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充墨筆,包括筆身、設置于筆身下方的筆蓋、設置于筆身上的頂蓋,筆身底部設置有筆頭,筆頭上方外壁處開設有扣合槽,筆身內部設置有墨芯,筆身內部位于墨芯底部位置處設置有壓芯片,壓芯片底部設置有筆芯,筆芯底部延伸至筆頭下方;頂蓋下方設置有螺紋套,螺紋套轉動套接在筆身頂部,頂蓋內部中心處插接有按壓桿,按壓桿頂部延伸至頂蓋上方,按壓桿上位于頂蓋上方處套接有彈簧,按壓桿底部延伸至筆身內部,且按壓桿底部設置有壓片。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適用于充墨筆,該充墨筆在墨量不足的情況下,通過按壓按壓桿,可以擠壓墨芯,使墨芯內部殘留的墨汁流出,實現持續書寫的效果。
A kind of ink filling pen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充墨筆
本技術屬于文具
,具體為一種充墨筆。
技術介紹
文具包括學生文具以及辦公文具、禮品文具等,現代的釋義應該指辦公室內常用的一些現代文具:簽字筆、水筆、鋼筆、鉛筆、圓珠筆等;以及筆筒等配套用品,其他辦公用品還包括:直尺筆記本、文件袋、文件封套、計算器等;而充墨筆是一種筆,其內部設置一個吸收墨汁的墨芯,而墨芯下方設置筆芯,筆芯可以吸收墨芯內部的墨汁進行書寫,然而現有的充墨筆在墨芯墨量不足的情況時,就無法進行持續書寫,需要重寫充墨,這樣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無法充墨時,該充墨筆就無法使用了,且現有的充墨筆在使用時易出現用力過度導致筆芯縮入充墨筆內部的情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
技術介紹
中的問題,提供一種充墨筆。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充墨筆,包括筆身、設置于所述筆身下方的筆蓋、設置于所述筆身上的頂蓋,所述筆身底部設置有筆頭,所述筆頭上方外壁處開設有扣合槽,所述筆蓋上方內壁處設置有扣合環,所述筆蓋套接在所述筆頭上,且所述扣合環卡合于所述扣合槽內,所述筆身內部設置有墨芯,所述筆身內部位于所述墨芯底部位置處設置有壓芯片,所述壓芯片底部設置有筆芯,所述筆芯底部延伸至所述筆頭下方,且所述筆芯頂部穿過所述壓芯片并嵌設于所述墨芯內;所述頂蓋下方設置有螺紋套,所述螺紋套轉動套接在所述筆身頂部,所述頂蓋內部中心處插接有按壓桿,所述按壓桿頂部延伸至所述頂蓋上方,所述按壓桿上位于所述頂蓋上方處套接有彈簧,所述按壓桿底部延伸至所述筆身內部,且所述按壓桿底部設置有壓片,所述壓片底部貼合在所述墨芯上表面。其中,所述頂蓋下方邊緣處設置有頂桿,所述頂桿穿過所述墨芯,所述頂桿底部壓在所述壓芯片上表面。其中,所述壓芯片采用圓片結構。其中,所述墨芯直徑與所述筆身內徑相一致。其中,所述頂桿共設置有多個,且多個所述頂桿呈圓形陣列分布。其中,所述筆蓋內部設置有筆芯套,所述筆芯套位于所述筆蓋內部底板中心位置處,且所述筆芯套內徑與所述筆芯外徑相一致。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術中,該充墨筆的頂蓋內部中心處插接有按壓桿,按壓桿頂部延伸至頂蓋上方,按壓桿上位于頂蓋上方處套接有彈簧,按壓桿底部延伸至筆身內部,且按壓桿底部設置有壓片,壓片底部貼合在墨芯上表面,這樣的結構設置使得在該充墨筆在墨汁不足時,通過下壓按壓桿可以擠壓墨芯,使墨芯內的墨汁流出以實現持續書寫的效果,使用方便。2、本技術中,該充墨筆的頂蓋下方邊緣處還設置有頂桿,頂桿底部穿過墨芯并壓在壓芯片的上表面,通過頂桿可以頂壓壓芯片,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位于壓芯片下方的筆芯晃動和用力過度導致筆芯縮入筆身內部。3、本技術中,筆蓋內部設置有筆芯套,當筆蓋蓋在筆身下方,同時扣合環卡合于扣合槽內部時,筆芯延伸出筆頭的部分插在筆芯套內部,這樣可以隔絕筆芯與外界,防止筆芯長時間與外界環境接觸導致筆芯上的墨汁出現凝固的現象。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簡圖;圖2為本技術中筆蓋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中筆芯安裝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1、頂蓋;2、筆身;3、筆蓋;4、扣合槽;5、筆頭;6、筆芯;7、扣合環;8、筆芯套;9、按壓桿;10、螺紋套;11、壓片;12、頂桿;13、墨芯;14、壓芯片;15、彈簧。