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開、閉式聯合烘干機的風控裝置,包括風控室,風控室內設有開式系統熱泵、閉式系統熱泵、第一換熱器以及第二換熱器,開式系統熱泵包括第一壓縮機、第一冷凝器以及第一蒸發器;閉式系統熱泵包括第二壓縮機、第二冷凝器以及第二蒸發器;循環風口、第二換熱器的熱流通道入口以及第一換熱器的冷流通道出口通過三通結構的第二風道進行連通;第二換熱器的熱流通道出口與冷流通道的入口之間設置第二蒸發器;第一換熱器的熱流通道出口與排風口之間設置第一蒸發器。該烘干機保留和發揮開式和閉式的優點,烘干后的物品變形小、外觀好、內在香味足、運行費用低。
A wind control device for open and closed combined dryer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開、閉式聯合烘干機的風控裝置
本技術屬于烘干設備
,特別涉及一種具有換熱器的用于開、閉式聯合烘干機的風控裝置。
技術介紹
熱泵烘干機主要是采用開式或閉式兩種運行模式,所謂熱泵開式模式是相對于熱泵閉式模式而言,開式模式中,烘干房內送入的空氣通過風控室中的冷凝器進行加熱,循環加熱被烘干物體。烘干房外烘干主機為壓縮機和蒸發器,用于吸收室外空氣熱量。閉式模式中烘干房內的空氣經過冷凝器加熱,再經過蒸發器進行吸收回熱。熱泵開式系統烘干的產品存在外觀不足,顏色較差,物品內在色氣流失的缺點。閉式排濕烘干和開式熱風烘干是兩個不同原理的烘干設備,兩種方法各有優點和缺點,閉式干燥烘干所加工的產品,物品變形小,顏色正,香味足,閉式烘干運行成本低,閉式排濕烘干的缺點是:在烘干過程的后期,在烘干溫度超過50°C后,這時烘干房內濕度較小,而且閉式烘干的熱泵蒸發器和分離式熱管蒸發器都是在制冷,濕度小了冷凝不了多少水,制冷影響烘干加熱溫度。此時制冷影響烘干加熱溫度,此時效率較開式低。現有技術中存在閉式和開式烘干可以相互切換的烘干機,通過電動風閥控制加熱氣體的流動路徑,在開式和閉式之間來回切換,但是這種仍然無法避免開式和閉式烘干本身存在的特點,仍會存在模式切換不能匹配不同產品的烘干特性,導致烘干外觀不足,顏色較差,物品內在色氣流失的缺點以及排濕不好,費電的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合開式烘干和閉式烘干優點的用于開、閉式聯合烘干機的風控裝置。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開、閉式聯合烘干機的風控裝置,包括風控室,所述風控室上設有送風口、回風口、新風入口以及排風口,所述回風口被上下分隔成循環風口和排濕風口;所述風控室內設有開式系統熱泵、閉式系統熱泵、第一換熱器以及第二換熱器,所述開式系統熱泵包括第一壓縮機、第一冷凝器以及第一蒸發器;所述閉式系統熱泵包括第二壓縮機、第二冷凝器以及第二蒸發器;所述第一換熱器以及第二換熱器均包括熱流通道和冷流通道。所述新風入口與第一換熱器的冷流通道入口通過第一風道進行連通;所述循環風口、第二換熱器的熱流通道入口以及第一換熱器的冷流通道出口通過三通結構的第二風道進行連通;循環回風進入閉式蒸發器前,先經過混入新風、第二換熱器,降低回風溫度,提高排濕效率。第二換熱器的熱流通道出口與所述第二換熱器的冷流通道的入口通過第三風道進行連通,所述第二蒸發器設置在所述第三風道中;第二蒸發器的作用是對循環風進行冷凝,由于第二換熱器已經先一步進行降溫,蒸發器的冷凝效果相比于直接對循環風進行冷凝的效果大大增強,并且降低了閉式系統熱泵的整體功耗。所述第二換熱器的冷流通道出口與所述送風口通過第四風道進行連通,所述第四風道中設置有循環風機、第一冷凝器以及第二冷凝器。所述排濕風口與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熱流通道入口相連通,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熱流通道出口與所述排風口通過第五風道進行連通,所述第一蒸發器設置在所述第五風道中。第一蒸發器吸取周圍環境和排濕中的熱量。排濕回風中熱量與進入的相對較低溫度新風進行熱交換,降低排風的溫度,提高進入新風的溫度,降低新風的濕度。所述第五風道中還設有電動風閥,所述排風口處設有排濕風機。所述風控室外側設有電控制箱,所述電控制箱與開式系統熱泵、閉式系統熱泵、電動風閥、循環風機以及排濕風機控制連接。所述第一換熱器和第二換熱器均為風-風板式換熱器。所述回風口上設有過濾網。循環風經過濾回風進入閉式系統。所述新風入口處設有鋁合金百葉。該烘干機的工作原理:循環風機出風,經送風口和鍍鋅鐵皮頂板孔板式風道,熱風垂直向下吹過被烘干物品,然后回風分成兩部分,其中上部分濕度較小回風經回風口的循環風口進入第二風道,新風入口的新風經第一風道、第一換熱器的冷流通道進入第二風道,回風與新風交匯進入第二換熱器的熱流通道,然后經第二蒸發器冷凝除濕,再次經第二換熱器的冷流通道初次加熱,經過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進一步加熱,在經循環風機送出,完成一個循環。下部分濕度較大的回風是熱回收排濕,這部分回風經排濕風口進入第一換熱器的熱流通道回收熱量,然后經過第一蒸發器,進一步吸收熱量后,經排風口排出。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烘干機內部具有兩條相互交融的風路,其中一條風路為閉式循環,在經過烘干產品后經循環風口與新風匯合,進入第二換熱器中進行熱回收,在第二蒸發器中再次熱回收,冷卻后的風在經過第二換熱器和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進行充分的加熱,對該循環風進行的了充分排濕和重新加熱;另一風路則經過第一換熱器和第二蒸發器進行回收熱量。