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自行車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便于安裝與拆卸的輪胎,包括車輪本體和輪胎固定架,所述車輪本體內部包含有輪轂,所述輪轂內側固定連接有加固連接桿,所述加固連接桿一端固定連接有軸承,所述插接釘通過軸承與輪轂轉動連接,所述插接釘內部開設有固定螺紋孔,所述插接釘外側固定連接有定位塊,所述第一插接孔、第二插接孔與軸承內側轉動部的內側開設有定位插槽,所述定位插槽與定位塊相互卡合。該便于安裝與拆卸的輪胎,使整體的安裝和拆卸非常方便,增加了整體的安裝和拆卸速度,且使車輪的安裝更加穩定,增加了車輪連接的穩定性,從而增加整體的安全性,并降低了整體拆卸和安裝的難度,從而增加了整體的實用性。
A kind of tyre easy to install and remov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便于安裝與拆卸的輪胎
本技術涉及自行車
,具體為一種便于安裝與拆卸的輪胎。
技術介紹
自行車,又稱腳踏車或單車,通常是二輪的小型陸上車輛,人騎上車后,以腳踩踏板為動力,是綠色環保的交通工具,可以作為環保的交通工具用來代步、出行,越來越多的人將自行車作為健身器材用來騎行鍛煉、自行車出游。現有的自行車車輪,在拆卸和安裝的過程中都極為麻煩,無法對車輪進行快速的安裝和拆卸,降低了整體的實用性,同時車輪在安裝的過程中不夠穩定,降低了車輪的穩固性,降低整體的安全性。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便于安裝與拆卸的輪胎,解決了上述
技術介紹
提出的問題。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于安裝與拆卸的輪胎,包括車輪本體和輪胎固定架,所述車輪本體內部包含有輪轂,所述輪轂內側固定連接有加固連接桿,所述加固連接桿一端固定連接有軸承,所述軸承通過加固連接桿與輪轂固定連接,所述輪胎固定架內部從前至后依次開設有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內部可拆卸連接有插接釘,所述插接釘釘身穿過第一插接孔、軸承與第二插接孔相互卡合,所述插接釘通過軸承與輪轂轉動連接,所述插接釘內部開設有固定螺紋孔,所述插接釘內部可拆卸連接有固定螺釘,所述固定螺釘與固定螺紋孔螺紋連接,所述插接釘外側固定連接有定位塊,所述第一插接孔、第二插接孔與軸承內側轉動部的內側開設有定位插槽,所述定位插槽與定位塊相互卡合。優選的,所述加固連接桿在輪轂內側等間距交錯分布,所述輪轂與軸承的圓心重疊。優選的,所述輪胎固定架內部的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與軸承內側轉動部直徑相等,所述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的規格一致。優選的,所述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與插接釘的直徑相等,所述插接釘內部的固定螺紋孔與固定螺釘相適配。優選的,所述固定螺釘與插接釘完全卡合時固定螺釘與插接釘釘帽內側分別于輪胎固定架外側相互貼合,所述固定螺釘釘身長度與固定螺紋孔深度相等,所述固定螺釘與插接釘均為釘帽開設一字槽結構。優選的,所述定位塊關于插接釘垂直中心線對稱分布有兩組,所述定位塊與定位插槽對應分布,所述定位塊與定位插槽形狀大小相適配。本技術具備以下有益效果:1、該便于安裝與拆卸的輪胎,通過在帶固定螺紋孔的插接釘與固定螺釘進行固定連接,從而使插接釘與固定螺釘可以快速進行固定連接,由于插接釘和固定螺釘通過螺紋進行連接的,所以整體的安裝和拆卸非常方便,增加了整體的安裝和拆卸速度。2、該便于安裝與拆卸的輪胎,通過插接釘外側的定位塊與第一插接孔、第二插接孔與軸承內側轉動部中的定位插槽進行插接,從而使插接釘與軸承的連接更加穩定,使車輪的安裝更加穩定,增加了車輪連接的穩定性,從而增加整體的安全性。3、該便于安裝與拆卸的輪胎,通過使用釘帽帶一字槽結構的插接釘與固定螺釘,從而使整體方便進行拆卸和安裝,降低了整體拆卸和安裝的難度,從而增加了整體的實用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拆分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固定螺釘立體結構示意圖。圖中:1、車輪本體;2、輪轂;3、加固連接桿;4、軸承;5、輪胎固定架;6、第一插接孔;7、第二插接孔;8、插接釘;9、固定螺紋孔;10、固定螺釘;11、定位塊;12、定位插槽。