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涉及水泵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水泵自動控制系統(tǒng),該裝置包括一種水泵自動控制系統(tǒng),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依次設置有進水節(jié)、水力組件、驅動機構、控制器、出水節(jié),水流進入到進水節(jié)后,依次經過水力組件、驅動機構的機座與外殼之間的通道、控制器的驅動器座與外殼的通道,所述驅動機構的電源端和受控端分別與控制器連接,所述出水節(jié)上還設置有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的信號端與控制器對應的端口連接。該發(fā)明專利技術的優(yōu)點在于:驅動機構和控制器使用水冷散熱,驅動機構運行時,抽出的水快速通過機座與外殼的通道、驅動器座與外殼的通道,迅速帶走驅動機構和控制器的熱量,相比普通放置在靜態(tài)水中的冷卻方式,降溫效果更好。
An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f water pump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水泵自動控制系統(tǒng)
本專利技術涉及水泵的
,尤其涉及一種水泵自動控制系統(tǒng)。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現有技術中,自動深井泵大多是外置驅動器的,由于深井泵潛水較深,導致驅動器于水泵之間距離過遠,信號傳輸容易出現不穩(wěn)定,導致水泵故障。為了保證控制器和驅動機構的密封性,另外的方案是,控制器上布滿散熱片,這樣使得控制器的成本較高,體積也大,散熱效果也一般。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實現驅動器內置的自動深井泵,自動啟停,為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水泵自動控制系統(tǒng)。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水泵自動控制系統(tǒng),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依次設置有進水節(jié)、水力組件、驅動機構、控制器、出水節(jié),水流進入到進水節(jié)后,依次經過水力組件、驅動機構的機座與外殼之間的通道、控制器的驅動器座與外殼的通道,所述驅動機構的電源端和受控端分別與控制器連接,所述出水節(jié)上還設置有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的信號端與控制器對應的端口連接。優(yōu)化的,所述進水節(jié)的入口處還設置有濾網。優(yōu)化的,所述水力組件的中軸線上設置有驅動機構的轉軸穿過的過孔,所述過孔的外邊緣上設置有第一防砂圈,第一卡簧設置在轉軸的端部。優(yōu)化的,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油缸蓋、下軸承座、機座、轉子,所述油缸蓋、下軸承座與機座形成油室,所述油缸蓋的中部設置有第一機械密封件,轉子伸出的轉軸穿過下軸承座與油缸蓋伸向水力組件的過孔;所述第一機械密封件處還通過卡簧設置有第二防砂圈。優(yōu)化的,所述下軸承座上設置有第二機械密封件。優(yōu)化的,所述驅動機構為永磁同步電動機。優(yōu)化的,所述驅動機構包括上軸承座,所述上軸承座的軸承部的外邊緣固定在連接部上,連接部通過止口配合固定在驅動器座的端部內側面,且通過O型圈密封;所述驅動機構的電信號和電源端與控制器相應的端口之間通過密封件連接。優(yōu)化的,所述驅動機構內的定子固定在連接部上,定子內的轉子的上端部與軸承部中部連接。優(yōu)化的,所述驅動器座靠近出水節(jié)的端部的內側壁和出水節(jié)的外側壁之間止口配合,所述控制器面向出水節(jié)的端面為密封狀態(tài),且密封面上設置有壓力傳感器安裝孔和電源信號線穿過孔,所述壓力傳感器的感應端與所述出水節(jié)中的水流接觸,從而檢測水流狀態(tài)。優(yōu)化的,所述出水節(jié)的出水口處還設置有單向閥。本專利技術的優(yōu)點在于:(1)驅動機構和控制器使用水冷散熱,驅動機構運行時,抽出的水快速通過機座與外殼的通道、驅動器座與外殼的通道,迅速帶走驅動機構和控制器的熱量,相比普通放置在靜態(tài)水中的冷卻方式,降溫效果更好。(2)水泵倒裝式結構,即葉輪在下,驅動機構在上,驅動機構抽出的水快速通過驅動機構和控制器外壁,對驅動機構中轉子和定子組成的電機進行冷卻,并且進水口在下,更靠近池低,可以將水抽的更徹底;電源線在頂部進入,避免同普通井泵電源線從水泵中段進入,因有段電纜線緊貼外殼,安裝下水井時磕碰井壁發(fā)生刮擦。(3)第一防砂圈的設置,可保證葉輪在高速運形時,不被水中所夾雜的固體顆粒等因進入葉輪與其他水力部件間的間隙,造成葉輪卡滯無法運轉。(4)驅動機構采用第一機械密封件和第二機械密封件,實現雙密封,在深井運行時可以有效的平衡電機內部與外界的內外壓力差,減少漏水。并在機械密封前端增加第二防砂圈,可保護水泵在高速運行時,因水流及其中夾雜的沙礫等雜質沖擊機械密封。(5)本專利技術采用永磁同步電動機,變頻控制,效率高,節(jié)省能源。(6)本專利技術內置驅動器,可以實現恒壓供水,自動啟停,寬電壓運行,降壓不降性能的特點。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爆炸圖。圖2-4為本專利技術的從進水節(jié)到出水節(jié)三個部分圖。