該烘干機克服了熱泵開式系統烘干外觀不足,顏色較差,物品內在色氣流失的缺點,又克服了熱泵閉式系統排濕不好,費電的缺點,保留和發揮兩者的優點,烘干后的物品變形小、外觀好、內在香味足、運行費用低。附圖說明圖1是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風控室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的左視圖;圖4是實施例的風路流向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技術的其他優點及功效。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用于開、閉式聯合烘干機,包括烘干室2以及風控室1,所述烘干室2與所述風控室1的送風口21和回風口相連通,所述風控室1設有新風入口12和排風口11,所述回風口被上下分隔成循環風口22和排濕風口23;所述風控室1內設有開式系統熱泵、閉式系統熱泵、第一換熱器5以及第二換熱器6,所述開式系統熱泵包括第一壓縮機31、第一冷凝器32以及第一蒸發器33;所述閉式系統熱泵包括第二壓縮機41、第二冷凝器42以及第二蒸發器43;所述第一換熱器5以及第二換熱器6均包括熱流通道和冷流通道。所述新風入口12與第一換熱器5的冷流通道入口通過第一風道71進行連通;所述循環風口22、第二換熱器6的熱流通道入口以及第一換熱器5的冷流通道出口通過三通結構的第二風道72進行連通;循環回風進入第二蒸發器43前,先經過混入新風、第二換熱器6,降低回風溫度,提高排濕效率。第二換熱器6的熱流通道出口與所述第二換熱器6的冷流通道的入口通過第三風道73進行連通,所述第二蒸發器43設置在所述第三風道73中;所述第二換熱器6的冷流通道出口與所述送風口21通過第四風道74進行連通,所述第四風道74中設置有循環風機81、第一冷凝器32以及第二冷凝器42。所述排濕風口23與所述第一換熱器5的熱流通道入口相連通,所述第一換熱器5的熱流通道出口與所述排風口11通過第五風道75進行連通,所述第一蒸發器33設置在所述第五風道75中。第一蒸發器33吸取周圍環境和排濕中的熱量。排濕回風中熱量與進入的相對較低溫度新風進行熱交換,降低排風的溫度,提高進入新風的溫度,降低新風的濕度。所述第五風道75中還設有電動風閥83,所述排風口11處設有排濕風機82。所述風控室1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開、閉式聯合烘干機的風控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風控室,所述風控室上設有送風口、回風口、新風入口以及排風口,所述回風口被上下分隔成循環風口和排濕風口;所述風控室內設有開式系統熱泵、閉式系統熱泵、第一換熱器以及第二換熱器,所述開式系統熱泵包括第一壓縮機、第一冷凝器以及第一蒸發器;所述閉式系統熱泵包括第二壓縮機、第二冷凝器以及第二蒸發器;所述第一換熱器以及第二換熱器均包括熱流通道和冷流通道;所述新風入口與第一換熱器的冷流通道入口通過第一風道進行連通;所述循環風口、第二換熱器的熱流通道入口以及第一換熱器的冷流通道出口通過三通結構的第二風道進行連通;第二換熱器的熱流通道出口與所述第二換熱器的冷流通道的入口通過第三風道進行連通,所述第二蒸發器設置在所述第三風道中;所述第二換熱器的冷流通道出口與所述送風口通過第四風道進行連通,所述第四風道中設置有循環風機、第一冷凝器以及第二冷凝器;所述排濕風口與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熱流通道入口相連通,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熱流通道出口與所述排風口通過第五風道進行連通,所述第一蒸發器設置在所述第五風道中。/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開、閉式聯合烘干機的風控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風控室,所述風控室上設有送風口、回風口、新風入口以及排風口,所述回風口被上下分隔成循環風口和排濕風口;所述風控室內設有開式系統熱泵、閉式系統熱泵、第一換熱器以及第二換熱器,所述開式系統熱泵包括第一壓縮機、第一冷凝器以及第一蒸發器;所述閉式系統熱泵包括第二壓縮機、第二冷凝器以及第二蒸發器;所述第一換熱器以及第二換熱器均包括熱流通道和冷流通道;所述新風入口與第一換熱器的冷流通道入口通過第一風道進行連通;所述循環風口、第二換熱器的熱流通道入口以及第一換熱器的冷流通道出口通過三通結構的第二風道進行連通;第二換熱器的熱流通道出口與所述第二換熱器的冷流通道的入口通過第三風道進行連通,所述第二蒸發器設置在所述第三風道中;所述第二換熱器的冷流通道出口與所述送風口通過第四風道進行連通,所述第四風道中設置有循環風機、第一冷凝器以及第二冷凝器;所述排濕風口與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熱流通道入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軍建,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芳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