包括可相對于基座11沿方向x1和x2移動的頭部抵靠部件13,所述頭部抵靠部件具有頭部抵靠面20。頭部抵靠部件13可以沿方向x1朝向座椅乘員的頭部運動或者沿相反的方向x2遠離頭部運動。頭部抵靠部件13包括兩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車輛裝配部件,包括能運動的第一部分和固定于車輛的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借助于引導設備(43)在第二部分上被引導,其中,引導設備(43)具有至少一個與齒輪(21a、21b、23a、23b)嚙合的齒軌(22a、22b、24a、24b),其中,齒軌(22a、22b、24a、24b)與這兩個部分之一相配,而齒輪(21a、21b、23a、23b)與另一部分相配,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設備附加地包括公差補償裝置,所述公差補償裝置包括至少一個滑軌(26a、26b、28a、28b),所述至少一個滑軌與這兩個部分之一相配,并且所述至少一個滑軌與滾動輪(25a、25b、27a、27b)接合,所述滾動輪與這兩個部分中的另一部分相配,其中,所述滾動輪(25a、25b、27a、27b)和/或所述滑軌(26a、26b、28a、28b)可彈性變形地構成,并且在所述滑軌與所述滾動輪之間構成有壓配合,從而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共同作用的齒部被加載到定義的位置中。/n
【技術特征摘要】
20181126 DE 102018009229.21.一種車輛裝配部件,包括能運動的第一部分和固定于車輛的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借助于引導設備(43)在第二部分上被引導,其中,引導設備(43)具有至少一個與齒輪(21a、21b、23a、23b)嚙合的齒軌(22a、22b、24a、24b),其中,齒軌(22a、22b、24a、24b)與這兩個部分之一相配,而齒輪(21a、21b、23a、23b)與另一部分相配,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設備附加地包括公差補償裝置,所述公差補償裝置包括至少一個滑軌(26a、26b、28a、28b),所述至少一個滑軌與這兩個部分之一相配,并且所述至少一個滑軌與滾動輪(25a、25b、27a、27b)接合,所述滾動輪與這兩個部分中的另一部分相配,其中,所述滾動輪(25a、25b、27a、27b)和/或所述滑軌(26a、26b、28a、28b)可彈性變形地構成,并且在所述滑軌與所述滾動輪之間構成有壓配合,從而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共同作用的齒部被加載到定義的位置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裝配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設備(43)具有兩個水平和/或豎直地彼此間隔開距離的齒軌(22a、22b、24a、24b)和相應數量的齒輪(21a、21b、23a、23b)。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輛裝配部件,其特征在于,各兩個齒輪與一個齒輪軸相配。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S·科伯,W·默特爾,
申請(專利權)人:格瑞瑪股份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德國;DE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