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參照圖1-3,一種充墨筆,包括筆身2、設置于筆身2下方的筆蓋3、設置于筆身2上的頂蓋1,筆身2底部設置有筆頭5,筆頭5上方外壁處開設有扣合槽4,筆蓋3上方內壁處設置有扣合環7,筆蓋3套接在筆頭5上,且扣合環7卡合于扣合槽4內,扣合環7采用彈性結構,筆身2內部設置有墨芯13,筆身2內部位于墨芯13底部位置處設置有壓芯片14,壓芯片14底部設置有筆芯6,筆芯6底部延伸至筆頭5下方,且筆芯6頂部穿過壓芯片14并嵌設于所述墨芯13內;頂蓋1下方設置有螺紋套10,螺紋套10轉動套接在筆身2頂部,頂蓋1內部中心處插接有按壓桿9,按壓桿9頂部延伸至頂蓋1上方,按壓桿9上位于頂蓋1上方處套接有彈簧15,按壓桿9底部延伸至筆身2內部,且按壓桿9底部設置有壓片11,壓片11底部貼合在墨芯13上表面,壓芯片14采用圓片結構,墨芯13直徑與筆身2內徑相一致。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彈簧15處于自然狀態下,壓片11底部貼合在墨芯13上表面,當下壓按壓桿9使彈簧15處于收縮狀態時,壓片11下移擠壓墨芯13,使墨芯13內部的墨汁擠出,向筆芯6內流動,這樣的結構設置使得該充墨筆在墨汁不足時還可以持續書寫,使用方便。頂蓋1下方邊緣處設置有頂桿12,頂桿12穿過墨芯13,頂桿12底部壓在壓芯片14上表面,頂桿12共設置有多個,且多個頂桿12呈圓形陣列分布。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頂桿12可以頂壓壓芯片14,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位于壓芯片14下方的筆芯6晃動和用力過度導致筆芯6縮入筆身2內部。筆蓋3內部設置有筆芯套8,筆芯套8位于筆蓋3內部底板中心位置處,且筆芯套8內徑與筆芯6外徑相一致。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筆蓋3蓋在筆身2下方,同時扣合環7卡合于扣合槽4內部時,筆芯6延伸出筆頭5的部分插在筆芯套8內部,這樣可以隔絕筆芯6與外界,防止筆芯6長時間與外界環境接觸導致筆芯6上的墨汁出現凝固的現象。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充墨筆,包括筆身(2)、設置于所述筆身(2)下方的筆蓋(3)、設置于所述筆身(2)上的頂蓋(1),其特征在于:所述筆身(2)底部設置有筆頭(5),所述筆頭(5)上方外壁處開設有扣合槽(4),所述筆蓋(3)上方內壁處設置有扣合環(7),所述筆蓋(3)套接在所述筆頭(5)上,且所述扣合環(7)卡合于所述扣合槽(4)內,所述筆身(2)內部設置有墨芯(13),所述筆身(2)內部位于所述墨芯(13)底部位置處設置有壓芯片(14),所述壓芯片(14)底部設置有筆芯(6),所述筆芯(6)底部延伸至所述筆頭(5)下方,且所述筆芯(6)頂部穿過所述壓芯片(14)并嵌設于所述墨芯(13)內;/n所述頂蓋(1)下方設置有螺紋套(10),所述螺紋套(10)轉動套接在所述筆身(2)頂部,所述頂蓋(1)內部中心處插接有按壓桿(9),所述按壓桿(9)頂部延伸至所述頂蓋(1)上方,所述按壓桿(9)上位于所述頂蓋(1)上方處套接有彈簧(15),所述按壓桿(9)底部延伸至所述筆身(2)內部,且所述按壓桿(9)底部設置有壓片(11),所述壓片(11)底部貼合在所述墨芯(13)上表面。/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充墨筆,包括筆身(2)、設置于所述筆身(2)下方的筆蓋(3)、設置于所述筆身(2)上的頂蓋(1),其特征在于:所述筆身(2)底部設置有筆頭(5),所述筆頭(5)上方外壁處開設有扣合槽(4),所述筆蓋(3)上方內壁處設置有扣合環(7),所述筆蓋(3)套接在所述筆頭(5)上,且所述扣合環(7)卡合于所述扣合槽(4)內,所述筆身(2)內部設置有墨芯(13),所述筆身(2)內部位于所述墨芯(13)底部位置處設置有壓芯片(14),所述壓芯片(14)底部設置有筆芯(6),所述筆芯(6)底部延伸至所述筆頭(5)下方,且所述筆芯(6)頂部穿過所述壓芯片(14)并嵌設于所述墨芯(13)內;
所述頂蓋(1)下方設置有螺紋套(10),所述螺紋套(10)轉動套接在所述筆身(2)頂部,所述頂蓋(1)內部中心處插接有按壓桿(9),所述按壓桿(9)頂部延伸至所述頂蓋(1)上方,所述按壓桿(9)上位于所述頂蓋(1)上方處套接有彈簧(15),所述按壓桿(9)底部延伸至所述筆身(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慶菊,
申請(專利權)人:張慶菊,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