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3,一種便于安裝與拆卸的輪胎,包括車輪本體1和輪胎固定架5,車輪本體1內部包含有輪轂2,輪轂2內側固定連接有加固連接桿3,加固連接桿3一端固定連接有軸承4,軸承4通過加固連接桿3與輪轂2固定連接,輪胎固定架5內部從前至后依次開設有第一插接孔6和第二插接孔7,第一插接孔6內部可拆卸連接有插接釘8,插接釘8釘身穿過第一插接孔6、軸承4與第二插接孔7相互卡合,插接釘8通過軸承4與輪轂2轉動連接,插接釘8內部開設有固定螺紋孔9,插接釘8內部可拆卸連接有固定螺釘10,固定螺釘10與固定螺紋孔9螺紋連接,插接釘8外側固定連接有定位塊11,第一插接孔6、第二插接孔7與軸承4內側轉動部的內側開設有定位插槽12,定位插槽12與定位塊11相互卡合。進一步的,加固連接桿3在輪轂2內側等間距交錯分布,輪轂2與軸承4的圓心重疊。進一步的,輪胎固定架5內部的第一插接孔6和第二插接孔7與軸承4內側轉動部直徑相等,第一插接孔6和第二插接孔7的規格一致。進一步的,第一插接孔6和第二插接孔7與插接釘8的直徑相等,插接釘8內部的固定螺紋孔9與固定螺釘10相適配。進一步的,固定螺釘10與插接釘8完全卡合時固定螺釘10與插接釘8釘帽內側分別于輪胎固定架5外側相互貼合,固定螺釘10釘身長度與固定螺紋孔9深度相等,固定螺釘10與插接釘8均為釘帽開設一字槽結構。進一步的,定位塊11關于插接釘8垂直中心線對稱分布有兩組,定位塊11與定位插槽12對應分布,定位塊11與定位插槽12形狀大小相適配。工作時,首先通過將車輪本體1放置在輪胎固定架5內部,從而使輪胎固定架5內側的第一插接孔6和第二插接孔7與軸承4內側轉動部進行對準,并通過插接釘8穿過第一插接孔6、軸承4和第二插接孔7,使整體初步固定,保證整體的初步固定;接著通過固定螺釘10和插接釘8內部的固定螺紋孔9進行固定,從而整體穩定的固定,車輪本體1旋轉的過程中,由于插接釘8外側的定位塊11與軸承4內側轉動部的定位插槽12相互卡合,所以整體保持良好的穩定性,保證車輪本體1可以相對于輪胎固定架5進行轉動,從而整體正常運行;若要對車輪本體1進行更換,通過將一字起對固定螺釘10和插接釘8進行固定并轉動,從而使固定螺釘10和插接釘8進行分離,并將插接釘8抽出,接著將車輪本體1更換即可,從而實現車輪本體1的快速拆卸和安裝。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技術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便于安裝與拆卸的輪胎,包括車輪本體(1)和輪胎固定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輪本體(1)內部包含有輪轂(2),所述輪轂(2)內側固定連接有加固連接桿(3),所述加固連接桿(3)一端固定連接有軸承(4),所述軸承(4)通過加固連接桿(3)與輪轂(2)固定連接,所述輪胎固定架(5)內部從前至后依次開設有第一插接孔(6)和第二插接孔(7),所述第一插接孔(6)內部可拆卸連接有插接釘(8),所述插接釘(8)釘身穿過第一插接孔(6)、軸承(4)與第二插接孔(7)相互卡合,所述插接釘(8)通過軸承(4)與輪轂(2)轉動連接,所述插接釘(8)內部開設有固定螺紋孔(9),所述插接釘(8)內部可拆卸連接有固定螺釘(10),所述固定螺釘(10)與固定螺紋孔(9)螺紋連接,所述插接釘(8)外側固定連接有定位塊(11),所述第一插接孔(6)、第二插接孔(7)與軸承(4)內側轉動部的內側開設有定位插槽(12),所述定位插槽(12)與定位塊(11)相互卡合。/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便于安裝與拆卸的輪胎,包括車輪本體(1)和輪胎固定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輪本體(1)內部包含有輪轂(2),所述輪轂(2)內側固定連接有加固連接桿(3),所述加固連接桿(3)一端固定連接有軸承(4),所述軸承(4)通過加固連接桿(3)與輪轂(2)固定連接,所述輪胎固定架(5)內部從前至后依次開設有第一插接孔(6)和第二插接孔(7),所述第一插接孔(6)內部可拆卸連接有插接釘(8),所述插接釘(8)釘身穿過第一插接孔(6)、軸承(4)與第二插接孔(7)相互卡合,所述插接釘(8)通過軸承(4)與輪轂(2)轉動連接,所述插接釘(8)內部開設有固定螺紋孔(9),所述插接釘(8)內部可拆卸連接有固定螺釘(10),所述固定螺釘(10)與固定螺紋孔(9)螺紋連接,所述插接釘(8)外側固定連接有定位塊(11),所述第一插接孔(6)、第二插接孔(7)與軸承(4)內側轉動部的內側開設有定位插槽(12),所述定位插槽(12)與定位塊(11)相互卡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于安裝與拆卸的輪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連接桿(3)在輪轂(2)內側等間距交錯分布,所述輪轂(2)與軸承(4)...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銀明,
申請(專利權)人:建泰橡膠深圳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