圖中標注符號的含義如下:1-外殼2-進水節(jié)21-濾網22-螺桿23-軸套24-橡膠軸承3-水力組件30-水力殼體31-第一防砂圈32-第一卡簧33-導葉34-蓋板35-葉輪4-驅動機構41-機座42-油缸蓋421-第一機械密封件43-下軸承座431-第二機械密封件44-第二防砂圈45-第二卡簧46-轉子461-轉軸47-定子48-上軸承座481-軸承部482-連接部5-控制器51-驅動器座510-密封面52-壓力傳感器6-出水節(jié)61-單向閥62-電纜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4所示,一種水泵自動控制系統(tǒng),包括外殼1,水流依次經過設置在外殼1內的進水節(jié)2、水力組件3、驅動機構4的機座41與外殼1通道、控制器5的驅動器座51與外殼1通道、出水節(jié)6。所述出水節(jié)6上還設置有壓力傳感器52,所述壓力傳感器52用于檢測出水的水壓,所述壓力傳感器52的信號端與控制器5對應的引腳連接。在該實施例中,驅動機構4為永磁同步電動機,所述永磁同步電動機中轉子46的轉軸461穿過水力組件3中心。所述轉軸461的端部套有軸套23且通過進水節(jié)2上的橡膠軸承24定心,所述軸套23與橡膠軸承24間隙配合,主要防止軸運轉時晃動。所述進水節(jié)2外側面還設置有濾網21,用于過濾泥沙。驅動機構4和進水節(jié)套進機座41后,然后將出水節(jié)6、驅動器座51、機座41全部壓入殼體1后,螺桿22固定在外殼1上,使所有部件倒裝入殼體1中。所述水力組件3的水力殼體30進口端與進水節(jié)2止口配合,出口端與驅動機構4的油缸蓋42之間止口配合。水力組件3的水力殼體30內包括依次設置的多組導葉33、蓋板34、葉輪35,從而實現高過沙性能,防止卡死。所述導葉33、葉輪35的數量是不固定的,隨著功率不一樣,數量也不一樣。在驅動機構4的轉軸461帶動下,將水帶動至驅動機構4中的油缸蓋42處。所述水力組件3的中軸線上設置有轉軸461穿過的過孔,所述過孔的外邊緣上設置有第一防砂圈31,第一卡簧32設置在轉軸461的端部,起到限定第一防砂圈31的作用,這樣防止從進水節(jié)2處水流帶入的泥沙流進軸承內影響轉軸461轉動。所述油缸蓋42的中部設置有第一機械密封件421,用于防止水流入到油缸蓋42與下軸承座43形成的油室內。轉軸461穿過下軸承座43與油缸蓋42伸向水力組件3的過孔。所述第一機械密封件421處還通過第二卡簧45設置有第二防砂圈44,然后向驅動機構4的四周流動,即在驅動機構4的機座41的外側面與外殼1的內側壁之間流動。為了起到雙防護,所述下軸承座43上設置有第二機械密封件431。所述機座41內設置有與轉子46匹配的定子47,所述轉子46的轉軸461穿過油室后作為驅動機構4的驅動端。所述驅動機構4還包括上軸承座48,所述上軸承座48的軸承部481的外邊緣固定在連接部482上,連接部482通過止口配合固定在驅動器座51的端部內側面,且通過O型圈密封;所述驅動機構4內的定子47固定在連接部482上,定子47內的轉子46的上端部與軸承部481中部連接。所述驅動機構4的電信號和電源端與控制器5相應的端口之間通過密封件連接。永磁同步電動機根據控制器5輸出指令變頻運行,可高轉速運行,其轉速遠高于普通交流異步電機,可節(jié)省電機矽鋼片數量。相同功率情況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水泵自動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依次設置有進水節(jié)(2)、水力組件(3)、驅動機構(4)、控制器(5)、出水節(jié)(6),水流進入到進水節(jié)(2)后,依次經過水力組件(3)、驅動機構(4)的機座(41)與外殼(1)之間的通道、控制器(5)的驅動器座(51)與外殼(1)的通道,所述驅動機構(4)的電源端和受控端分別與控制器(5)連接,所述出水節(jié)(6)上還設置有壓力傳感器(52),所述壓力傳感器(52)的信號端與控制器(5)對應的端口連接。/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水泵自動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依次設置有進水節(jié)(2)、水力組件(3)、驅動機構(4)、控制器(5)、出水節(jié)(6),水流進入到進水節(jié)(2)后,依次經過水力組件(3)、驅動機構(4)的機座(41)與外殼(1)之間的通道、控制器(5)的驅動器座(51)與外殼(1)的通道,所述驅動機構(4)的電源端和受控端分別與控制器(5)連接,所述出水節(jié)(6)上還設置有壓力傳感器(52),所述壓力傳感器(52)的信號端與控制器(5)對應的端口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泵自動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節(jié)(2)的入口處還設置有濾網(2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水泵自動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組件(3)的中軸線上設置有驅動機構(4)的轉軸(461)穿過的過孔,所述過孔的外邊緣上設置有第一防砂圈(31),第一卡簧(32)設置在轉軸(461)的端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水泵自動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4)包括油缸蓋(42)、下軸承座(43)、機座(41)、轉子(46),所述油缸蓋(42)、下軸承座(43)與機座(41)形成油室,所述油缸蓋(42)的中部設置有第一機械密封件(421),轉子(46)伸出的轉軸(461)穿過下軸承座(43)與油缸蓋(42)伸向水力組件(3)的過孔;所述第一機械密封件(421)處還通過卡簧設置有第二防砂圈(44)。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劉幫良,孫偉,林晨麒,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大元泵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